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南通如皋市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二)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518

一、单选题

1.

下图为二里头文化兴盛期,其他不同文化遗址中陶酒器(孟、鬻、爵、觚)的分布情况。据图文可知(  )

二里头文化兴盛期陶酒器分布图

A.夏朝手工业生产水平领先B.农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富足C.古代先民重视祭祀和生产D.二里头文化具有强大辐射力

2.

汉初因为秦钱重难用, 更令民铸钱 ,吴王刘濞有豫章郡铜山铸钱,文帝又赐邓通以蜀严道铜山,得自铸。以致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这说明汉初(  )

A.吸取秦朝灭亡教训B.铸币权收归中央C.中央集权受到威胁D.王国问题已解决

3.

考古工作者在新疆焉耆县境内发掘出一座唐代屯戍城堡。在城堡的窖藏里,发现小米、高粱、面粉和胡麻等。同时发现下石碾、铁犁、镰柄等生产工具,铁犁的铧头较长,套进犁底的部分凹入,比较进步。这反映了(  )

A.曲辕犁已经传入新疆B.唐代开始实施屯戍政策C.胡汉民族的差别消失D.边疆地区农耕经济发展

4.

宋真宗时期王钦若出任宰相之后,其与派系不同、政见不同的寇准也被任命为宰相。有人对此表示不理解,宋真宗将其中奥妙说破: 且要异论相搅,即各不敢为非。 由此可见(  )

A.统治宽松促进言论自由B.皇权相权矛盾不可调和C.防范重臣置于效率之上D.重视台谏政治发展完善

5.

下图为清朝咸丰年间浙江临海县一户人家门牌,门牌中关于该户成员的排序,不再以丁壮老弱为原则。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思想观念变化B.赋役制度改革C.商品经济发展D.外来侵略加刷

6.

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中东战纪本末》一书中指出: 古者列国分封,当王室多事之秋,犹有勤王之义旅。今旅顺失矣,盛京危契,辇彀之下,烽烟渐近,而各省大吏唯知自顾封疆。 该传教士认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清军的海防设施落后B.中央集权弱化C.东南互保 局面形成D.军事战略失误

7.

新文化阵营所否定的只是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封建化儒学,而非原始意义上与先秦诸子并列的传统形态的儒学。同时他们褒扬墨学,挖掘了墨学价值并赋予新的时代使命。这一做法(  )

A.表明新文化运动性质发生变化B.导致近代中国文化复古主义成为主流C.强调了中西方思想冲突和融合D.意在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寻找出路

8.

据重庆市公安局人口调查统计,全市1936 年2月有人口328805人,到1945年12月时,则迅速增长到1245645人,增长了近3倍,一跃为特大型城市,重庆市的范围也由原来的46.7平方公里扩张为300平方公里。这时期,重庆的变化直接缘于(  )

A.长江上游优越的区位优势B.社会和经济重心整体西移C.近代以来雄厚的工业基础D.开设为西南地区通商口岸

9.

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 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 据此推断这次会议(  )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B.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C.确立了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10.

20世纪50年代,为履行 工人阶级当家做主 的承诺,全国各地纷纷建立了 工人新村 ,工人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下图为创作于1952年的宣传画《工人新村》,该作品的创作(  )

A.反映生产关系变革带来的喜悦心情B.描绘了工人积极建设社会主义的场景C.展现了 一五 计划取得的突出成就D.体现了家国命运紧密相连的情感共鸣

11.

在江苏的华西村,每天准时收看新闻联播的吴仁宝一看到邓小平南方视察的新闻,当晚就把村里的干部召集起来开会, 发动全村人立刻奔赴全国各地用尽各种办法购进铝锭等原材料。果然,三个月后原材料价格迅速上涨几倍。这从侧面反映出(  )

A.改革不断深化影响资源配置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企改革D.投资过热导致市场秩序失衡

12.

下图是公元前31世纪埃及统治者纳尔迈的权标头浮雕。浮雕中纳尔迈高坐九级台阶上的殿堂,上方有保护他的女神,身后是其随从,前方是牛、羊、俘虏等战利品。据此推知,当时的埃及(  )

A.实行封建君主专制B.官僚系统比较完备C.农业生产高度发达D.具有初步国家形态

13.

据下表可知,近代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的发展(  )

18世纪

治安法官按照地方习俗进行管理,完全不受议会法令的影响

1835

市政法案规定由领取薪水的行政人员来执行地方政府的工作,并对郡治安法官进行分权

1888

英国下院通过了《地方政府法》,规定郡议会每年集会四次,居民成为自治主体

1894

制定颁布了《区、教区、乡议会法》,规定民选议会作为地方权力机关

A.全面继承地方自治传统B.扩大了社区的服务功能C.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D.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14.

1618—1648年,欧洲 新教联盟 天主教联盟 之间爆发 三十年战争 。战后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神圣罗马帝国诸邦的 国家主权 ,规定荷兰(联合省共和国)和瑞士获得独立地位。这表明该和约(  )

A.有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发展B.推动了欧洲均势局面形成C.促进了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D.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15.

1837年伦敦工人协会向国会提出请愿书——《人民宪章》,随后全国宪章派协会宣告成立,提出 普选权问题是饭碗问题 ,它的宗旨是追求下院的彻底改革,同时认为只宜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1848 年请愿活动遭到镇压,国会也拒绝接受请愿书。接着,英国内阁下令解散全国宪章派协会。该则材料作为例证可以用来说明(  )

A.宪章运动提高了工人经济地位B.议会与内阁政治上共进退C.英国反封建专制斗争的艰难性D.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要性

16.

