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安徽山西九师联盟高三年级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5 浏览数:197

一、单选题

1.

生民 一词,在先秦时保留最多的是儒家典籍,而在同作为先秦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那里, 生民 政治思想对于构建他的政治思想体系是无所帮助,甚至和他的政治理念相冲突。两者对待 生民 态度的分歧(  )

A.体现了文化间的对立B.反映出思想家所属阶层的不同C.源于政治选择的差异D.表明先秦诸子学说具有多样性

2.

一份统计资料显示,两晋南北朝由吏部 直接任命 而起家的人,约占总入仕者的半数;由察举和学校开始入仕者的占四分之一;州郡县吏积功升迁的占14%;公府掾属入仕的占1.2%。另一份资料也表明,两晋高级士族子弟由吏部铨选入仕的占50%。这说明两晋南北朝时期(  )

A.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方式首选B.官吏选拔集权化的趋势C.士族政治固化了社会阶层流动D.科举制度端倪开始出现

3.

唐代不仅有象征着丰收的丝绸图案,更有了以丰收命名的丝绸,如 瑞绫 散花绫 等。散花绫是河北道邢州的特产, 散花 撒花 之意,在黄底上撤满白色的四瓣碎花,寓意为天空撇下了满天飞雪,瑞雪飞舞丰年到。这反映了(  )

A.中华民族的农耕意识B.唐代昂扬上进的时代风貌C.丝织技术的时代转型D.唐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

4.

清代乾隆年间的《生意世事初阶》一书中将商贾之理财视为居家之急务,并与为官出仕、 出而裕国 相提并论,而《贸易须知》中更是希望学习者 研求温习,玩味熟思 ,并把 异日有成,出人头地 的希望寄托于经商之上。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

A.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B.工商皆本观念开始流行C.新商业伦理观的构建业已完成D.农本商末观念受到冲击

5.

1851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太平礼制》,其中以天王诏令的形式从称呼、服饰、仪卫舆马都有明确规定,不准逾越,而凡 东王驾出,如各官士兵,回避不及,当跪于道旁,如敢对面行走者斩首不留 。这表明,太平天国(  )

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具有脱离广大群众的倾向C.打破了封建思想对人们的束缚D.代表的阶级属性发生变化

6.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鲁迅认为救治中国, 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 ;陈独秀也明确表示, 人间百行,皆以自我为中心,此而丧失,他何足言 ;李大钊更是鼓励人们特立独行,以觉醒之我,实现青春之我。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民主科学B.批判伦理纲常C.呼吁人的解放D.倡导文学革命

7.

1935年之前,南京国民政府在重工业建设上始终难以投入较多的资源。1936年调整制定了《国防工业三年计划》,加快了金融改革与金融统制、重工业建设和铁矿统制,以及交通运输建设的步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一计划的实施(  )

A.完善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B.使官僚资本的规模急剧扩张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D.为抗战胜利创造了一定条件

8.

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由邓子恢主持修订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该章程规定: 为了照顾社员种植蔬菜或者别的园艺作物的需要,应该允许社员有小块的自留地 ,并规定 每口人所留的土地至多不能超过全村每口人所有土地的平均数的百分之五 。这些规定(  )

A.说明农业市场化得到中央的认可B.适应了当时农村经济发展需求C.印证了农村经济调整效果的初显D.表明社会主义体系的日渐完善

9.

有学者研究表明,古埃及新王国时期,人们把金、银、铜块按照不同的重量储存起来,如果一方想买卖牛,另一方想买卖谷物,为了保证公平交易,他们会用黄金、白银或者黄铜来衡量交易双方的商业价值,但是不会用黄金、白银进行直接交换。甚至可以直接进行物物交换,且这一现象还很普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埃及(  )

A.借贷形式日益普遍B.金属货币开始出现C.契约意识逐渐增强D.商业发展水平有限

10.

下表是启蒙思想家的部分观点。其共同点是 (  )

A.主张人民主权原则B.倡导实行民主共和制C.追求个人独立自由D.强调对权力进行制约

11.

