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东省燕博园高三年级综合能力测试(CAT)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507

一、单选题

1.

据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的中国南北方石器有明显差别,至新石器时代,南北方文化已存在明显的互动关系但地域特征依然存在,各区域内的文化差异也很明显。由此可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质(  )

A.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B.体现出中华文化圈的扩大C.发源于自成一体且多元复杂的地理环境D.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

2.

董仲舒认为君主要 法天而治 ,天乃道德之天,天意即民意, 法天而治 亦即为民而治,实现仁政。他还提出了 灾异谴告 论,威慑君主省己修身及时探知天意,更好地践行天道。这一主张(  )

A.从根本上杜绝了君权专制B.未脱离传统儒学理论范畴C.是对先秦法家思想的继承D.被统治者确立为行政规范

3.

东汉末,思想家仲长统和荀悦都提出过恢复井田制的主张,但无法推行。西晋时颁布占田令,限制了占田的数量,此后南北朝的诸多政权均有类似主张和措施。这反映出当时(  )

A.土地兼并泛滥B.商品经济萎缩C.边疆危机加剧D.割据势力崛起

4.

有学者指出, 家天下 色彩浓厚的金元政治模式,辅以宋朝以来逐渐深入人心的忠君观念,深刻影响了后代的历史,主要体现在(  )

A.因俗而治的治边策略B.民族交融的程度加深C.专制皇权的显著强化D.故步自封的保守思想

5.

表1

1795—1804年广州棉花进口额趋势 单位:担

国名/船籍   年份

1795

1796

1797

1798

1799

1800

1801

1802

1803

1804

英国东印度公司

4929

44955

77445

39483

63709

90764

38571

49287

69228

59751

英国外洋港脚船

130363

118668

127287

144756

64122

14722

15619

112151

214959

170200

美国

10412

1500

1873

383

丹麦

6326

709

1014

西班牙

105

表1为1795~1804年广州棉花进口额趋势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

A.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B.沦为英美的商品倾销市场C.传统棉纺织业发展迅速D.是西方工业化的原料产地

6.

鸦片战争后,随着上海的崛起,珠江上游等地区以物流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骤然消亡,不少以此为生的乡民走投无路,杨秀清等人趁机联结有类似境遇的民众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

A.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B.受到外贸格局变化影响C.源于第三产业的衰败D.得益于农民阶级的支持

7.

图1为近代中国经济区位示意图。这一空间秩序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

图1

A.自然经济的完全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C.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D.区域经济分工的发展

8.

晚清以来,自由主义、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潮如走马灯一样在中国思想界登场,越具有整体行动规划并且能给出未来理想世界图景的方案,越受知识青年的欢迎。这反映出,知识青年(  )

A.追求理想化的政治B.救亡图存的迫切心态C.具有功利主义倾向D.热衷于学术思想研究

9.

抗战时期的山东根据地在举行民主选举时,妇女们也跟男子一样踊跃地参加,有些地区的妇女选民比男子还要多。如莱芜某村的选举大会上,男子144人,女子150人;某峪村男子120人,女子125人。这说明,山东抗日根据地(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彻底实现了女性的解放C.共产党的群众基础扩大D.成年男性积极参军作战

10.

图2为1951年创作的宣传画《土改完成农民生活好》。该作品旨在表达 (  )

图2

A.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现实B.社会崇尚劳动氛围浓厚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D.农民拥护生产关系调整

11.

古希腊神话中,无论是阿伽门农儿子弑母案还是达奈俄斯女儿违抗父命案,雅典娜女神的一票在审判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城邦民众的投票构成了不可或缺的基础票数。这反映出(  )

A.民众意愿影响司法审判B.宗教势力左右社会公正C.神话传说蕴含民主观念D.法律注重维护血缘伦理

12.

中世纪早期,法国国王于格·卡佩质问诸侯阿尔德贝特:谁让你成为伯爵?后者则反问:谁让你们成为国王?到路易六世统治时期,如果没有紧邻诸侯的允许和护卫,他外出巴黎都不能超过第三个界碑。这说明,当时(  )

A.神权凌驾于王权之上B.庄园经济占据主导C.贵族王侯有世袭特权D.王室权威积弱不振

13.

在古典时代,人要么匍匐在神的脚下,要么服从自然: 在宇宙万物之中,人并不是最高贵的 ;17世纪以后, 人类是宇宙的中心 渐成共识, 通过对自然的智力攻克使得人类变成了自然的主人 的认识逐渐凸显出来。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革命的兴起B.文艺复兴的推动C.工业革命的发生D.殖民扩张的需要

14.

据统计,19世纪60年代,俄国有工厂工人和矿工80万,19世纪70年代,这一数字达95万左右,19世纪80年代,进一步达到165万。工厂工人和矿工数量的变化反映出俄国(  )

A.最终完成了工业革命B.政策调整促进了经济发展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殖民扩张拓展了海外市场

15.

