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山东省聊城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15+4)【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554

一、单选题

1.

表1为《周礼·地官司徒》中有关西周大司徒职责的记载(节选)据此可以认定,当时(  )

表1

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

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以乡八刑纠万民

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乱民之刑

A.德治法治争端初起B.援礼入法开创先河C.教化刑罚相辅相成D.社会局面安定有序

2.

公元前115年,因 郡国五铢 差别较大、愈益粗劣且愈铸愈轻,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两年后,武帝在政府铸币机构专设三官(钟官、辨铜、均输)分工统领全国铸币业务, 三官五铢 就是这一时期铸造的。汉武帝改 郡国五铢 三官五铢 旨在(  )

A.推动商品经济发展B.限制地方郡国权力C.打击富商大贾投机D.拓宽财税收入渠道

3.

在中国古代赋税史上,因确立了 量出制入 以资计税 货币征税 等原则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税制改革是(  )

A.初税亩B.编户齐民C.两税法D.摊丁入亩

4.

《宋史·职官志一》载: 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 仆射、尚书、丞、郎、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 这主要反映了宋代官制的哪一特点(  )

A.官称与实职分离B.幕僚制度盛行C.三省制名存实亡D.百官权力分散

5.

明人顾炎武提出, 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其灼然者矣。故自古及今,小官多者其世盛,大官多者其世衰。兴亡之途,罔不由此 。清人陆世仪认为, 治天下,必自治一国始;治一国,必自治一乡始;治一乡,必自五家为比、十家为联始 。二人治国主张的相同点是(  )

A.强调自上而下治国B.以整顿吏治为中心C.注重乡村基层治理D.以强化皇权为特色

6.

1864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总理衙门的资助下把《万国公法》译介到中国,在后续阐述中,他常将欧洲国际法与中国春秋时期的诸侯间交往规则相类比;19世纪末,康有为及其门人故旧热衷于将格劳秀斯、《万国公法》与孔子、《春秋》相类比。上述类比均(  )

A.实现了晚清外交转型B.利于减少公法传播阻力C.弥合了中西文化差异D.旨在开阔中国人的眼界

7.

下列图片为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搜集到的一组史料,最适合用于探究(  )

A.民间邮驿的发展历程B.中外交往的演变C.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邮政工具的进步

8.

表2 1942年陕甘宁边区11个县的乡参议员党派构成统计(  )

延川、安塞、清涧、吴堡、曲子、华池、新宁、新正、赤水、淳耀、同宜等11个县

共产党员

2456

占参议员总数的30.34

国民党员、无党派人士等

5640

占参议员总数的69.66

表2中这一党派构成体现了

A.苏维埃政权结构B.边区县域分治C.三三制 原则D.基层群众自治

9.

继1955年《培养外交干部十二年规划》颁布之后,1958年,新中国外交部颁布了以通用语种为主的《十年规划》,计划培养35个语种、452名高级翻译,但仅隔一年,又制定了培养56个语种、1067名初级翻译的三年规划,1964年又为外事口制定了一个除军事系统以外培养翻译干部的五年应急计划。出现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新中国当时(  )

A.国际交往日益频繁B.国民经济全面调整C.院系调整成效显著D.工业建设加速推进

10.

创办于1957年的广交会,每年举办两次,被称为 中国第一展 。如表3所示,广交会成交额变动的主导因素是(  )

表3 1988—2004年广交会部分成交额统计数据(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成交额

全年成交额

春交会

秋交会

1988

4648

4944

9592

1992

6899

7573

24472

1996

8795

9878

18673

2000

13652

14950

28602

2004

24510

27200

51710

A.改革开放不断深入B.办会水平逐步提高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D.电子商务迅速发展

11.

图4、图5为不同地区出土的铜制工具。它们主要可用于研究,不同文明区域(  )

图4乌尔王陵出土的铜斧头 图5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铲

A.跨入铜器时代的同步性B.生产工具的相似性C.生产技术交流的频繁性D.冶炼技术的同源性

12.

如图6所示,该时期北美农作物种类构成的主要成因是(  )

图6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农作物分布图

A.全球航路的开辟B.北美经济的发展C.英国殖民政策的限制D.自然地理因素的制约

13.

英国近代第一条运河是1757年开通的联结圣海伦斯煤矿与默西河的桑基运河。18世纪80年代下半期,运河开凿业在全英国掀起高潮。到1830年,英国已拥有人工运河4000多千米,70个主要城市中除卢顿外都与水路连接起来。运河业的兴盛主要是因为,英国(  )

A.自然条件的优越B.工业革命的推动C.行政体制的完善D.城市规模的扩大

14.

