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213

一、单选题

1.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观察图中货币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冶铁铸造技术进步B.货币流通非常广泛C.国家逐渐走向统一D.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2.

明堂是古代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东汉《白虎通义》记载: 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 唐代《通典》记载明堂是 明政教之堂也 。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修建明堂的主要原因有(  )
①昭示政权的正统性 ②彰显了对百姓的教化
③保留传统建筑精华 ④加强了对社会的控制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

下列中外文明交流的史实,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陆上丝绸之路开通 ②儒家经典传入欧洲
③郑和船队出使西洋 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③②④D.③①④②

4.

元朝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做到了 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这一做法有利于(  )
①国家政令的传递 ②民族之间的交融 ③元朝的有效统治 ④经济重心的南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

明朝时期实行朝贡贸易,诸国进贡携带的物品分为三类:一是国王贡献方物,名曰正贡;二是国王附搭品,名曰附来货物;三是使臣自进贡物。贡船附载来华的货物,不论在会同馆或市舶司所在地出卖,多不向外商征税,而且还大加赏赐。这种 贸易 形式的影响是(  )

A.阻止西方的经济侵略B.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C.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D.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

6.

1843年《海国图志》编辑成书。卷一、卷二为 筹海篇 ,除说明了具体的海防战略战术外,突出强调要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即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器的技术和养兵练兵之法,主张在国内设置造船厂和火器局,自己制造船炮,以巩固中国海防。这可用来说明(  )

A.地主阶级对当时世界形势的认知B.清政府完全能够抵御西方的侵略C.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成为共识D.魏源对如何应对西方侵略的思考

7.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远洋航海贸易取得了重大成就

B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

成为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重要贸易通道

C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

清政府的海军实力大幅提升

D

1908年,美国福特T型汽车诞生

汽车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交通工具

8.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要成果(部分)据此推断,当时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

时间

外交成果

195312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4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6

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19554

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①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②参与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③展现出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 ④打开外交新局面,迎来建交新高潮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

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我国第一部选举法。邓小平同志在草案说明中指出: 在选举法草案中,贯穿着一个总的精神,就是根据中国当前的具体情况,规定一个真正民主的选举制度。 由此可以看出,这一选举法的特点是(  )

A.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B.体现人民民主的基本原则C.确立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D.实行民主政治协商的制度

10.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其主要成就包括(  )
①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③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④开展全方位的外交,推动 一带一路 建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

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下列文明成果,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两河流域产生早期文明 ②城邦民主政治的出现
③用莎草纸作为书写材料 ④创造了1到9的数字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②

12.

顺义区某学校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收集了下列资料。请你判断他探究的主题应是(  )

A.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快速发展B.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D.一战后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3.

1859年建成的大本钟坐落于伦敦泰晤士河畔,重达13.5吨,是英国最大的钟,其著名之处在于准确报时。它的出现传递了一种崭新的、更为严格的时间观念——标准时间。与时间观念形成相关的背景是(  )
①民主政治的完善 ②交通工具的革新 ③启蒙思想的传播 ④工业社会的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4.

20世纪上半叶,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影响深远。对其共性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给人类文明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促进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的发展
③改变世界格局美苏开始争霸 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重大胜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5.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了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中国社会主义迅速发展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欧盟形成 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体现当时世界的特点是(  )
①社会主义国家的曲折发展 ②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③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迅速 ④新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材料阅读

16.

