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16+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285

一、单选题

1.

对姜寨遗址的考古发现,小房子占绝对多数,屋内既有成套的农业生产工具,又有火塘、炊具等生活用具,表明他们独立消费。北首岭、大地湾等遗址也发现类似情况。小家庭基本单位在六七千年前已出现,对历史学界是一个新闻 。这说明(  )

A.中国私有制产生不早于六七千年前B.新材料的发现推动历史认知的进步C.中华文明起源呈多元一体基本格局D.农业生产是小家庭出现的必要条件

2.

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遗址中发现了众多与当时中原不同造型的青铜面具,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与中原类似的蚕丝品和青铜纹饰。这说明当时(  )

A.中原文明已传播到四川地区B.商朝统治范围扩大到四川地区C.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不同区域间存在经济文化联系

3.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材料反映了商周时期(  )

A.铁农具牛耕的使用B.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C.注重血缘的宗法制D.手工业经营基本方式

4.

孟子认为,用儒家道德教化的培养可以克服物质匮乏的挑战和人的善性的脆弱;韩非子则指出, 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据此可知,韩非子(  )

A.完全否定儒家的道德教化B.倡导儒法相结合的治国理念C.主张建立高度集权的政府D.指出道德养成教育的局限性

5.

秦朝建立后,在中央设立了 掌谷货 (管理全国以农业为主的财政经济)的治粟内史,制定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田律》《厩苑律》《仓律》《司空律》《徭律》等经济法规,要求各地方官吏直接过问并及时向上级报告本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这反映出当时(  )

A.传统经济模式的扩展B.民众赋税负担的沉重C.法治对农业的重要性D.重农政策的有效落实

6.

漫画体现的是汉代某项政策。据此可知,该政策的实施(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消除了朝廷与诸侯间的矛盾C.杜绝了地方分裂割据隐患D.表明朝廷推崇仁政治国理念

7.

李白的诗句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此次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有利于江南的开发和民族交融C.为东晋门阀政治奠定了基础D.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

8.

唐代都城长安在皇城的左右前方对称布置东、西两市。每市占两坊大小,内部由 字街划分为九个区域,通向市四面的八个门,中央设管理机构。据此可知,唐代市的管理(  )

A.推动都城与周边地区的经贸往来B.打破了市坊分离的传统格局C.字型布局限制了商业的流动D.体现了城市主要职能的演变

9.

安史之乱后,唐朝财政收入锐降,为解决财政困难,公元780年,实行两税法。该税制 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据此可知,两税法(  )

A.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农民对政府的人身依附松弛C.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D.利于遏制当时土地兼并现象

10.

宋代理学家张载的 横渠四句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食粮之一。这主要是因为,该思想(  )

A.具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B.便于统治者控制百姓C.体现个人对社会的担当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1.

辽国建立后,以汉人参与礼制建构,制定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相比于汉唐以来礼乐式微之势,辽礼更具完整性、礼仪性,可谓中原礼乐之重建。由此可知(  )

A.辽国重视塑造正统地位B.儒家文化主流地位确立C.民族文化融合程度加深D.少数民族普遍接受礼乐

12.

明太祖废除宰相后,皇帝一人难任天下之事,渐次形成的内阁、司礼监成为皇帝的左右手,然而皇帝往往更依赖后者,所谓 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司礼之批红 ,宦官势力突破了内廷,向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僚系统渗透。由此可知,明朝的宦官专权(  )

A.使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B.是中央机构异变的结果C.导致内阁失去了决策权力D.促使中央权力体制平衡

13.

1854 年,东王杨秀清在《答复英人三十条并质问五十条请谕》中指出, 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兄弟也。立埠之事,候后方定,害人之物(这里指鸦片)为禁 。这表明太平天国(  )

A.意图获取英美等国支持B.已具备现代外交理念C.对外贸易采取开放态度D.具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14.

下图所示为 1799—1839 年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数量变化 (单位:箱) 。据此可知,(  )

A.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B.是中英正当贸易的组成部分C.导致了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D.推动了鸦片贸易走向合法化

15.

《国闻报》于 1897 年 10 月 26 日创刊于天津。该报主要刊登国内各省要闻,如维新派《保国会章程》等;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连载严复翻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宣扬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等思想。据此可知,该报(  )

A.呼吁效法日本改革政体B.是维新派的党报C.号召知识分子积极参政D.以救亡图存为宗旨

16.