英国1875年颁布的《食品及药物销售法令》规定,所有到达英国口岸的茶叶必须通过政府指定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通关,美国1897年颁布的《茶叶进口法案》也通过规定标准茶样和设定关键指标对进口茶叶进行审查。此类法令的颁布(  )

A.维护了自由贸易原则B.确立了茶叶生产标准C.规范了市场贸易秩序D.扩大了对华贸易规模

16.

从1964年起,美国高校开设的非洲语言课程有约20种,还定期进行常规性和高强度性非洲语言培训项目,到1968年全美高校的非洲研究项目增加到38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B.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动C.种族歧视政策的松弛D.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宋神宗时御史中丞邓绾在上奏中说: 富者所以奉公上而不匮,盖常资之于贫。贫者所以无产业而能生,盖皆资之于富。稼穑耕锄,以有易无,贸易其有余,补救其不足,朝求夕索,春贷秋偿,贫富相资,以养生送死,民之常也。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9

材料二
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富人为天子养小民,又供上用,虽厚取赢以自封计其勤劳亦略相当矣。小民之无田者,假田于富人;得田而无为耕,借资于富人;岁时有求于富人;有甚者,庸作奴婢,归于富人;游手末作,俳优伎艺,传食于富人。而又上当输,杂出无数,吏常有非时之责无以应上命,常取具于富人。

——【南宋】叶适《水心别集》卷2《民事下》

材料三
两宋与前代相比,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主要表现为:政治上, 贱不必不贵 经济上, 贫不必不富 ;职业上, 士多出于商 。这种社会流动打破了 士之子恒为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予恒为商 的传统四民结构。

——摘编自张邦炜《两宋时期的社会流动》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宋代社会流动的价值。(6分)
(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宋代社会流动的影响。(6分)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宋代社会流动还可补充哪些类型或内容的史料。(2分)

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16世纪~20世纪初的世界近代史历程中,现代化经验大多来自西方,西方化也此被塑造成人类现代化的代名词,但现代化道路绝非西方 专利 。西方现代化建立在对西方的掠夺和控制基础上,其历史黑暗面永远难以抹去。从原始积累时期通过圈地运动剥农民,到机器大工业时代剥削工人;从寻找新大陆、建立贸易据点,到大规模殖民、建洋帝国,西方现代化展现出恃强凌弱、泯灭人性的掠夺本质。

——摘编自戴维来《世界现代化道路绝非独尊西》

材料二
百余年来,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 效法欧美 走俄国人的路 中国特色 的选择和转换,清晰地凸显了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时代主题。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和发展特征改写了近代以来形成的西方现代化的发展定式,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化理论,拓展了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彻底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一统天下,为人类对代化道路的探索做出新贡献。

——摘编自于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价值与世界历史意义》

(1)结合时代背景,概括西方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并予以评价。(8分)
(2)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相关史实,简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之处。(6分)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从整体历史观念看,汉唐中国与希腊罗马世界的交流,主要是通过三条道路:北方草原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在汉唐时代,这三条道路上的交流媒介,主要分三类:使节、商旅、宗教人士。以这三种媒介进行的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虽然未从根本上改变彼此的历史进程,但在当时的文化发展中是有很大影响的。

——摘编自张绪山《整体历史视野中的中国与希腊、罗马世界汉唐时期文化交流的几个典例》

材料二
政体分为三种: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共和政体以品德为原则,君主政体以荣誉为原则,专制政体则以恐怖为原则。中国的政体是一个混合政体,因其君主的广泛权力而具有许多专制主义因素,因其监察制度和建立在父爱和敬老基础之上的美德而具有一些共和政体因素,因其固定不变的法律和规范有序的法庭,视坚忍不拔和冒险说真话的精神为荣耀,而具有一些君主政体因素。如果说,因疆域之大而使中国是一个专制政体国家,那么,它或许就是所有专制政体国家中之最佳。

——摘编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简析汉唐时期中国与希腊罗马世界交流的历史背景。(6分)
(2)概括孟德斯鸠对中国的认识并分析其主要目的。(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随着抗战的全面展开,古典诗人杜甫成为热门人物, 杜甫热 呈现出学术、文化与政治等多重面相彼此交叠的状态。以不同政治空间为据梳理抗战时期的杜甫形象流变,则可将之表述为:重庆政府标榜的 国族的杜甫 、延安中国共产党倡导的 人民的杜甫 等。

——据王昭鼎《古典诗人的现代重塑:杜甫在抗战时期的多重面相》

抗战时期杜甫形象呈现的多重面相,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杜甫的不同认识。请选择材料中杜甫的某一面相或另提出一个结论,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阐释。(要求:面相或结论明确,价值取向正确,史实准确,符合时代背景;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