【白银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白银之路像一条丝带一样环绕世界,贵金属最后都流向了一个地方:中国。其中原因有两个。其一,中国辽阔的疆域和高度发展的社会使它成为一个奢侈品生产国。中国有能力满足巨大的出口市场需求,而且还能相应的提高产量。大量白银流向中国的第二个原因是贵重金属之间的汇率失衡。在中国,白银和黄金的价格比例一直在6:1左右浮动,中国白银价格几乎是16世纪初欧洲的两倍。这便意味着欧洲的白银能在中国市场上购买到比其他地方更多的货物,这让他们越来越愿意从中国进口。
材料二
白银的大量涌入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十分复杂,随着16世纪和17世纪来自美洲的白银流入中国,中国的文化、艺术及学术开始蓬勃发展。流向中国的大多数白银被用于一系列改革,尤其是完善经济货币化。鼓励自由劳工市场的繁荣以及刺激对外贸易等项目。如此大量的白银流往中国,不可避免地导致白银价格下降,引起物价上涨,给17世纪的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概述16世纪以来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6分)
(2)从材料二中 任选一个角度说明白银流入中国带来的社会影响。(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吴淞铁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1876年,英国怡和洋行在上海至吴淞之间修建成了一条铁路,即吴淞铁路。吴淞铁路是中国第一条投入营运的铁路。吴淞铁路从修建之日起,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当时清朝大部分官员,都反对修建铁路。
上海道台冯焌光多次与英国领事打招呼,不允许他们擅自修建铁路。英国领事一边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一边继续修建,导致吴淞铁路最终建成并投入运营。
吴淞铁路的火车票价较为昂贵,但乘车的人却络绎不绝。火车每天往返6次,客车都拥挤得没有空位置。城里那些终年不出门的人,听说这样的事情后也一定要带着家眷来凑热闹。
不久,吴淞铁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名行人从来没有见过火车,当他从铁道上经过时,看到呼啸而来的火车,惊慌失措,竟然被火车轧死。死了人,这下子就不得了。当地民众纷纷抗议。冯发光借机再次找到英国领事,要求火车司机一命偿一命。
上海租界的英国领事法庭对这件案子进行审理,根据英国铁路法,判定火车司机无罪释放。这更加激怒了当地民众。为了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英国驻上海总领事威妥玛下令吴淞铁路暂时停止运营。清朝政府方面加紧与英国进行谈判,希望能够将吴淞铁路买回来。当年10月24日,中英双方在南京签订《收买吴淞铁路条款》:吴淞铁路由中国以28.5万两白银的价格买断,分三期付清。
1877年10月20日,清朝政府支付了首期款项后,买回了吴淞铁路,并不顾英国、美国方面的强烈反对,铲平铁路路基、拆毁站房。车厢、机车、铁轨等被运往台湾。
中国第一条运营铁路,只存在了短短一年,就被匆匆拆除。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对吴淞铁路的建拆过程进行评析。(8分)(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8.

【近代民主革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①三民主义

②实业救国

③军阀混战

④国民革命

⑤民主共和

⑥民主与科学

⑦中国共产党诞生

⑧工农武装割据

(1)阅读表格内容,请 任选三个核心词(序号),提炼一个主题,对该主题进行阐释。(10分)要求:主题立意明确;核心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共计24块,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军队132万人,民兵260万人,人口近1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作战12.5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100多万人。在整个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抗战语录

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1935.8.1)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37.7.8)
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1939.7)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对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这句话进行解释。(6分)

19.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6分)

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比较表

年份

私营企业产值亿元

国有企业产值亿元

外资企业产值亿元

1998

2083

33621

17750

2000

5520

40554

23465

2002

12951

45179

32459

依据材料和所学,对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发展进行说明。

20.

【人口迁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1846—1875年,900多万人离开欧洲,大部分流入美国。移民的动力来自于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不断扩张的重要条件,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欧洲移民改变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商品生产在世界各地实现分工,移民家庭将自己的母语带到了当地,改变了世界语言的分布,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
(1)依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欧洲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欧洲对外移民的背景。(6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导致世界人口迁移出现了新的特点,世界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传统的从较发达地区流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地区不同,从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亚非拉发展中地区向欧美、大洋洲发达地区迁移。另一个特点是:国际移民成分的多样化。随着新的国际分工的出现,不同的劳动力满足了不同的市场需求,由此构成了多样性的移民群体。经济全球化为具有技术专长的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技术移民剧增成为全球化的一个突出现象,并呈膨胀之势。同时,从发展中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的工人逐渐增多。世界人口迁移对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提炼一个观点,进行论述。(9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