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辽宁省实验九年级一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167

一、选择题

1.

秦朝建立后,推行 书同文 车同轨 、统一度量衡等措施。这些措施的推行(  )

A.加强了对各地诸侯的控制B.确立了三公九卿的政治体制C.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赋役负担

2.

下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C.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D.文明输入与文明输出的融合

3.

明朝小说《初刻拍案惊奇》中描写安徽商人程德瑜专走川、陕等地贩货,大得其利。在《二刻拍案惊奇》中也描写另一安徽商人程宰,到东北辽阳为商,贩卖人参、貂皮等,往来数年。以上故事情节折射出明朝(  )

A.外贸得到政府的支持B.外来高产作物得到推广C.工场手工业快速发展D.商人积极从事长途贸易

4.

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

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C.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D.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5.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图所示的四位历史人物都参与了(  )


朱德


杨靖宇


蒋介石


张学良

A.五四运动B.中共一大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6.

下图反映了我国公有制、私有制经济成分比重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是(  )

A.进行土地改革B.实行三大改造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

读下列两张图片,两部法律的共同之处是(  )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颁布《十二铜表法》想象图

A.都是成文法典B.均产生于欧洲的中世纪C.使用相同文字D.刻在完全相同的材质上

8.

公元13世纪的西欧城市 街道仍然狭窄、紊乱而不卫生,但充满了活力,大包小包,筐子篮子,那叫卖的小贩,风中摇曳的巨大招牌,阻塞了街道。……城市活起来了,讲话了,行动起来了。 这一现象产生的背景是(  )

A.庄园制度不断强化B.领主加强对城市的控制C.拜占庭帝国的衰亡D.城市取得一定的自治权

9.

对比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两次远洋航行的共同点是(  )
①增进了各地区的了解  ②有利于各地区的交流  ③都具有开拓冒险精神  ④都给当地带去了友谊与和平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0.

20世纪初,日本大街上随处可见留着短发、穿西装的男子;家长有义务送学龄儿童接受教育,不服从者将受罚。这一现象得益于日本明治维新(  )

A.提倡 文明开化 B.实行废藩置县C.推行地税改革D.建立新式军队

11.

有人说, 一战 结束后,战胜国主导的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都以牺牲中国主权利益来达成目的,并调整建立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其中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条约是(  )

A.《四国条约》《五国条约》B.《开罗宣言》《联合国家宣言》C.《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D.《波茨坦公告》《雅尔塔协定》

12.

下面是某同学研究性学习资料内容。由此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商鞅变法

大化改新

彼得一世改革

罗斯福新政

A.古代欧亚国家的发展B.近代资本主义的扩展C.现代政治制度的变化D.世界各国的改革创新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重要原因是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欧洲、亚洲战争策地形成 ②《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③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解救英军 ④诺曼底登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19459

19473

19476

19486

19498

19555

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杜鲁门主义出台

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

柏林危机

北约正式成立

华约正式成立

A.美苏 冷战 对峙局面的形成B.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发展趋势C.华约 成立标志 冷战 结束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走向联合

15.

下图反映的主题是(  )

A.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C.非洲独立运动的发展D.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

二、识图题

16.

观察下列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6分)


图一 南洋华侨制作抗日棉衣


图二 活跃于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装回民支队

图一  七七事变爆发后,海外凡有华侨聚居的地方,都有华侨抗日救国团体的出现,例如 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 旅美华侨统一义捐救国总会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 等。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共有3500多个华侨救国团体诞生。
这些华侨抗日救国团体将海外上千万华侨联合在一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支援国内抗日。他们采取常月捐、特别捐、娱乐捐、航空救国捐、义演义卖捐等形式,援助国内抗日。从1937年到1939年,海外华侨共筹集了3000多批的抗日物资,大到飞机坦克,小到棉衣棉被,应有尽有。以南洋华侨为例,仅1939上半年,南洋华侨总会就向抗日前线援助五十万套棉衣,二百一十七架飞机、二十三辆坦克和一千辆救护车,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图二  1937年 七七 事变后,冀中地区许多抗日武装迅速发展起来。为武装抗日、保卫家乡,曾任东北军团长、离职回乡的河北省献县回族爱国人士马本斋团结献县、河间地方士绅和回族爱国青年,于8月30日组织成立回民抗日义勇队。回民教导总队进行军事和政治训练,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开辟抗日根据地。回民支队是一支重要的抗日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回民支队成立6年多,在华北共进行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
(1)图一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1分)
A实物资料;B文献资料
(2)从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3分)
信息点一:_________信息点二:_________信息点三:_________
(3)根据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你能得到怎样的结论?(2分)

