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四川省东坡区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32 浏览数:160

一、选择题

1.

据文献记载,隋朝大运河的通济渠分为东西两段,西段在东汉阳渠的基础上扩展而成,西起洛阳西面,以洛水及其支流谷水为水源……再循洛水入黄河。东段西起荥阳西北黄河边上的板渚,以黄河水为水源……注入淮水。这反映了大运河(  )

A.借力于天然河道和古运河B.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C.沟通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D.成为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2.

一位中国作家评论道:大运河的发起者隋炀帝 虽使他的朝代缩短了许多年,但给子孙万代却带来莫大的好处 。这位作家的观点主要想说明大运河(  )

A.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B.提高了隋朝造船技术C.便利了隋炀帝巡游玩乐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3.

据《资治通鉴》编译载: 贞观初年,太宗同意征用18岁以下男子服兵役。中书省拟定敕文,文件到门下省,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太宗发怒,召见并当面责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于是收回成命。 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

A.唐太宗虚心纳谏B.唐太宗知人善用C.唐太宗以史为鉴D.唐太宗勇于革新

4.

贞观 为唐太宗的年号,出自《易·系辞下》意为以正道示人。唐太宗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上文所述,属历史评价的是(  )

A.贞观 为唐太宗的年号B.唐太宗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C.贞观 意为以正道示人D.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

5.

在唐代,科举出身的官员中,门阀士族的子弟仍然占据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并不来自于固有的社会地位,而是来自于后天的竞争。这反映了当时的科举制(  )

A.有利于社会公平B.仍然由上层权贵垄断C.禁锢了人们思想D.扭转了尚武轻文风气

6.

清乐 是源自汉代乐府的一种清雅音乐,魏晋以来河西走廊一带的清乐与 羌胡之声 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时的清乐经过改编后由 胡人 演唱;隋朝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 华夏正声 。清乐的发展说明了魏晋以来(  )

A.中原传统文化日渐消亡B.民族交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C.政权分立阻碍文化发展D.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

7.

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代之以沉郁、悲怆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

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B.科举制促进了唐诗的繁荣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的衰微

8.

五代十国时期,真正敌对的政权是个别,绝大多数政权奉中原王朝正朔,称臣纳贡。在某种程度上,这就减少了进一步分裂的因素,相反增加了促进国家统一的因素,材料反映了(  )

A.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局面出现B.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完成统一C.五代十国时期蕴含着统一的趋势D.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

9.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 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 宋王室实行的这一治国理念产生的影响是(  )

A.造成强干弱枝的局面B.使得军队战斗力增强C.造成重文轻武的局面D.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下降

10.

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 城下之盟 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 材料主要说明 澶渊之盟 (  )

A.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B.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D.完全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

11.

从北宋与辽、西夏之间所进行的战争结果来看,无疑都是相似的,虽然在与西夏政权的议和中,挽回了一点面子,但究其实质与辽没有什么不同。在宋与西夏政权的议和中,使北宋 挽回了一点面子 的是(  )

A.收回燕云十六州B.元昊向宋称臣C.宋给西夏岁币D.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12.

下面为宋朝部分年份财政收入情况表(单位:万贯)表中信息可以说明宋代(  )

时间

总收入

农业收入

农业占比%

工商业收入

工商业占比%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

3559

2321

65

1238

35

宋天禧五年(1021)

5723

2762

48

2936

52

宋熙宁十年(1077)

7070

2162

30

4911

70

A.经济繁荣程度超越了唐代社会B.政府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C.工商业在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D.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3.

在国内外市场同时得到开拓、商业规模远远超越前代的情况下,原先具有神奇魅力的铜钱这种交换手段,因其分量重又价值低而显得力不从心……于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北宋前期的川蜀地区率先登上商品交换的历史舞台。 由此可见纸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铜钱分量重、价值低B.北宋时期造纸业发达C.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北宋政府的强力推动

14.

