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安徽省黄山地区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9 浏览数:470

一、选择题

1.

北京人遗址发现近10万件石器,这些石器的打制方法以砸击法为主,锤击法常见,还有碰砧法,石器的主要类型有尖状器、石锤、石砧等。材料表明北京人生活在(  )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器时代D.古代农耕时代

2.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下列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重要标志的是(  )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④使用天然火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特殊的文献,记载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的相关情况。中华民族在文化上同宗共祖的祖先是(  )

A.盘古、蚩尤B.炎帝、黄帝C.鲧、禹D.尧、舜

4.

《史记》记载: 尧之子丹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乃权授舜。 这种产生部族联盟首领的办法是(  )

A.世袭制B.选举制C.禅让制D.分封制

5.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右侧图片所示文物透露出来的相关历史信息是 (  )
202302271150558048

司母戊鼎

A.原始居民的生活B.春秋战国的纷争C.商代的青铜文明D.秦汉时期大一统

6.

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这一年处于(  )

A.公元前7世纪前期B.公元前7世纪后期C.公元前8世纪前期D.公元前8世纪后期

7.

春秋末期,先后北上争霸位于长江下游的两个诸侯国是(  )

A.吴国和越国B.楚国和吴国C.齐国和吴国D.楚国和越国

8.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早期国家向大一统国家发展,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剧烈动荡和社会变革的转型时期。促使这一时期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  )

A.各国纷纷进行政治改革B.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C.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D.思想活跃,文化繁荣

9.

小明在记历史笔记的时候漏了两个字: 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工程,建成之后,平原成为千里沃野,被称为 天府之国 ”。横线处应填上(  )

A.华北B.东北C.关中D.成都

10.

王国维说: 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 他意在说明(  )

A.分封制的崩溃B.商鞅变法的作用C.兼并战争的后果D.百家争鸣的原因

11.

李克强总理曾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秦朝时,为了让官员 有权不可任性 而设立的官职是(  )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

12.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于安徽境内。小明要去寻访历史遗迹他应去的地点是(  )

A.渔阳B.巨鹿C.咸阳D.大泽乡

13.

文景之治 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D.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14.

在欧洲的古罗马,丝绸的价值等同于同等重量的黄金,古罗马人以能穿上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的中国丝绸为荣。西汉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A.于阗B.长安C.楼兰D.建业

15.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下列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北京人复原头像B.《史记·秦始皇本纪》C.西汉时据记载绘制的孔子画像D.马王堆汉墓帛书

16.

新冠疫情以来,中医学日益凸显其优势,被后世称为 医圣 的是(  )

A.华佗B.扁鹊C.张仲景D.贾思勰

17.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

A.商朝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18.

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曹操的微信朋友圈中,下列人物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A.项羽B.刘邦C.董仲舒D.刘备

19.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最准确的描述是(  )

A.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0.

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  )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21.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 ,当你唱起这首歌时会想到的书法家是(  )

A.王羲之B.司马迁C.顾恺之D.郦道元

22.

按照下列人物的分类标准,祖冲之应属于的组别是(  )

A.孔子、墨子B.管仲、商鞅C.贾思勰、蔡伦D.秦始皇、汉武帝

23.

人口迁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社会现象。西晋末年我国出现了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B.使北方趋于平静C.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D.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24.

我国许多优秀文化成就被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下列文化遗产中,带有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的是(  )

A.灵渠B.云冈石窟C.秦始皇陵兵马俑D.长城

25.

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北朝时期农业科学技术著作是(  )

A.《缀术》B.《齐民要术》C.《大明历》D.《水经注》

二、改错题

26.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姆渡人制作的彩陶上面有各式各样美丽的纹饰。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北地区的开发。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题

27.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河南省邓州市地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上。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第三个帝王——仲康,把他的儿子封到邓地,始有邓国。周代邓国为曼姓侯国。楚文王十二年(公元前678年),楚国灭了邓国,邓地便成了楚地,取名 。秦昭王十一年(公元前296年),穰地又成了秦的属地。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初置南阳郡,穰,山都、涅阳属之。西汉时仍属南阳郡,辖今邓州市境内的穰、山都、涅阳、安众、乐城、朝阳等6县。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至秦汉时期邓州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并阐述你的判断依据。(6分)
材料二  下面是西汉初年中央和封国力量比对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汉初年所面临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政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其结果。(8分)

28.

改革促进文明的进步与经济的繁荣,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国家强大的基石,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孝公)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权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

——《史记·秦本纪》

(1)据材料一,归纳 商君 改革的两项措施(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的?(4分)
材料二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摘编于《简明中国史读本》

(2)材料二中 从平城到洛阳 是哪次改革的措施之一?(2分)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2分)

四、综合题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4分)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

以法为教 法不阿贵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救。

——《韩非子》

(1)材料一中孔子提倡 为政以德 道之以德 有什么积极的意义?(4分)
(2)根据材料指出儒家和法家主张的不同之处。(6分)
(3)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