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福建省漳州市三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511

一、单选题

1.

据学者研究,殷商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名的 诸妇 多达204位,这些女性贵族可参与祭祀、军事等国家管理活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出征,战功赫赫。这表明,在商代(  )

A.阶级分化尚不明显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C.存在母权制度残余D.奴隶制度日渐成熟

2.

两汉时期算赋规定时有调整。汉高祖规定 百姓如果生儿子,可以免去两年的赋税和兵役 ;汉惠帝规定 女子15岁未嫁人,要被罚款,到30岁还未嫁出去,加罚5倍人头税 ;东汉章帝规定 所有怀孕的妇女,由官府赏赐胎养谷,每人三斛,免收其丈夫人头税一年 。这些措施体现了政府(  )

A.恢复社会经济的努力B.传统生育观念的传承C.缓和阶级矛盾的需求D.平衡赋税负担的追求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琅琊王氏在书法领域名家辈出,王导、王敦、王旷皆善书,至王羲之成为集大成者。王羲之七子,也多为名家,后世有书名者达数十人,最终形成了琅琊王氏书系,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士族文化垄断式积累B.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C.齐鲁儒家文化的传承D.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4.

据学者研究,图1、图2分别为北宋和南宋政治地理结构图。 

                                                      北宋政治地理结构                                              南宋政治地理结构
据此推断,南宋政治地理结构的变化(  )

A.简化了地方行政层级B.改变北攻南守的形势C.有效防范了武将专权D.有利于维系偏安政权

5.

明景泰四年,明景帝以 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辖,事多拘滞 为由,授巡抚都御史衔;此后,巡抚 或四五年,或八九年,株守一方 ,权势日盛。为此,中央遂以巡按监督和牵制巡抚,出现巡抚对七品巡按 频笑逢迎其意旨 的情景。这可用以说明明朝(  )

A.行政区划改革的非连续性B.地方监察体系具有双轨性C.中央机构设置集权化趋势D.以卑制尊原则被长期遵循

6.

19世纪90年代,针对英国各地华侨处境悲惨的现状,驻英公使薛福成 援照公法及各国常例,声明中国可派领事官公驻英国属境 ;并驳斥了英国政府诬陷中国不守万国公约的谣言,称在近15年内,中国已处处 按照万国公法办事 。后来,英国被迫同意了中国派驻领事的要求。这表明,当时(  )

A.英国在华优势地位的削弱B.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贯彻C.国际法对各国约束力增强D.晚清外交近代化转型加速

7.

表1 1918—1921年中国部分行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

时间

行业

机器织布业实际开工布机

机器煤矿业开采量

铁路运输业利润率

机器纺纱业华商纱锭数

1918

3502

1909621

10591

998775

1919

2650

2438807

10338

889032

1920

4310

2236865

10518

1174974

1921

5825

2187413

2134854

据此判断,该时期(  )

A.军阀混战冲击经济B.外国资本卷土重来C.民族工业曲折发展D.经济困境引发革命

8.

1926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四届三次扩大会议对广东农民运动决议中,提出减租25%,即 二五减租 政策,借贷利率不得超过二分;同年9月,中国国民党联席会议作出了 减轻佃农田租25%” 禁止重利盘剥,最高利率年利不得超过20%”的规定。这(  )

A.奠定国共两党合作基础B.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发展C.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9.

表2 1954年3月至8月关于五四宪法草案征求意见数统计

征询意见对象范围

参与讨论人数

修改意见条数

全国政协委员

500多人

3900多条

各大行政区、各省、市、自治区及解放军

8000余人

5900多条

全民

15亿人

118万条

表2说明, 五四 宪法的制定(  )

A.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B.彰显了民主协商的政治价值理念C.激发了民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D.标志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制造业生产 智能化 成为发展新趋势,经济增长方式得到优化。与此同时, 机器换人 也引发了就业隐忧。实证分析证实, 自动化 生产将造成技术性失业,对中低技能劳动者产生挤出效应。据此推知,现代科技进步(  )

A.影响了劳动力的需求B.推动了生产力的跃进C.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D.降低了产业要素成本

11.

从14世纪初起,法国各大学文学系中已普遍开设有关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哲学、伦理学,欧几里德的《几何学》,托勒密的天文学以及包括阿拉伯哲学和科学在内的课程;神学系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道德哲学等纳入学习范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人文主义传播的影响B.摆脱神权束缚的要求C.巩固城市自治的需要D.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

12.

19世纪后半期,受铁路建设的影响,运费下降使得美国西部生活和生产成本显著下降、投资环境大为改善,吸引了东部资本、劳动力和大量物资源源不断地流入西部,带动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这表明(  )

A.美国东西经济格局发生逆转B.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C.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D.城市发展不受自然条件影响

13.

