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随着海外商业殖民扩张活动而来的高工资经济模式,使得越来越多的英国人有能力承受昂贵的教育开销。对处在社会阶层顶端的上流阶层而言,出巨资聘请高级教员专门为自己(或子女)授课的现象已很常见,而且这一阶层的成员估计有很多最终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而对于其他阶层的成员而言,接受中小学教育的机会也变得越来越多;在16~17世纪的英国,各类新建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以满足民众求知的欲望。
——【英】罗伯特·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毛立坤译
材料二
甲午之役大败于日,朝野上(下)始憬然悔悟,……除旧习断不足以转危为安,于是京师创设大学堂,而各直省亦接踵而起若武备,若自强,若农务,皆独树一帜研究有用之学。
——《论江南高等学堂改名两江书院事》(《申报》1899年09月20日)
材料三
要根据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发挥高等学校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拥有众多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的优势,使高等学校在发展科学技术方面作出更大贡献。为了增强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要改进和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并且根据同行评议、择优扶植的原则,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重点学科比较集中的学校,将自然形成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5月27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英国教育发展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教育发生的变化。(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我国改革高等教育的背景。(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