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南省宁乡十三中高三高考预测卷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692

一、单选题

1.

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一系列文物,其中大型碧玉猪首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出土时代最早的龙形玉器,被誉为 天下第一龙 。据此可知(  )

A.中国早期国家已经建立B.局地公权力意识增强C.当时社会组织能力强大D.北方开启了图腾崇拜

2.

齐桓公最先成就霸业,他打出了 尊王攘夷 的旗号。齐桓公主持葵丘大会,邀请一些邻国参加。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并赐王室祭祀祖先的祭肉给齐桓公。葵丘大会(  )

A.表明齐桓公的霸业受普遍支持B.拉开春秋时期列国争雄的序幕C.使分封宗法体系遭遇重大危机D.受到当时合纵连衡思想的启迪

3.

宋朝设立二府三司,对国家大事共同决策。议事时,由主事官首议,政事堂(中书门下合署办公)合议,后由皇帝裁决,最后交由有司执行。谏院(言官机构)全程记录。如果皇帝直接发号施令,谏院抗议。结果是,有司以各种理由拖延,皇帝命令没有有效贯彻甚至不了了之。这说明当时(  )

A.选官用官制度不完善B.中枢机构的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D.国家制度对专制皇权有约束力

4.

考古工作者在对河套地区元代贵族墓陪葬品的整理中,发现纹图银币(下图)经研究,币上的文字是繁体汉字,图案是古波斯风格。对此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元代承续了丝绸之路B.元朝中心在河套地区C.波斯商人已使用银币D.亚洲内部文明大碰撞

5.

清乾隆时期,晋商经营的盐、铁、棉、布、皮毛、丝绸、茶叶及金融业商号,遍及全国各地并远涉俄罗斯和东南亚国家。这表明(  )

A.当时区域间长途贩运兴盛B.清朝突破了闭关锁国政策C.资本主义萌芽有长足发展D.乾隆帝文治武功荣耀史册

6.

1915年在袁世凯召开的外交政策咨询会议上,驻墨西哥公使顾维钧首次大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即应将有关 二十一条 的条约内容以及日本强迫中国接受等情形透露给英美国家。据此可知(  )

A.北洋政府的亲美色彩浓厚B.中国已经卷入了世界大战C.新文化运动提高民族觉悟D.这是基于现实的外交考量

7.

农不强,工不富,只能吃萝卜 ,这是湘江下游两岸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流行的民谚。这句名谚(  )

A.鼓舞了湖南地区的抗日斗志B.推动了湘江地区工农革命C.体现了工农业协调发展思路D.折射了湘江儿女兴国情怀

8.

1939年1月17日,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延安举行,参会议员情况如下:

议员身份

共产党员

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小资产阶级

无政治派性的

工人、农民

其他

特邀代表

议员人数

44

45

46

14

对表格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议会民主政治趋于成熟B.国共第二次合作成果在扩大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以体现D.贯彻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念

9.

下表为我国1952—1964年轻重工业生产指数变动情况,表中的数据反映了(  )

1952

1957

1960

1964

轻工业

65

55

34

52

重工业

35

45

66

48

A.一五 计划使得消费指数有所上升B.大跃进使得重工业产值比重有所下降C.八字方针 提出后工业朝着良性发展D.工业建设一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10.

近年来,澳门特区政府实现了全澳包括教会学校及国际学校在内的所有学校升挂国旗全覆盖,成立学界升旗队;以及新设立家国情怀馆、青少年爱国爱澳教育基地等场所,丰富学生对国家、澳门历史的多元学习体验。澳门特区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  )

A.实现了与内地教育的高度融合B.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C.拓宽了中小学学生的国际视野D.强化了 澳人治澳 理念

11.

意大利出土文物信息如下表:
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对外交流推动了手工业繁荣B.罗马玻璃工艺水平领先欧洲C.中国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D.古希腊雅典城邦经济扩张性

12.

14世纪意大利众多的作家写道: 来世虚无飘渺。今朝有酒今朝醉才是硬道理。 上述作家(  )

A.追求现实主义的风格B.注重现实生活和精神享受C.散发了浓厚的功利性D.宣传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

13.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鹿鸣馆建成并运营。鹿鸣馆的名称出自中国《诗经·小雅》中的 鹿鸣 篇,即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在鹿鸣馆,上流社会的显贵淑女充当了与外国人社交的主角。此时她们主修的技艺, 第一跳舞,第二唱歌,第三乐器演奏,第四使用流行语言风趣地对话,第五读书,特别要读流行小说 。日本鹿鸣馆建成和运营(  )

A.反映日本女性政治地位提高B.表明日本殖产兴业政策落地C.以兼收东西文化为兴国理念D.契合了文明开化的时代强音

14.

1914—1915年,英国议会连续通过三个《国土保卫法》和《授权法》。据此,内阁获得了不经议会直接行政命令以代替议会立法的权力,大大提高了内阁领导人民进行战争的能力和效率。上述材料(  )

A.表明内阁已隐约有与议会分庭抗礼之势B.体现土地贵族与工业资产阶级权力博弈C.暗示国王在对外战争中已毫无作用可言D.强调议会与内阁的制衡局面即将被打破

15.

