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福建省龙岩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历史试题(25+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8 浏览数:299

一、单选题

1.

1987 年考古学家在某一上古遗址中,发现了一个稻穗纹陶盆和大量的稻壳。经鉴定,这些稻壳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稻谷遗存。这—遗址有可能是(  )

A.山顶洞遗址B.仰韶遗址C.河姆渡遗址D.良渚遗址

2.

表1为《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表,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

成王弟叔虞

今山西翼城

武王弟康叔

今河南北部

武王弟周公旦

今山东曲齐

功臣姜尚

今山东南部

殷商后代微子

今河南东部

武王弟召公

今北京一带

A.诸侯权利与义务相结合B.以维护礼乐秩序为目的C.实现统治权的高度集中D.以王室为主要分封对象

3.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产生了金属货币,并且得到了不断的推广和发展,出现了逐渐取代贝币等实物货币的趋势。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的大发展B.分裂割据的变局C.铸造技术日渐成熟D.统一进程的加速

4.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其中有不少是源自先秦诸子百家。下列最能反映法家思想的是(  )

A.郑人买履B.福祸相依C.舍生取义D.墨守成规

5.

图1所示的里耶秦简户籍簿记载了秦朝一户的户籍档案,包括家庭成员关系、名字、社会身份等信息。这反映出秦朝(  )

A.户籍制度非常完备B.加强了对社会的控制C.社会等级分化严重D.重农抑商政策执行严格

6.

汉元狩五年,武帝 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 ,并颁布 私铸金钱者死罪 令。这一举措(  )

A.与民争利,激化矛盾B.刺激市场,促进生产C.加强集权,巩固统治D.扰乱经济,影响民生

7.

据史书载,中央王朝给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及其属官颁赐印绶,始于汉高祖,后历代沿袭。这种赐印(  )

A.有意彰显华夷之别B.利于维护民族团结C.凸显夷强华弱时局D.旨在促进边疆开发

8.

表2是《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中有关诏令的记载,它反映出北魏时期(  )

表2

延兴二年七月

因水早之灾蠲免百姓田租并开仓赈恤

延兴三年正月

官吏不得使百姓耽搁时令

延兴五年六月

禁止宰杀牛马

太和四年四月

狱官当从速定案,以遣送百姓返劳作乡

A.自然灾害频繁B.吏治腐败扰民C.全面推行汉化D.政府重视农耕

9.

7世纪中叶,因当时医家奉为治病指南的《本草经集注》存在种种不足及错误而显 不合时宜 ,唐政府遂组织苏敬等二十余贤才集体重修了丰富严谨的《唐本草》,颁布后对国内外医药学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这体现出医药学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这体现出(  )

A.国家力量助推技术发展B.中国医学技术领先于世界C.唐朝政府内部人才济济D.技术更新有利于巩固统治

10.

图2为始建于唐朝天宝年间的石家庄毗卢殿璧画,共绘天堂、地狱、人间、罗汉、菩萨、城隍土地、帝王忠臣、贤妇烈女等五百多身。其反映的主要时代背景是(  )

A.儒佛道三教合流B.民族交融的高峰C.商业的高度发达D.藩镇割据的时势

11.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因倾慕汉高祖刘邦,故改契丹耶律氏为刘氏,又 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 ,认同刘氏和萧氏为其先祖。这体现了(  )

A.中原文化的向心力B.辽朝崇尚汉朝典制C.民族隔阂基本消除D.耶律与刘氏系同宗

12.

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方法之一。表3中宋人诗句与其可以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诗句

历史现象

A

日薄人家晒蚕子,雨余山客买鱼苗

雇佣劳动普遍化

B

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斗升求市人

赋税征收货币化

C

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

土地利用率提高

D

遥望南庄景色幽,前人田土后人收

南方地区的开发

13.

元朝在中央设立会同馆,为远道而来朝贡觐见的四夷宾客、使臣、归附人等提供便利,并设立译使和通事,供他们翻译之用。这些举措(  )

A.摆脱了传统的夷夏观念B.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推动了外交体制的变革D.加强与域外经济文化交流

14.

明熹宗时期,司礼秉笔太监魏忠贤,极受宠信,专断国政,以致人们 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然而,崇祯帝即位后即逮捕法办,迫其自缢而亡,余党亦被肃清。这反映出明朝(  )

A.专制体制的稳定性B.皇权受到太监钳制C.内阁失去辅助功能D.中枢机构发生变化

15.

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李之藻合作绘成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因未把中国完全置于地球中心而被一些士大夫斥为 邪说惑众 。据此可知,明朝(  )

A.西学开阔国人视野B.国家主权意识强烈C.西学逐渐深入人心D.时人学科知识有限

16.

自雍正时起,政府在西南各民族聚居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由中央政府选派流官取代土著首领,直接管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务,这一举措(  )

A.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C.解决了边疆治理隐患D.阻隔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

17.

明清政府面对境内反对势力、 倭寇 及西方早期殖民势力,采取 迁界 海禁 等措施,企图依靠远离海洋、抑制民间海上贸易来固守疆土,抵御外敌。这反映出(  )

A.封建制度衰弱无力抵抗劲敌B.明清的统治者海洋意识淡薄C.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明清的统治者忧患意识强烈

18.

