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福建省南平市九年级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30 浏览数:643

一、选择题

1.

图1所示文物可以印证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开始用(  )


河姆渡出土的骨哨


半坡出土的陶埙

图1

A.乐器表达思想感情B.骨器制作狩猎装置C.陶器烹调美味佳肴D.石器从事农业劳动

2.

商周青铜器制作采用陶范铸造技术,陶范的选料、制模、翻范、花纹都很考究;当时工匠熟练掌握了浑铸、分铸、铸接、叠铸、锡焊、铜焊等技术。这说明商周青铜器(  )

A.铸造历史悠久B.装饰风格鲜明C.生产规模庞大D.制作工艺成熟

3.

图2所示内容反映了(  )
202305221219341602

图2

A.春秋争霸的刀光剑影B.战国兼并的血雨腥风C.秦灭六国的势如破竹D.北击匈奴的金戈铁马

4.

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并以研习儒家经典和礼仪作为升官和补官的条件。这有利于实现(  )

A.地方稳定B.财政增收C.思想统一D.民族团结

5.

图3所示内容体现了汉代名医主张(  )
202305221219341602

图3

A.手术除疾B.针灸祛病C.麻药止痛D.锻炼养生

6.

晋代士人崇尚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以阴柔为基调,柔中带刚;鲜卑族民风彪悍、崇尚武力,北魏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这表明书法艺术(  )

A.体现经济发展程度B.融入崇文尚德内涵C.凝练民族地域特性D.保持强劲发展态势

7.

图4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农历节气有利于(  )
202305221219341602

图4

A.提高文化底蕴B.开展水利建设C.提升教育水平D.指导农业生产

8.

太宗亲眼看到富隋夭亡,于是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君臣共相匡辅,形成合力,加快了治世的步伐。 治世 指(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9.

表1所示内容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

政权

建立时间

民族

灭亡时间

907

契丹族

1125

北宋

960

汉族

1127

西夏

1038

党项族

1227

1115

女真族

1234

南宋

1127

汉族

1276

表1

A.政权并立B.交往交融C.和战相间D.共同繁荣

10.

图5所示对联描述的历史事件(  )

图5

A.推动了欧亚物种交流B.促进了中外友好往来C.发展了宋元市舶制度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11.

军机处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军机大臣被召见时,太监也不能在旁边;军机处的差役则挑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少年担任。其根源是为了保证(  )

A.决策的科学民主B.选官的公平公正C.理政的高效精准D.皇权的至高无上

12.

图6所示的历史事件是一次(  )

图6

A.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B.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C.盛况空前的文学革命D.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

13.

小刘同学代表学习小组在复习课上做汇报展示,表2是组内成员准备的相关材料。据此判断,他汇报的主题是(  )

书籍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地图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条约

《辛丑条约》

表2

A.国家道路的探索B.北洋水师的兴衰C.民族危机的加剧D.民主思想的传播

14.

图7—图9所折射的时代精神是(  )


7 强渡乌江


8 飞夺泸定桥


9 过草地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B.坚定信念、不怕牺牲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5.

图10是1938年《救国时报》发表的漫画《日寇顾首不顾尾,招架不住了!》。该作品的创作意在(  )
202305221219341602

图10

A.宣传敌后战场胜利成果B.讽刺国民政府消极抗日C.鼓舞人民群众抗战热情D.揭露日寇凶恶残暴本质

16.

他退隐到他的家乡,而几乎是孤身徒手地开启了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进程。据记载,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座最为严谨的棉纺厂以及最早的师范学校。 是(  )

A.李鸿章B.张謇C.张之洞D.荣德生

17.

1958年,南平造纸厂作为国家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是第一个由中国自行设计、制造、安装的现代化造纸工厂。这得益于(  )

A.一五计划 的推行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18.

图11所示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202305221219341602

图11

A.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D.西部大开发初见成效

19.

雅典十将军的产生始终采用选举制,且连选连任,并不给薪俸,这就决定了贫穷公民很难当选。据此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具有(  )

A.局限性B.客观性C.规范性D.公正性

20.

图12所示关卡数量的变化导致了(  )

图12

A.庄园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B.西欧中世纪教育快速发展C.城市与封建主的经济抗争D.拜占庭帝国国势日渐衰弱

21.

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资源的竞争热以及殖民制度,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据此可知,新航路的开辟(  )

A.助推了欧洲地理学的萌芽B.提升了欧洲航海技术水平C.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D.引发了欧洲人口结构变化

22.

图13所示为《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的部分章节,阅读它有助于了解英国(  )

图13

A.海上霸权争夺的曲折历程B.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状况C.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化概貌D.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

23.

斯大林认为,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中,为了不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附庸,必须建立自己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这叙述了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  )

A.原因B.过程C.性质D.影响

24.

1933年3月,罗斯福建立了 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 ,吸收失业青年从事造林、筑路等工作,在美国参战前的8年多时间里,先后吸收了150万青年,开辟了数百万英亩的国有林区和公园等。这表明当时美国(  )

A.整顿金融体系B.推行 以工代赈 C.调整农业政策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25.

大敌当前,促使苏联和英美在几经周折后求同存异,互相妥协,最终实现了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莫斯科保卫战B.珍珠港事件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

26.

据表3可知,科技革命(  )

科技革命

  

第一次

使人类从繁重的劳役中解放出来

第二次

使人类从繁杂的日常劳务中解放出来

第三次

使人类从繁重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表3

A.推动城镇化的进程B.具有人文价值取向C.提高妇女社会地位D.推进大众教育发展

二、材料题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为了有效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明代在长城防御体系的建设方面达到了高峰。它以一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以一重多重或关堡和烽燧为支撑点,构成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纵深的防御体系。这一防线位居游牧地区与农耕定居地区邻接处,客观上利于彼此经济、文化的汇聚。

——摘编自李文龙《中国古代长城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

(1)根据材料,简述明代修筑长城的目的。(2分)
(2)小历认为,长城是战争的产物,其作用是军事防御,保卫中原文明。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始终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新中国在成立后积极伸出橄榄枝,对尚未实现民族独立的周边国家进行无私援助,越南和朝鲜是最早和首要的受援国。中国推开了对外交往的大门,世界看到了中国的能力和意志,中国也为自身建设争取了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

——摘编自杨港《中国共产党(1949—1956)国际形象塑造研究》

材料二  凝聚开放共识,讲好中国故事。
14
15
(1)根据材料一,写出新中国援助的两个国家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进行对外援助的意义。(6分)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一枚邮票,写出图片序号,并结合所学知识,讲述邮票背后的 中国故事 。(6分)
(3)根据材料一、二,提炼一个主题。(2分)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 奕䜣为代表的洋务派抛弃传统的 华夏中心观 ,希望在不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 采西学 制洋器 筹国用 改科举 等举措,达到中国超越西方、走向富强的目标。这虽然不切实际,但它终究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摘编自杨宏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转折的三个重大关节点》等

材料二
202305221219341602

图16

日本的幕藩政体和官员任命制度激发了中下层武士改革的决心,人民希望在重获权威的天皇带领下富国强民,以抗外辱。明治维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再加上当时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日本在二十世纪成为亚洲唯一走上资本主义强国之路的国家。

——摘编自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洋务派态度发生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治维新时期工矿企业的特点,并分析此次改革成功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点。(4分)

三、小论文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2305221219341602

图17

——据顾海良主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绘制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的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