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江西省南昌市部分学校联考高一第二学期5月统一调研测试(16+4)【纲要下1—7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235

一、单选题

1.

柏拉图认为,世界上有许多种善,而 理念的善 则为最高的善,这种善是真实的存在,在一定意义上善本身就是 绝对的美 。这反映了(  )

A.柏拉图受到孔子的影响B.城邦民主制弊端暴露C.雅典哲人注重道德品质D.奴隶制商品经济发达

2.

下图是广西文昌塔出土的西汉玻璃杯。据考古学者认定,这批玻璃制品的化学元素的比例与中原的玻璃制品差异很大,它们的成分更接近罗马玻璃。这一考古发现(  )

A.印证了陆上丝绸之路走向衰落B.说明西汉与罗马建立了直接关系C.证明了全球联系得以初步建立D.兼具一定的史学价值与审美价值

3.

西欧中世纪后期,原先庄园中的很多设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部分地主认为 把土地出租,收取租金比储藏粮食承担腐烂和火灾的危险要好得多 。他们释放农奴,收取赎金,要求农民用货币来代替劳役和其他贡赋。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庄园经济的弊端日益暴露B.商品交易活动趋于活跃C.农奴的人身依附关系走向松弛D.大学兴起解放人们思想

4.

阿拉伯帝国的统治区是多民族聚居地,为了对广大帝国实行有效管理,帝国规定境内各族人等只要皈依伊斯兰教,便是平等国民。据此可知,当时的阿拉伯帝国(  )

A.通过宗教手段加强国家治理B.推行民主政治以实现人人平等C.民族矛盾严重影响统治秩序D.经济文化水平有利于版图扩大

5.

15世纪,在印加王帕查库蒂统治下,印加手工艺者在既不使用推拉器械也没有轮子的情况下,建成了有着三层共约500米高的 字形围墙的宏伟城堡,墙体全部由平均高3~4米、重逾百吨的多边形花岗岩构成。这说明(  )

A.美洲文明呈现孤立分散的特点B.印加手工艺者的水平世界领先C.君主专制制度不利于效率提升D.印加帝国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6.

下图为现代学者宫崎正胜绘制的 旧世界 三个世界 的概念图。图中的 第一世界 为欧亚大陆、北非与印度洋, 第二世界 为哥伦布探险后发现的南北美洲大陆与大西洋, 第三世界 为麦哲伦航海以后至18世纪之间发现的大洋洲与太平洋。这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地图绘制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C.人类认识世界视野更为开阔D.新航路的开辟连接了新旧世界

7.

从马尼拉出发的西班牙大帆船载着来自福建的瓷器、丝绸去往美洲,由于船上大多是中国货物,美洲当地人称之为 中国船 ,但 马尼拉大帆船 上还有许多来自印度洋周边地区的货品,比如印度的棉花和梳子、波斯的地毯和挂毯等。这反映了当时(  )

A.大西洋贸易的繁荣活跃B.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兴盛C.已出现早期的世界分工D.西班牙的殖民方式落后

8.

1687年,牛顿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解答了哥白尼革命所提出的各种天文学问题。这个关于自然的数学体系是那样的明澈和有条理,以至于守旧分子们丧失了抵挡的勇气和能力。牛顿之后,反对哥白尼体系的做法成了一种顽固与愚钝的象征。这说明(  )

A.理性主义推动了政治变革B.知识权威取代了信仰权威C.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D.技术革新改变了生产方式

9.

帝国议会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个按照普遍的男性选民的民主标准建立的议会。它既作为立法机关的一部分运行,又为制度化的反对提供舞台——与德国的议会概念相一致,这种制度化的反对将自己理解为 国家 政府永久的 社会 对应物。据此可推知(  )

A.立法机关是德意志帝国权力的中心B.德国宪政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C.德国成为首个实现全民普选的国家D.帝国议会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民主法治

10.

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一直是学术界不断追逐的目标,近年来新的观点亦层出不穷。应用内生增长理论的学者关注经济因素变化引发的技术创新,应用新制度理论的学者强调财产权和政治制度的意义,应用统合增长理论的学者重视人口收入关系、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创新。由此可知,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原因的解释(  )

A.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而趋于完善B.只能有一种合乎历史事实的解释C.需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D.新的观点相对旧的理论更为可信

11.

据不完全统计,《共产党宣言》在全球范围内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版本更是多达300种,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真正成为 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这表明(  )

A.科学社会主义不断与时俱进B.工人运动获得了科学理论指导C.共产主义奋斗目标逐步实现D.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12.

下表反映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形势是(  )

亚洲

20世纪初,亚洲一半以上的土地沦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其余部分除日本外成为半殖民地

非洲

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非洲瓜分完毕,非洲绝大部分地区成为殖民地

拉丁美洲

19世纪晚期,除原有的殖民地外,其他宣布过独立的国家,实际上也成为依附于英、美等国的半殖民地

A.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B.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C.列强之间矛盾的激化D.原始资本积累的加速

13.

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联合印度、缅甸、越南、菲律宾、朝鲜等国的革命者,在东京成立了 亚洲和亲会 。章太炎为该会起草的章程明确宣布 本会宗旨是反对帝国主义,为争取亚洲已经丧失主权的民族获得独立。 这一活动(  )

A.源自于中国革命运动的成功B.改变了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C.标志着跨国革命政党的建立D.有利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14.

