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北京市丰台区高二第二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15+5)【选择性必修三】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209

一、单选题

1.

吴承旺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中说 外族文化进入中原地区、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汉化、中国化,与汉族文化、中国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佛教文化,如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包括楚文化、吴文化、巴蜀文化以及西域文化等。 这一材料体现的中华文化特点是(  )

A.品格独特,宗教色彩B.博大精深,普世价值C.绵延不绝,传承至今D.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2.

二十世纪,敦煌莫高窟出土一千多枚回鹘文木活字。这些木活字中,既有类似汉字以词为单位的活字,又有类似西方文字的字母,每枚木活字表面均有墨迹和磨损,据推测其年代约为12到13世纪上半叶之间。这些回鹘文木活字,可以佐证(  )

A.活字印刷术的准确发明时间B.丝绸之路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C.欧洲字母文字的起源与演进D.隋唐时期民族交往交流的方式

3.

下表为时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美国长老会传教士丁韪良主持编制的课程表。下列关于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

A.西方列强控制京师同文馆的课程设置B.西学 教学内容涉及较为广泛C.外语学习成为京师同文馆的主要内容D.中国传统教育内容不占重要位置

4.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苏州的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据此可知,苏州园林属于(  )

A.文化遗产B.自然遗产C.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D.非物质文化遗产

5.

这地区有方便的水陆交通,是通往四方的大十字路口:往北,可以进入高加索,穿越过去就是东欧;往西,可以通往中欧;往东,可以到伊朗和印度:往南则是阿拉伯半岛,还可以进入非洲。以下文明属于 这一地区 创造的有(  )
①从1到9的数字 ②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⑧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④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6.

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

选项

史实

    

A

《高丽史》的体例分为世家”“列传”“等,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历史;日本根据自己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笔画,创制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古代朝鲜和日本吸收中华文化,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B

古代印加人建造了太阳庙,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还制定了太阳历等

美洲当时科技发展水平居于世界首位

C

亚欧游牧民族在3—6世纪开始新一轮迁徙。在中国,匈奴人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部分北方人因为战乱南迁

促进亚洲和欧洲之间民族交融和发展 

D

日耳曼人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帝国

7.

美国学者博厄斯论道: 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的文化进步性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 下列古代文明能体现这一论述的是(  )
①美洲印第安文化 ②北非的埃及文化
③欧洲的拜占庭文化 ④大洋洲原住民文化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8.

下表为某学者在研究中西方古代历史过程中搜集整理的材料,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

材料1

印欧人在进入西亚、西欧、北欧和印度的广大地区后,与当地居民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居民

材料2

古代印欧人在大规模迁徙中,与所到地区农耕民族交融,导致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

材料3

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为神主而祭之

A.人口流动促进经济开发B.民族迁徙推动文化认同C.战乱频繁导致人口流动D.世界人口结构发生改变

9.

托勒密占据埃及后,亚历山大城成为埃及都城。城内的缪斯宫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吸引许多学者前往研究。城中市场上可以看到阿拉伯的香料,塞浦路斯的铜,印度的金、胡椒,不列颠的锡,努比亚的大象,西班牙的银,甚至中国的丝。该现象可用于说明(  )

A.战争必然促进被征服地区的发展B.亚历山大城是北非经济文化中心C.亚历山大城成为丝绸之路的终点D.战争客观上助推了经济文化交流

10.

拜占庭文明并非一个孤立的历史和文化现象。一方面它是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延续;另一方面它又影响了近代西方文明,尤其是斯拉夫文明的形成。 以下能够印证此观点的有(  )
①骑士文学           ②《罗马民法大全》
③《吉尔伽美什》 ④俄罗斯圆顶多塔建筑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1.

《全球通史》中写道: 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产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 冒犯 的人民先是因 自由、平等、博爱 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下列关于拿破仑战争的描述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  )

A.限制了 自由、博爱 等启蒙思想传播B.横扫欧洲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国家
C.推动了民主意识觉醒和民族独立诉求D.引发了德国 十二月党人 起义

12.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下列关于不同时期的人口流动现象,按出现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
②中国派出大批民工前往欧洲战场服役
③国际移民人数最多的是非洲黑奴
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来源地

A.②③①④B.②①④③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

13.

下面是某学生对独立战争后美国和拉丁美洲文化特征的整理,其中正确的知识条目有(  )

条目1:美利坚人开始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

条目2:美国种族融合现象明显,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条目3: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是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

条目4:拉丁美洲地区欧洲移民活动区域内的主体文化是英国文化

A.1条B.2条C.3条D.4条

14.

随着殖民侵略不断深入,英国的文化侵略对印度产生了两个深远影响: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它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下列对英国在印度的文化侵略理解正确的是(  )

A.客观上促进了文化重构B.印度的民族文化被同化C.导致印度排外主义盛行D.阻碍了对印度殖民进程

15.

