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福建省南平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181

一、单选题

1.

据《礼记 · 大学》记载,汤之盘铭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诗经·大雅·文 王》曰: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这可以说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  )

A.守正创新B.因时而动C.天人感应D.兼收并蓄

2.

表1

人物

 

韩非子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司马迁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诸葛亮

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

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商鞅能令政必行

表1为历代名人对商鞅的评价。这说明(  )

A.史料真伪影响对商鞅的看法B.立场不同带来评价结论差异C.名人对商鞅的评判渐趋一致D.史料丰富程度左右后人认知

3.

隋《开皇律》正式确立十恶制度,将关乎家庭、家族层面的 恶逆 不孝 不睦 内乱 和关乎社会层面的 不道 大不敬 不义 以及关乎国家层面的 谋反 谋大逆 谋叛 等有关犯罪统定为十恶不赦之罪。此举旨在(  )

A.捍卫家国同构社会人伦的秩序B.承袭华夏传统明晰等级尊卑C.维护封建专制国家治理的稳定D.仰仗儒家思想规范公序良俗

4.

《元史 · 百官志》云: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由此可知,与郡县制相比,行省制度有助于(  )

A.保障中央集权体制的正常运转B.改善中央与地方施政脱节的问题C.形成中央对各地区的有效控制D.消除地方主义及分裂中央的因素

5.

明代学者姚舜牧在《姚氏家训》中言: 人须各务一职业,第一品格是读书,第一本等 是务农。外此为工为商,皆可以治生,可以定志,终身可以免于祸患。 这能佐证明代(  )

A.多元共生思想盛行B.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念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6.

十九世纪末,中国学术界掀起一股研究墨家学派的科技成就及 尚同 兼爱 天志 等学说之风,并用 西学墨源 说来解释它们与西方科技、民主议会制度、基督教的关系。这种做法(  )

A.适应了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C.阻碍了西方先进文化的传播D.动摇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7.

晚清时期,由于币制的混乱,清政府用银元取代银两、铜元取代制钱以及发行新式纸币等一系列措施推行币制的近代化,但改革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一结局源于(  )

A.帝国主义国家的百般阻扰B.地方督抚任意发行新式制钱C.中央政府自身力量的虚弱D.普通民众对币制改革的不满

8.

民国北洋政府前后16年间虽然举办两届四次文官考试,总计录取1479人,但这一人数与当时充斥官场的大量旧式官吏相比,完全微不足道。据此推断,文官考试(  )

A.旨在维护政府的专制统治B.利于保持政策的连续稳定C.体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D.完全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

9.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许多舆论质疑,中国重视讲述中国故事。如对鞍钢故事的报道,使鞍钢建设成为全国建设的缩影,为全世界所关注;通过援建坦桑尼亚一赞比亚铁路展示中国建设成就等。这些中国故事最深远的影响是(  )

A.打破西方国家的舆论封锁B.确立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C.发挥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D.鼓舞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

10.

2020年,习近平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提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我们要携起手来 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 三个合作 是中国(  )

A.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B.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有效策略C.打破贸易壁垒的重要依托D.捍卫多极化格局的权宜之计

11.

古代希腊,人们普遍信奉 公民美德 ,私人生活隶属于公共事务和公共的善, 没有明确的界限。在这里,个人与国家在精神上息息相通,道德与政治完全融入到城邦共同体中。这反映出希腊民族(  )

A.追求智慧和认同命运的价值取向B.提倡法律和城邦至善的良好风尚C.推行自治和美德伦理的治理模式D.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12.

图1反映出当时的法国(  )

A.宗教改革影响广泛B.封建特权渐遭削弱C.天赋人权深入人心D.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13.

17世纪末开始,英国贵族在 向上流社会看齐 的传统风尚中,以一种追求和进取的形象激发了社会各个阶层人民的创造力,全社会处在一种 向上 的追求中。这种风尚(  )

A.导致了贵族的奢侈腐化B.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C.冲击了传统的政治体制D.推动了近代的技术革命

14.

针对近代法国宪法更替频率,有学者认为:这一历史现象,与美国革命一锤定音,首创 1787年宪法,200年不变,形成强烈反差。也同英国革命一次定向,没有一部成文宪法,却能保持200年宪政体制稳定不变,构成令人奇异的对比。学者意在说明(  )

A.美国社会安于现状和不思进取B.英国法律体系完备和社会稳定C.法国民族传统影响宪政的精神D.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艰难

15.

