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湖北云学新高考联考高二第二学期3月联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174

一、单选题

1.

《管子·海王》记载: 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奉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铁器已大量应用于生产B.战国时期冶铁业发达C.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发展D.齐国称霸诸侯的原因

2.

唐朝柳宗元《封建论》说: 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 明末清初顾炎武《郡县论》也说: 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 这两位思想家的共同观点是(  )

A.周代分封制是不可改变的B.君主个人意志决定郡县制的发展C.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继承D.实行郡县制是历史发展必然结果

3.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重视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的原则。司马光说: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朱元璋要求选拔官吏 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 。康熙帝说: 朕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 据此可知(  )

A. 是古代选官的唯一标准B.宋至明清时期选官标准发生重大改变
C.以 为选拔标准符合儒家思想D.宋代开始确立 德才兼备 的选官标准

4.

图1反映了中国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地位的变化趋势。图中变化趋势可以反映(  )

A.国家政策的变化主导了两条丝绸之路地位的变迁B.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阻碍了陆上丝绸之路
C.朝代更替是明末清初海、陆丝绸之路下降的主要原因D.魏晋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使海上丝绸之路地位上升

5.

2006年开始中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中国实行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退出了历史舞台。在中国古代农业税是国家财政的一项重要收入,下列有关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古代田赋征收开始于秦朝B.两税法以人丁为主要征收标准C.赋役长期并行,明朝役逐渐并入赋税D.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后政府只征收地税

6.

中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1996年,国家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2009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此后又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修订。这反映出(  )

A.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可以确保粮食安全B.粮食贮存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最主要途径
C.消除饥饿与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的重要职责D.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都是为了解决 吃得饱 问题

7.

19世纪二三十年代,英、法、美等发达国家修建了铁路并展现出铁路运输的潜力,此时的德国在经济上明显落后于英、法,但不甘落后的德国人也开始修建铁路。下图是1840—1851年德国从英国和其他国家进口机车数量以及自产机车数量的数据统计表(单位:辆)图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  )

图2

A.英国丧失了 世界工厂 的优势地位B.德国铁路建设助推本国工业发展C.德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D.德国统一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8.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宣传画因直接面向群众、影响人心能及时地发挥社会作用而被广泛使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通过分析图3、图4,可以得出(  )

A.图3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B.图4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拜金主义盛行C.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改变D.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探索

9.

随着原始农耕和畜牧业的出现,世界各地开始种植和饲养不同的农作物和牲畜,饮食结构也因而不同,东亚地区很少吃牛肉,但是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材。造成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生存环境不同B.宗教习俗不同C.历史传统不同D.生产方式不同

10.

罗马帝国时期,在国家出资建造的广场上,成群的人拥挤在这里,进行各种各样的现金和信用交易。罗马法对经济交往中的契约,比如商业贸易、借贷、租赁、财产转让、遗嘱继承等进行了规定,强调以双方意愿一致为契约基础。据此推知当时的罗马帝国(  )

A.罗马帝国垄断金融行业B.金融业发达是世界贸易中心C.保证了商业贸易的公平D.注重以法律来规范经济行为

11.

2022年9月10日,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在圣詹姆斯宫正式宣誓登基成为英国新君主,他承认自己继承了 巨大的遗产 和通过君主制的 重大责任 ,以下属于查尔斯三世 重大责任 的是(  )

A.形式上可任命新一任首相B.在国家财政困难时决定增减税收C.拥有国家最高的行政大权D.在议会召开时决定立法是否通过

12.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英国、荷兰等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西欧人探寻南半球新世界从根本上是为了(  )

A.开辟新的远洋航线B.扩大资本原始积累C.推动世界市场建立D.提升本国国际地位

13.

西班牙的海外事业刺激了西北欧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位西班牙人抱怨说: 西班牙人在经过漫长而危险的长期航行之后从西印度群岛运来的一切,他们以鲜血和努力获得的一切,外国人轻易且舒适地夺走了,运回自己的祖国。 对此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

A.激烈的国际竞争加速西班牙衰落B.商业革命推动欧洲经济中心转移
C.新航路的开辟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转型D.西班牙金银外流成为 黄金漏斗 阻碍社会发展

14.

19世纪50年代,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明确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之后,欧美其他国家都先后建立了文官制度,文官只对法律或法定职权负责,不受政党进退的影响。这一变革(  )

A.充分体现分权制衡的特征B.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提高C.有利于维护社会整体利益D.有效防止了政治舞弊现象

15.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法国的人民大众基本上是拥护共和国的。拥护保皇党的只有一些残存的旧政党的职业政客……甚至连真正从事于工商业的资产阶级也是具有共和主义情绪的。 马克思、恩格斯旨在说明(  )

A.君主制依然符合法国现实需要B.法国共和制存在一定的社会基础C.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具有曲折性D.民主、共和成为法国社会的共识

16.

中世纪大学中,来自相同或相邻地区、有着共同语言、共同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学生联合组成许多民族团。随着这些团体发展,“nation(民族)”一词从含有贬损含义的外来人群体演变成有着共同文化、共同观念、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的团体。这表明中世纪大学(  )

A.有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B.将民族主义思想传播到欧洲C.加快了西欧城市自治的步伐D.重视民族语言强化民族认同

二、材料阅读

17.

