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江西省抚州市七校联考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15+4)【纲要下1—5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216

一、单选题

1.

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关于农作物从灌溉、耕耘到收获的全过程)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

A.两河流域的居民重视农业生产B.楔形文字形成与农业关系密切C.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D.两河流域天文学成就领先世界

2.

古代两河流域基于建设浩大水利工程的需要,建立起高度集权的体制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产生了种姓制度;古希腊在海外殖民中演进出独特的城邦体制;古罗马依靠法律治理国家。这些可用来证明,人类文明(  )

A.呈现出多元化特点B.取决于地理环境类型C.在交融中逐渐趋同D.呈现出同源异流特征

3.

据记载,亚述帝国在征服叙利亚中部后,设置行省进行管理,并在该行省设置了三个驿站,驿站配有邮驿长和军队指挥官,又迁移30户家庭对其进行照料。这说明(  )

A.驿站旨在服务百姓生活B.驿站是帝国地方治理的组成部分C.亚述帝国强制奴隶服役D.交通建设保证了军事征服的胜利

4.

在远征路上的亚历山大经常向宙斯、雅典娜等希腊诸神致敬,找希腊预言家占卜,举办希腊式的体育、文学、音乐、艺术等领域的赛事。一批优秀的希腊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学者陪伴在他左右。由此可见,亚历山大(  )

A.提高了被征服地区文明程度B.热衷于传播希腊文化C.借助希腊文化实行专制统治D.催生了希腊人文精神

5.

13世纪时,一个德国男爵同时从20个封君那里领取土地,有的封臣甚至有43个封君。这一现象(  )

A.对封臣忠诚度是一种考验B.源于城市工商业逐渐发展C.反映出民族国家正在形成D.表明封君封臣法律上平等

6.

欧洲在中世纪经历了只知有(宗)教,不知有国,到教、国并重再到纳宗教于国家观念之中的过程。这一过程(  )

A.开始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B.体现了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C.反映了基督教影响力的丧失D.推动了欧洲各国的殖民扩张

7.

8世纪中叶,新罗(今朝鲜)在中央设执事省,地方设州、郡、县、乡,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以《左传》《礼记》《孝经》为主考科目。这反映出,当时的朝鲜(  )

A.民族意识淡薄B.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C.重视制度创新D.与唐朝文化形成互动

8.

突尼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曾是柏柏尔人的居住地,即使强大的迦太基(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中叶的腓尼基人国家)也不能使他们完全屈服,他们甚至还一度入侵埃及。直到公元670年,阿拉伯人来到这里,把这里的文明全部同化为伊斯兰文明。这反映了古代西北非洲(  )

A.文明的连续性特点B.文明的冲突与融合C.文明的开放性特点D.文明的统一化趋势

9.

15世纪的欧洲,大量肉类需用香料进行保存,而香料的价值只有黄金可以比拟。在印度不到3杜卡的胡椒,在开罗则涨到68杜卡,而到了威尼斯,价格已经是印度的50倍。这一现象(  )

A.反映了社会转型的加速B.推动欧洲农业种植结构变动C.加快了对新航路的探索D.催生了崭新的商业经营模式

10.

16世纪,亚洲、非洲、美洲遭到殖民掠夺,围绕中国形成白银贸易网络,欧洲出现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这表明,全球航路的开辟(  )

A.导致了多元文明覆灭B.使中国出现贸易逆差C.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推动了世界格局演变

11.

有西方学者写道: 在人口密集并极易受到疾病侵袭的中美和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口数量有代表性地下降了90%” 殖民当局的慈善态度也无济于事。没有一个帝国政府像西班牙在新大陆的殖民当局那样,持久而徒劳地立法保护天花感染者 。这表明(  )

A.病毒是印第安人口减少的主因B.西班牙重视保护印第安人健康C.该学者极力淡化殖民主义罪行D.西属拉美自然环境得到了改善

12.

1609年荷兰的格劳秀斯发表《海洋自由论》,主张海洋应自由利用;1635年英国的塞尔登发表《海洋封闭论》,认为英国君主有权占有四周的海洋。这反映出,当时(  )

A.海外殖民竞争激烈B.人文思想广泛传播C.英国荷兰势均力敌D.商业联系日益紧密

13.

15世纪的意大利学者阿尔贝蒂提出 德行战胜命运 ,摈弃任何悲观主义和宿命论的思想,颂扬使家庭和城市变得富裕而获得光荣的人的劳动,认为尘世的富裕和繁荣是上帝赞同的象征,人的好运或厄运的根源在于人本身。这一观点(  )

A.追求经济利益否定宗教神学B.突出人的力量重视现世生活C.提倡天赋人权主张民主政治D.提升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14.

启蒙运动时期,科学家们组建了更稳固可靠的学术共同体,如国家科学院和各种非官方的学术学会。此外,科学家们还服务于社会,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合理需求,为科学赢得了更多的社会声望和支持。科学家们的这些做法(  )

A.得益于宽松的学术环境B.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C.有助于理性精神的弘扬D.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诞生

15.

1791年,法国女作家奥普兰发表《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提出 女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权利的享有方面和男人是平等的 。1793年,法国革命政府下令封闭、解散各种妇女团体,禁止妇女参加公众活动,把妇女参加政治活动当作叛逆罪来处理。这反映了当时的法国(  )

A.封建思想受到猛烈冲击B.妇女成为大革命的核心力量C.女权观念得到广泛认同D.资产阶级的人权具有局限性

16.

