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30+4)【纲要上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34 浏览数:164

一、单选题

1.

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 新中国 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

A.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B.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C.标志着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下图为冯一鸣创作于1954年6月的一幅题为《开掉田埂大家就成一家人》的宣传画。作为例证,该宣传画可用于研究(  )

A.公私合营高潮的出现B.工业建设的巨大成就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3.

在某国外战场上发生了一场人类历史上最惨烈、最残酷的战役。一位牺牲的战士留下的纸条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战士们在零下40度的极端气候中,凭借顽强的意志,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该场战役属于(  )

A.淞沪会战B.抗美援朝C.远征缅甸D.越南战争

4.

据统计,1954年宪法初步起草过程中,参加讨论的各界人民有103万余人,共提出118万多条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根据人民群众所提意见,对宪法草案作了若干改动。这反映了(  )

A.人民对于新宪法的拥护B.制宪过程中的民主精神C.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D.起草宪法工作的艰巨性

5.

一边倒 政策、求同存异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结盟政策的实施反映出新中国外交工作中始终坚持(  )

A.韬光养晦政策B.睦邻友好政策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合作共赢原则

6.

漫画作为一种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当时世事变迁的信息。如图的漫画反映了(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经济建设中 左倾 错误的影响D.农村的合作化运动使中国农业赶超美国

7.

一个人的名字其实只是一个代号,但有的人的名字往往反映了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如 新中国成立 时期出生的叫 李建国 等。按照这一逻辑去推断, 林红卫 应该出生于(  )

A.1949年B.1952年C.1958年D.1967年

8.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但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以上材料说明(  )

A.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B.有利于节约资源C.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D.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

9.

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钱三强说道: 自然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核物理学家于敏说: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可以欣慰了。 这反映出(  )

A.中国科技发展对世界格局影响巨大B.科学家积极地践行 科教兴国 战略C.我国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并举D.科研人员为国奉献的无私精神

10.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以上言论的主要依据的是(  )

A.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B.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C.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D.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11.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5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3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7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B.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12.

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我们中共的三代领导人,以第一、第二、第三代代领导人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的哪次会议确定的(  )

A.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B.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C.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D.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七大

13.

面对世界百年之未有大变局,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存在的混乱现象和全球治理出现的各种问题,中国所提出的 方案 是(  )

A.召开日内瓦会议B.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C.成立世界贸易组织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4.

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  )

A.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B.各大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状态C.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D.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

15.

下图所示是古代印度的一种制度。该制度揭示了古代印度(  )

A.职业自由B.法律平等C.贵贱分明D.王权专制

16.

据普鲁塔克所记,有七十个以上的希腊文明的中心城市,都是亚历山大在他十二年的征战中建立的。希腊的神庙、剧场、艺术、文学和商业,以及希腊的殖民者早已遍布于帝国各处,希腊科学和语文的胜利,比之马其顿方阵的成功更为持久。这说明了(  )

A.亚历山大在文化政策上是个失败者B.希腊城邦几乎征服了马其顿全境
C.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文明传播D.文化上落后的蛮族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帝国

17.

在中古的西欧社会,封臣与领主之间关系密切。如果封臣背主求荣,将会被领主抛弃;但如果是领主不履行诺言,封臣同样可以抛弃领主。这说明在当时的西欧,封建关系存在的特点是(  )

A.带有严格等级性质B.封建契约关系具有双向制约性C.领主与封臣之间存在血缘纽带D.领主与封臣之间属于行政管理关系

18.

西欧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有助于王权的强化和统一国家的形成。这段话描述的是西欧城市工商业发展的(  )

A.历史背景B.历史进程C.历史影响D.历史规律

19.

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 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

A.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B.资本主义形态已初步形成C.获得政治上的独立D.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20.

在中古时期,西欧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圣经》中的历中传说和神话故事;6~7世纪,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在修道院;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建立 教皇国 ,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这些现象反映了(  )

A.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特殊地位B.中古时期西欧政治的黑暗和腐朽C.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D.教会控制中古西欧社会的一切权力

21.

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

A.皇帝的权力来自于法律B.罗马法保护皇帝的权威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D.罗马法治意识比较浓厚

22.

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 智慧宫 ,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这些后来又成为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重要条件,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也是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B.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C.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D.巴格达经济文化发达

23.

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下列选项中准确描述幕府统治特点的是(  )

A.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国家实权B.幕府是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C.模仿隋唐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D.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

24.

朝鲜在15世纪以前使用的文字是汉字,读的是中国的 四书 五经 。到了15世纪中叶,朝鲜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谚文 谚文 根据朝鲜语音再参考中国的韵书,制成28个字母。从朝鲜的文字发展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中华文明对朝鲜影响深刻B.朝鲜历史文化源远流长C.朝鲜文字是从汉字派生而成的D.中朝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25.

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的一系列国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辅之以畜牧、狩猎、采矿、制陶和建筑业。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作为交换,当地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这反映了古代东非国家(  )

A.已形成成熟的商业网络B.与中国建立直接联系C.具有多元化的经济结构D.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

26.

古代非洲、美洲当地居民独立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例如西非班图人培育了甜高粱、西瓜等作物,美洲印第安人培育了马铃薯、玉米等作物。以下能够作为最有力证据的是(  )

A.当地出土的农作物的遗存及化石等B.当地发现的岩画和壁画等C.有关古代非洲和美洲的神话传说D.后世历史研究著作中的记载

27.

下图是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的灿烂文明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文明是(  )

A.印加文明、玛雅文明、阿克苏姆文明B.印加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C.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D.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古巴比伦文明

28.

15世纪,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然而,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欧洲航海家们义无反顾地走向寻找新航线的道路。材料中所提到的经济利益是指(  )

A.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B.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C.奥斯曼土耳其垄断了东方商路D.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29.

1521年,这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1522年船队完成航行回到欧洲。 材料中的 这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船队 是(  )

A.哥伦布船队B.迪亚士船队C.麦哲伦船队D.达·伽马船队

30.

社会史范式是唯物史观的分支,主要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包含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更强调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以社会史范式的角度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  )

A.丰富了世界人民的饮食结构B.使人类由分散孤立走向联合的整体C.促进了大西洋三角贸易的繁荣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积累

二、开放性试题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表3为新中国成立后部分重大事件简表。

表3新中国成立后部分重大事件

时间

重大事件

1949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夏

19554

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19569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1

197812

1980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200112

——摘编自杨凤城、齐鹏飞主编《中国近现代史概要》等

根据表3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两个空白栏分别为其补充一件大事,并说明理由。

三、材料阅读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材料二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特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材料三
一五 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二归纳 一五 计划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的主要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一、三分析, 一五 计划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哪些?(6分)

33.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关于人口移动,有理论认为,从移民动机看,可以分为自愿性移民和被迫性移民。自愿性移民大致为不同程度地基于主观愿望而奔赴他地者:或为躲避专制迫害;或为改善自身的物质境况,谋求致富和发展的机遇。被迫性移民则是违背移民主观愿望在外力胁迫下的人口移动。

——摘编自网络材料

材料三

15—18世纪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主要路线示意图

(1)从图1到图2商路的变化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2分)
(2)据材料二,指出人口移动的两种方式。结合所学,任选其中一种方式,说明材料三中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的情况。(6分)

四、开放性试题

34.

材料:人类文明交流的部分史料 (12分)

区域

时间

史料

欧洲

5—前1世纪

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

1世纪

《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

646

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

771

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美洲

15世纪

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