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西省吉安市一模文综历史试题(必修三册+选修一三四)【人教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7 浏览数:249

一、单选题

1.

中国传统的寒食节有禁火的习俗,相传与春秋时期晋国的介之推有关,但史籍中亦有不同的记载。如表1所示:

表1

《周礼》

仲春以木铎修火禁春日禁火、改火于国中

《左传》春秋

晋侯文公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

《史记·晋世家》

基本事实同于《左传》,丰富了介之推隐居前后的情节,刻画了介之推忠于君主、不为利禄诱惑始终坚持气节的伟大形象

《新序·节士》东汉刘向

介之推隐,文公待之不肯出,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其山宜出。及其焚山,遂不出而焚死

据此可知(  )

A.介之推的焚死真实可信B.寒食节起源于介之推故事C.时代变迁影响历史记述D.文本差异不利于还原事实

2.

唐初内侍机构本是为皇帝及后妃生活起居服务的。中宗、玄宗之后,宦官逐渐掌握武力、干预政事,势力远在外廷朝官之上,引发了 南衙 北司 (外廷宰相与官中宦官)之争。这反映唐中后期(  )

A.中枢机构弱化B.皇权走向异化C.政治风气败坏D.中央集权涣散

3.

《宋史·李参传》载,李参为陕西转运使时, 部多戍兵,苦食少,参令民自度麦粟之赢余,先贷以钱,俟麦粟熟输之官,号青苗钱 ,推行数年获得了官私两便的效果。后来王安石加以效仿,推行全国,地方官强制百姓借贷,民甚苦之。由此可知(  )

A.青苗法旨在敛财于民B.边境更具备推行青苗法的条件C.改革者从政经验不足D.变法措施激进蕴含着失败因素

4.

1628年,福建长时间灾荒,郑芝龙经福建巡抚批准,由个人出资将数万饥民送至台湾,提供生活资本及农具和种子进行拓荒、耕作。收成后以租税方式交还郑芝龙,郑芝龙遂富甲一方。这可以印证明朝后期(  )

A.海禁政策逐渐松弛B.租佃关系的盛行C.台湾开始纳入版图D.农耕文明的扩展

5.

图7是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大门的照片:

图7

可用以说明洋务运动(  )

A.中体西用的特点B.自强求富的愿望C.发展历程的艰辛D.天朝上国的观念

6.

1910年,曾坚定支持科举制改革的梁启超发出言论: 所恶乎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 此种言论与当时士人多有契合。以上材料可用于探讨(  )

A.清政府立宪运动的局限性B.维新变法运动的后续影响C.科举制对时代潮流的迎合D.清末教育体制改革的局限

7.

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一份党内指示中指出: 我军执行外线作战的方针,……需要在多次往返机动的作战中大量歼灭敌人、发动群众、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建立人民武装之后,方能创立巩固的根据地。 这一指示发布于(  )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8.

图8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示占比变化(  )

图8

A.有利于民众失业问题的解决B.体现了城市产业结构的日益完善C.反映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9.

戏剧公演是雅典城邦公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亚里士多德曾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借助于人物动作的摹仿;语言是媒介,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这体现古希腊(  )

A.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B.是欧洲文化的源头C.寓教化于表演形式中D.注重传承文化经典

10.

14世纪以来,贵族的铺张浪费、乡绅和中产阶级的模仿攀比等过度消费引起英国统治阶级的高度警觉。14—16世纪英国议会制订了11部禁奢法令,详细规定了全国各阶层的饮食、服饰消费标准,如1336年的饮食禁奢法令规定所有人平时每餐最多可以享用两道菜。禁奢法令(  )

A.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影响B.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C.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D.旨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11.

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殖民扩张一直是英国的既定国策。19世纪中期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主张放弃对宗主国没有多大价值的殖民地。1858年,维多利亚女王称 不继续扩张领土 ;殖民主义者迪斯雷利也愿 放弃除印度和地中海领地以外的一切殖民地 。这说明(  )

A.平等人权思想深入人心B.世界殖民体系趋于瓦解C.自由主义在英国的盛行D.科学社会主义影响扩大

12.

表2描述了欧洲部分国家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表2

国别

1875

1895

1905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奥地利

31

34

37

39

39

41

芬兰

-

-

43

46

45

48

德国

36

38

41

44

45

48

意大利

35

36

43

43

44

45

瑞士

41

43

46

49

-

-

A.医疗事业的进步B.生产效率的提升C.福利制度的普及D.民主制度的确立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清朝前期的财政政策,沿袭明代的 起运 存留 制度,但由于解决 非常时期 财政困难,多次削减地方 存留 经费,保证 起运 中央的财政经费。总体上,实行量入为出的定额化税收政策,财政收入和支出都有较为固定的数额和程式,收支相抵,略有盈余。……(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军费额骤增以及赔款支出、外债偿付和开办新政,清朝财政日益困窘。迫于形势,清政府谕令各地方大员 权其轻重缓急,设法筹措,期于库款、地方两有裨益 ,逐渐形成了 就地筹饷 政策。各种名目的税捐由地方官员自行决定,除了传统的举办捐纳、发行内债等外,开征了米捐、酒捐、烟捐、茶捐等新的税捐,商业税比例大为增加。这一系列措施影响下,逐渐形成了 量出制入 的财政范式,具有近代意义的 地方财政 渐次形成。但也导致了税捐的乱征、财政的外销以及中央集权的削弱。

