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2+3)【选择性必修二三】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5 浏览数:168

一、单选题

1.

下列两处早期世界文明的遗址,见证了(  )

A.国家的出现B.集镇的形成C.城市的兴起D.村落的产生

2.

随着居住人口的增多,出于防卫或商贸的需求,城市出现了。对于古代城市的发展的描述合理的是(  )

A.石家河城遗址是商代遗址B.周朝的城市营建形成制度C.古希腊城市布局讲求对称D.古罗马由卫城和下城组成

3.

《礼记·乐记》记载: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这说明,礼乐思想(  )

A.形成于青铜文化时代B.吸收了佛道思想而成C.有助于规范社会秩序D.体现早期朴素唯物观

4.

导致图1、图2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指南针广泛应用B.政府政策推动C.经济重心的南移D.人口迁徙推动

5.

疫病让人们饱受痛苦,但人们在疫病的防治上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中国古代人们防治疫病的措施和经验有(  )
①改善城市公共卫生 ②发放药物免疫治疗
③建立疫病救助机构 ④研制青蒿素抗天花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6.

李鸿藻,直隶高阳人。光绪二年(1876年)……时崇厚与俄擅定伊犁约,鸿藻坚持不可,争于廷。卒治崇厚罪,议改约。及法越启衅,言路愈奋发,劾罢枢臣。鸿藻性至孝,为学守程朱,务实践,持躬俭约,谥号 文正 。材料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  )

A.崇尚天人合一B.追求家国情怀C.强调自强不息D.主张和而不同

7.

19世纪下半叶后,中国城市中出现了一些新式建筑,火车站、汽车站、航运站及自来水、电力、电话、电报等也纷纷出现。这说明城市化(  )

A.吸引乡村人口进城B.改变人们居住条件C.缩短人流物流时间D.推动基础设施发展

8.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造船业发展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A.19世纪4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B.甲午战争以来沿河航运被西方列强控制
C.福州船政局揭开中国近代造船工业序幕D.黄鹄号是中国人建造的第一艘蒸汽动力轮船

9.

如表统计了张之洞在督鄂期间幕府中洋译员的简况。据此可知(  )

序号

姓名

国籍

任职时间

职务

月薪

(1)

阿森玛

德国

1896—?

鄂督署译员

不详

(2)

大原武庆

日本

18941903

自强学堂日文译员兼教习,189911月起兼充防营将弁学堂教习

170银元

(3)

丁韪良

英国

19021905

湖北济美学堂总教习,仕学院兼职公法讲友

700

(4)

何福满

德国

18961903

1896年任江南自强军教习,18971月至19035月任湖北护军营、绿营将学堂和武高等学堂教习,多部合译本纳入湖北《武学全书》

1000马克

(5)

柳原又熊

日本

18981903

自强学堂日文教习,防营将弁学堂讲堂兼职翻译

不详

19031906

三江师范学堂通译

250银元

(6)

木野村政德

日本

18981900

自强学堂日文教习,防营将弁学堂讲堂兼职翻译

130银元

(7)

那部武二

日本

19031906

三江师范学堂通译

250

(8)

三轮高三郎

日本

19011904

鄂将弁学堂翻译,兼译教科书

200

(9)

田夏礼

美国

18981899

勘测粤汉铁路译员

不详

(10)

中野太郎

日本

19021910

自强学堂译员、方言学堂东文教习

140

A.直接推动了京师同文馆的设立B.旨在培养通晓洋文洋务的人才C.符合维新派主张变法改制思想D.翻译学校是西学传播唯一途径

10.

世界各个地域的早期人类社会是人类多样文化的源头。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图中的区域文明的成果是(  )

两河流域乌尔王陵镶嵌画

A.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B.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史料C.呈现本土文化和埃及文化的融合D.侧面反映了苏美尔人的宴饮场面

11.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交融。不符合以上论断的史实有(  )

A.雅利安人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B.匈奴人内迁并转向定居的生活C.阿拉伯人建立地跨欧亚非帝国D.印第安人独立发展出独特文化

12.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被称作古代希腊历史上的 古典时代 ,这是古代希腊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不属于这一时期文化成就有(  )
①《荷马史诗》 ②儒略历 ③万神殿 ④《编年史》

A.①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

有学者认为: 古代印度的思维和我们极为不同,他们不记历史,不重书写,他是口传神话和故事的海洋,却是文字记载历史的荒漠。整个印度中世纪史主要是靠中国的求法僧法显等人的记载照亮的。他的塔、石柱、石窟等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渗透着因果思想的影响。 该学者认为影响古代印度文化的最重要因素是(  )

A.宗教思想B.种姓制度C.中华文化D.历史悠久

14.

