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灌云县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231

一、单选题

1.

周人由殷商覆亡的教训中体会出天命无常,认为上苍鬼神是否佑助周王朝,并非上苍自己的决定,应该凭恃百姓的意志决定。这表明周人(  )

A.萌生尊重祖先的意识B.具有敬德保民的观念C.否定崇拜先王的行为D.传承天命无常的思想

2.

商鞅变法规定: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秦汉王朝受其影响,农村不许同姓聚居,农村都是杂姓村。 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户口数量,并随着户口的增减而不断进行调整。秦汉王朝的上述举措(  )

A.促进了中国小农经济的形成B.有利于削弱地方的强宗大族C.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推动了血缘宗法社会的瓦解

3.

汉武帝给刺史规定了 六条问事 的督察内容,第一条就是 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其他五条是惩治二千石郡太守的不法行为。同时又明确规定刺史不得越过 六条 之外问事。由此可知,当时的监察制度(  )

A.推动地方政权规范运作B.解决了社会主要矛盾C.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体系D.遭到了豪强地主抵制

4.

《太平御览》载: 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 (仲舒)议曰: 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伊欲诟父也。君子原心,赦而不诛。 由此可知汉朝的司法实践(  )

A.进一步推动了律令儒家化B.以儒家思想作为判决依据C.重视家训并强调基层教化D.规范了家庭和子女的行为

5.

王安石在变法中 募饥民修水利 ,以 赈救食力之农 兴陂塘沟港之废 。与传统 煮粥赈灾 开仓放粮 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  )

A.力图探索政府救济的新方式B.彻底地解决了社会危机C.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D.建立了完备的救荒体系

6.

《唐律》规定: 处理农民逃亡问题是地方政府应尽的职责。 而在武则天末年出现了括逃使。括逃使以中央派员身份,专门处理户口脱籍问题。所谓 开元已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为使则重,为官则轻 。唐代官职体系的调整意在(  )

A.打击地方割据势力B.处理地方事务C.完善官僚制度体系D.加强中央集权

7.

据史料记载: 通府州县十岁中夏税秋粮存留起运额若干,均徭、里甲、土贡雇募加银额若干,通为一条,总征而均支之也。 上述赋役制度(  )

A.缓解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B.改变了战国以来的征税标准C.推动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D.彻底废除长期存在的人头税

8.

1881年,清朝驻外公使曾纪泽赴英外交部, 谈商改条约之事 ,并 争辩良久 。他认为: 诚能深通商务之利弊,酌量公法之平颇,则条约之不善,正赖此修改之文,得以挽回于异日,夫固非彼族所得专其利也。 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  )

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B.意识到启迪民智的重要C.力主融入国际社会D.国家主权意识有所增强

9.

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规定,简任官无须考试,荐任和委任官员分别通过高等和普通文官考试取得任职资格,而文官考试实行几十年,实际录取的人数总计不过千人。 非考试及格人员,可以直接上任,即日支俸;考试及格人员虽经初试再试及格,大多数仍须先行学习,学习期间虽有津贴,但与试署人员所支俸禄相差悬殊。 这说明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  )

A.标志中国文官考试制度建立B.为任人唯亲、拉帮结派提供可能C.吸收了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D.全面践行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10.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下列关于人民政权,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B.陕甘宁边区政府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建立的联合政府
C.解放区行政区的设置是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的成功实践D.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建设的理论基础

11.

1950年9月25日,新中国成立后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模代表大会。到会的有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和战斗英雄。参加会议的劳动模范代表共有464人,其中来自工业战线的有208人,来自农业战线的有198人,来自部队的有58人。这体现(  )
①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党和政府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革命
④劳动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空前高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2.

古希腊城邦国家中,雅典与斯巴达实行的制度差异很大,但都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A.两城邦均实行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B.公民大会对贵族专权有一定的限制C.城邦的陪审法庭成员以部落为基础D.官员均由选举产生并接受民众监督

13.

