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天津市河西区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查(30+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33 浏览数:369

一、单选题

1.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下列古人类遗址与原始文化遗存,空间位置标示正确的是(  )

A.①——大汶口文化B.②——河姆渡文化C.③——北京人遗址D.④——元谋人遗址

2.

西周的用鼎制度是整个礼器制度的核心,不论是祭祀、宴享、丧葬等所有礼仪活动,都要使用以鼎为核心的成套青铜礼器。天子九鼎、诸侯或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并有与之配套的其它礼器。西周实行礼制的目的是(  )

A.提高乐舞水平B.解决分裂隐患C.维护等级秩序D.巩固专制统治

3.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五行之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从而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B.孟子C.墨子D.邹衍

4.

近年来一次偶然的考古发掘,震惊中外的汉代海昏侯刘贺墓横空出世,128件精品文物获得展出,刘贺在世33年,经历了王、帝、民、侯四种身份。这一考古发现的价值在于(  )

A.可以丰富史学家对刘贺的认识B.能够印证西汉武帝时期的强盛C.说明汉代非常重视文化传播D.证明汉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

5.

中国古代的丝绸、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由中亚向西传播。这得益于(  )

A.西汉出现的文景之治B.丝绸之路的开通C.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D.唐太宗的开放政策

6.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传统的长衣和袍服已不大适应社会需要,而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挎褶渐成主流。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央集权的强化B.经济重心南移C.民族交融的加强D.对外贸易发达

7.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快速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 主要动力之一是(  )

A.重新开通大运河B.城市日益兴盛C.农业技术的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

8.

北宋开始出现纸币,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这主要反映出(  )

A.经济困难B.农业进步C.商业发展D.赋税沉重

9.

明中叶以后,人口增加,科举竞争日趋激烈,人地矛盾也趋于尖锐,大批生员和破产农民纷纷弃儒就贾或弃农从商。这种现象反映了(  )

A.中央集权的削弱B.传统观念的变化C.社会阶层的固化D.科举制度的动摇

10.

这是西方人自1514年到中国起,积325年窥探后的一场战争。《清诗铎》有诗云,秋风戎寒和议成,庙谟柔远思休兵,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 和议 的结果是签订了(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1.

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孕育、滋养的国度。翻读她的近代历史,似乎每一页,都在求索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的交织辉映中坚韧前行,磅礴不息。下列最能体现 求索与抗争 主题的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B.太平天国运动C.台湾人民抗日斗争D.义和团运动

12.

李鸿章认为,要改变中国贫弱的现状, 必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 。下列企业体现 求富 这一思想的是(  )

A.天津机器局B.上海机器织布局C.福州船政局D.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3.

1883—1885年,爆发了中法战争,老将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刘铭传率领台湾军民打退法军,法军败退。此后,清政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采取的措施是(  )

A.开埠通商B.减轻赋税C.设置行省D.土地改革

14.

1896年,英法达成协议,云南、四川的一切权利两国共享;1898年,英德达成协议,规定天津到山东南部的铁路由德国修建,山东南部到镇江对岸的铁路由英国修建。这表明(  )

A.英国再次发动侵华战争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列强勾结占领中国山东D.日本放弃参与瓜分中国

15.

西人百年以来,民气大伸,遂尔勃兴。中国苟自今日昌明斯义,则数十年其强亦与西国同,在此百年内进于文明耳。 梁启超这一言论旨在(  )

A.宣传兴民权的维新思想B.肯定西方的共和制民主C.勾画中国未来政治蓝图D.反对清朝旧式官僚体制

16.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包含惩办 首祸诸臣 、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 与诸国仇敌之会 等内容。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17.

清末新政改革官制、编练新军,倡导创办工商企业,废科举、兴办学堂。其目的是挽救风雨飘摇的清王朝,但事与愿违。预备立宪产生的 皇族内阁 更是让立宪派与其离心。清政府的一系列措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B.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C.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D.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18.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其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其主要原因是(  )

A.先进的技术支撑B.相对安定有序的国内环境C.外资的大量涌入D.政府实行鼓励实业的政策

19.