对于凡尔赛体系,有学者认为虽然战胜国一再标榜以民族自决原则处理领土问题,但实际上还是根据掠夺战败国和满足它们自己的需要(包括满足战时签订的密约)来实行这一原则。这说明凡尔赛体系(  )

A.遵循了自由公正原则B.维持了战后世界的长期和平C.体现了大国强权色彩D.最终形成现代国际关系格局

15.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为了推动世界革命,积极发展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关系,宣布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所有的秘密条约,抛弃秘密外交,支持那些受侵略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这(  )

A.赋予世界革命以新的内涵B.反映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普及C.体现了十月革命的局限性D.导致了资本主义体系的彻底崩溃

16.

下图是苏联漫画《例行的袭击》。漫画中几十名全权代表被上级派到集体农庄,争着向正在工作的收割机司机下达各种 指示 ,司机表情困惑。该漫画反映了(  )

A.苏联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B.苏联农业生产水平迅速下降C.斯大林模式下的官僚主义弊端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效显著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国王制定并颁布的,是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的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共和时代前期的法典,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古巴比伦尽管比古罗马早一千多年,可是两者同处于奴隶制历史阶段。《汉谟拉比法典》与《十二铜表法》不仅作为奴隶社会的法律制度而存在,而且在法律文化上也是属于初始时期。但是,建立在不同经济基础上的古巴比伦与古罗马法律文化各有特色。古巴比伦的法律文化带有农业文化色彩,古罗马的法律文化却有较多的工商文化色彩。《汉谟拉比法典》是案例汇编,缺乏法的抽象,法律规范程度偏低。《十二铜表法》条款的制定从法理角度加以抽象,不是参照某一案例,具有普通性意义。《汉谟拉比法典》表露了汉谟拉比王的志高气扬,突出了政治伦理价值取向,《十二铜表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权,反映出经济价值取向。总之,《汉谟拉比法典》适合于古巴比伦奴隶制社会,却因其保守成为阻碍古巴比伦社会发展的紧箍咒。《十二铜表法》反映了古罗马的政治经济需求,大大促进了罗马社会的发展进步。

——摘编自夏祖恩《<汉谟拉比法典>与<十二铜表法>比较论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汉谟拉比法典》与《十二铜表法》的异同。(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十二铜表法》。(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明末至清中期,中国糖业经济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经历了从家庭副业制糖到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制糖的发展历程。中国制糖技术进一步革新,并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流动。清中期以降,糖品消费开始深度融入日常生活及社会风俗当中,消费群体也由上层达官贵人扩大到下层普通民众,并逐渐在国内形成了南糖北销的格局。作为区域性特产,明清时期的中国糖品还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动,出口至亚洲、美洲、欧洲等14个国家及地区。

——摘编自赵国壮《论中国糖业经济的明清变革

材料二
17世纪初期,随着欧洲人对蔗糖消费欲望的增加,荷兰殖民者开始在西爪哇发展蔗糖产业,但荷兰人并不具备相关生产技术。当时,越来越多的具有蔗糖业实践经验的福建籍华人移民爪哇,带来了甘蔗的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以及传统的制糖方法。在华人的生产经营组织下,爪哇的蔗糖生产迅速从西爪哇传播到中、东部地区。至17世纪中叶,爪哇已经变成一个蔗糖生产基地,不仅大大缓解了欧洲市场上的供求矛盾,而且进一步拓展了亚洲和南洋市场,其作为蔗糖主要输出地的地位,持续了近三百年。不过,爪哇蔗糖业的兴起,也减少了欧洲对中国蔗糖的依赖。鸦片战争以后,爪哇蔗糖作为 洋糖 的一部分,反倒大量输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中国蔗糖业的衰落。

——摘编自林诗维《近代西爪哇华人蔗糖业探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糖业经济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爪哇蔗糖业的特征及影响。(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战后,随着《西线无战事》《永别了,武器》等各种反战文艺作品的大量涌现,以及一些比较重要的和平团体积极组织各种和平运动,和平主义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并对国内国际政治产生影响。国联的成立以及通过国联所进行的裁军与反战活动,是20世纪20年代和平运动的主要表现。1928年《非战公约》的签订,则第一次正式宣布在国家关系中放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从而在国际法上否定了所谓战争权的合法性,奠定了互不侵犯原则的法律基础,推动了限制与反对战争的国际法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后,随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加剧,欧美的和平运动却继续发展成更为普遍的反战、厌战甚至恐战的社会潮流。这使得一些国家的和平运动逐渐蜕化为不惜任何代价追求和平,甚至可以牺牲小国的主权利益的绥靖政策,成为鼓励法西斯国家不断侵略扩张并最终发动二战的重要因素,并最终导致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和平运动的失败。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欧美和平运动发展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欧美和平运动发展的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关于印刷术之起源,曾有两种尖锐对立的意见。在19世纪和20世纪开头二十年的资产阶级的历史资料中占有支配地位的观点,认为印刷技术完全是欧洲人独立的发明。相反观点的代表者则说:印刷术之发明并不在欧洲,而是在东方,远在传入欧洲以前中国已有印刷术了。伏尔泰也说: 他们(中国)发明了印刷术。在中国,在木板上刻方块字的工艺更为完善。 随着时代的进步,更有学者认为中国是印刷术祖国的完全无可争议之证据的,就是第10世纪到第12世纪所出版的中国的古版书之存在。许多东方历史专家,特别是中国学学者,一致断然主张,印刷术在中国盛行,远较欧洲为早。

——摘编自于翠玲《民国时期中国印刷术研究的视野与思路》

就材料中关于印刷术起源的不同观点,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表述成文、主旨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