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潍坊市四县高三5月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459

一、单选题

1.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表1 体现了中华武术蕴含的独特魅力,由此可知中华武术(  )

表1

技击观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先制、性命双修

健身观

形神合一、内外兼修、内养性情、外练筋骨

意境观

形意统合、形神兼备、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抱拳礼

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

A.浸润着传统文化理念B.凸显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C.根植于传统佛道思想D.决定国人精神品格的形成

2.

汉高祖时令五十岁以上有能力和号召力的老者为三老,可与官员共商政事;汉武帝时对高年赐王杖,并可享受许多特权,如买卖自由、吏民不得随便殴辱等;东汉放宽老年的恤刑范围,加重对不孝罪的惩罚。这些做法的出发点是(  )

A.适应尊崇儒术政策B.推动商品经济发展C.提高政府治理能力D.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3.

唐代君主极为重视贤良对策。689年,考生张柬之在对策中写道: 故臣以为陛下有三皇之人,无三皇之吏也 。825年考生舒元褒的对策中写道: 天下理乱不由陛下而致,其由谁乎? 对策内容的变化反映出唐代中期以后(  )

A.选官方式发生改变B.社会危机加深C.士人参政热情高涨D.政权结构变化

4.

表2是关于明清海禁政策的不同记述。据此可知(  )

表2

内容

出处

清朝继承并发展了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还颁布迁海令。明王朝的海禁政策,一直延续到清代鸦片战争之前。

人民版必修二历史教科书

中国清代前期实行闭关自守闭关锁国政策的观点,源于当时试图向中国推销其商品特别是鸦片的英国商人。马克思接受了这一观点。

百度百科

1684年康熙皇帝诏告天下曰:今海内一统,寰宇宁谧,满汉人民相同一体,令出洋贸易,以彰富庶之治,得皆开海贸易

1787年《皇朝文献通考》

A.中西方对海禁政策的认识不同B.明清厉行海禁维护小农经济C.海禁政策实施状况需全面论证D.西方操作导致海禁观点盛行

5.

《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 所见亦有暗合者 真可谓海外同志 ,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 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 这主要是由于中日两国相似的(  )

A.经济状况B.阶级基础C.社会危机D.思想根源

6.

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 经学书犹有人买 ,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据此可推断当时(  )

A.西学影响甚微B.社会改革阻力巨大C.民族矛盾深重D.近代工业发展受阻

7.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 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  )

A.建立独立武装的紧迫性B.发展民族工业的重要性C.建立统一战线的复杂性D.进行国民革命的必要性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改变民间拜神祈福的旧习俗,国家鼓励创作新年画。如图1《农民和拖拉机》在1950年全国新年画评奖中获甲等奖。这表达了当时人们(  )

图1

A.渴望实现农业机械化B.热烈欢迎土地改革C.踊跃参加农业合作社D.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9.

1981年春,山东省在企业中率先试行责任制改革,主要内容是通过承包划分国家同企业之间、企业同职工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这一措施(  )

A.标志着工作重心转移B.调整了国民经济结构C.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D.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

10.

公元前280年左右,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建成亚历山大博物馆,资助学者进行科学研究和教育活动),并出版荷马、欧几里得和索福克勒斯等学者的著作。亚历山大博物馆的设立有利于(  )

A.保护自然遗产B.传承希腊文化C.推动科学革命D.促进启蒙运动

11.

12世纪后半叶,英王亨利二世在英格兰推行司法改革,将巡回法庭、陪审制度和令状制度等引入司法审判程序中,使王室法庭承接到大量诉讼,隶属于国王的司法官员队伍得以扩展。这一改革(  )

A.否定了封建教会权威B.加剧了贵族与国王的冲突C.加强了世俗君主权力D.实现了行政和司法的独立

12.

18 至19 世纪中期,英国各郡女子独立走进劳动力市场的年龄逐渐降低。1866年,1500名中产阶级妇女请愿要求妇女参与选举。这些现象(  )

A.使妇女获得广泛的政治权力B.根源于产业革命C.体现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加剧了贫富分化

13.

1921年秋以前,列宁一直认为 商业=资本主义 公式是正确的。但同年底却对此提出不同看法,并认为:战争状态曾排斥了 商业 ;在向 共产主义 过渡时没有经过社会主义的一些中间阶段。这表明列宁(  )

A.对社会主义有了新探索B.放任私人资本主义发展C.彻底否定战时共产主义D.对新经济政策提出质疑

14.

1955年,西德在众说纷纭中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得以重新武装军备,军人形象再度成为西德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人们对再军备并不持肯定态度,根据当年的调查显示,约有75%的民众反对再军备,大众发起示威游行,军备问题一时之间成为舆论焦点。这主要是由于(  )

A.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B.战后世界和平思潮的广泛传播C.德国分裂引起西德人民的反对D.二战留给西德人民的痛苦记忆

15.

20世纪70年代,西欧放弃了充分就业和高速经济增长的目标,各国决策者们寻求新的理论支持。当时流行的学术观点认为,制定经济政策的职责应当从财政部部长们转移到中央银行家们的手中,后者的运作应当尽可能地避免政治压力。这表明当时(  )

A.减少国家干预成为普遍认识B.福利国家制度遭到挫败C.国家的社会控制力遭到削弱D.金融资产阶级实力增强

二、开放性试题

16.