列宁曾对美国商人哈默说, 你们可以在这里找到原料和销售市场 我们需要你们的技术 ,哈默成为第一位在俄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并赚取大量财富,推动了美国许多大公司与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据此可知当时俄国(  )

A.减少对世界格局的影响B.重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运用C.准备推行 俄式现代化 D.力图借鉴美国经济自由主义模式

16.

20世纪60年代,马丁·路德·金发表演说: 我们肩负使命,要为弱者说话,为默默无闻的人说话,为我们国家的受害者说话,为这个国家称之为敌人的人说话。 这表明了马丁·路德·金(  )

A.对历史上西方殖民主义的抨击B.对现实社会中种族平等的思考C.促成了美国黑人奴隶制的废除D.同情和支持越南战争的受害者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据到过中国广州经商的阿拉伯商人苏烈曼记载, 外国商船抵埠,官吏取其货物而收藏之,一季之船既全入口,官吏征百分之三十关税后,乃将货交还原主发卖。国王有悦意之货,则以现金及最高购价,付之商人也。各地回教商贾既多聚广府,中国皇帝因任命回教判官一人,依回教风俗,治理回民。 判官为人正直,听讼公平。 伊拉克商人来此方者,皆颂声载道也。

——据《苏烈曼游记》(851年)

材料二
注:嘉靖四十年指1561年。 图片均摘自资料《话说中国古代边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阐述《苏烈曼游记》反映的时代特征,并分析其成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围绕 行政管理与国防安全 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8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巧克力由可可加工而来,被现代年轻人奉为 甜蜜爱情 的象征。巧克力拥有漫长的发展历史,从3500年前的 众神的食物 ,到皇室的专属饮品、战时的军需品、普通家庭的零食和消费社会的阶层符号,巧克力变了,又保持不变。下表展示了巧克力的简要发展史。

 

        

公元前

300

中美洲玛雅人将可可豆制成饮品,用于宗教仪式、庆典等

1300

中美洲阿兹特克人使可可广受欢迎,并相信可可能带来智慧、力量。

1492

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不久他发现了可可,将它带回西班牙。

1519

1528

科尔特斯征服美洲阿兹特克帝国。不久,西班牙在此设立总督,并在当地建立可可种植园。

1544

巧克力在欧洲首次亮相并以饮品方式走红。

1809

蒸汽可可研磨机出现,可可商业化加快。

1822

可可走向非洲现世界70%可可豆产自非洲

1847

英国生产出固体巧克力

1875

雀巢公司生产牛奶巧克力,口感更佳

2005

巧克力产品种类繁多,口感与包装领军饮食行业

——摘编自资料《巧克力的前世今生》

材料二
下面是“Chocolate”(巧克力)在互联网 小食品500年历史呈现 栏目中的生产指数统计表。

年份

1550

1750

1810

1850

1945

1950   

1990

2020

生产指数

90

400

370

390

1000

965   

1800

3100

——摘编自资料《巧克力的前世今生》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科尔特斯等人征服阿兹特克帝国的条件。(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巧克力产生以来的变化。(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有学者说: 要成为发达国家,必须经历工业革命,实现工业化,才能实现现代化。 工业革命对过去的中国来说是一件稀缺品,工业革命已经爆发几百年了,全世界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真数起来,不到20个。这位学者对中国的工业革命历程,进行了总结,认为分为四个阶段: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材料中这个学者关于中国工业革命历程的观点进行评判,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或修订、补充。(要求:观点明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2分)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892年,随着法国和沙俄超越政治制度、跨越欧洲实现握手,欧洲格局发生剧烈改变。俾斯麦竭力打造的,以孤立法国为主要目的的欧洲体系开始松动。新皇帝威廉二世 夺取日光下的地盘 的世界战略,也让英德两国之间的矛盾激化开始。20世纪初的德国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风险成倍增加。
材料二
为了应对东西两线作战的风险,作为当时最高效的军事决策机构,德国总参谋部开始积极谋划。以陆军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伯爵为首,一个为未来而准备的作战计划逐渐走向成熟。到1905年施里芬卸任退役时,一个对法俄两国的作战计划基本成型。考虑到俄国军队在日俄战争中的糟糕表现和1905年革命中暴露出来的种种社会矛盾,德军在东线仅保留10个师,以防备俄国有可能的进攻。而西线则集中了79个师的庞大兵力,分左右两翼攻击法国。1914年8—9月,俄军猛击德军,德国速从法德边境抽军援东;西线,在法军主帅霞飞的统一指挥下,法军对德军侧翼展开攻击,重点打击德军结合部的缺口。德军的进攻受挫,9月11日,西线德军全面撤退。这就是改变了一战进程的马恩河战役。德军速战速决的 施里芬计划 至此破产。

——以上材料均摘自资料《战争千年》

(1)根据材料一,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的国际战略。(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施里芬计划 破产的原因和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