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山东省德州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5+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270

一、单选题

1.

图1为距今约4000年左右的山西陶寺城遗址平面图。它反映出(  )

A.多元一体文明的形成B.阶级分化开始出现C.国家初始形态的具备D.手工业技艺已经成熟

2.

西汉初期,刘邦令诸侯王 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 ,惠帝 令郡诸侯王立高庙 。这表明汉初统治者意在(  )

A.确保刘氏政权稳固B.强化郡国并行体制C.恢复宗法分封制度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

与贞观十三年相比,天宝元年江南地区户增长率为381.2%,口增长率为538.3%。而同期全国户增长率为195%,口增长率为312.7%。据此可以推知,当时南北(  )

A.农业发展潜力趋于相等B.经济发展趋向平衡C.社会稳定程度差异明显D.人口分布更加失衡

4.

康熙时期,清朝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明确边界划定。条约订立之初,议政王大臣等奏称: 鄂罗斯国人,始感戴覆载洪恩,倾心归化,悉遵往议大臣指示,定其边界。此皆我皇上睿虑周详,德威遐播之所致也。 这反映出当时清朝统治者(  )

A.近代国界意识的形成B.宗藩边防思想的摒弃C.主权国家理念的强化D.传统夷夏观念的固守

5.

图2所示为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一书目录摘编。由此可见,编者(  )

卷一

筹海篇一议中上

筹海篇二议中下

卷二
海篇三议战

筹海篇四议款

卷三

大西洋欧罗巴各国沿革图

汉魏唐西域沿革图总叙

亚细亚州各国图

奥大利亚及各岛图

卷四

亚州(非洲各国图

《四州志》英吉利国分部图

亚墨利加州《美洲各国图

弥利坚国全图

图2

A.重视维护国家海疆安全B.提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C.强调加强中外地理对比D.要求破除传统天下观念

6.

表1为1893—1920年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统计表。据此可以推知,当时中国(  )

表1

年份

比重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9.8

41.4

18.8

1920

40.1

39.4

20.5

A.贸易逆差基本扭转B.传统手工业日益消亡C.经济结构有所改善D.重工业基础得以奠定

7.

从193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广泛开展选举宣传活动,派宣传队进村,通过发传单、贴标语、召集群众大会、打锣喊口号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动员,而且创造性地发明了投豆法、画圈法、烧洞法、投纸团法等具体投票办法。这些举措意在(  )

A.丰富边区选举方式B.落实党的群众路线C.建立人民民主专政D.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

8.

表2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和文化事业支出分配情况表。这反映出,当时我国(  )

表2

部门

分配亿元

所占比重(%)

工业

313.2

40.9

农业、水利和林业

61

8

运输和邮电

89

11.7

贸易、银行和物质储备

21.6

2.8

文化教育和卫生

142.7

18.6

城市公用事业

21.2

2.8

流动资金

69

9

大修理費用

36

4.7

其他经济支出

11.8

1.5

A.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并举B.兼顾了重点建设和民生改善C.恢复经济与巩固新生政权相结合D.照搬了苏联的经济建设经验

9.

1992年1月开始,中国各大媒体刊物陆续发表《醒来!铜陵》《 西安不安了 》《自醒,时代的呼唤》《长兴人坐不住了》等文章,引发了强烈反响。这反映出(  )

A.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深入B.经济改革试点的启动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D.思想解放程度的提高

10.

有学者认为: 阿拉伯的伊斯兰教文化,基本上是希腊化的阿拉马文化和伊朗文化,在哈里发政府的保护下发展起来,而且是借阿拉伯语表达出来的,……西亚的地中海文化的统一性,在这种新文化里,已登峰造极了。 该学者强调阿拉伯文化(  )

A.具有独立发展的特点B.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C.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D.成为文明传播的媒介

11.

西罗马帝国灭亡和日耳曼民族南下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赋予基督教会多项特权。这反映了当时西欧地区(  )

A.原有罗马文化日渐衰落B.政治统治推动文化认同C.宗教信仰成为文化符号D.二元政治格局正式形成

12.

12世纪,西欧教堂建筑风格由罗马式发展至哥特式。哥特式大教堂的部分雕刻和绘画作品中出现了有关历史、地理、生产劳动等方面的题材,如英国的韦尔斯大教堂的束柱柱头的雕刻,其中一个柱头表现一位鞋匠,另一个柱头则是一个水果商贩。这反映出当时(  )

A.艺术的神学化特征B.社会转型的成功C.城市的复兴与发展D.资本主义的发展

13.

