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山西省高一第二学期3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268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认为:农业产生后才开始进行社会生产,从此人类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的被动状态,由消极地适应自然转向积极地改造自然,从自然的奴隶发展为自然的主人。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有了农业,才真正开始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在此,该学者强调了(  )

A.社会生产促进了农业发展B.人类改造自然的必要性C.农业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D.农业发展推动国家产生

2.

在世界各地的众多古城中,受交通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不同城市之间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它们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也各不相同。据此可知(  )

A.世界各地同时进入文明时代B.世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同C.古代城市文明发展呈现多元特征D.古代城市之间处于完全隔绝状态

3.

在古埃及人的观念里,法老的权力来自神,法老的统治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法老是真理和正义的化身,承担着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的责任,拥有对埃及及其人民的所有统治权。据此可知,古代埃及(  )

A.法老维护公平正义B.法老深受民众欢迎C.等级秩序根深蒂固D.君主权力至高无上

4.

古代世界的各大文明以不同的方式向外扩展,有武力扩张的方式,也有移民和殖民的方式。造成文明扩展方式不同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生产效率B.经济形态C.地理环境D.政治制度

5.

波斯帝国君主大流土一世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改革,把帝国划分为20余个省,规定各省每年要向中央政府纳税,以及行省总督由国王任命并接受地方最高军事长官的监督。这一改革(  )

A.实现了社会转型B.推动了波斯社会封建化C.加强了中央集权D.借鉴了中国元朝行省制

6.

希腊文明与西亚北非文明的冲突,推动的是两大文明的融合,而不是一个文明消灭另一个文明,一个文明吃掉另一个文明。 最能体现 两大文明的融合 成果的是(  )

A.雅典城邦制B.波斯帝国的行省制度C.腓尼基字母D.希腊初期的雕刻艺术

7.

1303年10月,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命人绑架了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并公开处决了他。这个事件反映了(  )

A.法国教权与王权斗争激烈B.基督教会已失去影响C.法国封建专制王权的建立D.法国市民阶层的崛起

8.

16世纪后期,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这一局面形成的有利条件是(  )

A.阿拉伯帝国地处丝绸之路中段B.奥斯曼帝国地跨亚欧非三大洲C.奥斯曼帝国实行重商轻税政策D.东罗马帝国控制了欧亚的商路

9.

在帝国阿斯基亚王朝时期,廷巴克图是西非的文化和宗教中心,享有 尼日尔河畔的明珠 撒哈拉以南的利物浦等美誉。 材料中的 帝国 是(  )

A.阿拉伯帝国B.桑海帝国C.巴比伦帝国D.印加帝国

10.

图1所示是古代一位玛雅尊者或祭司的雕像。该尊者或祭司在当时最有可能(  )

A.从事农业或手工业B.经常指导棉花生产C.发明 浮动园地 D.以玉米为主要食物

11.

在15~16世纪的西欧社会,无论是国王、教皇、僧俗贵族,还是庶民商贾或资产阶级, 个个着了财迷 。其中专制君主 对于权势和财富的追求 ,新兴资产者扩大原始积累的愿望,更为强烈。…对物质利益的共同追求,为专制君主与私人航行相结合提供了社会前提。据此可以推知,新航路开辟的根源在于(  )

A.人文主义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展C.争霸战争的需要D.资产阶级的推动

12.

塞尔维亚至今仍保存着航海家哥伦布反复阅读并批注过的《马可波罗行纪》。这可用于说明,哥伦布(  )

A.始终相信 地圆说 B.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C.希望远航到达亚洲D.争取葡萄牙王室对远航的支持

13.

1497年,纽芬兰岛被航海家约翰·卡伯特发现并命名;16世纪,荷兰航海家马伦支三次航行至北冰洋地区并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当时西北欧航海家在北大西洋高纬度的航海探险(  )

A.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B.主要目的是寻找黄金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D.拓展了通往东方的航线

14.

表1所示为1650~1750年欧洲和非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人口的迁移B.农业现代化致使非洲人口减少C.物种的交流导致人口数量变化D.欧美国家实施了积极移民政策

15.

