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安徽省宣城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4+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7 浏览数:264

一、单选题

1.

下图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从图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A.南粟北稻农业格局形成B.文化遗存分布星罗棋布C.氏族部落之间征战不断D.区域文化在交融中发展

2.

西周初期,通过分封诸侯,加强对商朝旧贵族的包围和监督。姬姓诸侯大多被分封到黄河流域的主要农业生产区,并利用功臣等异姓诸侯作为姬姓诸侯的屏障,控制着戎狄蛮夷部落。同时,又将旁系姬姓贵族分封到原先少数部族居住的地区。据此可知,西周分封(  )

A.适应了对地方控制的需要B.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度C.摆脱了血缘对政治的束缚D.解决了诸侯之间的矛盾

3.

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 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 ,察 圣王之事 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应该属于(  )

A.道家学派B.儒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

4.

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史记·陈涉世家》认为是严苛的秦法, 失期,法皆斩 ,并广为流传;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中《秦律·徭律》规定,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斩首。这表明(  )

A.私人修史的主观性太强可信度低B.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加真实可靠C.多重史料互证可以丰富历史认知D.最新的考古发现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5.

汉武帝时,盐、铁、酒等实行国营,由中央大农令统一管理;同时取消郡国铸币权,由中央上林三官统一铸造五铢钱。汉武帝推行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  )

A.统制经济以巩固统治B.稳定物价促进工商业发展C.减轻百姓的经济负担D.推行重农抑商以加强集权

6.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数量巨大,使中原地区出现了胡化趋势,少数民族物品、生活习俗、生产技术和文化艺术等对中原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很大。同时,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文化和汉人习俗,加速了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特点是(  )

A.双向互动、互相吸收B.不分彼此、共存发展C.汉胡平等、彼此尊重D.和平交往、永无战争

7.

有学者把中国秦汉至明清的历史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秦汉,为贵族地主阶级统治;第二阶段是魏晋南北朝,为士族地主阶级统治;第三阶段是隋唐宋元明清,为庶族地主阶级统治。从制度创新角度来看,下列选项中有助于实现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是(  )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

8.

北宋初期,地方上废节镇而置路,使 节度使虚置 而代之以监司和帅司(同为地方高层行政长官),由此开启了地方府、州、军、监行政组织同时受多个上级机构及多个上级首长指挥、控制和监督的时代。这反映出北宋(  )

A.地方管理紊乱导致 积贫积弱 B.中央在和地方斗争中处于弱势C.崇文抑武 的政治局面形成D.中央集权的发展程度大大加强

9.

据郑樵《通志》记载,隋唐以上, 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 ,五代之后, 婚姻不问阀阅 。到了宋代,婚娶风气进一步改观,出现了 榜下捉婿 娶妻不问门户,直求资财 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

A.社会成员身份完全平等B.政府对民众控制力减弱C.门第等级观念趋于淡化D.儒家思想深入社会生活

10.

元朝在唐宋设置羁縻府州的民族地区设置了与内地相同的路、府、州、县等行政统治机构,并在这些地区驻军、屯田、征收赋税,边疆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据此可知,元朝对边疆的管理(  )

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传统B.加强了对民族地区的有效统治C.意在推行民族平等政策D.避免了边疆少数民族发生叛乱

11.

唐代后期出现了一种新诗体—词,到宋代进入鼎盛时期,适应了当时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元代的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更适合市井演唱。据此推知,宋元新诗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政治制度的变革B.商品经济的繁荣C.程朱理学的形成D.中外文化的交流

12.

唐宋时期,六部长官一般无权向皇帝直接奏事。到明代,六部直属皇帝,其长官可直接上书皇帝。这一变化,表明明代(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六部长官的权力迅速膨胀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D.君权与相权矛盾不可调和

13.

下表为17-19世纪中国人丁、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表。这说明,这一时期(  )

年代

人丁

耕地面积

人均耕地亩/口

顺治十八年(1661)

21068609

549357640

2607

康熙二十四年(1685)

23411448

607843001

2596

乾隆十八年(1753)

102750000

708114288

687

乾隆三十一年(1766)

209839546

741449550

353

嘉庆十七年(1812)

351693179

792024423

219

A.人地矛盾逐渐缓和B.封建社会由盛转衰C.农业经济停滞不前D.生态资源日趋紧张

14.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并雇用乡民改造成良田,收成大增。又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此类农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 视田之入复三倍 。该材料可以佐证,当时江南地区(  )

A.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化B.农产品完全实现商品化C.农村雇佣劳动已基本普及D.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

15.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量国家主权,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选项中,列强在中国攫取的特权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内河航运权—领事裁判权—在北京设立 使馆区 —在通商口岸设厂B.领事裁判权—在通商口岸设厂—在北京设立 使馆区 —内河航运权
C.领事裁判权—内河航运权—在通商口岸设厂—在北京设立 使馆区 D.在通商口岸设厂—内河航运权—领事裁判权—在北京设立 使馆区

16.

