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1938年,翦伯赞在《历史哲学教程》中指出:
“我们研究历史,不是为了宣扬我们的祖先,而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方向都放在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种种侵略史观的批判、对中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英雄的讽歌,以及对那些卑躬屈膝、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的谴责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和社会形态说,同时紧密结合中国自身历史特点,把中国历史演变当作有规律的过程来把握,以翔实的史料系统阐述了中国社会发展历程,并深刻地揭示了其中内在的规律性。郭沫若在谈到这时期自己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时公开宣称:
“我的好恶的标准是什么呢?一句话,归宗:人民本位!
”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队伍和社会影响迅速扩大,以至有人惊呼:
“今日研究社会科学者,已多趋于唯物派一途
”。当然,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中也出现了一种以古喻今、以古人古事说今人今事、把历史和现实简单类比、一概否定统治阶级的活动等实用主义的倾向。到抗战后期,史学研究者开始自觉加以纠正,使自己的史学研究更加实事求是。
——摘编自陈前《论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迅速发展》
材料二
戴逸指出: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尊重历史事实,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具体论断是可以修改、可以补充的,但唯物论、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是长青的。
”2005年,在《经济—社会史评论》座谈会上,齐世荣、侯建新、马克垚等学者谈到
“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的考察,如果在世界历史的大的坐标系内进行的话,就有可能看得更加清楚
”。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需要。
——摘编自侯云灏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成就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特点及其影响。(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研究发展的主要表现。(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