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为国家观念的主要支柱。自春秋战国以降的两千余年间,
“此悉土悉臣之思想,已深入一般人民之脑中
”,维新派在批判了这种
“自古以国为君主之私物,民为君主之私仆
”的观念后,阐述了国民为国家构成之主体的新学说。梁启超写道:
“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
”《国民报》也发文阐述道:
“今试问一国之中,可以无君乎?曰可……《国民报》指出:
“何谓权利?曰:天之生人也,即与以身体自由之权利,即与以参预国政之权利。故一国行政之权,吾得而过问之;一国立法之权,吾得而干涉之;一国司法之权,吾得而管理之……无权利者,非国民也。
”
——摘编自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二卷)》
材料二
在法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年代里,那些勇敢的启蒙思想家们以深刻的见解和犀利的笔锋猛烈抨击封建统治,宣传和颂扬必将取代旧制度的
“理性
”新时代,确实是
“非常革命的
”
“伟大人物
”。天主教炮制所谓
“君权神授
”说,把封建制度奉为神的恩赐和神意的体现,树立封建王权的绝对权威。因此,
“一般针对封建制度发出的一切攻击必然首先就是对教会的攻击,而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大体上必然同时就是神学异端。为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
”。
——摘编自刘宗绪:《改变世界历史的二十五年》.李凤鸣:《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法两国提出的
“各种权利
”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法两国对于
“权利诉求
”的不同及其历史影响。(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