林肯政府于1862年5月颁布《宅地法》。该法令规定:凡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的合众国公民,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交纳10美元费用后,均可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作为份地,且登记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满5年,就可获得土地执照,从而成为该项宅地的所有者。这反映出,美国联邦政府颁布《宅地法》的目的是(  )

A.缓解当时财政困难B.强化联邦政府权力C.承认黑人公民权利D.服务战争维护统一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东亚文明与西欧文明在相互交融碰撞中推动人类历史车轮的前进。早在西周时代,中国和希腊就通过被希腊人称为 西徐亚人 的游牧部落作为中间媒介而建立起丝绸贸易的联系。公元前4世纪末,古希腊地理学家克泰西亚斯在其《旅行记》中,对东方亚洲的记述超过了希罗多德,但其对东方赛里斯( 的音译)人的描绘是 男高十三骨尺,寿逾二百岁 。除丝绸外,中国高超的铸铁技术也传入欧洲。公元1世纪罗马作家普林尼的《博物志》中提到的 中国铁 ,就是由汉朝逃亡士卒传入中亚,然后又辗转传入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对中国的输出则有玻璃、琉璃、毛麻织品等。公元8—13世纪,崛起在欧亚大陆中部的阿拉伯帝国充当了东西文明交流桥梁的作用,将欧亚大陆两端文化成果来回传播放大。先后通过阿拉伯世界传入欧洲的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摘编自余建华《古代丝绸之路与亚欧文明交流》

材料二
18世纪,通过耶稣会士的著述和译作,外交官、商人、游客的回忆录和游记,中国文化特别是人文文化被介绍到欧洲,一时间欧洲出版了大量介绍中国文化、历史、政治、哲学、宗教等的著作和翻译的儒家经典。欧洲思想界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各自的解读、研究和理性的思考,并用中国文化作为参照物来探讨欧洲的诸多问题,从而形成了思想文化方面的 中国热 。与欧洲基督教神学价值观不同,中国文化一开始就强调文化的人本性,如儒家形成了 仁者爱人 的核心价值观,并在政治上提出 德治 仁政 。欧洲人认为中国的 天人合一 是一种充满理性的无神论哲学,并说 中国可算世界上所知唯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对于道家,他们这样理解: 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为理性(reason)——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 李约瑟在演讲中甚至说道: 吾人皆知彼启蒙时期之哲学家,为法国大革命及其后诸种进步运动导其先河者,固皆有感于孔子之学说。

——摘编自冉昌光《中学西渐与自由、平等、博爱观念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亚欧文明交流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 中国热 出现的背景及其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作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重要的是,波斯统治者尽量不以残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宽容大度的姿态,这种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使得许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赖的国家和政体之后,还能将其精神遗产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包含了古代波斯帝国的诸多信息。根据材料信息确定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茶作为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在新航路开辟以后开始广泛西传。17世纪上半叶,随着中欧茶叶贸易的发展,饮茶在西方的影响日渐扩大。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与英王查理二世成婚,将中国茶具和茶叶带至英国,饮茶很快在英国宫廷之中蔚然成风。166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对华茶叶贸易专营权,自此中国茶叶大量出口到欧洲市场,但英国进口却很不稳定。进入18世纪,小册子作者对茶的保健功效进行宣传,饮茶之风由社会上层向下渗透,到18世纪中叶,中产阶级已经养成了饮茶习惯。此后,随着茶叶进口量的猛增以及茶叶走私的泛滥,茶叶价格明显下降,由价值不菲的奢侈品日益转变为日常消费品,饮茶在整个英国社会逐渐普及。

——摘编自刘章才《十八世纪中英茶叶贸易及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约在1690年,波士顿开设了北美大陆上第一个出售中国茶叶的市场。到18世纪中期,茶也成为北美殖民地各阶层人民的日常消费品。一位法国人曾在他的游记中写道: 在北美殖民地,人们饮用茶水,就像法国人喝酒一样,成为须臾不可离的饮料。 1773年英国议会专门颁布了《茶税法》,特别批准东印度公司拥有输出茶叶的垄断权,只需向殖民地海关缴纳每磅3便士的茶叶税。这一举措更是激怒了北美殖民者。他们先是发起了波士顿倾茶事件,后又在各个北美殖民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茶运动,使得独立革命前夕殖民地的茶税收入急剧下降,从1769年的8189英镑减少到了1774年的987英镑。

——摘编自荆玲玲《北美独立革命时期的茶与咖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7―18世纪英国饮茶习俗逐渐普及的条件。(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美茶叶市场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中世纪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三个方面的发展逐渐更改了忠诚的这一尺度。一个发展是各种方言的兴起和这些方言在文学表达方面的运用。另一发展是若干国家教会脱离了天主教会。最后一个发展是西欧的一些王朝建立并巩固了几个性质相同的、独立的大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这些发展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法国资产阶级高举全民族利益的旗帜,在反封建斗争中,以及在反法同盟的入侵面前激发了千百万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新生的法兰西民族击败了反法同盟长期的连续的进攻,保卫了祖国,同时,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彻底埋葬了旧的 王朝国家 ,建立了近代 民族国家 。因此,法国大革命把民族主义的表达推向了高潮。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从启蒙运动到拿破仑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国家形成的角度,简述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的影响。(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