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 ·置相》中说: 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后天子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不亦并传子之意而失者乎! 。黄宗羲这段文字是在强调(  )

A.宰相制度废除后的弊端B.皇位传承应注重个人德行C.加强专制皇权的重要性D.统治者必须重视自身言行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奉行法家思想的商鞅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在他的主持下,秦国进行了全面的军事制度改革。 其主要内容包括: 以郡县征兵制为主的兵役制度,将军事组织与行政组织合一,保障了兵源,加强了军权的集中,并规定地方官员负责地方军队的训练;由于征兵制是普遍征兵,秦国通过变法建立了完整的户籍制度,按户籍征兵,对征兵对象、期限、年龄都作了规定;军队编制实行六级编制;军官任免制度化,军功爵制就是以功能授官原则的体现;等等。商鞅的军事改革使秦军战斗力空前强大,成为秦灭六国的重要条件。

——摘编自沈钰清《从商鞅变法看军事制度改革》

材料二
新政启动后,朝廷于 1903 年设立练兵处,管理全国练兵事宜。练兵处招揽了一大批回国的留日军校生,他们将日本的军事书籍大量翻译过来,并结合国内的情况,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练兵的政策文件。其中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建立了完整的军事学堂体系。练兵处在参考日本体制的基础上,设立了四级学堂体制;陆军小学堂、陆军中学堂、陆军兵官学堂、陆军大学堂;制定了新军的营制衔章。新政启动之初,朝廷募练常备军、续备军、巡警军。常备军的编制和日本陆军师团基本一致,还规定了陆军番号统一编列等;颁布了一系列军事建设的规章制度,详细规定了官制、服制、礼节、旗式等,逐步完善了新军制度。还以 日操 代替 德操 。在改用 日操 的同时,新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也开始装备日械。

——摘编自马雷《清末军事改革中的师日 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军事改革成功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新政中的军事改革。(6 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14分)
材料一
公元10世纪开始的自然环境恶化,使得当时中国的平均气温下降了1℃ ,这对地处西部、北 部的游牧民族打击很大,很多草地出现了沙化,而原先的一些绿洲也逐渐干涸,于是游牧民族向南迁移便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其次,北方游牧民族之所以能这么成功地向南发展,还有赖于一个事实,那就是此时中原王朝的懦弱和管理上的内部空虚。

——摘编自赵红军《小农经济、惯性治理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变迁》

材料二
南方远离在北部边疆生活的民族政权,且其西、南两面都无势力较强的非汉族力量,东面则是大海,周边环境比较安全。宋代南方人口稠密地区能在一定的人口压力下保持着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除了依靠扩大耕地面积和向开发中地区迁移以外,还要依靠大量的人口投身于工商业和农业多种经营以及非生产部门。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 ·第三卷 ·辽宋金元时期》

材料三

宋代江南各路人口密度统计表 (人/平方公里)

时期

江南东路

两浙路

江南西路

荆湖南路

福建路

北宋后期

24.9

30.7

27.7

17.0

16.0

南宋中期

27.9

32.9

37.7

22.5

25.4

——摘编自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元10世纪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8 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影响。(6 分)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 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二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们真心相待, 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三
明朝放弃元朝凭借边疆向外扩展的做法,继承汉唐 守在四夷 的治边之策。为防范 北虏 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明朝在南部边疆蛮 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在设置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总体上实行卫所与土司结合统治的双轨制。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1) 根据材料一,概述孝文帝改革的措施。(4 分)
(2) 阅读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 成熟的办法 。(2 分)列举唐朝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至少两例) (4 分)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4 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近代中国面临多种选择:一是保守派的排外与故步自封;二是洪秀全的天国乌托邦;三是洋务运动。当时的中国要从封建社会迈向近代化,在当时既无阶级基础,又无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只有通过统治阶级上层,从学习器物开始。即使太平天国取代了清政权,也会按《资政新篇》的路子去走,但这实际上走的仍是洋务运动之路。洋务运动的核心就是建立新工业,搞洋务不单是中国的必由之路,凡是遇到西方侵略的国家都会采取同样的解决方式。正如马克思所说,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叩关入侵, 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他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

——摘编自孟昭《全国第五届洋务运动史学术讨论会综述》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完整,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