20世纪初,在反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活动中,兴起了一场旨在通过 塑造新国民 进行文化救亡的运动。该运动是(  )

A.护国运动B.护法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20.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等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从北京学生的示威游行发展到上海工人的大规模罢工,再到商人的罢市斗争,这场波及全国的斗争轰隆烈烈,说明五四运动的核心主题是(  )

A.自由B.民主C.爱国D.平等

21.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这首《国民革命歌》的诞生和传唱有利于推动(  )

A.北伐的胜利进军B.土地革命的兴起C.抗日战争的胜利D.解放战争的发展

2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星星之火。红军 打土豪、分田地 ,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发展生产,支持革命。这表明红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红色政权的基础是(  )

A.武装斗争B.土地革命C.根据地建设D.工农联盟

23.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重大历史意义是(  )

A.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B.国共合作局面正式形成C.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D.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24.

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小米加步枪的武器装备竟然打败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军队,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其胜利的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  )

A.进行土改B.作战勇敢C.顺应民心D.方针正确

25.

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的土地革命、稳定物价、剿匪、镇压反革命以及抗美援朝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B.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C.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D.确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26.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了 尽快把我国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的主要任务。这一提法是基于(  )

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B.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D.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27.

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焦裕禄、雷锋等英雄模范,我们更不能忘记以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为代表的科学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这一时期形成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该时期是(  )

A.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革 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8.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这说明中国外交(  )

A.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B.开始步入国际舞台C.真正实现了独立自主D.摆脱了被孤立的困境

29.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这被称作 九二共识 。其达成是在(  )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B.1992年大陆海峡会与台湾海基会代表会晤
C.《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D.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的新加坡会谈

30.

某同学参加团课学习,从《中国共产党章程》中了解到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行动指南 。制定并通过这部党章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九大

二、开放性试题

31.

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历史时期

民族关系的时期特征

隋唐时期

各民族在大一统条件下大交融、大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辽、夏、金与两宋政权并立对峙,元朝统一。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相互交融的趋势。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明清时期

明清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并对边疆实行有效的管理。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任选上述材料中三个历史时期的其中之一,列举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具体表现,并进行简要评述。(要求:立意正确,史论结合。)(14分)

三、材料阅读

32.

对家乡和国家的认同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河海交汇之区,在金代是荒旷斥卤的滨海荒地,为海防之需在此设寨戍守,名曰直沽寨……迨至元代,由于直沽临近大都,又据河海交汇之咽喉要道,因而,元王朝统治者在此建立掌管漕粮转输的官府衙署,并遣重兵戍守防卫,设仓储粮。明代永乐以后,政治军事中心北移,而经济中心仍在南方,为尽快连接这两个中心,明王朝统治者大规模发展漕运。漕粮转输皆以天津为入京要道。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直沽设卫,并派官在此监督筑城。明代中叶以后,天津地区由单纯的官运粮米及物资中转站发展成为各地商品及货物集散的北方商业中心城市。

——林纯业《明代漕运与天津商业城市的兴起》

(1)依据材料一,指出天津的城市职能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变化及原因。(6分)
材料二
天津于1860年被迫开埠通商,使天津从传统的封建性城市逐步演变为不断滋生新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半殖民地城市。天津不仅成为沟通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口岸和中国近代工业重要的发源地,而且也改变了它作为首都附属城市的被动地位。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外国租界的设立,西方现代文明的巨大优势也直观地展现在天津人面前。不能忘记的是,天津在百年间的迅速崛起也伴随着巨大的民族牺牲。西方人利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绝不是为了传播福音。

——来新夏《天津历史与文化》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侵略给天津带来的双重影响。(6分)

33.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1953年起,中央人民政府开始执行 一五计划 ,贯彻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时并举的方针。……1956年1月15日,距农历春节差不多还有一个月,天安门广场却显得比春节还要热闹。首都数十万人在这里举行集会,庆祝北京率先进入社会主义。随即,全国各大中城市也相继举行同样的集会,宣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意味着,在中国大陆,大规模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即将拉开。……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一大批中国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

——摘编自罗平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 一五计划 期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伟大成就。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性质的历史性转变。(8分)
材料二
下表是根据《中外历史纲要》教材整理的 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 (部分)。

时间

进程

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980

中央决定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1982

中共十二大召开,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1987

中共十三大召开,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

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

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更深层次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2010

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和1980年设立的四大经济特区的名称,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