史载,雍正年间 每年闽省洋船约有番银二三百万载回内地 。这一现象(  )

A.休现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B.推动国内商业资本的集聚C.表明海外贸易税大大增加D.刺激国内市场的迅速活跃

19.

图3是中国水师与英国海军在穿鼻洋海上激战的画面。1839年11 月,清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军在广州虎门口外穿鼻洋战败英军挑衅,伤英舰一艘,史称 穿鼻洋之战 。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

图3

A.中国民众自发袭击英军B.鸦片走私损害了中国利益C.清政府组织了抵抗活动D.鸦片战争爆发是历史必然

20.

《 海国图志》的前五十卷是在1842年完成的,主要以介绍洋枪洋炮为主;至1852年,其扩充为百卷本,在百卷本中,书中内容扩展到了对火轮船、地雷、望远镜等器械的制造和使用方法的介绍,并附入了更多插图。这说明《海国图志》(  )

A.主张中体西用B.注重知识创新C.蕴含师夷长技D.饱含家国情怀

21.

金田起义后,受拜上帝教教义影响的太平军,时常焚毁儒、佛、道的庙宇神像,一些老百姓对此非常不满;士大夫们大多反对洪秀全的宗教教义,曾国藩更是指责洪秀全将 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孔子、孟子痛哭于九原 。这段材料的主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失去农民阶级支持B.清政府已经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C.洪秀全的思想完全排斥传统文化D.思想文化分歧影响太平天国运动

22.

1862 年,洋务派奕 等人开办的京师同文馆,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以外国人为教习,专门培养外文译员。课程开始时只设英文,后来增设法文、德文、俄文、日文; 1867 年又添设算学馆,教授天文、算学、化学等。这一变化体现了(  )

A.传统儒学教育遭受严重冲击B.中体西用思想的成功实践C.中国教育早期近代化的尝试D.西方教育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23.

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北方民间出现大量诸如 男无伦,女鲜节,鬼子不是人所……” 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止住天 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这样内容的揭帖。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

A.反洋教斗争高涨B.义和团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C.中西文化的冲突D.义和团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24.

1912年 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撰发《告各友邦书》,明确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这表明辛亥革命(  )

A.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C.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D.没有完成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

25.

表4是《1913—1920年中国产业资本基本估计状况表(单位:万元)》,由此可以推知(  )

表4

时间

外国资本

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

1913

102125

47807

 28741

1920

133000

66952

 57977

A.列强在华的经济竞争激烈B.官僚资本垄断国民经济C.民族资本逐渐呈现新气象D.近代工业体系初步形成

二、材料阅读

26.

国家治理须应时而动,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变革实现国家治理方略的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灵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 文明 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 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 独制 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 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 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任怀国等《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三
经过康熙、 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了内在发展的极致……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少数民族地区,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的前提下允许实行有限自治,并运用立法、因俗设官(制)、赐封等方式巩固了 大一统 帝国……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的最终奠定,能够从容地从学理与法理上得以自我确认。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秦之间政治制度 大变局 的具体表现。(3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从 独相 群相 兼相 的制度变革,并分析这种制度变革带来的影响。(7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中期经略边疆的历史意义。(4 分)

27.

宋朝代表华夏民族主流,创造了中华民族新辉煌,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入宋以后, 各种商业气象扑面而来:近代城市坊市合一、沿街设店的风貌形成于北宋中叶;乡村地区草市、墟集数量激增的第一个浪潮出现于宋代;交换手段的便利化即纸币的使用和贵金属白银货币化起源于宋代;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区间市场联系的加强亦在宋代;更不要说海外贸易的第一波大潮出现于宋代。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海上丝路勃兴》

材料二
宋人发明 了诸多可以代替人力、畜力提供动力的自动化器械,虽然没有发明蒸汽机,但人们对大自然动力的利用已相当自觉。宋朝是一个大量使用水轮技术的时代,在许多作坊中都采用了水力驱动机械,人们利用水力进行舂碓、研磨、鼓风、戽水、纺纱等。宋朝政府对发展水力机械与自动化手工业作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还在京师与一部分州设立 磨务 ,管理水力机械。

——摘编 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巳呈巅峰状态。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经济发展呈现的新气象并简析其繁荣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特点并分析其影响。(4 分)
(3)根据材料三,提炼出作者关于宋代科技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4分)

28.

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剧,近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 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马关条约》签订后不久,李鸿章受命出访欧美。回国后,李鸿章在致旧时幕僚伍廷芳的信中,明确强调: 根本之计, 尤在变法自强 。戊戌政变后,李鸿章不认为康有为等人犯了 谋反 等大罪;事实上,李鸿章还暗中相助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保护他们逃亡日本。后来,李鸿章勉励康梁 精研西学,历练才干,以待他日效力国事,不必因现时境遇,遽灰初心 。面对慈禧的质疑,李鸿章还回答: 臣无可逃, 臣实是康(康有为)党 ,慈禧听后只能 默然

——摘编 自雷颐《李鸿章与晚晴四十年》等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 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导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的洋务主张,为此付诸哪些实践活动? (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思想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6分)
(3 )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为建立光明世界,陈独秀等人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影响?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近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国家出路历程的趋势。(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