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北省张家口市二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408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指出: 周人谨慎,谦恭,重集体,富于忧患意识……周公时代变革的最大成果,是神权退场,这让中国的文化过于 早熟 其意在说明当时周人(  )

A.具有一定的理性精神B.率先进入 轴心时代 C.推崇儒家德治的思想D.致力于摒弃神权观念

2.

汉惠帝诏令: 民年七十以上,若不满十岁,有罪当刑者,皆完之。 汉平帝元始四年诏: 妇女非身犯法,及男子八十以上七岁以下非坐不道,诏所名捕,皆不得系。 这表明汉代法律(  )

A.具有以情入法的特点B.从属封建礼仪制度C.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D.注重优抚弱势群体

3.

表1 唐宋时期产茶州、府、军数量一览表(单位:个)

地区

朝代

川蜀地区

两湖地区

东南地区

黄淮地区

两广地区

云贵地区

关陕地区

总数

11

10

15

11

3

4

2

56

16

22

29

14

12

3

2

98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传统种植结构发生改变B.南方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C.茶叶税是政府主要税源D.茶成为对外贸易重要商品

4.

明穆宗时期,内阁首辅高拱 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 ;神宗即位后, 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宦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 。这反映出当时(  )

A.君相矛盾凸显B.宦官专权现象出现C.内阁权势膨胀D.权力制约机制成熟

5.

乾隆年间,江苏松江府太仓、通州地区, 务本种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棉)花者则十之七八 。珠江三角洲的 蔗田几与禾田等矣 ,原因是种稻利小,种蔗利大,因而 白、紫二蔗,动连千顷……多致末富 。这表明,当时(  )

A.人地矛盾凸显B.农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C.粮食种类丰富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6.

洋务派薛福成认为: 西人风气,最重条约,至于事关军国,尤当以万国公法一书为凭……似宜将万国公法,通商条约等书,多为刊印,颁发州县 ;否则 偏于刚者,既以违约而滋事端;其偏于柔者,亦以忘约而失体统 。这表明,薛福成(  )

A.主张与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B.已经拥有近代外交观念C.提倡用国际法解决国际间争端D.致力维护传统宗藩关系

7.

1912年2月7日,黎元洪致电孙中山: 俄国将援助蒙古独立,扩张其势力范围,英国亦将扩张其势力于西藏,日本此举或欲延长其租借地期限……或更占领满洲全境。为今之计,宜速促满洲退位,恢复秩序,合力以排诸外国之要求,否则危险万状。 材料可用于探讨(  )

A.列强瓜分中国的原因B.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果实的影响C.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D.国民民族独立意识增强的表现

8.

1933年,中央苏区在举行民主选举时,采取了 乡村居民,百把个人的村子或屋子,就可单独开会 的办法,开创了以 村选 为形式的乡村民主选举制度的先例。苏区的乡村选举(  )

A.助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落实了古田会议的基本精神C.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的范围D.推动了工农民主政权的建设

9.

变工是由两户或两户以上农民相互调剂使用劳力、畜力与农具,以满足各自农业生产上临时需要的一种组织形式。其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兴起,截至1938年11月,参加变工队农民达181640余名,占整个边区全劳动力与半劳动力总人数的30%以上。这一活动(  )

A.为抗战积聚了物质力量B.打破了日军 以战养战 的部署C.落实了减租减息的政策D.粉碎了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封锁

10.

图1为1978—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变化情况。这体现了我国(  )

图1

A.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上日程B.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C.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D.国民经济布局得到进一步改善

11.

有学者指出,罗马海外殖民地容纳了罗马殖民者和当地人,一个个殖民地也就充当了罗马和当地发生接触的门户。它让从属于不同聚落和文化的族群混杂而处,对罗马世界观向外延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该学者意在说明,罗马的海外殖民(  )

A.缓和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B.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C.促进了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D.推动了宗主国文化的传播

12.

14世纪下半叶,在卢浮宫的入口、吊桥处、面向塞纳河的南门处都有国王夫妇的雕像。在圣保尔宫、万塞纳城堡以及巴士底,都有国王和王后以及王子的雕像。在一些教堂中,如塞莱斯定修道院的教堂也刻有国王夫妇雕像。这表明,当时法国(  )

A.二元政治格局形成B.世俗王权加强C.封君封臣制度瓦解D.民族国家发展

13.

15—16世纪,欧洲的藏书票以天使、众神、神话故事场景为主要元素,构图复杂、富有贵气;17—18世纪,许多人放弃继续使用家族式传统的藏书票,而尽情地设计属于自己的款式。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B.宗教神学影响日渐式微C.欧洲多元文化的并存D.人文主义精神得到传播

14.