表3为1871—191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3—15岁儿童人数统计表。这反映出(  )

表3

年份

3—15岁儿童人数

总人数

公立小学入学人数

1871

6316

1802

1881

7308

4070

1891

8105

4838

1901

8277

5778

1911

8737

6111

A.义务教育的普及B.工业社会对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需求C.企业童工的大量使用D.民众对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呼吁

14.

1797年,委内瑞拉反殖民统治的 战斗纲领 提出: 各省区全体居民生来一律平等,白人、印第安人、黑人同混血种人和睦相处、平等以待、亲如兄弟,所有人均论功、论德行赏。唯有功和德是人与人之间所存在着的真正的差别,将来在我们共和国的全体成员中也只有这些差别。 这一纲领(  )

A.促进了新的民族认同B.消除了种族歧视现象C.推动了多元文化形成D.提高了族群混合程度

15.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 现代国际法归还文物的原则 ,即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没有任何时间限制。这一原则(  )

A.确定了文物保护的第一要义B.否定了战争手段的合法基础C.促进了文物保护理念的发展D.实现了文物保护的国际合作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宋中期阿云案

云许嫁未行,嫌婿陋,伺其寝田舍,怀刀斫之,十余创,不能杀,断其一指。吏求盗弗得,疑云所为,执而诘之,欲加讯掠,乃吐实。
登州知县以 谋杀亲夫 将阿云定罪死刑,并上报知州。
时遵(许遵)为审刑院详议官,知登州。遵尝累典刑狱,强敏明恕。遵按云纳采之日,母服(服丧)未除,应以凡人论,谳(yan审判定案)于朝。
审刑院、大理寺以云 谋杀已伤 当绞刑 。遵驳言: 云被问即承,应为按问。审刑、大理当绞刑,非是 。事下刑部,以遵为妄。
熙宁元年八月,诏: 谋杀已伤,按问欲举,自首,从谋杀减二等论。
未几,(刑部)果判大理。(遵)复言: 刑部定议非直,云合免所因之罪。今弃敕不用,但引断例,一切按而杀之,塞其自守之路,殆非罪疑惟轻之义。

——据【元】脱脱《宋史·许遵传》等

(1)指出许遵在阿云案中的量刑主张,并说明其做出判断的依据。(6分)
(2)阿云案的审理过程体现了北宋政治制度运行的哪些特点?(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

表4郑观应(1842—1921年)的早期经历简表

时间

经历

1842

生于广东香山买办之家

1858

科场失意,前往上海

1859

任职于上海的英商宝顺洋行,并进入傅兰雅创办的英华书馆苦读英文

1867

与买办唐廷枢共创公正轮船公司

1873

公正公司被英商太古轮船公司收购;发表《救时揭要》,主张发展航运业打破外商垄断

1878

任上海机器织布局顾问

1883

任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

1884

退隐澳门

1894

完成《盛世危言》的编写

图3《盛世危言》目录摘编

《盛世危言》自序

道器

学校上

学校上

学校下

西学

女教

考试上

考试下

藏书

议院上

议院下

公举

原君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郑观应早期经历反映的时代特征。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完成国家计划,税利比上年增长的,奖金可以适当增加;未完成国家计划,税利比上年减少的,奖金要适当减发或停发。
……企业内部使用奖金的形式,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决定。可以采取记分发奖、浮动工资、计件超额工资等形式。……要体现出鼓励先进、奖勤罚懒、多劳多得、奖励超额劳动的精神。
……企业应按上级核定的比例,分别建立生产发展基金、新产品试制基金、职工福利基金、职工奖励基金和后备基金。企业发放奖金应从提取的职工奖励基金中开支。……不准挪用生产发展基金、新产品试制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后备基金发放奖金……

——《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发放奖金有关问题的通知》(一九八四年四月十六日)

(1)概括20世纪80年代国营企业奖金制度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国营企业奖金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

五、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人口迁徙

图4:5世纪亚欧民族大迁徙

图5 1650—1940年全球人口迁徙示意图

材料二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纵向发展(指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序列)制约着横向发展(指各地区之间逐渐发展成为整体世界的过程),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横向发展与一定阶段的纵向发展相适应,就往往能促进和深化纵向发展。

——据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

结合人口迁徙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1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