蒙古民族的历史可以说从成吉思汗开始……以相互敌对关系存在着的各个小群的游牧民,突如其来成为席卷整个亚洲,合流于军事政治的完整体之事,这全赖于成吉思汗的强有力的人格,才有可能……据此可知,成吉思汗的最大功绩是(  )

A.建立蒙古政权,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B.消灭南宋政权,实现了中国大一统C.消灭金国西夏,形成与南宋对峙局面D.建立元朝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15.

元朝规定: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这体现行省制度(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地方官员没有了权力C.对后世影响力非常大D.不利于管辖辽阔疆域

16.

酒店多点灯烛沽卖,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直至天明 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据此可知两宋时期(  )

A.乡村文化繁荣B.夜市经济繁华C.海外贸易活跃D.交子开始使用

17.

北宋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促使人们消费和饮食观念发生转变。人们开始按照色、香、味、形、名五者兼具的原则烹制食品,饮食的品种和风味丰富多彩,形成颇具特色的宋代饮食市场。由此推知,宋代(  )

A.经济发展助推社会生活变化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市民生活发生了革命性变化D.商业市镇繁荣发展

18.

《世界文明史》记载, 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 。以上论述揭示出元代戏曲兴盛的原因是(  )

A.国家政策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展C.民族交融的促进D.科考功名的需要

19.

下列两图反映从隋唐大运河到元代大运河,运河路线发生了变化,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元代大运河

A.西部地区日渐落后B.北方地区不断衰落C.政治中心的变化D.东部南部成为政治中心

20.

宋代时 坊市制 已经瓦解,商民们竞相开设商铺,各种 违章建筑 层出不穷,面对城市秩序混乱,宋朝政府专门设立 街道司 ;为适应蓬勃发展起来的街市,宋政府还在街道两旁测量距离,竖立 表木 ;政府正式征收 侵街房廊钱 。这说明宋朝(  )

A.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B.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变化C.为增加收入巧立名目收取杂税D.商业发展不再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21.

曾经的个人手写稿不再被手写传抄,而是通过无限地印制以供给市场大众,印刷品的价值和价格也发生了变化……相应地,大家都买得起印制的书本了,翻刻也更容易、更廉价了。学者们也能进行书籍的收藏,甚至可以建立藏书楼了。这表明(  )

A.个人手写稿质量急剧下滑B.印刷品的价格大幅度提高C.书籍的收藏成为社会风气D.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22.

明太祖时,邢部侍郎茹太素上奏折,长达1.7万字,从开头到第6千字时,还未谈及正题,太祖继续阅读奏折,发现其在结尾提出五条建议,采纳合理的四条,并由此命令制定文书规范, 使言者陈得失,无繁文 。这主要体现出明朝(  )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工作作风极其简单粗暴C.八股取士扼杀思想D.注重简约文书提高效率

23.

曾随郑和三下西洋的马欢在其所著《瀛崖胜览》记载: 设遇风、水不便,舟师失针,舵损。 曾随郑和四下西洋的费信也在其《星槎胜览》中写道: 上怕七洲,下怕昆仑。针迷舵失,人船莫存。 两则材料主要强调了(  )

A.郑和船队总是遇到风浪B.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重要作用C.明朝航海技术领先世界D.造船技术领先世界

24.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作为 皇权 的集合体,根据帝王 身居九重 的体制所建,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表现出一种帝王的威严和神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故宫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最杰出的代表B.故宫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C.故宫的文化价值远远大于它的实用价值D.故宫体现出 皇权至上 的设计理念

25.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 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 。康熙帝表示 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 ,康熙帝采取的举措是(  )

A.封土赐爵,接受朝贡B.御驾亲征,攻占台湾C.订立盟约,划定疆界D.进军台湾,设台湾府

26.

下图读书摘要中的 该地区 是今(  )

A.新疆B.内蒙古C.西藏D.台湾

27.

