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四)【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上海市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4 浏览数:196

一、材料阅读

1.

信息技术的演进(22分)
人类不断追求更快更好地传递信息,信息技术发展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有学生开展了以 信息技术的演进 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1)活动一:寻找人类文明早期信息传递方式
将下列古代信息传递故事与示意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填字母,6分)
(2)活动二:了解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
①下列各项中,助力 地球村 形成的信息技术有(双选,4分)
        A.高速铁路 B.计算机 C.互联网 D.有线电报
②按技术发明或应用出现的先后顺序,将下列材料排序。(6分)
        A.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 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 助手沃森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一路大叫 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
        B.国内第一笔电子商务交易成功:中央电视台的王轲平通过网上银行服务,从世纪互联公司购买了10小时的上网机时。
        C.高能物理所的吴为民,从北京向瑞士日内瓦发送了中国第一封国际电子邮件。
① ________;② ________;③ ________
(3)活动三:感悟信息技术对文化的影响
下列关于信息技术对文化的影响,选项正确的有:(三选,6分)
        A.信息科技产品有助于突破信息交流传播的时空限制
        B.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多样文化的交融与共享
        C.信息技术进步既拉近社交距离也削弱人口流动意愿
        D.诸多信息科技产品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呈现传播方式
        E.信息技术虚拟化的特征使人不受限制表达个人情绪

2.

国际秩序的演变(24分)
近代以来,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共同推动了国际格局的演变。
(1)根据提示,将下列时间轴补充完整。(6分)
(2)《战争与和平法》确定了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基础。该书作者是( )(单选,2分)
         A.莎士比亚 B.格劳秀斯 C.孟德斯鸠 D.亚当·斯密
(3)图片反映了20世纪国际秩序演变过程中的部分重大历史事件,按照发生时间先后进行排序。(填写序号)(10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国际秩序演变的因素。(6分)

3.

秦的暴政 的认识(26分)
秦的速亡与秦的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是史学界普遍认同的结论。有同学通过对史料的研读,来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结论。
A同学认为,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响应,最终秦朝灭亡。他提供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1)根据材料,概括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4分)
B同学认为,秦的速亡另有原因。他搜集到如下材料:
材料二
汉兴之初,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三
(秦)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

——(唐)韩愈《封建论》

(2)材料二、三分别提供了哪些秦速亡的新视角?(4分)
(3)上述材料对秦速亡的原因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视角?(4分)
C同学在参观博物馆时发现了以下一则材料:
材料四
发征抗命不去,罚两副铠甲。晚到3—5天的受斥责,晚到6—10天罚一个盾牌,超过10天者罚一副铠甲。若遇下雨、大雪等自然原因,免除本次征发。

——据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意译

(4)材料四的记载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
(5)推测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记载的原因。(4分)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 秦的速亡与秦的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的理解。(6分)

4.

中国问题之根本解决(28分)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无数仁人志士为 这个问题之根本解决 作出了不懈努力。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1842年)

材料二
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1894年)

材料三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1904年)

材料四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吾人拜赐于执政,可谓没齿不忘者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材料五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

(1)材料一的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是( )(单选,2分)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的主张有何异同?(5分)
(3)材料三、四、五的思想分别与哪几次中国社会变革直接相关?(6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 中国问题之根本解决 的探索?(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