一部近代英国政治制度史,是议会逐渐取代国王统治国家的历史,国王的权力经历了从 王在法下 王在议会 的动态演变过程。其中, 王在法下 这一宪政原则源于(  )

A.《大宪章》签署B.光荣革命 结束C.《权利法案》颁布D.责任内阁制建立

14.

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基督教会都要介入。教会尽管本身藏污纳垢,但时刻不忘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财物等,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由此可见,基督教的宗教伦理(  )

A.让人们忍耐顺从死后进入极乐世界B.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对人性的要求C.努力为封建统治者的政治要求服务D.具有引导人们积极向善的教化功能

15.

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或是积极培育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或是不断调整劳作方式以保障农业发展。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印第安人培养出了马铃薯、番茄和玉米B.古希腊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小麦C.随着古罗马的扩张,小农经济不断发展D.春秋时期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16.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针对某个体系指出:美元要想和黄金价格固定,必须美元数量固定,不通货膨胀,保持顺差;而其他国家兑换美元又使美元外流,不断出现逆差,美元又不得不大量膨胀。关于这个货币体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该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排除英国B.美国借助这个体系成为世界霸主C.该体系推动战后金融秩序规范化D.美国主导该体系并控制世界经济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而非常态政治时期。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参与制宪的各个党派虽然有各自的价值、信念和利益,但要求他们在制宪的时候,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普遍出现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面对人性中的幽暗,联邦党人非常具有政治智慧,他们不是像法国大革命那样以公共的善的名义去压抑私利的恶,而是通过建立分权的宪政制度,以恶制恶,相互平衡,将恶转化为善,将私人利益转化为公共利益。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 共和 为民族的整体利益。

——许纪霖《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

材料二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

(1) 根据材料一,民国初期和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是什么?(5分)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在解决该问题时所体现出的 政治智慧 。(4分)
(2) 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立宪政体在中国不能真正建立的原因。(5分)

18.

法律作为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有一个更替嬗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10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 ,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 律为正文,例为附注 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 清朝法律延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 ,制定了《大清律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 英美法系 。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 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利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华法系的不同之处。(6分)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天子每过五年都要率领百官和侍从们去巡狩四方,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公德。夏、商、周三代除天子巡狩外,还设有 方伯 受命于王 ,对称臣纳贡的异姓诸侯和分封的同姓诸侯进行监察。
秦汉时期巡视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分层与分部巡视相结合,职权分明,各司其职,形成了多维的行政巡视体系,即刺史巡视制度,用该制度监督地方要员。
隋唐仍沿袭御史台制度,监察御史代表皇帝出巡地方,监察郡县,保证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性。唐朝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御史台 ,任务是 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 。唐朝巡视制度形式多元,分工明确,制度完备,为以后朝代所效仿。
明朝的巡视制度在封建专制史上是最完备的。明成祖朱棣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六科给事中,成立六个独立的监察机关,负责监察全国官吏,评论政务,规谏皇帝。清朝沿袭明朝,由监察御史和提刑按察使共同负责对地方进行巡视。
材料二
1809年,瑞典议会认为由司法总监对行政官员的监察并没有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需要建立一项独立于政府的、监察行政官员的制度。1918年,芬兰建立议会监察专员制度及司法监督制度。芬兰司法总监和议会督察员是芬兰政府机关中的最高监察官,他们根据宪法监督各机关及官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责。这两种监察官一般由著名法学家担任,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巡视,倾听公民意见,接受和审理普通公民对官员和公务员的举报。

——摘编自王明高《国内外巡视监察制度之借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作用(6分)
(2)综合以上两段材料,分析西方近现代巡视制度和中国古代巡视制度存在哪些不同点(6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地。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如:小麦、大麦、水稻,苹果、葡萄、柠檬,黄瓜、甜瓜、豌豆,甘蔗等。此外,欧洲移民还把牛、驴、羊、鸡等畜禽传入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
材料二
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粮食,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粮食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 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 ,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 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两者皆富含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6世纪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4分)
(2)据材料二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玉米、甘薯在明代传入中国并得到广泛种植的原因,简析其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影响。(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