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贯的处世之道。自古以来,我们在开展对外交往、推动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时,始终秉承和平、和睦的理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四夷来朝
”是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者发展对外交往的政治理想。《尚书.大禹谟》称
“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天子躬行勤政,可使
“四夷
”归服,而周边部族及诸国遣使朝贡,可以彰显天子
“天下共主
”的地位。故凡王朝新立,都十分重视发展对外交往,制定优待
“四夷
”使臣的朝聘礼仪,举行一系列欢迎仪式。自秦以降,历代统治者均高度重视发展对外交往,并形成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随着地理视野的扩大,对外交往的距离由近及远,从西太平洋地区拓展到印度洋地区。交往的对象一
“四夷
”,由最初的王朝域内边疆部族,扩展到王朝周边的政权,再到更远的城外地区。二是对外交往主要沿传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进
行,分别从西域、东南亚地区向西延伸。随着中央王朝统治中心的东移,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主要路线。三是在官方发展对外交往的同时,始终存在着民间对外交往,它们共同构成中国对外交往的内容。汉代张骞通西域,唐代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日本,明代郑和下西洋,都是中国主动发展对外交往的典型代表。
——摘编自刘祥学《远迩相安共享太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宗旨》
材料二
近代以来, 中国的外交思维已经从自闭走向开放并呈现出引领的时代属性。自闭状态下,中国多以
“天朝上国
”的国际身份自居,呈现出一个威望型的东方传统大国形象;随着历史的发展,在西方的冲击下,被强行纳入西方国家构建的
“威斯特伐利亚
”式的主权民族国家体系。此时的中国,在西方所设置的西洋镜中,几乎沦为一个
“失败国家
”。而在此逻辑下,中国的国际意识也开始发生巨变——中国开始被安置在世界体系的外围;当历史再次走向新的关口之时,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如今的中国已经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即以新型东方大国、仁智大国、更加开放的思维与外部世界进行互动往来。就是中国的外交思维已经从西方语境中的
“外交无意识
”朝着具有中国风格的
“外交有意识
”迈进。及至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思维;也更加具有自觉塑造、主动引领的意涵。
——摘编自李博—《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外交思维:历时与共时之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外交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7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