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主要经历
|
1901年
|
生于江苏如皋。祖父和父亲皆从事与教育相关行业。
|
1918年
|
南通中学毕业。求学期间,受到语言学家孙锦标等影响,对文字训诂很感兴趣。
|
1919年
|
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半工半读维持学业,在此期间,他已有志于民间歌谣和方言研究。“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在贩卖日货的大同商店门口张贴“辱国都讨之,卖国者诛之”的标语。
|
1921年
|
进北大研究所国学门,边工作边学习。在钱玄同、沈尹默等名家指导下,熟悉了文字、音韵、训诂等专业知识,打下了厚实的底子。
|
1922年
|
回到如皋,与志同道合者成立进步组织“平民社”,创办《平民声报》,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
1925年
|
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当助教,与钱玄同等创办捍卫白话文的《国语周刊》,并担任主要撰稿人。
|
1929至1935年
|
重返北大中文系任教,潜心于教学与科研,学术思想日趋成熟。他在文学音韵训诂方面的研究,注重结合现实的语文工作,提倡为实际需要服务。发表了一系列研究中古韵书的论文和论著:《情询如北平音系十三辙序》、《陆法言切韵以前的几种韵书》、《古音系研究》等。
|
1945至1948年
|
赴台湾推行国语,作为“台湾国语推广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指导台湾的国语运动,为台湾地区倡导国语竭尽全力,使台湾地区成为中国最早普及国语的省份。
|
1950至1953年
|
主持编纂《新华字典》,经3年苦战,《新华字典》于1953年10月面世,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一部纯正的现代汉语字典。
|
1959年
|
奉命创办北大古典文献专业,填补了高校学科建设的空白。
|
1979至1980年
|
身患严重肾疾,依然坚持审定《辞源》,常常工作至深夜。1980年2月18日,魏建功因病故去,终年79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