17.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局部冲突不断升级。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5分)

图一 俄乌冲突

图二 巴以冲突
图一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以 非军事化、去纳粹化 为由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1991年苏联解体后, 北约东扩 引发俄罗斯的不安全感,俄罗斯要在前苏联地区重建影响力。这场战争围绕着乌克兰东南部的克里米亚和东部的顿巴斯地区的地位展开。冲突当日起正式白热化为全面战争,并迅速发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最大规模的战争。冲突至今,中国都希望冲突各方能坐在一起进行充分讨论,切实负起责任,制定出落实和平协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图二  巴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是中东地区冲突的热点之一,冲突的背后隐藏着历史根源,既有宗教的、文化的、民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各种因素互相影响、激化,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犹太移民定居点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则是巴以和平之路上的严重障碍。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巴以冲突就不会停止,每次冲突都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世界各国都表示巴以双方迫切需要恢复和平,果断重启谈判,并建立公正持久的和平。
(1)根据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3点即可,3分)
信息点一:_________信息点二:_________信息点三:_________
(2)依据图文资料,你认为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2分)

三、材料题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汉唐王朝疆域辽阔,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的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材料二  清朝皇帝在位期间都以勤政著称。他们独断朝廷大政方针,对地方具体事物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详加过问,君主专制得到加强。这一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员官僚机构的控制。
中枢秘书机构也发生了变化。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材料三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事

197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

1980

中央决定试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4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0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2

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开放重庆、武汉、满洲里等城市。

(1)根据材料一回答,元朝管理边疆地区呈现出怎样的的特点?(1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哪些?(2点,2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发展趋势分别是什么?(2分)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欧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英国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说明在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保证下,经济会飞速发展。美国和法国是紧接其后的国家,他们也都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了政治变革,而工业化 起飞 也就接踵而至。当这些国家的工业化汹涌澎湃时,其他欧洲国家便感到了压力,于是就被迫实行变革,不得不向现代化迈进。

——《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  1787年宪法是在年轻的美国陷于窘境的特定背景下被提上议程的。为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有了 联邦制 这一制度设计;为解决大小州的矛盾,采用了 两院制 的制度设计,即最高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其中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为解决南北方的矛盾,决定不废除奴隶制度,并以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年2期

材料三  立宪派斗士安托万·巴纳夫写成颂扬法国革命的《法国革命引论》。他认为,大革命是社会矛盾积聚与启蒙思想深入人心之后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一大批学者成为大革命的坚定捍卫者,法国政府亦于1889年成功举行了纪念大革命100周年的庆祝活动。

——摘自陈文海《法国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政治变革与经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美国是如何解决大小州矛盾的?解决南北方矛盾的做法说明当时美国存在什么问题?(2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1分)材料反映了人们对大革命持什么态度(1分)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人类在进入工业革命之前,人口的基数是保证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而要维持较大基数的人口,生育从来不是问题,粮食却是大问题。要想多收获粮食就需要更多的人,而更多的人就又需要更多的粮食,唯一能够解决这个困局的办法是提高农业耕作的技术水平和与之相关的技术(比如水利技术和冶金技术)。

——吴军《全球科技通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中缝纫机的发明为服装制造业发展开辟了道路;机器在服装业的普遍使用需要服装的规格化、标准化支持,才能保证批量生产,于是出现了栽衣的样板;量体裁衣逐渐让位于标准化服装裁剪,成衣的概念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大众消费模式的主流。

——摘编自冯泽民刘海清《中西服装发展史》

材料三  1825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得到满足,但无产阶级却依然无权。
1835年,英国棉纺厂工人的日劳动时间长达16小时,工资十分微薄,童工更占到52%。
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兴起,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图一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的街道狭窄而拥挤,卫生条件极差,孩子们在垃圾堆上玩耍。 
图二是1890年巴黎的街道,以往街道上污水横流的现象越来越少。 
(1)根据材料一回答,维持较大人口基数的办法是什么?(1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工业革命造成了哪两大对立阶级?(2分)根据材料分析,这两大阶级对立的原因是什么?(2点,2分)
(4)综合材料四的图文资料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哪方面带来了变化?(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