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航空航天法》,成立了航空航天局。同年9月,美国通过《国家国防教育法》,扩大对中小常教育等的资助以及改进科学与数学教育。美国还建立了大批国家实验室,形成以国防为主的研究开发体系。据此可推知(  )

A.美国在国际科技领域居领先地位B.国防是美国科教政策的唯一目的C.科教发展受国家内外政策的影响D.科技革命取决于政府的大力干预

二、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东汉未年至三国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姓名

出身及任职

 

陆觊

举孝廉出身,曾任东吴永兴县长、征北将 军、豫州牧等

其时,宫中列将何定媚逢奸巧,受宠专权,陆凯当面斥责:你看前前后后侍奉君主不忠诚,倾覆混乱国政的人,有哪一个能善终天年的?你为什么专们干那些佞媚奸邪的坏事,堵塞君主的视听?你应当自我勉励改正。

蒋琬

举茂才出身,曾拜蜀国尚书令、大将军、 大司马等

诸葛亮开丞相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邑、阴化、庞延、廖淳。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举孝廉出身、曾任东汉侍中、守尚书令

或尝言于太祖曹操曰:宜集天下大才通儒,考论六经,刊定传记,存古今之学,除其烦重,以一圣真,并隆礼学,渐敦教化,则王道两济。或德行周备,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关下,莫不以为仪表,海内英隽咸宗焉。

——据陈寿《三国志》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三、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法语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节录)

时间

重要事件

1380

巴黎的法兰西岛方言被腓力六世指定为国玉语言,王权所在地巴黎的地区方言演变成具有高于其他方言地位的共同日常交际用语。

1539

弗朗索瓦一世颁布正式法令,要求王国内所有判决、任命、契约乃至遗嘱都只能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

1549

文学团体七星诗社发表了《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一文,提出要使法语从其他民族语言中脱颖而出,变得像拉丁语一样高贵。

1714

《拉斯塔特条约》签订以后,法语成为了最重要的国际性外交语言,流行于欧洲所有的宫廷和使馆。此后,欧洲的一切国际条约都以法语书写。

1791

以杜梅尔格为首的革命者成立了法语爱好者协会。他们认为,语言是建构民族过程中凝聚个体与共同体的重要桥梁。

——据汤晓燕《16至19世纪法语作为民族语言地位的变化》等整编

材料二
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一批中国读书人认为,西人之所以富强,皆因其切音成文、识字者众、民智开通之故。为此,他们开始研制汉语的拼音文字方案。进入 20 世纪,白话文、语言统一等都迅速成为重要的公共议题,被纳入新政范畴。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对国语运动给予了大力支持,相继召开了 读音统一会 ,颁布了注音字母、《国音字典》、国语罗马字和 新国音 方案。于是各种提倡和推行国语的机关、组织大量涌现。有关语文革新的各种主张,从白话文、废汉字到提倡世界语等,一时众流竞起,国语运动的目标是通过语言文字改革,将中国塑造成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讲,国语运动不但植根于现代场景中,它自身就是面向现代的。

——摘编自王东杰《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语在法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国语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尔国浙省定海、舟山等处,原我国故地,先朝恃强占窃,蹙我强威,夺我土地,孕怀至今……(至于鸦片一事)严禁尔国人民吸食犹可言也,委责独让我国兴贩鸦片引诱,是何言也……尔国不肖文武官员每日闯墅海泊,抄搜烟土,乘机逞掠,形同倭窃,诚何国体,不禁发指。

——《英国为声明入侵中国理由事檄文》(1841年)

材料二
而虽有羽毛、大呢(一般认为是由羊毛、羊绒织物的泛称),非我湖丝(浙江湖州府出产的蚕丝),焉能织造?虽有花边、鬼头(外国银元的别称),非我纹银、白铅,焉能铸成?其余各物,皆学我天朝法度。天朝茶叶、大黄各样药材,皆尔狗邦养命之物,我天朝若不发给,尔等性命何在?……若言水战,则尔等将船退出虎门,候我百日后,造就船只,与而海外对仗,果能胜我,方为利害。

——《尽忠报国全粤义民申谕英夷告示》(184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批驳英国 檄文 的谬误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广州义民表达的观点。(8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近代以来,法国因粮食短缺引起的食物骚乱和农民反叛频发。为解决这一问题,19世纪30年代,法国政府设立农业促进会与示范农场总监等,支持农业竞赛,改良农业技术,传播农业知识。到19世纪中期,正常年份可以收获2.25亿公担谷物,比世纪初增长了50%。1861 年,拿破仑三世废除浮动关税制,规定:用法国船只运输的进口谷物,关税减到每公担0.5法郎;用外国船只运输的,每公担则为1法郎。这使法国成为世界农业市场的一部分,外国的廉价农产品能快速运到国内需要的地方。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摘编自周立红《近代法国政府职能转变与谷物自由市场的建构》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日本失去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在日本战败前供应了日本粮食消费量的20%。数百万的日本人被遣返回国,无疑使日本的粮食供应更捉襟见肘。仅靠定量供应的一点粮食无法维持民众的最低生活需求,这一时期,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也加重了日本国内的饥荒。在占领初期,美国政府声明,日本目前的困境是其本身行为造成的直接后果,盟国将不承担治理的责任。美国占领当局认为,粮食问题是实现日本民主化、非军事化和经济复苏的关键。美国人的最终目标是降低美国的占领成本,减轻美国纳税人的负担。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 美国政府重新评估了对日政策,开始了对日本的粮食援助。

——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30—60年代,法国解决粮食危机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出现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5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试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问题提出合理建议。(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