历代对王安石变法存在不同的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南宋朱熹等理学家认为变法 轻用已私、纷更法令,不能兴才教化,……乃行青苗、建市易、置保甲、治兵将、始有富国强兵、窥伺边隅之计,弃诚而怀诈,兴利而忘义,尚功而悖道……下诬君父,上欺祖宗,……三纲废坏。神化之道泯然将灭,纲纪文章扫地尽废。
清代末年梁启超认为王安石是 三代以下唯一完人 ,他认为青苗法和市易法实为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雏型:免役法则 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 ,其变法是 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变革
20世纪30、40年代诸多史学家对王安石变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周谷城提出变法动因: 一曰外部的压迫,二曰内部的贫弱 。范文澜认为变法 急需加强军备 ,钱穆提出变法 冗官不革,政治绝无可以推行之理

——据何文国《王安石历史评价面面观》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 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观点 作出解释。(13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叶扁舟起家的叶澄衷

叶澄衷(1840—1899),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11 岁时,迫于生活压力被母亲送至邻近油坊做帮工,受尽欺凌辱骂,坚持3年后离开油坊。
1853年,14岁的叶澄衷身无分文地闯入上海滩,先在法租界的一家杂货铺当学徒。17岁时,叶澄衷决心离开杂货铺独自经营。起初他驾着一叶扁舟在黄浦江上漂泊叫卖,还经常以食品和杂货,到外国商船上换回一些船用五金工具和零件,然后设摊售卖。
1862年,叶澄衷在虹口美租界开设了近代上海第一家五金行号 老顺记 。由于注重信誉,得到外商信任,业务不断扩大。1870年以后,他陆续在上海开设若干新商号,经营范围扩大到五金、煤油、机器、钢铁、洋烛、罐头食品等。
随着实力增强,叶澄衷开始从上海走向全国,先后在汉口、九江、天津、烟台等商埠开设 老顺记 分号。他还不断开拓新的投资领域,1890年开始陆续创办火柴厂、纱厂、地产公司、钱庄、船舶运输公司等。经过几十年的艰辛努力与奋斗,叶澄衷成为实力雄厚的宁波帮首富,是当时上海商界的顶尖富豪,人称 五金大王
叶澄衷经商致富后,热心于赈济救贫和发展教育事业。每遇灾荒,他都踊跃输财劝赈;还在上海设立怀德堂,赡养故友及同业中无所依靠的家属;建 义庄 忠孝堂 ,周济族内的贫困者;创办牛痘局施药救贫;设义塾教育同族子弟;捐出土地、白银,用于创办 蒙学堂

——据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提取材料信息,对以叶澄衷为代表的近代中国商贾和企业家的奋斗品质加以阐释。(14分)

18.

央视春晚体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以及中国人民生活变迁的历史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晚:时代的眼睛

1983年,央视第一届春节晚会亮相,一度被视为 靡靡之音 的歌曲《乡恋》在该届晚会解禁播出。1984年,节目首次出现 小品 形式;张明敏一曲《我的中国心》作为港台歌曲首次亮相。1987年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故乡的云》、1988年相声《巧立名目》等深受观众好评。
1993 年央视春晚开始实行导演招标制。1994年小品《打扑克》把市场经济大潮下正在发生变化的人与事肆意嘲讽,令观众捧腹。1997年《春天的故事》引发全民传唱。进入新世纪,反映北京申奥、抗震救灾、神舟上天等国家大事以及 空巢老人 大忽悠 等社会现象也以各种形式呈现。2005 年开始,央视实行 开门办春晚 ,通过众多渠道、面向全国以及世界征集节目,众多来自民间的节目登上春晚舞台,大众喜好逐渐成为央视春晚选材的重要衡量指标。2011年首次推出网络春晚。
2014年春晚以 欢乐祥和迎新春,同心共圆中国梦 为主题,唱响 中国梦 时代主旋律。2016年出现许多反映中国梦、反贪反腐题材的节目,如《丝绸之路》《是谁呢》等。2019年,技术创新是晚会亮点,实现了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4K 高清视频结合VR 技术向全国转播分会场节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 春晚:时代的眼睛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3分)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三、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资料①

1849年曼彻斯特市布里奇沃特街区图

图2

资料②

以棉纺工业中心的曼彻斯特为例,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蒸汽动力的棉纺厂在曼彻斯特建立,1794年时为3家,而到1821 年时多达66家。1853年时,曼彻斯特的棉纺厂数为108家,达到了顶峰。除了厂房,城市中还有其他大量生产性建筑。
资料③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这样描写曼彻斯特:只要哪里还空得下一个角落,他们就在哪里盖起房子,哪里还有一个多余的出口,他们就在哪里盖起房子来把它堵住……东一排西一排的房屋或连成一片迷阵式街道,像一些小村庄一样,乱七八糟地散布在寸草不生的光秃秃的粘土地上。
资料④
与农村人口平均寿命50岁左右相比,工业城市工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瘟疫猖獗,疾病横行,死亡率高。
资料⑤
1848 年起,英国政府着手解决工业发展给城市带来的城市病问题。1848—1875年是城市规划改造的第一阶段,对已有街道和建筑物进行改善。1875年以后为第二阶段,主要清理贫民窟地区以及其他结构不当的建筑群。
资料⑥
经过19世纪工业城市改造工程,现代都市整洁卫生舒适的物质环境初露端倪,居民的工作、居住和生活条件大为改观。

——据梁远《近代英国工业城市规划演进研究(1848—1940)》等

(1)如果以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环境改造为题撰写一篇研究论文,请列出该论文的主要内容提纲并说明其研究价值。(6分)
(2)根据研究主题对以上资料进行分组,并说明各组资料的史料价值。(5分)
(3)假如论证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环境改造的必要性,还需要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