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三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295

一、单选题

1.

据殷墟卜辞记载,历代商王都以天干为名号,如大乙(太祖子履,即商汤)、太甲(太宗子至)、盘庚(世祖子旬)、武丁(高宗子昭)、帝辛(纣王子寿)等。这一现象可能直接涉及到商代的(  )

A.国家组织形式B.王位继承法C.诸子分封次序D.内外服制度

2.

下图为四川成都曾家包汉墓出土的画像石拓片,画面中可见住房、粮仓、舂米池、荷塘、水田、池塘等,以及提水、运粮、厨工炊煮、列坛盛酒等劳作场景。这些画像石可以佐证当时(  )

A.小农经济的盛行B.精耕细作的发展C.官营经济的运作D.地主田庄的概貌

3.

《史记》称: 安息(波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北有黎轩(罗马,后称大秦)”,而《晋书》言及大秦时说: 若国有灾异,更立贤人,放其旧王,被放者亦不敢怨 。以上所述之事表明,国人(  )

A.与欧洲地区实现直接往来B.已具备完整的世界地理知识C.对外部世界认知不断提升D.用天人感应说来解释新事物

4.

唐中宗神龙三年(707),门下省给事中卢粲根据贞观旧制,反对将驸马武崇训的墓地称为陵,两次封驳皇帝的制书,直至获准。这表明当时(  )

A.给事中执掌决策权B.皇帝独尊地位削弱C.礼仪严格承袭惯例D.中枢机制运行正常

5.

《名公书判清明集》是一部南宋司法实践的汇编,其中有这样的判词: 法意、人情,实同一体。徇人情而违法意,不可也;守法意而拂人情,亦不可也。权衡二者之间,使上不违于法意,下不拂于人情,则同行而无弊矣。 由此说明南宋时期(  )

A.司法断案完全依照名人判词B.法律深受主流思想影响C.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发生转变D.审判程序违背法律精神

6.

明清时期,浙江衢州地区木植业出现一种 的经营方式:双方通过订立契约,卖方山主在保留山林所有权的前提下出让经营权,作为买方的商人则在预付 金后,获得对山林的长期经营权。这种经营方式的出现(  )

A.拓展了商业资本投资的途径B.阻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C.推动了租佃关系的普遍形成D.导致了木材加工业的兴盛

7.

鸦片战争后英国谢菲尔德的商人运来大批刀叉,准备卖给中国人当做餐具,结果陈列在商店多年无人问津;伦敦的商家运往中国一批钢琴,结果堆积在仓库里受潮变质。此类现象的出现说明(  )

A.英国产品受到中国消费者抵制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存在盲目性D.中国对外开放市场的力度有限

8.

1902年袁世凯借鉴西洋兵制制定《北洋练兵营制饷章》,规定常备军兵士由各州县官吏推选当地壮丁组成,入队后领取工资,集训三年后回原籍加入续备军,三年后再编入后备军,期满三年恢复平民身份。该章程的颁行有助于(  )

A.加强北京至山海关防务B.开启军事近代化改革C.挽救清政府的政治危局D.提升北洋军应战能力

9.

1939年6月,国民政府西迁成吉思汗陵途经延安时,陕甘宁边区政府安排了盛大的迎灵和祭祀活动。之后,边区政府在延安建立成吉思汗纪念堂,每年举行两次公祭大典。这些举措(  )

A.体现了国民政府的社会教化活动B.传递了边区政府维护合作的善意C.加强了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D.弘扬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精神

10.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的决定,接着实行油料的统购和食用油的统销。1954年又实行棉花的统购和棉布的统购统销。这些政策的实行旨在(  )

A.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B.建立统一的国内大市场C.加快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推进土地改革全面铺开

11.

20世纪80年代,浙江海宁市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主要由乡村集体企业的经营者、乡村干部和普通农民组成,其中参与乡镇政府换届选举最积极、最活跃的当属乡村集体企业的经营者。这反映了(  )

A.现代企业制度得到快速发展B.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呈现新风貌C.农业经营方式改革初见成效D.乡镇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提高

12.

拜占庭帝国的世俗教育体系中,《荷马史诗》既是初等教育的阅读和背诵内容,还是中等教育逻辑学读写训练的必备内容;《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的经典演说词也被列为修辞学校的主要学习内容。这说明,拜占庭帝国的世俗教育(  )

A.旨在沿袭传统的历史书写B.重视培养理性的思维方式C.力图设置系统的课程体系D.致力复兴希腊的古典文化

13.

11世纪以后,西欧各地纷纷建立大学。1500年,全欧洲已有65所大学,大学学习和研究科目已不限于神学,还有法学、医学、文艺等。大学及其学习科目的增加,主要是(  )

A.满足新兴市民阶层的需求B.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C.反对教会至高无上的权威D.加强封建王权的需要

14.

18世纪在活跃的伦敦证券市场中,英国国家财政通过股份公司开始与私人资本和伦敦证券市场联系起来,政府通过发行国债获得了大量资金。这一状况(  )

A.体现政府掌控资本的情形B.形成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C.表明国家融资渠道的灵活D.促成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5.

