2024届云南师大附中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文综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5 浏览数:748

一、单选题

1.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对山西省天马曲村西周晋献侯苏之墓进行碳十四测年结果为公元前808±8年。而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献侯苏卒于宣王十六年(公元前812年),这表明(  )

A.史学发展推动了碳十四测年的进步B.历史研究必须与考古的发掘相印证C.学科间密切结合的研究模式可借鉴D.考古发掘对研究历史具有决定作用

2.

古人认为雀能在天空中飞翔,所以最接近天神,为了能与天神相通就以雀为形铸爵进行祭祀,此后持不同材质的爵在祭祀中的敬酒顺序和站立位置等规矩,使人们逐渐形成了对爵位的身份等序观念,进而发展成等级制度。材料反映了(  )

A.青铜铸造工艺的进步B.早期文明的演进过程C.天人感应思想的形成D.五等爵制的成熟运用

3.

目前考古发现贵州地区东汉时期的墓葬中富有地方特色的铜器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具有中原文化特征的器物明显增加,墓室结构也多是当时中原地区的流行形式。这说明汉朝(  )

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西域都护作用显著C.社会经济长足发展D.民族交融方式多样

4.

唐玄宗诏令僧尼 见天子必拜 兼拜父母 ,断然废除僧尼不称臣子不拜君的特权;唐宪宗时期,百丈怀海禅师成立丛林制度,提出农禅并重,严格规定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不再 不蚕而衣,不田而食 。据此可推知唐朝时期(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B.佛教寺院经济实现完全独立C.佛教的传播进一步深入民间D.佛道相互交流融汇不断创新

5.

据图4可知,元朝的青花瓷分布(  )

图4 元青花瓷出土地点分布图

A.体现了中外交往的状况B.说明了制瓷工具的进步C.推动了农牧经济的发展D.反映了草市贸易的发达

6.

明代水军主要分为三部分:中央政府直辖水军有卫船1200艘, 遇征调,则益兵操之 ;海防水军根据 陆聚步兵,水具战舰 的原则分布于沿海卫所,用来抵御倭寇,剿灭海盗;江防水军职能为操江防盗,拱卫应天。据此可知明朝时期(  )

A.全面推行闭关锁国政策B.东南的海防形势很严峻C.中央直辖水军战斗力强D.南京的安全有一定保障

7.

1911年,美国考古学家宾厄姆发现了安第斯高峰之间遗存的印加古城马丘比丘,一并带走了大量的遗骨、青铜器和壶钵陶器等诸多文物。比利时画家埃尔热受启发创作了经典漫画《丁丁历险记·太阳神的囚徒》,独特有趣的当地风情和神秘曲折的故事情节引发了世界各地人民对古代美洲文明的广泛关注。这体现了(  )

A.新航路开辟以来古文明的双重境遇B.美洲的古代文明是完全独立的体系C.艺术创作对古文明宣传的重大意义D.早期殖民活动具有破坏性和残暴性

8.

1588年,英国舰队偷袭摧毁了西班牙的大批制桶材料,导致无敌舰队必须要携带的盐腌食物、酒和水没有足够的木桶装载,西班牙花费大半年的时间补充了两万个木桶仓促应战,而英国人则有足够的时间备战并最终获胜。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英国从此成为 日不落帝国 B.体现了英国政治体制的优越性C.西班牙丧失海上霸权有必然性D.英国本土制造业发展程度很高

9.

余秋雨在《行者无疆》里说: 这是一种 较少腥风血雨,较少声色俱厉,只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过障碍走,怎么消耗少就怎么走,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这种社会行为方式已被历史证明是一条可圈可点的道路 这里的 道路 是指(  )

A.近代英国的社会转型B.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C.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D.全球物种流动大交换

10.

1785年,律师阿戴尔为工厂主阿克莱特辩护时说: 工艺各部门中最有用的发明并不是关在书房里的专务理论的哲学家们的创作,而是通晓使用技术方法的、从实践中得知什么构成其探讨课题的灵巧的工匠的创作,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据此可知当时(  )

A.民众重视发明创造B.创新源于生产实践C.启蒙运动影响有限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1.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指出: 由于在无产阶级的生活条件中集中表现了现代社会的一切生活条件所达到的非人性的顶点,而同时不仅在理论上意识到了这种损失,而且还直接被无法再回避的、无法再掩饰的、绝对不可抗拒的贫困……所逼迫而产生了对这种非人性的愤慨,所以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 据此,马克思旨在强调工人阶级(  )

A.面临着残酷的剥削压迫B.必须武装革命夺取政权C.是最先进的生产力代表D.有彻底革命的阶级意识

12.