图表分析是研究历史的主要方法之一。分析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的 明朝至清朝中期中国人口统计表 ,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年代

明洪武26

公元1393

明万历28

公元1600

清康熙39

公元1700

清乾隆59

公元1794

清道光30

公元1850

人口数量

0.7亿

1.97亿

1.5亿

3.3亿

4.3亿

A.明朝到清朝中期中国人口一直处于上升趋势B.明朝人口增长速度比清朝人口增长速度快
C.清朝前期中国人口快速增长D.1794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

28.

明朝朱元璋封了25个藩王在外抵御外敌,严令藩王不得进京,结果是藩王有兵但不得进京。而清朝王爷的册封是礼仪性的,且必须居住在京城,结果是王爷无兵且不得出京。明清两朝对藩王的管制从侧面反映出(  )

A.藩王在威胁皇权B.分封制日渐徒有其名C.中央集权的加强D.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

29.

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庭璋在奏折中写道: 近来闽粤贸易,看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停驾不开者。在外番因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日见增昂……中外均无裨益。 他的奏折说明了(  )

A.清朝的官僚体制日益腐败B.文字狱阻碍了社会的发展C.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颇多D.西方殖民势力已开始侵入

30.

《红楼梦》起于梦,结于梦,表面写梦,实际并不是写梦,这也正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我们可以从《红楼梦》中看到(  )

A.民族关系的紧张B.科举制度的结束C.君主专制的崩溃D.封建社会走向衰亡

二、材料题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胡服服饰盛行,与初唐、盛唐时期少数民族大量涌入或定居有关,各种穿着的服饰必然影响唐代的社会生活。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氛围中,男人们由于战争和武备的需要,率先使用胡服服饰,使胡服服饰在唐代社会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两京、大都市中的皇亲国戚无不竞相模仿,上行下效,胡服、胡妆便成为时世风尚,从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之特有现象。

——摘编自程旭《唐韵胡风》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胡服服饰成为时尚的因素。(8分)
材料二  宋代教育的发达远远超过前代。在乡村中,如《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识字课本,有一定程度的普及。……大观三年(1109),北宋24路共有学生167622人,……校产中有 学田 115990顷, 房廊 155454楹。在校学生之多,校舍之广,经费之大且如此充裕,不仅是空前的,在宋代也是绝后的。……南宋先后兴建的书院总数达300所以上,书院大多得到官方的支持。书院与州县官学,成为南宋地方的主要教育机构。

——摘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七卷)

(2)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文教、科技不同角度分析 宋代教育的发达远远超过前代 的原因。(8分)
材料三
地方戏的精华源源流入北京,当时,北京舞台上争妍斗艳的剧种至少在十三种以上……清代京师演戏之盛,首先是为满足宫廷生活的需要。乾隆年间,每逢节日、月令、庆典、喜筵等都要演戏。同时,亦与外城正在勃兴的市民社会很有关系。……戏剧观众的市民化,使演戏成为外城的日常文化生活。……1790年,徽班进京,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皮黄戏,并终于演变为京剧的基调。

——摘编自《北京通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京剧诞生在北京的主要原因。(6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概括隋唐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6分)
材料二  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移至江南地区。……其显而易见的好处是由于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更加靠近东南沿海港口而节省了运输和交易成本,为规模性海外贸易的成长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北宋中叶煤炭革命的带动下,冶金、陶瓷、纺织、造纸等各部门技术变革日新月异,分工不断深化,产出能力显著提升……宋代远洋海船载重量大,设计科学,性能优良,正是依赖200吨以上的大型商船,中国海商组建庞大商队,10世纪以后,逐渐取代阿拉伯商人在海上贸易中独占鳌头。领先于世界的造船与航海技术的威力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开始显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原因。(6分)
材料三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661年(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面积为526万顷;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就突破了明代最高耕地统计数字,达到851万顷;到1725年(雍正三年)达到890万顷。经济作物方面,棉花的种植更加盛行,江苏、浙江、湖北、河南、山东、河北等省都是著名的棉产区,东北也成为重要的棉花产地;甘蔗的种植在广东、福建、台湾等地也十分普遍;烟叶的种植也已推广到全国各地。清朝初期兴修水利,康熙时 淮黄故道,次第修复,而漕运大通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代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