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558

一、单选题

1.

表1为学生进行 中华文明探源 研究性学习收集的考古材料,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距今8000年的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上有些符号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相似

原始社会已产生成熟文字

B

良渚文化时期,多次出土了石犁及其他耘田器等多种稻田农具

精耕细作农业出现

C

距今4300年前后芦山峁遗址大规模的聚落体量,出现宫殿式建筑群落

社会分化已产生

D

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寺遗址大墓中,随葬陶鼓、木鼓、石磬、龙盘、玉石钺等彰显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

礼乐制度初步形成

表1

2.

南北朝时期,入主中原的五胡视自己为 炎黄子孙 ,袭用 中原 中国 九州 中国 的理念,开始自称 中国 ,由此出现了少数民族政权从承认东晋 正统 ,到纷纷自称 中国 中国正统 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

A.中原农耕经济遭到破坏B.统一的民族心理渐趋形成C.中原王朝权威受到挑战D.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3.

唐朝江南农民与六朝农民相比,农业生产选择的范围大幅扩大,出工日数和劳动技能、劳动强度都有增加,并且农民家庭各个成员的劳动也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  )

A.精耕细作耗时过多B.生产关系出现新突破C.经济重心仍在北方D.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4.

宋太祖在即位当月便去拜谒先圣,下诏 加饰祠宇及塑绘先圣先贤先儒之像 ,又 帝亲制文宣王、兖公二赞 ,并且还在 即位之月,首幸国学 次月又幸 尊师重道,如恐不及 。宋太祖此举(  )

A.体现了对纲常名教的维护B.规范了全社会的伦理秩序C.加强了人才后备队伍建设D.增强了儒学的世俗化趋势

5.

17世纪,晋商开辟了从福建武夷山向北出发,穿过蒙古地带,经由西伯利亚往欧亚大陆腹地的万里茶道。茶道沿线的码头、镖局、客栈、饭庄、货场、会馆、骡马舟船、搬运行帮、票号蓬勃发展。这表明,万里茶道的开通(  )

A.导致了晋商对万里茶道的垄断B.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C.推动了跨国贸易产业链的发展D.见证了中俄间友好交往的历史

6.

清末云贵总督李经義贴告示通告盐价加价,咨议局认为增税累民,关系税法,不交局议违背局章,要求总督取消告示。李经羲不理,咨议局再次要求取消,并决定停止会议,若不能取消,则全体辞职,并告知资政院。材料体现了(  )

A.咨议局有效地抵制了督抚的侵权行为B.清末新政维护了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C.咨议局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D.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制约

7.

1902年,梁启超发表了《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向中国读者介绍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1905年同盟会评议员朱执信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比较详细地叙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活动;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可以用来说明(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B.马克思主义受到各阶级的认同C.中国救亡图存指导思想的变化D.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发展期

8.

中央苏区时期,党和政府通过演讲、贴标语、发传单、演戏等方式宣传动员选举运动,在第三次选举中,选民除了病的、放哨的、坐月子的、外出办货的外,基本都参加了选举,选举参与程度达到80%以上。据此可知(  )

A.民主选举运动保障了工农的权益B.宣传动员关系选举运动的成败C.中央苏区民众选出了自己的政府D.中央苏区的民主建设有所发展

9.

近年来国际史学界重新界定了二战的起点,其中有观点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亚洲,反法西斯战争始于中国抗战。这一变化表明(  )

A.中国抗战的意义得到了重新认识B.九一八事变是二战开始的标志C.二战经历了由局部到全球的过程D.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主战场

10.

抗美援朝时期,各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纷纷以村寨、聚居点为单位,订立爱国公约,内容包括宣传动员、增产捐献、拥军优属、团结互助等。这说明抗美援朝(  )

A.推动了一五计划的开展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促进了民族团结与认同D.冲击了美国的霸权义

11.

