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江苏省淮安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40+2)【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42 浏览数:217

一、单选题

1.

男子不再以狩猎、捕鱼为主,而是代替妇女从事农业和饲养业。农业和饲养业已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妇女在生产上已退居次要地位,她们的职能已转向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和生儿育女。据此可知,当时人类社会(  )

A.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产生B.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C.渔猎经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D.母系血缘共同体正式确立

2.

春秋中期,晋政权逐渐为赵、韩、魏、知、范、中行氏等六卿控制。后来,韩、赵、魏、知四家联合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并瓜分了两家的土地。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又联合灭了知氏并瓜分其土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由此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西周分封制度不断完善B.封建土地私有制度渐趋确立C.国家统一进程不断加快D.周朝传统统治秩序渐遭破坏

3.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特派大将蒙恬率30万军队和民夫着手修建一条通道,历时两年半完成,这就是著名的秦直道。它是世界上人工修建最早、最直、最长、最宽的道路。其所经过的地方,颇为荒芜,起止地点如下图。据此推断,秦始皇修建直道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快攻灭六国的进程B.平定秦朝农民的起义C.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D.促进北方经济的发展

4.

汉文帝时贾谊上《治安策》,指出:现在就像一个人得了肿胀病, 一胫之大几如要(腰)”,建议 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于是,文帝封齐王六个儿子为王,将齐国分为六个小王国。又立淮南王的三个儿子为王,将淮南分为三个小王国。据此可知,贾谊的建议和文帝的举措(  )

A.直接引发西汉的 七国之乱 B.佐证了汉初地方制度的弊端C.表明西汉正式推行 推恩令 D.吸取了秦朝实行暴政的教训

5.

西汉司马迁《史记》中说,道家 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儒家 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 。东汉班固在《汉书》中批评其 崇黄老而薄五经 轻仁义而羞贫穷 贱守节而贵俗功 。据此可以得出(  )

A.社会主流思潮影响史学评价B.《史记》否定儒家的核心观念C.国家治理需要综合各家思想D.《汉书》反对道家的功利思想

6.

公元4世纪后期,在淮河流域发生了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下图)。该战役之后(  )

A.曹操完成北方统一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北方政权迅速崩溃D.南北分裂局面结束

7.

这一壮举体现了隋炀帝为 大一统 所做的宏观布局与切实努力,也带动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得灿烂的中原文化经淮安到扬州、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广泛传播海外。由此可知,隋炀帝的这一壮举是(  )

A.率军攻灭陈B.开通大运河C.兴建洛阳城D.三次征高丽

8.

在用人方面,致力于制度上的创新, 践阵临朝 ,策问贡士。通过重用庶族士人,打击反对派,结束了西魏北周以来关陇贵族集团持续控制中央政权的局面。这一切表面上打破了李唐王朝建立的常规与均衡,实际上维持了带有根本性质的制度。 据此推断,材料所评价的封建帝王是(  )

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

9.

处于衰落之中的吐蕃王朝,接连三次派员到长安请求会盟。此时唐朝也处于 疮痍未复,人皆惮战 的境况,对吐蕃的请盟极表同意。双方先后在长安和逻些举行了隆重的会盟仪式并树碑刻文。双方重申 甥舅和协,扫彼旧怨 社稷如一统 。由此说明,此次会盟(  )

A.助推着唐朝全盛局面的形成B.标志着吐蕃直属中央政权的开始C.重启了唐蕃之间的和亲关系D.表达了藏汉人民团结友好的愿望

10.

下表为唐宪宗元和年间(806年—820年)财政收入估算。此表最适合用于研究唐朝(  )

项目

岁入万贯

备注

户税

1045

2445贯石,按钱1045万贯,粮1400万石估算

地税

700

盐课

698

《册府元龟》卷493

酒课

104

《新唐书·食货志》

茶课

66

《新唐书·食货志》

矿课

13

《中国财政通史之隋唐卷》

其它

187

商税、屯田、放贷等

合计

2813

原文为3500贯石

A.两税法实施后的赋税种类权重B.土地兼并导致国家财政的减少C.租庸调制度下的财政收入来源D.藩镇割据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11.

音乐中的佛曲九仙道曲、卢舍那仙曲、菩萨阿罗地舞曲、阿弥陀大师曲,舞蹈中的四方菩萨蛮队舞,杂技中的幻术、戴竿、吞刀、吐火等,都是通过佛教徒的中介,由印度经西域传到中国来的。其中有些是前代传来,而在唐代盛行。由此得出(  )

A.对外交流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B.佛教传入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唐代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D.佛教依靠开展多类艺术活动外传

12.

北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载: 国初,赵普中令为相,于厅事坐屏后置二大瓮,凡有人投利害文字,皆置瓮中,满即焚于通衢。 《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宋真宗时名相李沆说 朝廷防制,纤悉备具,或徇所陈请,妄有更张,即所伤多矣。 由此得出,北宋政治特征是(  )

A.分工明确,制度完备B.因循保守,制度僵化C.排斥异己,党争不已D.言路畅通,文人参政

13.