1834年新济贫法颁布后,英国修建众多济贫院医院为广大下层民众尤其是贫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障。19世纪70年代后,济贫院医院的条件大为改善,开始从济贫院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济贫法医院,并向非贫民开放。济贫院医院的建立与完善(  )

A.解决了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维持C.推动了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D.防范了社会流行疾病的传播

14.

1949年,古巴作家阿莱霍·卡彭铁尔的小说《人间王国》问世,作者运用 神奇现实主义 的创作手法,描写了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法国统治下的海地,黑奴传播非洲迷信故事、土著和黑人皈依天主教、西班牙教堂里的巫术气息等现象。据此可知,该作品(  )

A.反映了拉美不同种族文化的交融B.具有深刻的种族歧视倾向C.真实再现了法国殖民扩张的史实D.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的珍惜

15.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极力批判 市场社会主义 ,当时报刊文章认为: 市场社会主义 是一种资产阶级的 邪说 ,它是 右倾修正主义 作为计划工作 民主化 官僚主义 作斗争的借口,实际上会使经济离开党和国家的政策。这表明,当时苏联(  )

A.美苏斗争的激烈B.公有经济的衰败C.西方渗透的加强D.思想理论的僵化

16.

图3是某学者绘制的20世纪80—90年代东亚和东南亚产业链 雁行模型 图。

图3

这反映出(  )

A.科技革命引领全球贸易的高速发展B.亚洲各国实现了经济的发展与腾飞C.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的内部条件具备D.产业升级转移助推东南亚经济发展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

表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粮食安全目标和保障路径建构(节选)

时间

粮食安全目标和保障路径

19491992

注重数量安全,不断加大自主粮食供应阶段。中国主要利用国内资源、加大自主粮食供应来解决粮食供需平衡问题。

19932012

数量安全和营养安全并重,逐步开放的粮食安全保障阶段。中国在对内积极提高产量,调整种植结构的同时,也适当利用进口贸易满足居民改善性消费需求的增加。

2013至今

兼顾数量安全、营养安全、生态安全和能力安全,建立更加系统的粮食安全政策阶段。同时,中国积极推动农业走出去,缓解农业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

——摘编自仇焕广、雷馨圆、冷淦潇、刘明月《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的理论辨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粮食安全目标策略及保障路径的演进趋势,并简述对建构粮食安全体系的认识。(8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18世纪末法国工业革命蓬勃开展,但经济发展受到原有的封建制度极大的阻碍。全国法律体系极不统一,这引起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废除封建法律制度并建立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型法律制度。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法典明确表述了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民法原则,这与自由竞争的经济条件相适应。同时,法典保持了革命的精神但又放弃了革命时期采取的激进措施,甚至回到传统原则。在法典中,没有总则和过多的抽象概念,实际规范简洁明确。法国民法典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部民法典,它开了近代民事法律法典化的先河,对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殖民地附属国的民法也有深远影响。

——摘编自何方宁《浅议<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及其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等

材料二
我国民法典在充分借鉴比较法的经验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国情,在体系构建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创新。我国民法典没有采纳大陆法系国家经典的 三编制 五编制 的体系,而采取七编制,即由总则、人格权、合同、物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编组成。增设了人格权编与侵权责任编,以民事权利为红线构建民法典体系。这些都是中国民法典的重要特色,也是对世界民法典编纂的重要贡献。

——摘编自王利明《体系创新·中国民法典的特色与贡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民法典的颁布背景及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民法典编纂的意义。(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你从法国和中国法制建设中得到的启示。(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 

                                                      图3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图4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局部)
附: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介绍:
出土:1959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
规格:高58厘米,长41厘米。
烧制:制造时入窑两次(素胎窑温1100℃。釉彩窑温90℃,釉以铅为熔剂,高温下交混,制造出绮丽的艺术效果)。
技艺:模制法、雕塑法和粘接法。
型制:分塑合成陶俑。
乐器:西域的筚簟、琵琶、箜篌等胡乐,中原的笛、笙、排箫、拍板等汉乐。
乐人舞者:汉人。
(1)唐三彩骆驼载乐俑这件作品采用了       的艺术表现手法。(2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三彩骆驼载乐俑蕴含的信息进行历史解释(6分)

2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二十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战后,各大国的首脑都对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并提出过相应的理论。但是,谁都没有也不可能注意战败国、小国、弱国和穷国的利益,他们所奉行的都是代表不同国家利益的由大国划分势力范围、主宰世界的国际关系理论。这是殖民主义政策的继续,也是小国、弱国没有取得独立、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处于附庸从属地位的必然反映。但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又会对原有秩序提出强有力的挑战和冲击。

——摘编自李捷《世界多极化趋势与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依据材料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相关史实,自选角度,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