有观点认为,中世纪晚期西欧领地国家向税收国家转变的过程中,君主税权不断扩张而地方领主征税权逐渐衰落,围绕税收的政治实体和行政机构得以发展并表现为专门化的趋向,为近代国家形成奠定了制度基础。据此可知(  )

A.税权的转移强化了中央集权B.君权强化促进近代国家形成C.农奴和自由农民向领主缴税D.税收专门化瓦解了庄园经济

12.

18世纪以来,西欧 潘趣酒文化 盛行。贵族喜欢参加潘趣酒会,用定制于中国、绘有十三行等中国元素图案的巨型潘趣碗(图1),将调制好的酒分享给同伴并送上祝福。 潘趣酒文化 的盛行反映了(  )

图1

A.西欧殖民范围不断扩大B.明清对外贸易繁荣兴盛C.启蒙思想得以广泛传播D.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杂糅

13.

长期以来英国社会主流文化推崇诚实、忠诚、尊重权威,但是19世纪以来的主流文化则强调创造力、进取奋斗、通过为社会提供服务提升人生价值。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  )

A.人文主义思想得以弘扬B.民主代议制的发展完善C.社会阶层出现新的分化D.社会转型推动思想解放

14.

一战后,美国推出新的外交政策 威尔逊主义 ,强调公开外交、公海自由、贸易自由、民族自决、建立国际联盟等。 威尔逊主义 的提出(  )

A.促进了一战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B.推动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C.反映了美国主导战后世界秩序的倾向D.缓和了西方列强之间紧张的国际关系

15.

在1929—1945年间,苏联共与217个外国公司签订过技术援助协定,其中美国公司139个,德国公司33个,英国公司10个,法国、意大利公司各9个。对此斯大林说: 在苏联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工业企业是由美国帮助建设或提供援助的。 这说明(  )

A.大萧条期间西方加强了对苏经济交流B.国际协作提升了苏联工业化建设水平C.美苏加强合作以应对法西斯主义的威胁D.苏联工业化建设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支持

16.

2020年4月,美国高调宣布 5G清洁路径 ,计划在5G领域构建以 民主 为意识形态纽带、以 网络安全 为目标的技术联盟,并称这是维护 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的需要。这一举措(  )

A.有利于维系世界秩序的稳定B.推动了相关技术的交流与发展C.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D.以维护美国霸权为基本出发点

二、材料阅读

17.

边疆治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正德琼台志》是现今保存完善的最早的一部海南方志著作,堪称 一方之全史

分类

主要记载内容或特点

海洋文化

记载了很多海洋气候资料;独特的海洋风俗资料;重要的海洋地理资料,有关海防资料。

陆地资源

卷八、卷九以占全书很大篇幅的容量记载海南的土产,琳琅满目,丰富多样,展示了海南地区强大的土地产出能力。

人文风俗

采用图、表、考、论、述五者结合的方法,全面而详细地展示了海南及其所属各州县的疆域、统隶、沿革、至到和道里;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海南人文资料,呈现出明代海南社会生活的立体画卷;保存了大量古越语地名资料;尽搜各类过琼人物和琼籍本土人物。

——摘编自(明)唐胄《正德琼台志》

材料二
抗战时期,中国近代第二次边疆研究热潮形成,不仅有大量研究社团和刊物创办,而且出版了很多专著。延安解放社内部出版了贾拓夫等人编写的《抗战中的陕西》《抗战中的甘肃》《抗战中的宁夏》等。1938年出版了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卫惠林《边疆民族问题与战事民族教育》,王文萱《战时移垦边疆问题》;1940年出版了姜蕴刚《边区问题之理论与研究》;1941 年出版了夏威《中国疆域拓展史》,赵敏书译美国赖德懋著《中国的边疆》;1942年出版了西尊《边疆问题与国防》;1943 出版了罗香林《中夏系统之百越》,江应樑《边疆行政人员手册》,葛绥成《中国近代边疆沿革考》,朱子爽《中国国民党边疆政策》等。

——摘编自韦清风《近代中国边疆研究的第二次高潮与国防战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正德琼台志》对研究边疆治理有哪些学术研究价值。(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第二次边疆研究热潮形成的背景和意义。(10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苏联九五十五计划期间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1971—1980年)