依据下表内容,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的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  )

民族

政权

制度

契丹

中央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汉制待汉人,地方州县制与部族制并行。

党项

西夏

仿宋设中书、枢密、三司分管行政、军事、财政,又保留了原有蕃官体系。地方州、县官员多由部族首领充任。

女真

中央沿袭唐宋制度,地方以猛安谋克制管理游牧部族,以州县制管理汉人。

A.完成了与内地一体化的进程B.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C.促进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扩展D.注重本民族先进制度的保留

14.

下面是四个朝代的平民阶层在政府官员中所占比例图。图中的趋势促使中国古代(  )

A.民主政治日趋显现B.贫富分化逐步缩小C.吏治环境日渐清明D.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15.

沈括《梦溪笔谈》载宋代, 国朝初平,江南岁铸钱七万贯,自后稍增广,至天圣中,岁铸一百余万贯,庆历间至三百万贯,熙宁六年以后岁铸铜铁钱六百余万贯。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燃料改进提高了铜铁产量B.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C.改革运动增加了财政负担D.送给辽夏钱物不断增加

16.

元初的杂剧内容主要体现人道意识、个体欲求,富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斗争精神。到了元代后期,杂剧创作的思想发生了蜕变,以宣扬 三纲五常 的封建道德和为统治者歌功颂德为主。这一变化是由于(  )

A.程朱理学影响的加深B.阶级矛盾的缓和C.民族压迫政策的调整D.市民阶层的壮大

17.

1644年紫禁城史无前例地出现过三个皇帝。李自成的军队攻破北京外城后,明思宗于4月25日自缢殉国。6月3日李自成举行登基大典,但第二天就退出北京城。6月5日多尔衮率清军进占北京。10月30日,清顺治帝行定鼎登基礼。以上史事相关的正确结论是(  )

A.李自成登基标志着大顺政权建立B.明思宗自缢标志着明朝灭亡C.顺治帝定鼎标志着清朝开始建都D.多尔衮入京标志着清朝统一

18.

下图是描绘晚清时期列强侵略中国的漫画。此次战争(  )

A.源于列强修约失败B.导致边疆危机加剧C.官民一心奋起抗争D.平津地区门户洞开

19.

下面是清朝(1680—1780年)人口增长与人均耕地变化图。从中可以得出这一时期(  )

A.人口数量缓慢增长B.土地数量不断减少C.人地矛盾逐渐凸显D.农民收入稳定增加

20.

以下为明后期某著作的部分章节和目录。据此推知,该著作是(  )

3

乃粒: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

4

乃服:衣服原料的来源和加工方法

8

甘嗜:种植甘蔗及制糖、养蜂的方法

15

杀青:造纸的方法

16

五金:金属的开采和冶炼技术

A.《本草纲目》B.《农政全书》C.《徐霞客游记》D.《天工开物》

21.

近代某条约规定: 嗣后中国人民与合众国人民有争斗、词讼、交涉事件……合众国人民由领事等官提拿审讯,照本国例治罪。 上述规定破坏了中国(  )

A.领海管辖权B.关税自主权C.司法独立权D.外交豁免权

22.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廷谕令各地广办地方团练,协助官府加以镇压。但团练的领袖也开始行使征税和司法等原本由地方官府牢牢掌握的 正式权力 。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  )

A.引起清朝政治权力变化B.导致中央政治机构异变C.巩固清王朝的专制统治D.促进清政府与列强勾结

23.

在晚清的 海防 塞防 之争中,李鸿章认为 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愈棘。 左宗棠则认为 是(西北)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妨,利害攸关,亟宜熟思审处者也。 该争论发生的背景是(  )

A.太平天国准备进攻南京B.清朝面临严重边疆危机C.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4.

当京师扰乱之时,曾谕令各疆臣固守封圻,不令同时开衅。东南之所以明订约章,极力保护者,悉由遵奉谕旨不欲失和之意。故列邦商务,得以保全,而东南疆臣亦藉以自顾。 与材料涉及的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

A.中英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5.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言: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辛亥革命(  )

A.终结了封建制度B.推翻了清朝统治C.结束了君主专制D.实现了三民主义

26.

下面为1900—1921年民族资本投资机器面粉厂数量和资本额的变化表。第二阶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诱导B.国民政府奖励实业C.清末新政推动D.西方列强忙于一战

27.

下图为漫画家马星驰创作的时政漫画《国庆日之回顾》,画面中的五色旗代表共和制度。导致图中 今年 五色旗卷起和倒立的直接原因是(  )

A.二次革命的失败B.袁世凯准备称帝C.段祺瑞出任总理D.张勋复辟的开始

28.

1927年9月,宁、汉、沪(西山会议派)三方在上海举行商谈会,决定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委会,作为国民党临时最高权力机关。随后特委会改组南京政府,宣告武汉政府和南京政府正式合并。这一 改组 标志着(  )

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B.国民革命的完全失败C.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D.全国统一的基本完成

29.