1607年后,阿姆斯特丹进行了一轮大规模城市规划,进一步开拓已有的运河体系,由内向外增加三条主要的运河。17世纪的荷兰几乎成为了欧洲的贸易中心。由此可见(  )

A.海上贸易推动城市建设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发展C.交通发展推动社会变迁D.自然环境影响城市布局

15.

18世纪,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称茶是:思考和谈话的润滑剂。1797年,英国人艾登写道∶我们只要在乡下,就可以看到草屋里的农民都在喝茶。他们不但上午、晚间喝茶,就是在中午也习惯以茶佐餐。据此可知,英国当时(  )

A.垄断世界茶叶贸易B.文学创作成果丰硕C.失地农民蜂拥入城D.饮茶之风相当盛行

16.

如图是1882年美国刊印的题为《唯一被隔绝的》漫画:画中一名华人被阻挡在美国城门之外,门上写着 通往自由的金色之门 。该华人的行李上贴着 勤劳 秩序 和平 节制 等标签。该漫画(  )

A.意在称颂中国人的优良品质B.否定了华工为美国作出的贡献C.嘲讽了美国价值观的虚伪性D.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美国盛行

17.

如图为1800年—2015年世界城镇化趋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等资料

A.1850年之前的世界各国都尚未开始城镇化B.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20世纪初的城镇化
C.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崛起加快世界城镇化进程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各国城镇化增速最快

18.

正式绘制于康熙年间的《皇舆全览图》是我国全国性实测地图的开端,这份地图不仅是当时亚洲最好的地图,也是全世界最好的一份地图。这反映了(  )

A.边疆危机日趋严重B.近代地理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国家组织力量强大D.西学东渐推动欧洲测绘技术普及

19.

张謇在《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提出 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增十倍。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梗;民间无差徭科派之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 张謇认为铁路建设有利于(  )
①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改变沿线城市发展
③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④巩固国家政权建设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0.

在该城(曼彻斯特)的某些部分……地下室的潮湿程度根本不宜于给人居住……据我所知,有许多工人家庭在这种墙上滴水的地下室住上一段时期后就与世长辞了……使穷人最受苦的是通风不足。最常见的后果是寒热病,我还屡次见到由此而起的肺痨病例……”据此可知(  )

A.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B.交通拥堵是该城主要问题C.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在提高D.工人阶级的生活非常贫困

21.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图信息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全球性贸易网的最终形成B.第一批中国瓷器带入欧洲C.荷兰商船往返于世界各地D.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形成

22.

如表为两部史书中关于交子的记载。据此可知(  )

史书

朝代

作者

记载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南宋

李焘

初,蜀民以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富民十六户主之。

《宋史·食货志》

元朝

脱脱

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谓之交子。

A.立场不同影响历史事件的解释B.历史研究需要对史料进行甄别C.史料互证才能揭示历史的真相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二、材料阅读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没有同时发生革命,工业和农业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发展。……在铁路与运河沿线出现了新的工业区,铁路与运河能将产品运往遥远的市场。港口扩大了,以应付贸易的发展。1851年,在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万国博览会,此时在全世界的铁路中,在全世界海洋上的远航船中,有一半属于英国。