下表为二战后部分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情况表,据此可知这些国家文化发展的共同点是(  )

国家

文化

印度

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主要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多样性;种姓因素依然具有重要影响

新加坡

发扬儒家文化精华;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等

埃及

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被广泛使用

A.注重发扬儒家文化精华B.文化多样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C.全盘否定本土传统文化D.注意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

二、材料阅读

16.

【丝绸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 秦汉以来,唐马最盛 绢马贸易 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
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3》

材料二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 国家用度 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5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陆上丝绸之路衰落的主要原因。(5分)

17.

游牧民族大迁徙·中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10分)
材料一
魏晋时期的少数民族祖先很早就与中原政权有接触。魏晋政权对内迁少数民族采取安置政策。朝廷在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本族人民的同时,也设机构进行管辖。自汉以来,内迁民族就已经 随所居郡县,使宰牧之。与编户大同,而不输贡赋 ,即内迁民族的百姓也作为编户齐民,而且在赋税上还有所优待。十六国和北朝政权大体都沿用魏晋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各民族百姓受治于相同的法律,在判罚上有贵族、平民的差别,并无民族差别。
材料二
3世纪,日耳曼人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罗马人视日耳曼人为蛮族,与他们结成单纯的军事同盟。蛮族在需要时提供军事帮助,罗马人按照约定提供钱物,双方各取所需,互不干涉。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蛮族整体定居在帝国境内后,双方依然是两个独立的群体。蛮族首领实际上是独立的国王,蛮族只效忠于自己的国王。各日耳曼王国吸收罗马的一些体制,同时保持着自己的政治传统,地方基本自治,自主性很大。蛮族在罗马人帮助下编撰法典,多是原来习惯法的成文化。罗马人和蛮族人分别使用自己的法律,同罪不同罚。最终,蛮族入侵后的西方形成多族群并立的局面。

——摘编自刘家和、刘林海《3—6世纪中西历史及文明发展比较研究》等

(1)依据材料,指出魏晋政权和罗马帝国与内迁民族的关系有何不同。(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的不同对中国和西欧历史发展的影响。(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澳门地理位置优越。自16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初,特别是17—18世纪,许多欧洲传教士跟随商船来到澳门,其中一些人后来进入内地。他们集中在东亚最早的西式学校——圣保罗学院培训,学习中文,钻研中国文化。按来澳先后排列,他们撰写或翻译的著作如下:

国别

中文姓名

著作或译作

意大利

利玛窦

译《几何原理》等,著《西琴八曲》

西班牙

庞迪我

著《人类原始》《四大洲地图》等

意大利

艾儒略

著《万物真理》《几何要法》等

葡萄牙

谢务禄

著《中国通史》《字考》

德国

汤若望

著《西洋测历法》《远镜说》《浑天仪说》《秦疏四卷》等

波兰

卜弥格

著《中国植物》《医论》等

比利时

柏应理

译《大学》《中庸》《论语》

比利时

南怀仁

著《坤舆图说》《西方纪要》等

法国

马若瑟

著《易经》,译元曲《赵氏孤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 澳门是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桥梁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4分)(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

【文化碰撞与交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造成巨大的毁灭,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引发世界范围对欧洲文明的信仰危机。民国时期,中国思想界掀起中西文化论争。东方文化派认为 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我们去超拔(解救)他们 。西化派认为 百分之一百的全盘西化,不但可能,而且是一个较为完善缺少危险的文化出路 。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认为中国新文化 不能离开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 ,也 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 ,要建设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实际上为中西文化论争做了应答和总结。
一战后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周游欧美各国发表演讲,主张用东方 人生精神满足的智慧 去矫正西方人的 物欲无厌追求 。甘地接受了法国大革命 自由、平等、博爱 的思想,并把它与印度传统宗教哲学结合起来,创立了非暴力学说,号召恢复手工生产以抗拒西方的工业资本主义。尼赫鲁深受西方科学精神的影响,主张发展大工业,与甘地共同领导了民族独立运动。

——摘编自《中国文化论争》《印度通史》等

围绕 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结合所学,解读上述材料。(10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书院与大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经过唐末五代战乱的破坏,教育面临严重危机。北宋初期,书院应运而兴。宋代书院数量众多,对学生入学没有严格的身份限制。书院有丰富的藏书,又受佛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 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 ,集教学、藏书及学术研究于一体。

南宋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

朱熹在此讲学,朝廷又赐国子监经书

岳麓书院

理学家张曾在此讲学,并和朱熹进行学术探讨和论辩;2005年正式恢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丽泽书院

理学家吕祖谦所建,倡导讲实理、育实才而求实用的学风

象山书院

在陆九渊主持下,求学者多达数千人;得诏赐象山书院匾额,盛况空前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大学前期以教会办学为主,后期以城市世俗办学为主。11、12世纪,学者模仿行会的建制成立了 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体 ,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自治团体来管理大学。中世纪大学既培养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要求,同时它也是理论多于实践、抽象多于具体的。

图4 欧洲大学的兴起

(1)依据材料,比较中国宋代书院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不同之处。(4分)
(2)结合时代背景,阐释中国宋代书院(或西欧中世纪大学)是如何适应和推动社会发展的。(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