据下表可知,19世纪的东南亚地区 (  )

时间

事件

1824

英荷《伦敦条约》签订,确立了英荷在东南亚地区的势力范围

1826

英国将马六甲、新加坡和槟榔屿合并为海峡殖民地

1887

法国将柬埔寨和越南合并为印度支那联邦

1899

美西战争后,美国发动全面侵略菲律宾的军事行动

A.各国联系加强B.矛盾复杂尖锐C.民族国家诞生D.民主意识觉醒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多民族是中国最基本的民族国情,中国有着丰富的民族思想,其核心是华夷观,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 华夷共祖 华夷一体 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是一部华夏文化与蛮夷戎狄的文化不断融合,华夏集团不断吸收消化蛮夷戎狄,使蛮夷戎狄不断进入华夏集团从而使中国和中华民族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的历史。 华夷 虽有二元的含义,但 华夷 本身即具有民族共同体的含义。先秦时期华夏族被简称为 之外的民族群体在很多情况下被泛称为 蛮夷戎狄 ,两者共同生存发展于夏商周疆域之内。 蛮夷戎狄 仅仅是一种文化分类,并没有民族歧视含义。

——摘编自王柯《文明论的华夷观——中国民族思想的起源》

材料二
司马迁创造性地表达了 华夷共祖 的民族思想。唐太宗提出了 夷狄亦人,以德治之,可使如一家 的观点,还打破 华夷 界限,认为: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爱之如一 的思想就是 华夷一体 的思想,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摘编自王文光、马宜果《古代华夷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三
王文光学者认为古代华夷观反映了中华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融合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其产生的凝聚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段超学者认为古代华夷观不仅推动了中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还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文光、马宜果《古代华夷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举例说明 华夷共祖 华夷一体 。(10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两位学者对古代华夷观的共同认识,并说说如果要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等内容,还有哪些途径?(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代华夷观的时代意义。(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西方主流史学界认为,在 封土建国 主权分散 含义上,中国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的 封建制度 (feudalism)有形貌上的类似之处:土地、人民和权力被层层分封;有采邑(领地)的世袭贵族,对上面的王者,既承担军事及财赋义务,又具备政权独立性;对下面的采邑内的附庸,则是政治、经济上的主宰者。这些特征是东西方封建制度所共有的,但二者的结构和宗旨又存在明显差别。
西欧的封建制度,含义包括强权者对弱者的 保护 和弱者为强权者 服役 这两个侧面,是罗马帝国中央集权崩解后,战乱频仍、匪盗横行的背景下强权者通过提供保护以赢得对民众和土地的控制而建立的一种互惠性契约关系,可称之为 契约封建制 。与之相比,中国西周的分封制,是作为军事征服者的周天子将土地与人民封赐给子弟及功臣,臣属继续往下作 次分封 ,领主与附庸间没有契约可言,而是由宗法关系相维系,通过血缘纽带及血亲伦理实现领主对附庸控制的 宗法封建制

——摘编自冯天瑜《封建考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2分)

四、材料阅读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公元4至5世纪,中国与罗马面临相似的历史境遇,同时面临中央政权衰落,同时遭遇周边族群大规模冲击。在中国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五大胡人族群纷纷南下,建起了众多政权。在罗马,是西哥特、东哥特、汪达尔、勃艮第、法兰克、伦巴第等日耳曼部落潮水般地一波波入侵,建起了一个个 蛮族王国 。但相似的历史轨迹,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潘岳《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

材料二
匈奴在经历了汉朝多次的打击后分裂为北匈奴和南匈奴,南匈奴南下中原,北匈奴西迁欧洲,挤压了原本生活在莱茵河、多瑙河外的蛮族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这成为后来日耳曼各部落侵入罗马疆界的重要推手……日耳曼人的入侵加速了罗马奴隶主旧政权的崩渍。

——(英)爱德华·古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材料三

图8 欧亚大陆的蛮族入侵(公元4—5世纪)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和西欧在5世纪后产生了怎样 完全不同的结果 。(6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元4—5世纪欧亚大陆的蛮族入侵带来的影响。(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