图 2 1997年各国外汇储备和外债总额(  )

图2反映了东南亚各国

A.泡沫经济濒临破灭的边缘B.国际投机资本的大量撤离C.自由浮动汇率机制的崩塌D.政府财政收支的严重失衡

16.

在对 2018年中美贸易战 的报道中,《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分别建构了 被迫反击——坚定自卫——受阻妥协 中国挑战既有秩序——美国捍卫既有秩序—— 中国退让于既有秩序 的框架。两个框架(  )

A.说明了报刊传媒成为冷战的工具B.缓解了中美贸易竞争摩擦的影响C.重塑了新型国际政治经济的秩序D.体现了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

二、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从古代到近代,世界科学技术中心随着文明中心的转移发生了5次大转移:四大文明古国(特别是古希腊和古代中国)(16世纪以前)→意大利(1540~1620年)→英国(1660~ 1750年) →法国(1760~1840年) → 德国(1840~1910年)→ 美国(1920年至今)。 日本学者汤浅光朝认为,近400年来,导致世界科学中心发生5次大转移的机制有5种:①文化的震荡;②社会的变革;③经济的快速增长;④新学科群的崛起;⑤科学家的集体流动。世界科学发展史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理论。

——摘编自叶岱夫《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中心的转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科学中心发生的5次大转移中的任意一次,用汤浅光朝理论中的3个以上观点进行合理的解释。

三、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世界逐渐连为一体,世界各地的往来为物种大迁移提供了条件,于是 原产于美洲的番薯随着殖民者的轮船带到世界各地。由于番薯在当地长势良好和贫乏之民以 番薯为粮的饮食习惯,生活在当地的众多中国移民,特别是一些富于公益心、时刻想着为家 乡作些贡献的人,他们目睹家乡因人口的大量增加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引起饥荒,于是把番 薯等作物带回国内。 明万历甲午,巡抚金学曾从外番句种归,教民种之,以当谷食,邑山谷中多种之

——摘编自《浦城县志》

材料二
番薯的最初引入,是为了应对福州的抢米风潮。番薯在减缓饥荒,防止出现社 会动乱等问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自明末传入并在全国推广后,番薯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 活的主要食物。台湾沿海 多种番薯、花生、甘蔗、豆、麦,近山沃衍宜稻。 一年耕有五年 之食,内地福、兴、漳、泉四府山多田少,必籍台米接济。 福建广大地区,由于人多地少, 对于番薯非常依赖,所以番薯对当地人的性格影响很大。毫不起眼的番薯造就了福建人勤劳、能吃苦、敢于闯荡的性格,并逐渐形成了 爱拼才会赢 的性格写照。

——摘编自欧阳春林《番薯的引种与明清福建沿海社会(1594~191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番薯引种中国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番薯引种对福建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及其启示。(12分)

四、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过去世界分为两大权力集团 东方 西方 。现在,这种划分已不复存在。 人类现在面临的巨大挑战与威胁是因贫富不均而导致财富和健康方面的差距。它们常被称为 北方 南方 ,这种划分主要是地理上。但, 一个更精确的划分是 西方国家 其 他国家 ,因为这一划分标准也是历史性的。这正是在第三个千年世界我们所面临的最大课
题和危险。

——摘自戴维 ·兰德斯《国富国穷》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世界权力集团划分的定义和阐释。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就 世界 划分提出一种新的定义并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不得与材料中的定义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五、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的边疆政策既各有特色,又具有继承性和创造性。

表 2 西汉王朝的治边政策表

管理制度

涉及范围

设立郡县

北疆、东北疆、西南地区以及南部边疆地区

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

匈奴族

西域都护府

包括今天新疆在内的辽阔西北边疆地区

候望制度由塞、障、亭、燧组成的了

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

以长城为主干

毋赋税政策

南方诸族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国家治理如一盘大棋,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画出最大同心圆,必须 定准圆心,这个圆心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圆的半径决定同心圆的面积,圆的面积代 表各族人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集 体智慧和力量。只有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广泛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汇众智、聚众力,把真正体现人民意愿和要求的同心圆越画越大。

——摘编自肖顺平《国家治理须画出最大同心圆》

(1)根据材料一 ,概括西汉政府边疆治理的特点及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国家治理的 最大同心圆 的内涵。(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