美洲白银生产量在16世纪约为1.7万吨,到17世纪约为42万吨,美洲白银中有3.1万吨被运往欧洲。欧洲又将其中约40%运往亚洲……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最终抵达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

A.欧洲民众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B.亚洲传统经济仍具有一定优势C.亚洲社会生产力超过了欧洲D.西欧传统商品市场失去活力

16.

目前使用西班牙语的人口占到了世界总人口的4.84%,南美洲一共有9个国家把西班牙语作为官方语言。这主要缘于(  )

A.南美洲国家实施的文化开放政策B.拉丁文化的独特性C.西班牙语较其他语言更具传播性D.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500年,在世界史上往往被称为古典时代。在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变化的同时,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增加且复杂化,灾害与苦难与日俱增,这迫使人类中的智者开始思考宇宙问题、社会发展规律的问题和人类本身的命运问题。差不多同时,在中国、印度和希腊都出现了许多哲学家、思想家,他们对上述问题分别给出了自己的回答,由此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

——摘编自【美】皮特·N.斯特思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曾两次访问中国的希腊文学巨匠卡赞扎基斯(1883一1957)说: 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 苏格拉底以 为基本价值取向,认为 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 。他提出 德行就是知识,知识就是美德 ,这里的 知识 德行 相当于儒学思想里的 。他希望人们务力学习知识,为德为善;主张善是人的本性,是整个世界的终极准则。

——摘编自吴晨璐《从轴心时代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看中西方的差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典时代主要文明区出现伟大思想家的共同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人类理性的面孔 在苏格拉底和孔子思想中的体现。(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拜占庭皇帝通过发动征服战争,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9世纪初到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全盛。帝国将各省土地分给农民,作为他们服兵役的报酬。拜占庭经济建立在自由农民的村社基础上,工匠技能水平很高,手工艺品尤其是奢侈品的质量可与中国的工艺品媲美。这里汇集了很多来自欧亚各地的货物,有黑海地区的盐,印度的调味品、香料和宝石,埃及的莎草纸和狼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欧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拉开了阿拉伯帝国一系列征服战争的序幕。这些征服把整个古代中东(小亚细亚除外)、印度河流域下游沙漠地区(到715年)、北非甚至西班牙(711~715年)都置于穆斯林的控制之下。在不断征服的过程中,他们把大量希腊思想传统输入自己的学术之中。阿拔斯王朝的一些哈里发甚至变成了学术赞助人,组织人员系统地翻译希腊、印度的科学和哲学著作。大量希腊知识和一些印度学术(如十班制计数法)就这样传入阿拉伯,促进了阿拉伯区域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摘编自【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拜占庭帝国经济的特点。(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的共同点。(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公元646年元月,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并全力向全国推广。该诏书规定,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贵族世袭制,实行 八省百官 制和国郡里制。在经济方面,废除贵族私有土地制度和部民制,实行公田公民制度。国家还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颜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日本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且使日本完成了社会转型。

——摘编自王海燕《日本古代史》

材料二
公元682年,新罗在中央设立国学,学制九年,主要招收15至30岁的贵族子弟,教授儒学经典,以培养统治阶级的骨干力量。为了推动儒学的发展,统治者还设立了读书三品科。国学的传授内容主要以《周易》《尚书》《礼记》《左氏春秋》为主。到了公元8世纪末9世纪初,新罗向唐朝派遣了大量留学生,使其直接到中国学习儒学,许多贵族的子弟甚至留在唐朝研究儒学,期限十年,学满回国。去唐朝学习的新罗人中,包含了新罗的各社会阶层,有官员、学生、僧侣、军人、商人、农民等,他们承担着文化交流的重要任务。

——摘编自【韩】金珊湖《大朝鲜帝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大化改新时期确立 先进的管理体制 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化改新 完成了社会转型 的含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罗在7~9世纪学习唐朝文化的主要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文化对当时日本和朝鲜的影响。(2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摘编自【美】霍华德·斯波德克《全球通史—从公元前500万年至今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主题,并予以阐述。(要求:紧扣题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