毛泽东在党的某次会议上强调 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 ,党 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这次会议(  )

A.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C.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0.

上海《申报》在同一天对此前某一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下表是相关报道的文章标题、日期和所在版面情况。由此判断,这一事件标志着(  )

文章标题

发表日期

所在版面

师生仓皇到

928

6

学良来京否未定

928

6

沈阳惨变目击谈

928

8

提倡国货会今日大会

928

10

A.中华民族局部抗战的开始B.国共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C.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的开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1.

由于敌人的破坏,只剩下光溜溜的铁索链,22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2006年国家邮政局特发行一张邮票(见下图),以纪念红军长征中的这一英勇战斗。由此判断,这一 战斗 是(  )

A.四渡赤水河B.巧渡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D.飞夺泸定桥

32.

北平大中学校学生数千人冒着凛冽的寒风举行了示威游行。他们高喊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反对华北自治 全国武装起来,保卫华北 等口号。这一运动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该运动发生的直接背景是(  )

A.西安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D.皖南事变

33.

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允许地主出租土地,但原则上须按照战前的原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承认战前的借贷关系,但年利息一般不得超过一分半。这一规定在当时有利于(  )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八路军赢得百团大战的胜利C.推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D.解放区农民夺取地主的土地

34.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向苏联提供了价值4.5亿美元的矿石,向美国提供了价值7.48亿美元的桐油和锡、钨等矿产品,向英国提供了价值1.48亿英镑的农、矿产品。由此说明,抗战期间中国(  )

A.支援了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B.加快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D.扭转了近代以来的贸易逆差

35.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打退敌人对陕北和山东的进攻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C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D

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军队完全被消灭

36.

下表是1949年11月15—30日中央人民政府从全国调往上海、天津的物资统计。此举表明人民政府正在进行(  )

城市

粮食单位:斤

棉纱单位:件

布匹单位:匹

上海

4亿

110

28

天津

32亿

35

5000

A.米棉之战B.土地改革C.银元之战D.剿匪镇反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为10个,1950年新增9个,1951年新增1个,1952年和1953年没有新增国家。针对这一情况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政府提出(  )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38.

毛泽东在1952年指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1956年中共八大报告指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后者表述变化的原因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B.人民政府制止了不法资本家制造的市场混乱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重要思想的提出

39.

新建项目布局本着 大分散、小集中 的精神,少数国防尖端项目要 靠山、分散、隐蔽 。在此精神指导下进行的大规模建设,初步改变了中国内地基础工业薄弱、交通落后、资源开发水平低下等状况。由此推断,这些项目建设处于(  )

A.经济恢复期间B.抗美援朝时期C.一五计划期间D.三线建设时期

40.

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据此可知,这一宪法内容出自于(  )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二、材料阅读

41.

明清时期,西方殖民者来到东方,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危机,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近代,西方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刺激了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现代化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自葡萄牙殖民者来到东方,西方传教士也接踵东来。为了取信中国士大夫,找到传教的门径,传教士往往介绍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火器制造等知识。与殖民者稍后而来的是美洲农作物,玉米的产量远比麦类高,番薯更是每亩可产数千斤。葡西殖民者围绕中国的商品开辟了商业航线,中国的出口商品以生丝和丝织品为主,而进口的只有少量香料之类的商品。由于出现这种结构性的贸易逆差,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当时全球经济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于是,中国江南丝织业市镇进一步发展,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加速形成,白银货币化的进程也随之开始。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和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

材料二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封建统治阶级 天朝上国 的迷梦破灭。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经世派,以求实的精神,提出了带有现代化萌芽意识的思想。19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封建地主阶级中有识之士倡导并实施了 变器不变道 的改革运动,客观上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和教训。甲午战争的失败,刺激了先进中国人探索现代化新阶段的到来,他们倡导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推动了近代中国第二次学习西方的改革运动。

——摘自建红英《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探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清社会在 契机 下发展的表现。(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世派提出的 带有现代化萌芽意识的思想 。概括两次改革在经济层面对 中国现代化 的作用,说明运动倡导者在学习西方层面上的不同。(5分)

42.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障厉奋发、求索奋进,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照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图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党迫切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世纪之交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会议

党代会报告中出现的高频词汇

1992

第十四次

使用频率最高的5个实词依次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党代会报告的新词汇。

1997

第十五次

使用最高的5个实词与十四大报告相同,只是发展建设两个词汇的顺序互换,理论邓小平也成为高频词汇。

2002

第十五次

发展一跃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实词,成为仅次于发展第二高的实词。坚持一词则一鸣惊人,名列社会主义之后。文化一词又有了明显上升。

2007

第十七次

科学则成了高频词汇。报告也更加突出中国特色,是该词自十三大首次使用以来,出现频率最高的一次。发展仍然高居前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国内的思想、阶级、组织方面,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并指出党所找到的 革命道路 以及 迫切需要找到 的原因。(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十四大召开前的理论准备和大会所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并分别指出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新写入党章的理论成果。(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