主要农产品

九五计划年平均产量万吨

十五计划年平均产量万吨

比前一五年计划增长百分比(%)

九五计划

十五计划

计划

实际

计划

实际

计划

实际

计划

实际

谷物

19500

18160

2150022000

20506

16

8.4

18.421.1

12.9

肉类

1430

1400

15001560

1484

23

21

7.111.4

6

奶类

9230

8746

94009600

9262

15

8.5

7.69.8

6

——摘编自《现代国家关系译丛(八)》;杜海燕《苏联第十个五年计划主要执行情况》;陆南泉等《苏联国民经济发展七十年》

中国农业各项指标增长(1978—1984)单位:万吨

1978

1980

1982

1984

1984年比1978年增长

1978年至1984年年平均增长

农业总产值亿元

1397

1922

2483

3214

130%

14.9%

粮食

30477

32056

35450

40731

33.6%

4.9%

肉类

856

1205

1350

1540

80%

10.3%

——摘编自《中国农业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4》

材料二
1960 年至 1985年,苏联的石油出口份额占开采总量的比例从 16.2%上升到54.4%。为了解决粮食供应缺口,苏联依靠石油外汇进口粮食,整个 九五 计划期间,谷物净进口为5500万吨, 十五 期间达到 1.02 亿吨。20 世纪80年代中后期,沉重的军备竞赛和不断下挫的石油价格让苏联没有额外资金购买粮食,苏联的食品短缺问题再次全面出现。

——摘编自徐振伟、左锦涛《冷战后期美国对苏联的粮食外交与美苏博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20世纪70—80年代中苏农业发展状况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差异的原因。(8分)
(2)结合两则材料,就粮食生产问题谈谈你的认识。(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宋代图书印刷业发展迅速,这离不开宋刻本技术的发展。为避免虫蛀,宋刻本会选用纸性坚韧耐久又可以杀虫的椒纸。它刻印精致, 字画刻手古劲而雅,墨气香淡,纸色仓润,展卷便有惊人之处 ;元祐年间刻印的司马光写的《通鉴考异》还得到了乾隆皇帝 是书字体浑穆,具韩柳笔意 的评价,不仅字刻得好,错谬之处也少,是宋刻本的一大优点。宋代国子监除了刻印经史外,还会刻印王叔和脉经、千金翼方、金匮要略方等医书,这样做既满足了社会需要,又推动了医学事业的发展。宋刻本是举世公认的珍贵文物,它的刻印艺术是后世的模范,对后世的书籍制度有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黎世英《宋代的图书印刷业》

材料二
西方印刷术,始于15世纪中叶,德国的古登堡改进和发明了铅活字,他还排印了西方首部印刷品《四十二行圣经》,曾一度轰动欧洲。……西方对印刷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铅合金、印刷机、油墨等一整套印刷工艺上,这是在欧洲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完成的。在此基础上,西方还发明了石印、影印、珂罗版等印刷技术。19世纪初,西方印刷术引入中国。鸦片战争后,西方印刷术陆续进入我国,既冲击了我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术,又改变了我国印刷业的分布格局,大大推动了我国由手工印刷转为机器印刷的进程。

——摘编自骆伟《近代西方印刷品及其版本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刻本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图书印刷业发展的原因。(8分)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登堡印刷术的历史意义。(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迄今为止,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实现思想启蒙,政治变革,经济大发展,有三种现代化模式,可概括如下:

现代化模式

代表国家

特征

原发式

英国、美国、法国等

发展动力来自于社会内部;有起步早的优势;渐进、缓慢,思想启蒙、政治变革、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后发式

日本、韩国等

发展动力源于社会外部的压力与挑战,由国家政府主导推动、借鉴原发式现代化经验,快速、突进,文明不协调

新发式

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

借鉴前人经验,基于国情,正在发展过程的探索中,表现出民族性、文明多样性的发展特征;面临社会内外挑战

——摘编自孙鼎国《三种现代化模式比较研究与借鉴》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整体或局部观点,自拟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