【中国古代法律和教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经过战国、秦至两汉,作为差别性行为规范的礼,逐渐与公允性行为规则的法交融渗透,以至合流。礼法合流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其一,两汉建立以后,需要一种统一的学说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以纳全国民众的思想行为于一轨。其二,儒家以礼、德、仁政、爱人为其学说的支撑点。法家以一断于法,君主独治,术势并重为其学说的特征。外儒佯宽,内法实猛,外儒内法就是宽猛相济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三,儒家讲尊尊,旨在确立君主、皇帝的最高权威。法家不仅同样讲尊尊,而且是极端专制主义的鼓吹者。在维护君臣上下长幼的等级制度上,二者是完全一致的。

——摘编自张晋藩著《薪火集:中国法制史学通论》

材料二
《晋律》首先确立 准五服以制罪 的定罪量刑原则,把 五服 制度与法律相结合,凡亲属之间犯罪,在刑法方面的适用原则是:亲属相犯(如杀、伤等),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犯卑,则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在民事方面,如财产转让时违反法律,则关系越亲,处罚越轻。

——曾宪义《中国法制史》

材料三
唐初统治者着眼于王朝的长治久安,逐步确立了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的立法指导原则。《唐律疏议》就标榜其以礼作为指导思想,礼的核心-三纲五常便成为唐律的立法根据。凡是违背礼仪规定的,都要严加惩处。如《唐律·名例律》规定: 祖父母父母在,(子孙)别籍异财者 ,列为 十恶 不孝 重罪,加以严惩。长孙无忌等人注疏唐律,往往直接引证于礼。如《名例律》疏解 大不敬 罪曰: 礼者,敬之本;敬者,礼之舆。

——摘编自曾宪义主编《中国法制史(第三版)》

(1)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至隋唐中国法制建设的演变历程及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制主要特点的成因,并分析其影响。(8分)

18.

【货币制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从秦朝至清初,圆形方孔钱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流通货币。清代长期采用制钱与银两并用的双重本位制,银锭由各地自由铸造,名称不同且成色各异。随着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银元成为西方列强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之一,清末外国金属币和钞票占到了中国流通货币的65.71%。清政府不得不调整币制与之竞争。咸丰年间(1851—1861年),为了支付庞大的军费开支,清政府决定铸造大钱、发行钞票,而户部 铁既可以抵铜,铅似可以抵铁 造成恶性通货膨胀。1886年,张之洞购进了英国的造币机,开始铸造广东银币,引起各省效仿。1900年,清政府开始铸造无孔铜圆,各省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样式,1910年清政府将银币造币权收归中央(部分省份也可以代中央铸造银币并标明省份名称),开始铸造统一的 大清银币 ,其主体形制与铜圆相似。全国的行用银元形制基本上得到了统一。

——摘编自李钰《浅析晚清货币形制变革的原因》

材料二
1948年12月1日中国银行成立并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明确人民币在发行中必须坚持三条原则:坚持经济发行,反对财政发行;坚持计划发行,反对盲目发行;坚持中央集中统一发行,反对分散发行。在国家一系列统一财经政策的配合下,很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国民党时期持续十二年的通货膨胀局面,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为开展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币制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我国建国初期的货币政策。(6分)

19.

【城市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1960—2010年)


年份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亿

城市化水平

(%)

城市人口亿

城市化水平

(%)

城市人口亿

城市化水平

(%)

1960

10.32

34.2

5.72

60.5

4.60

22.2

1970

13.71

37.1

6.98

66.6

6.73

25.4

1980

17.64

39.6

7.98

70.2

9.66

29.2

1990

22.34

42.6

8.77

72.5

13.57

33.6

2000

28.54

46.6

9.50

74.4

19.04

39.3

2010

36.23

51.8

10.11

76.0

26.12

46.2

——许学强、周一星等编著《城市地理学》\

材料二
1831—1841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13万,曼彻斯特增加了7万……在没有适当的排污设施和新鲜用水的地方,霍乱、伤寒、结核病等是人类天然的杀手,同时这些地方还弥漫着从工厂、铁路和民用烟囱里冒出的烟雾……在伦敦,人类排泄物散布在25万个民用污水池之中,无人集中处理。在曼彻斯特,只有不到1/3的住房拥有相当于厕所的设施。最贫困的工人居住条件极其恶劣,住房里通常连照明和排水设施也没有。

——摘编自【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城市化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同特点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列举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7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糖与世界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蔗糖是糖的一种,主要从甘蔗中榨取得到。在公元1000年时,还很少有欧洲人知道蔗糖的存在;到1650年时,英格兰的贵族和富翁们变得嗜糖成癖,而蔗糖则频频现身于他们的药品、文学想象以及社会等级的炫耀过程中;最迟到1800年,在每一个英格兰人的日常饮食中,蔗糖已经成为一种必需品——虽然仍是价格不菲的稀缺品;到1900年时,蔗糖在英国人的日常饮食里提供了近1/5的热量。由于糖或者说是因对糖的需求而兴起的庞大市场——百万非洲奴隶到达了新大陆……糖陆陆续续地把一批批不同族群的人们带到了夏威夷,而且至今还让人们在加勒比来回迁徙。甘蔗栽种与甘蔗经过机械或化学的转化而生成蔗糖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砍伐和榨取、蒸煮和结晶、榨汁间和甘蔗地之间的协调一致才建立起来的。由此上层需要悉心规划劳动安排,对待下层则施以铁的纪律。

——摘编自【美】西敏斯《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对所拟的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