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必修三册+选修一三四)【人民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7 浏览数:284

一、单选题

1.

春秋以后,官书已经散入民间。在这以前,由于王室垄断,书籍的阅读范围受到严格控制,到了春秋末,士阶层也已能够读到王室图书。据《史记》载,孔子 西观周室(的书籍),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这一变化(  )

A.表明周王室通过礼贤下士来挽救统治B.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说明孔子 有教无类 思想影响广泛D.反映礼崩乐坏现象日益普遍

2.

古代地方官员名称有些不像常设官员,时常带有动词。比如刺史, 即刺探,其本意为临时派出,后演变为州牧;比如 行中书省事 意指临时行使中央特派之事,后变成固定的地方官;再如巡抚意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巡行变为常设。这表明(  )

A.政府注重地方治理与中央集权B.巡行监察是管控地方的有效手段C.地方官员的流动性趋于稳定D.维护专制统治是政府的根本目的

3.

南宋时,临安有谚语说: 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盖东门绝无民居,弥望皆菜圃。 而南宋诗人赵蕃也在《抚州城外作》中写道 不惟稻陇有佳色,菜畦苗叶相与昌 。这反映出南宋时期(  )

A.精耕细作的农业经营B.地域分工的经济形态C.城乡经济联系较密切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4.

下表黄宗羲心目的三种社会形态,据表可知,黄宗羲(  )

自然社会有生之初

理想社会三代及以下

后世社会三代以下

状况

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天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君为主,天下为客。

A.赞同恢复三代的理想社会B.反对君主制度的存在C.初步形成了近代民主思想D.对传统体制有所反思

5.

自19世纪下半叶起,通过铁路进行扩张成为列强对外政策中的重要一环,铁路也自然成为列强侵略中国边疆的战略工具。清廷对于这一现象十分关注,也逐渐萌生自筑铁路的念头,于19世纪90年代将大规模修筑铁路定为国策。这一国策的制定(  )

A.抵制了列强军事侵略B.使得边疆得到充分开发C.有效缓解了边疆危机D.是应对边疆危机新途径

6.

旧桂系军阀岑春煊是清末有名大吏,岑任两广总督期间推行 富国强兵 之策,大兴 办学育才 选将练兵 。辛亥革命后,曾参与讨袁护国、护法。岑春煊的这些行为(  )

A.埋下辛亥革命失败的隐患B.是一种政治投机的行为C.一定程度上利于社会转型D.说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7.

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的民主选举中,为了使不识字的选民能够顺利行使选举权,边区政府采用了画圈、画杠、碗里放豆等多种选举方法。当时,许多足不出户的老太太都骑着毛驴翻山越岭赶到现场参加选举。这些做法(  )

A.完善了民主选举的实施程序B.壮大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力量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D.改变了边区政府的政权性质

8.

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生产资料服务公司成立。它的功能是承办信托服务、组织推销积压物资,以及代购、代销、代加工、代托运和调剂余缺等业务。在经营期间,共处理积压物资3亿多元,代办各类物资1亿元。该公司的成立(  )

A.旨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改变了工业物资匮乏局面D.得益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政策

9.

希腊半岛上的水、土地和其他资源与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相比几乎不值一提,即使古代希腊人将当地的资源利用到极致,也不足以创造出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文明。由此推知,古希腊文明的发展(  )

A.受益于海外贸易的开拓B.得益于自然环境的馈赠C.吸收了文明古国的成果D.改变了世界文明的走向

10.

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  )

A.推动了立宪政体的发展完善B.限制了责任内阁的权力C.利于保证政府施政的独立性D.有效遏制了腐败的产生

11.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一直以来,人们倾向于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这个命题作为研究相关问题的常识性判断。这是因为《共产党宣言》(  )

A.创造性地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B.是指导无产阶级斗争的科学理论C.指出共产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D.完整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2.

图6为1948—1970年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示意图。世界贸易呈现这一发展态势的主要因素是(  )

图6

A.世界贸易体系化发展B.新兴独立国家的推动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冷战格局的逐渐瓦解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黄帝是先秦时期众多的传说英雄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尊为远古第一帝王,并奠定了 自黄帝始 的传统,而散居于各地的部落种族即使不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受华夏教化之民族。在《史记》中,司马迁虽然有时也流露出对弱小民族的同情,但更多的则是对 以夏变夷 民族融合形式的赞扬,如称 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 。“(汉)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众,岂以晏然不以边境征伐哉!