1892年, 钢铁大王 卡耐基把卡耐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卡耐基钢铁公司,至此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的65%,钢铁价格也从1870年的每吨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吨12美元。导致钢铁价格大降的主要因素是(  )

A.家族公司的组建B.自由竞争时代的结束C.重化工业的崛起D.社会化大生产的推动

15.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曾指出:布雷顿森林制度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在黄金生产停滞的情况下,国际储备的供应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特里芬此言重在强调(  )

A.美元霸权地位的急剧衰落B.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C.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制度缺陷

二、开放性试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北榜

材料一
洪武三十年(1397年),翰林学士刘三吾(1313—1400年)等主持会试,录取了52名进士,都是南方人。一时间北方举子联名上疏,怀疑作为南方人的刘三吾偏袒其老乡。朱元璋大怒,命令侍读张信等12人重新阅卷,要求增录北方落第举子入仕。但复阅者均认定此前的评卷并无偏差,建议维持原录取结果不变。朱元璋更加生气,下令将张信等20余人处死,刘三吾等人发配戍边,又亲自策问、阅卷,录取了61名进士,全是北方人。明朝宣德二年(1427年)则干脆取消了对进士的统一录取,改按地域分配名额,南榜分配60%,北榜分配40%,后来又增设了中榜,改为南榜55%,北榜35%,中榜10%。这就是明朝著名的 南北榜 (亦称 春夏榜 )案,其实这并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科场弊案。

——摘编自张剑锋《用人为什么要五湖四海?》

材料二
科举 一切以程文为取留 ,是注重公平与公正的考试制度,但科举并不仅仅是一种考试制度。科举与政治息息相关,多数政治家通过科场登上历史舞台。这就使得科举取士在注重考试公平的同时,还要注重政治上的公平。 南北榜 案并不仅仅是一场惩治科场舞弊案。

——摘编自王元林等《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的博弈——洪武丁丑会试南北榜案重新解读》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 南北榜 案最终结局进行评析。(14分)

17.

鸦片由西方轮船载运而来,中国近代史也从 鸦片 和鸦片战争屈辱起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轮船,虽与鸦片同属舶来商品,但它是一种独特的商品,其正常运转需要一整套的体系化运作,包括外交方面的谈判;以科学技术、现代海军及军事战术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与技能培训;相应的基础设施(港口)及相关管理制度、配套维修与保养;新型人力资源的配合;工业体系的完善及市场体系的扩张等。当社会精英阶层把轮船当作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之利器时,它就被当作了重新调整与布置社会权力的杠杆,成为权力控制与社会治理的象征性权杖,谁拥有了它,谁就能获得掌控晚清命运的能量。

——摘编自徐敏《鸦片和轮船:晚清中国的物质、空间与历史叙述》

提炼材料的观点,并运用晚清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14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奇迹

材料一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毛泽东判断: 长期抗战中最困难问题之一,将是财政经济问题。 从1938年12月起,毛泽东反复强调经济建设的问题: 以后会有那样一天,没有钱,粮食困难,怎么办呢?不饿死不解散就得要生产。以后我们要自己解决物质上的供应。

——摘自宫正《简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材料二
毛泽东认为,根据地人民负担一定要有个限度,只有自己动手搞生产是最靠得住的办法。1939年1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第一次参政会上发出 发展生产、自力更生 的号召。1940年2月10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要求各部队 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学习 。朱德提出了屯田军垦的构想,发现了适于垦荒的烂泥洼,并取名南泥湾。1941年春,在 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 的口号鼓舞下,王震率359旅进驻南泥湾,上至旅长下至伙夫,都编入生产小组开荒种地,养猪种菜。到1943年,359旅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完成了王震提出的 二人一猪、一人一羊、十人一牛 的指标,初步实现了不要政府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的自给自足目标。
1941年12月12日的《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号召边区军民积极实行南泥湾政策,毛泽东亲自题词称359旅是 发展经济的先锋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也以身作则,亲自种菜、种粮、纺纱、织布等。全边区机关、学校的大生产运动,满足了自身大部分需要,丰衣足食的美好蓝图也渐成现实。大生产运动中,不仅涌现出一大批劳动英雄,而且以英雄为楷模的劳动竞赛也在边区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使劳动英模运动走向民主化、法制化、规范化。
如果说,遵义会议在政治上开创了中国共产党走向独立自主的道路,那么,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则使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中也踏上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道路,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

——摘编自于隶群、张廷建《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实践与创新》

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以 奇迹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4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三、材料阅读

19.

17世纪是近代荷兰历史上的黄金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图画中的荷兰史

【注】1637年,荷兰报纸争相刊载有关郁金香热的讽刺画,图9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幅;图10中的老妪正在阅读荷兰语版本的《圣经》选文集,该选文集专为家庭阅读而设计,且有清晰的章节分类;图12中的地理学家正埋首绘制地图。
提取图7至图12蕴含的历史信息,评估其对研究17世纪荷兰历史的史料价值,任选其中4幅分别予以说明。(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