有学者说: 英国在十七八世纪,相继在多层保护财产合同、价格控制制度、保护发明者的专利制度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到了十九世纪,对输出品的限制、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垄断、谷物条例、航海条例的逐步废除等因素都很好解释了这一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 材料可用来说明,工业革命(  )

A.是一次完整的社会革命B.带来了国际分工的变化C.促进了自由主义的发展D.重视科技与工业的结合

12.

两极格局瓦解以来,世界格局处于单极化趋势与多极化趋势并存的三支力量(要求建立单极世界的力量、中间游移力量、要求建立多极世界的力量)角逐的总体状态,在冷战结束到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这个阶段,单极化趋势总体上较为明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多极化趋势更加凸显。这一变化说明(  )

A.经济危机客观上助推了多极化趋势B.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莫测C.经济全球化致使美国霸权意识消弭D.经济全球化遭受巨大挫折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早期工业化 是指工业革命之前的工业化,也就是乡村的工业化,是为市场而不是为家庭的手工制造业。江南地区的盛泽镇的丝绸业兴盛于明末清初, 盛泽纺绸,乃是农家副业,为该地农家经济之主要收入,农田收获,反漠视之 盛泽所有丝绸产品全为农村工业……盛泽四乡农民,重织轻耕 。盛泽镇鼎盛时期拥有人家万户,其中机工、曳花有数千人,炼坊、染坊、踹坊等雇佣工人又有近千人,有一半人家以此为生。在盛泽镇附近的黄溪市,丝织机坊 雇人织挽 ,等待雇佣的工人,每天清晨聚集于长春桥、泰安桥的桥堍等待雇主召唤。全镇商店五六百家,工商业人口在全镇总人口中占据大多数,工商业人口大大超过农业人口。形成介于县城与乡村之间的小城市,这是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模式。在1679~1833年的155年中,中国生丝的出口量从微不足道的8担上升到9920担,初露了 外向型 的经济。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

材料二
在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英国的乡村工业在全国已有广泛深入地发展,几乎遍及每一个村庄。下面为1520~1801年英国人口结构变动趋势情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 早期工业化 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乡村工业发展的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乡村工业发展的当代启示。(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文明是民族认同的标志,也是人类进步的标尺。文明嵌含自我与他者的比较和对话,也传递了后人对前人的批判和借鉴。作为 具有独特的历史连续性和文化传统同一性的大国 ,当代中国的现代文明建构不仅与轴心时代以来文明发展规律相契合,更是在由传统中华文明与科技——工业文明的碰撞交融、民族复兴与人类解放的相通共达中所生成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它的实然性和应然性在于这一民族叙事的新文明不是从头脑中想象出的 抽象逻辑的可能性 ,而是在其展开过程中表明的 历史规律的必然性

——摘编自昊海江 徐伟轩《新文明的中国形态》

新文明的中国形态 为主题,参考材料信息,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持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宋代蒙学有常年开课的私塾、义学、家塾等。私塾是塾师在自己家中设学教授,规模较小。教师以学生所交的少量现金或财物作为办学费用,其生活往往相当艰难,但这些教书先生热爱教育事业,为提高宋人的文化素养作出了积极贡献。宋代蒙学以识字、习文为主,同时也进行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由于蒙学设置相当普遍,城镇乡村处处都能听到琅琅读书声,这对培养儿童道德素质和增长知识有着难以估量的重要贡献。

——摘编自游彪《新编中国史:宋史》

材料二
法国在1881~1882年通过法律规定:7至13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世俗化义务教育;小学完全免费,有关费用由地方和国家通过税收承担。由此,法国确立了初等教育改革的三原则;义务、免费、世俗化。为了坚定青少年的共和信念,加强其爱国主义情感,费里政府还决定对中小学生进行公民义务教育,而宗教教育只能在校外进行。在推行教育世俗化改革的过程中,费里还努力加强师范教育,提高师资水平,规定只有获得考试合格证书的人,才有资格执掌教鞭。与此同时,费里政府还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使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都有了显著提高。

——摘编自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蒙学教育推行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法国教育改革的措施。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基础教育重要性的看法。(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