据统计,1902至1911年间,各地民变多达1300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民变中既有旧的力量,也有新的力量彼此呼应。当时兵变有20多次,学生也经常闹学潮。因此,有人说,武昌起义只是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反映了(  )

A.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将胜利C.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D.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境地

17.

1916年2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说: 三年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这表明,陈独秀认为新文化运动(  )

A.是对专制政治的全盘清算B.源于对北洋军阀割据的反思C.是对旧文化的扬弃和超越D.意在解放思想拯救政治状况

18.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这是流行于近代中国一首歌曲的部分歌词。据此判断,该歌词应该创作于(  )

A.五四运动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土地革命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19.

下表是1927年、1936年中国部分重工业状况的统计数据。这说明(  )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1927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

30000

1936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

556347

年均增长率

94

7

9

40

A.国民经济结构达到了平衡发展B.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一定成效D.民族工业实现了独立自主的发展

20.

1937年7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宣言中指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动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据此可知,该宣言(  )

A.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B.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C.促进全国团结抗日的初步形成D.宣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1.

下图是某历史资料中的一幅地图。该图可用于研究(  )

A.正面战场的抗战B.敌后战场的抗战C.陕北地区的抗日形势D.抗日战争的全面反攻

22.

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提出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该举措旨在(  )

A.提高农民的革命积极性B.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D.确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23.

从1954年9月至1956年,中国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同时,中国代表开始出现在各种亚非国家会议上,对外贸易开始活跃起来。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B.美国改变对华孤立政策C.一五 计划的开展D.中国外交政策的新调整

24.

时间

事件

19785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

19781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以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指导,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19816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为统一全党思想打下了基础。

据此可知,表中的三大事件(  )

A.标志着 文化大革命 的结束B.有助于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D.为党的 十四大 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大一统 观念萌生于三代,丰富于春秋战国,至秦汉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 大一统 思想核心是疆土一统和以治权及法令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一统,同时也涉及到思想一统和文化认同。

——摘编自张子侠《大一统思想的萌生及其发展》

材料二
古人们民族国家意识最突出的表达莫过于 华夷之辨 。先秦以后,在 华夷之辨 上的衡量标准是血缘、地缘和礼仪三个标准并行,以血缘及地域进行衡量的观点一般在华夏面临严峻威胁即遭遇严重入侵和灾难时占据主流。清军入关后,康熙帝强调 无分内外,视同一体 ,雍正帝说 天下一统,华夷一家 。清帝所主 大一统 ,改变了 中国 的疆域定位:将历代传统限定在长城以内的 中国 的政治与疆域之版图,扩展到长城以外的 三北 及各边疆地区,即北狄、南蛮、西戎、东夷,皆涵盖在 中国 之内。

——根据李治亭《清帝大一统论》等整理

材料三
从古代中国的 武力统一 到新中国的 和平统一 ,到今天的 一国两制 九二共识 ,时代在变,但中华民族对统一的渴望和追求始终不变;统一的方式在变,但是中华民族完成国家统一的决心和信心始终不变。

——摘编自董文文《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思想及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践行 大一统 思想的举措。(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 大一统 思想的新变化。(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 大一统 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4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然后就有同治初年由奕 、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这个运动就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简单地说,这个方案是要学习运用及制造西洋的军器来对付西洋人。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
材料二
甲午以后,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的第二个方案,这个方案的主旨是要变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改君主立宪制,变法运动无疑是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
材料三
等到自强、变法……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革命方案,即三民主义。但是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在西洋尚且未实现,以落伍的中国,外受强邻的压迫,内部又满布封建的思想,何能同时推行三民主义呢?这岂不是偏于理想吗?……其实中山先生充分的顾到了这层困难。他的革命方略就是他实行三民主义的步骤。同盟会的宣言的下半说明革命应分军法、约法、宪法三个时期,就是以后所谓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
材料四
现在我们要研究我们的近代史。我们要注意帝国主义如何压迫我们。我们要仔细研究每一个时期内的抵抗方案。……我们如果能找出我国近代史的教训,我们对于抗战建国就更能有所贡献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938年初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强运动是 不彻底的方案 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 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孙中山的救国方案较之 变法运动 有何不同。(10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用意。(2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地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始阶段。八大前夕,鉴于苏共二十大暴露出来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中共中央即已明确提出 以苏为鉴 ,走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随后,毛泽东在调查研究、总结我国 一五 计划经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十个方面矛盾,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基本原则。这个报告不仅是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而且为八大提供了理论指南。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

材料二
中国式的现代化 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探索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提出的。1979年3月21日,邓小平首次提出 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的概念。同年12月,邓小平阐明: 我们要实现的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是 小康之家 ”。1984年3月,他进一步指出 小康之家 就是 翻两番,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 1987年,邓小平又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 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蓝图更加清晰完善,有迹可循。邓小平 中国式的现代化 思想在回答中国怎样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和新的观点。这一思想,来源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满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我们在新时期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武器。

——摘编自姜婷《邓小平中国式的现代化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共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共八大 独立地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取得的成果。(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邓小平 中国式的现代化 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一思想的意义。(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