表1 1870—1900年世界船舶数(单位:百万净吨)

年份

帆船

汽船

1870

1880

1890

1900

141

145

120

100

27

55

102

162

观察表1可知(  )

A.全球海上贸易发展迅猛B.船舶动力发生质的改变C.帆船制造行业逐渐衰败D.世界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16.

图2所示为2022年俄罗斯与西方三国核弹头数量对比情况(单位:枚)据此推测,当今美西方国家在军事上没有直接介入俄乌冲突,主要是由于(  )

图2

A.北约内部矛盾难以协调B.俄罗斯拥有核威慑优势C.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欧洲面临严重能源危机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清代《金薯传习录》记载,番薯具有种植不拘时,不穗而实,雨不能损,深培而结,旱不能侵,风狂而藤惟贴地,蝗过而叶可复萌,发生即熟,摘取随人等特性。万历二十一年(1593),福建长乐商人陈振龙从菲律宾的吕宋岛带回暮蔓,在家乡试种。次年,为了 广生民之计 ,福建巡按金学曾加以推广,使番薯成为 齐民口食之资 。番薯引进一二十年后就已在闽、粤部分地区普遍栽培。徐光启最早把番薯从岭南引种到长江流域,并著有《甘薯疏》。在18世纪前期,黄河流域大量推广从福建和长江流域引种的甘薯。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结合材料描述和相关地理知识,在图3内用箭头符号/简要勾勒一幅有关明清时期甘薯在中国种植传播的路线示意图。(要求:示意图要标明时间、河流、区域、箭头符号等元素)(4分)

图3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影响甘薯在中国种植传播的因素。(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1822—1823年,欧洲 神圣同盟 企图干涉拉丁美洲革命。1823年12月,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国情咨文,宣称: 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业已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 让我们坐视欧洲列强对它们(美洲地区)进行任何方式的干涉而不加过问是不可能的 。同时指出美国对欧洲的政策是 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不对任何国家所加于我的损害妥协 。这就是著名的 门罗宣言

——摘编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等

材料二
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谈及美国对亚洲 友邦 的政策时说: 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在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受到一个大国的带有核武器的威胁以外,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处理。 这被称为 尼克松主义 。1970年2月,尼克松进一步指出: 美国仍将参与盟国与友邦的防卫和发展。但是美国不能也不会为世界上所有自由国家设想和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策、承担全部防务责任。 为此他提出将 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 作为新的 和平战略 的三大支柱。1971年7月,尼克松在讲话中认为世界存在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美国不再处干完全占支配的地位,必须对外交政策作出调整。这些都扩充了 尼克松主义 的内涵。

——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门罗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尼克松主义反映出的美国对外战略的变化。(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门罗宣言和尼克松主义的实质。(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晚清 士农工商 四民社会结构发生转换,从传统士人阶层中分离出来的报人群体,其演进大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晚清报人群体的演进

时段

概况

鸦片战争后到维新变法前

鸦片战争之后产生了中国第一代报人。王韬,秀才出身,因生计所迫,受雇于上海英国传教士创办的墨海书馆。沈毓桂、蔡尔康皆因科举不第,不得已投身报界,曾先后在《万国公报》任华文主笔。艾小梅创办的《昭文新报》,这是国人自办的第一份报刊,初为日报,后改为五日刊,不及一年即停办。

维新变法期间

维新变法期间,报人掀起了晚清第一次报业高潮。其时,《时务报》的梁启超、汪康年,《国闻报》的严复、夏曾佑、王修植,《湘学报》的唐才常、谭嗣同等报人声名鹊起,成为海内报界闻人。当时,上述三大报刊还得到张之洞、陈宝箴等清朝地方开明督抚的支持。

清末新政开始至辛亥革命爆发前

清末新政期间,政府开放报禁,报人掀起了晚清第二次报业高潮。当时,《中国日报》《警钟日报》《民报》等新办报刊遍布海内外,报界同业组织也纷纷成立。报人群体以中等社会自居,自觉承担起启迪国民的历史责任,彰显其在新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先锋

——据付登舟、赵晨韵《晚清报人群体演进的历史考察》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主题 晚清报人群体演进在历史上的地位或影响 试拟一论题并加以简要论述。(要求:紧扣主题、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邓稼先(1924—1986),核物理学家。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1958年,核物理学家钱三强推荐邓稼先出任中国核武器研究院理论部主任。在接受任务的当天,他对妻子说: 我要调动工作了,恐怕照顾不了这个家,今后全靠你了。做好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随后,他带领一批大学生在大西北的戈壁滩,借助手摇计算机等简易设备,测算出原子弹模拟爆炸的全部参数。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邓稼先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1963年,邓稼先主持氢弹的理论设计和研制。1979年,在一次空投试验故障中,他因检查核弹碎片而受到致命的辐射伤害。20世纪80年代初,在得知美国恢复发展中子弹的信息后,邓稼先又开始新一代核武器的研究;1984年,他成功指挥了中子弹的爆炸实验。1986年,临终前的邓稼先向党中央递交了一份有关发展核武器的建议书,提出我国今后的核试验要从大气层、外层空间转向实验室模拟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

——摘编自许鹿希等《邓稼先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稼先对中国核武器建设的重要贡献。(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稼先等科学家先进事迹所蕴含的时代精神。(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