——摘编自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材料二
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① ______ ”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了,1914年,美国旧金山到洛杉矶开通的航线,是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和国际航线在欧洲开通。20世纪上半期,飞机的材质由布质或木质转变成金属,活塞式螺旋桨运输机为喷气式飞机所代替,技术进步让飞机提升了速度、载量和航距。20世纪70年代开始,能搭载数百人的② ______ 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各国民用机场在地球上星罗棋布,空中航线如蛛网般密集,空中通道把人类带入前所未有的快捷时代……20世纪交通的变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首要便利是人流和物流时间的缩短。商代的驿使用48天走了1200千米,清代的快马递送公文一昼夜可行400千米,刚开始的火车时速只有24千米。如今,高铁、飞机的速度已分别超过每小时350千米和每小时900千米。整合了交通、仓储、通信、包装等行业的物流业,更快捷和精准地输送物资,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成为了 地球村

——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三
19世纪中后期,铁路被外国人引入中国。1876年,英商修建的中国境内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通车。一年后,清政府购买了这条铁路,并全部拆毁。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只占14%,新中国成立前,铁路发展相对缓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大力发展交通运输,铁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铁路全面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截至2017年底,中国铁路营运里程已达12.7万公里,其中高铁通车里程2.5万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47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3.6万公里,均居世界第一位,其中,中国高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 一带一路 战略的难得机遇,大力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积极拓展海外经营业务,品牌价值和国际影响力逐年攀升,以高铁为代表的现代轨道交通装备,成为我国高端装备 走出去 的亮丽名片。
(1) 指出19世纪上半叶在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出现的革命性的成果和直接推动因素,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交通运输业革命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

2) 完成①②处的填空。根据材料二,概括飞机的发明和民航的发展的作用。

(3) 根据材料三,概括近现代中国铁路发展的转变,根据所学,简要总结导致其不同的因素。

24.

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在交流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族文化进入中原地区、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汉化、中国化,与汉族文化、中国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佛教文化,如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包括楚文化、吴文化、巴蜀文化以及西域文化等。

——吴承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
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并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
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并不只是单向的西学东渐,与之相伴相随的还有一个中学西渐,葡萄牙在租借澳门后,中国产品如丝绸、陶瓷、茶叶等,更多地输往欧洲,一些传教士推介孔子思想的同时,将儒家经典如 四书 及《周易》《书经》《孝经》《诗经》《礼记》等翻译为西文出版,葡国传教士曾德昭的《大中华帝国志》,全面介绍了中国历史、地理和思想史等方面的情况。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游览了承德避暑山庄,随员巴罗在《中国游记》中盛赞了山庄的园林建筑: 错落有致,间隔合宜,恰到好处,互相衬托 ,另一学者又专门指出中国园林有更高级的美——不规则的自然美,这推动了英国 不规则园林 运动的兴起,随后,整个欧洲掀起了仿建中国园林的热潮,并修建了许多包含中国元素的建筑,其中不乏代表性作品。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与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材料三
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

接受外来思想,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照搬,而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采用,使之适合中国的实际……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

——毛泽东《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毛泽东文集》第3卷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概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2) 列举两位明清之际为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作出贡献的西方传教士的名字。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并不只是单向的西学东渐,与之相伴相随的还有一个中学西渐的产生的双向意义。
(3)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运用唯物史观简述如何看待外来文化。

25.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据印欧人早期迁徙路线示意图(公元前3000—前1000年)

材料二
丝绸之路始辟于秦,盛于汉唐。汉武帝时,中断近百年的中西交通重新得到恢复。当时向西方输出的丝织品享有盛誉,丝绸通过安息传到罗马帝国,成为时髦服饰。东汉时,胡商通过丝绸之路向中国内地运送毛皮、毛织品、香料、珠玑等商品,交换中国内地盛产的丝织品和铜铁器物, 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使者经海路抵达中国南部,然后再到洛阳进谒桓帝。唐代前期,不少外籍商人通过大漠用骆驼将地方特产运往内地,同时又把内地生产的丝绸、瓷器及其他手工业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域、欧洲乃至非洲广大地区。

——摘编自曹大为等主编《中国大通史》

材料三
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态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欧洲人 发现新大陆 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 %—95%,最先被殖民的加勒比海一些岛屿上的印第安人甚至难觅踪影……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在此后的三四百年间……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在此期间,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1)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试举两例 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 在文字方面的成就,并回答 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 的契机和对美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2) 综合上述材料,围绕 影响文化交流的因素 这一话题,自选一个或多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运用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