1835—1848年,德意志工业革命从纺织业开始。19世纪40年代,德意志掀起铁路建筑热潮。1850—1870年,德意志煤、铁、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其间工业总产值翻了两番。这些成就(  )

A.引领了欧洲工业化潮流B.为德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C.得益于国内政局的稳定D.缘于科技与生产的密切结合

15.

1914年,俄国经济逐步转入战时轨道;1916年,俄国军火和军事装备工业部门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中的57.4%;1917年,农业机器制造业产值下降了90%,谷物播种面积比1914年减少了约 1000万俄亩, 和平、土地和面包 成为民众的迫切要求。这表明(  )

A.协约国内部的分歧日益加剧B.世界大战加剧俄国国内危机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为众矢之的D.俄国受战争打击的程度最为严重

16.

图2为美国漫画家大卫·勒文1967年创作的《约翰逊秀伤疤》。漫画家将约翰逊总统的疤痕画成了一个战争正在剧烈进行的越南地图。该作品(  )

图2

A.反映了西方阵营的分化B.表达了美国社会的反战情绪C.揭示了冷战政策的实质D.揭露了资产阶级人权的虚伪

二、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2 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学术界有以下的认识

学者

认识

张岱年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张岂之

人文精神、自然精神、会通精神

方立天

重德精神、务实精神、自强精神、宽容精神、爱国精神

刘刚纪

理性精神、自由精神、务实精神、应变精神、

姜汝真

人本精神、自强不息、和为贵、爱国精神、大一统思想

——摘编自俞祖华、赵慧峰《中华民族精神问题研究述评》

围绕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从材料中任选一种看法,结合中国古代史,举出两条与中华民族精神内涵密切相关的重要史实,并加以阐释。(要求:①写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与其对应的史实;②阐释须包含所举史实的历史依据以及对该史实的评价;③紧扣主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三、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24年,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国民革命席卷全国。国民政府迁往武汉后,在政治、军事、刑事、土地、人权和经济方面颁布了系列法律条文,如《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中华民国暂行新刑律》《陆军刑律》《商民运动决议案》《佃农保护法》《工人运动决议案》《妇女运动决议案》等。在共产党作用下,法律制度建设倾向工农等下层人民,注意到人民的重要地位,使得社会身份得以重视,这在近代中国法制史上公开颁令是第一次。

——摘编自姚庆《论中国近代法治建设转型之路》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抱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将这个宗旨贯彻到法治建设之中。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所明确的 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 ,还是抗日战争时期以便利人民群众、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为目的的马锡五审判方式;无论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所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是新时代法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无论是立法领域,还是执法、司法领域,维护和保障人民利益始终是法治建设的主旋律,都使得我国法治具有了不同于其他国家法治的鲜明特色。

——摘编自王春业《论百年来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与未来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武汉国民政府法治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图3 1980—2014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的变化——与美国及世界的比较

图3

——摘编自【日】关志雄《从GDP规模的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崛起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如今的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已经超越了欧美等老牌的发达国家。中国新兴经济已经在全球领先,欧美等老牌发达国家已经深陷泥潭。中国的政治体制曾不断受到西方国家的质疑,事实证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更为完善,甚至可能比美国的制度更具可持续性。根据经济和商业研究中心的数据,尽管美国经济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中国利用国有企业来提高其国内外影响力的能力,确保了这个新兴大国有望在2029年超过美国的经济总量。

——摘编自【美】伊恩·布雷默《中国经济是如何赢得未来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4分)
(2)根据材料二,简析促成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因素。(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推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因素,并说明理由。(6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571年,马尼拉建城使得定期的跨太平洋贸易成为可能,从而构筑起全球贸易网络中缺失的一环。美洲之于中国和日本的吸引力迅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在商业联系之外,这种吸引力促进了其他跨太平洋的全球性交换。成千上万的人跨洋而来,从而在美洲形成了最早的流散亚洲人群体,墨西哥也随之成为欧洲了解亚洲信息的交通站。传教士之间的联系可以说最为紧密,因为美洲的传教士对于东亚可谓望眼欲穿,时刻梦想着前往那里传教,体验其令人向往的风险。这些交换及随之而来的开阔视野,显示出了与现代全球化极大的相似性,使用这一概念并不为过。

——摘编自孔鲁克 、王志红《近代早期太平洋的商人、移民、传教士与全球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太平洋贸易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早期太平洋贸易的成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