——摘编自陈锋《财政与国家治理:清代非常时期财政政策的调整与更张》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央集权财政体制逐步瓦解。1913年,北洋政府拟划分方案,田赋、盐税、关税、常关税、统捐、厘金等大宗税种归国家税,田赋附加税、地捐、商税、牲畜税等小税种归地方税。1928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 划分国家收入地方收入标准案 ,将盐税、海关税及内地税、常关税、烟酒税、厘金等划为国家税,将田赋、契税、牙税、当税、屠宰税等划为地方税。近代中国,在引进西方国家的印花税、营业税等现代税制之初,往往放弃官征制而采用传统的包征制或代征制。1928年11月13日,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呈文行政院、立法院及财政部指出: 包商乃为恶制,彼既以本求利,何所不用其极。于是而商民种种纠纷,种种痛苦,随以俱来矣。应通令全国,永远革除。 1931年2月召开的北方财政会议决议废止包征制: 从前所有包纳捐税,无论属之国家,属之地方,应一律取消,改归官家直接征收。 20世纪30年代,占国民经济30%多的工商业承担了85%以上的税收;占国民经济60%多的农业所承担的税收不足15%。

——摘编自柯伟明《民国时期税收制度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清政府财政政策的主要变化及其影响。(1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财政政策与税收政策的认识。(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表3为近代英国儿童福利制度有关内容。

表3

时间

儿童福利制度

16世纪以前

儿童福利的对象主要是贫困和流浪儿童,而实施的主体是教会慈善组织

1802

颁布《学徒健康及道德法案》,规定禁止纺织厂使用9岁以下儿童,学徒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并禁止从事夜班劳动

1899

颁布《预防虐待儿童和保护儿童法》,第一次使政府介入父母子女关系,将虐待和忽视儿童认定为法定的犯罪

1944

颁布《教育法》使学校健康服务成为地方当局的法定责任

1974

学校健康服务并入国民健康服务体系,这是20世纪英国历史上的一项规模宏大的健康工程,有力保障了学校儿童的健康,在英国公共健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庞媛媛《英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历史嬗变及特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魏末以来,百姓 唯兵革是闻 ,统治者 惟刑罚是用 。在这种社会状况下,宇文泰接受了苏绰 治民之本,先在治心 的建议,改革诏书中首先就强调 先治心,敦教化 。与此同时,宇文泰又提出 恤狱讼 ,要求治狱之官务必 不苛不暴,有疑则从轻,未审不妄罚 。宇文泰用人上有一个明显特色,不论原先属于哪个集团,不论民族、出身,量才而用,一旦任用,以诫相待。西魏还将役龄由十五岁改为十八岁,并规定 丰年不过三旬,中年二旬,下年则一旬。凡起徒役,无过家一人 。在革新政治的同时,宇文泰在思想文化领域还进行 恒以反风俗,复古始为心 的革新运动以倡导儒学。

——摘编自施光明《宇文泰改革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宇文泰改革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宇文泰改革的影响。(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不顾多数国家的反对,悍然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引发广泛争议,遭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和民众质疑和反对的战争。战争爆发前,全世界大约有600个城市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战游行。在国际社会里,伊拉克战争被认为是缺少合法性的侵略战争。《联合国宪章》是第一个明文规定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的国际公约。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不仅缺少合法性,而且严重践踏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美国把 先发制人 战略视为合理的 预防性自卫 战略,给《联合国宪章》以及以宪章为基础的安全体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使联合国一度处于被边缘化的危险。

——摘编自李翠亭《伊拉克战争对美国软实力的影响及其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拉克战争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冲击。(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郭沫若在翻译了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后,他宣称 成了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的信徒 。但这只是标明了一个新的起点,从接触马克思主义到确认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人生的思想信仰,有一个学习、认知、积累的过程,是经历了多方面的社会实践的。1924年,郭沫若回到国内,随即带领创造社迅速转换了文学活动的方向,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紧接着,他又投身北伐,亲历了血与火的战场磨砺,南昌起义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段经历是他在革命实践意义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进而他 开始转入了对于辩证唯物论的深入的认识 。流亡日本期间,郭沫若运用辩证唯物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通过科学严谨的学术研究,在 考验辩证唯物论的适应度 和使之 中国化 的过程中确认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品格。

——摘编自蔡震《郭沫若与马克思主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沫若对新中国史学发展的贡献。(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沫若取得史学成就的原因。(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