——摘编自王盛恩《司马迁的民族观及其对民族融合的影响》

材料二
西欧诸国在反对封建王朝国家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首先产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潮。资产阶级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这样,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即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当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三
民族主义思潮源自近代西方历史文化语境,其在传入中国之后很快就成为思想家们忠诚信仰的理论来源。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开始将其作为民族自立的依托。近代中国在它的旗帜下,以建立民族国家为历史使命,产生了颇具特色的民族主义理论。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伴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和丰富。梁启超等人鉴于传统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认识到了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强调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宣传者们是中西方思想碰撞中位于前沿的先驱,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的探索者和领路人。

——摘编自郭建民《民族主义的近代中国化:过程、特征与类型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的民族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西方民族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涵,并简述其意义。(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2021·安徽 五校联盟 第二次联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主张 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 ,把世界近现代史划为首尾相接的四个阶段(如下表)。

时段特征

主要线索

第一阶段:始于西欧中世晚期,现代化的准备阶段

农业文明不断瓦解,资本主义首先在西欧发生。

第二阶段:1718世纪,现代化的起动阶段

主要在西方国家发起,政治革命、工业文明和思想解放构成时代潮流。

第三阶段:经历了约200年,现代化的成熟和发展阶段

成熟的现代社会在西方出现,西方的现代化向全球扩张,呈现出冲突与整合的色彩。

第四阶段:大致从二战结束算起,现代化出现新的转型迹象

西方国家似乎出现超越现代化的新动向,非西方国家还在为实行现代化而伤透脑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的 现代化 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农村公社是传统俄国的基层组织。农民不但依附于领主,还依附于公社。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但公社保存下来并不断强化。与此前相比,公社有了正式的法律名称 村社 。领主对村社的管辖由国家对村社的管辖所代替,领主管理机构撤出,政府指派的米尔调解员进行监督。村社以上的乡在改革前由国家任命官吏,改革后则改为由各村社推选管理人员。由于赎买土地的契约不是同农户,而是同村社签订并以连环保方式缴纳的,改革后村社的经济职能实际上有所强化。同时由于地主割走大块土地,村社份地减少,随着农户分家现象增多,土地重分越益频繁,农民的份地也越来越零碎。村社强化造成的大锅饭现象严重阻碍了俄国农业的改良,但由于统治者的支持直到1906年斯托雷平改革才最终废除。

——摘编自金雁、秦晖《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1年改革后俄国村社的变化。(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861年村社制改革带来的影响。(7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马岛即马尔维纳斯群岛,其位于阿根廷东南端的南大西洋水域,距离英国本土约1.3万千米,距离阿根廷海岸约500千米。关于马岛的主权归属,英国和阿根廷之间一直存在争论,并时常发生冲突。1982年3月,事态急转而下,4月2日阿根廷军队突袭马岛,俘虏了岛上的英国驻军。3天内,英国发动了自二战以来最大的军事行动。经过40多天激烈的海陆空战斗,阿根廷军队投降,英国恢复了对马岛的统治。战争的代价是惨重的,750名阿根廷士兵和236名英国士兵阵亡。
材料二
英、阿两国对马岛主权的争议由来已久。由于主权的不确定而引起战争,所以主权争端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许多人明确主张马岛主权应属于阿根廷;阿根廷学者博洛尼亚将争端追溯至殖民时代;也有学者认为,在不受限制的军人执政这一病态体制之下,军政府急需得到公众的支持,所以发动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时又指出阿根廷强烈的亲西方政策导致自己过高地估计了美国的重要性,所以在决定 侵略 时显得有恃无恐。尽管视角不同,但这些学者都认为这场战争从阿根廷方面来看是必定要发生的。

——摘编自赵万里《关于马岛战争研究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马岛战争爆发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马岛战争所带来的启示。(9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1809年,威廉姆·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提出大学的组织原则是: 寂寞与自由成为高等学术机构范围内起支配作用的原则 。蔡元培曾留学德国多年,对新人文主义的洪堡式大学推崇备至。1917年,蔡元培担任危难之中的北京大学校长,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革:一是改变学生的观念,要求他们以求学术为天职;二是广延 终身研究学问者为师 ;三是突出文、理二科;四是确立学术自由原则;五是改学年制为选科制,任学生自由择课择师;六是改革讲义制度,留出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研究;七是倡立学生自治会;八是实行 教授治校 ;九是开男女同校之先河。这些改革,使北京大学变成了一所生机勃勃的现代大学,成为 五四 运动的发源地。其办学模式和思想迅速为其他大学所效法,影响很快波及中国整个高等教育界。

——摘编自周川《中国近代大学校长与自由主义教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教育改革的理念。(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蔡元培教育改革的因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