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陕西省百校联考高三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必修三册+选修一三四)【人教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陕西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7 浏览数:369

一、单选题

1.

在西周时期,一辆既坚固又华美的车的制造,已不是一两个人所能胜任的事了,而是需要在木工、皮革工、金工和漆工等工种的合作下,经过大小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这表明,当时(  )

A.工商食官制瓦解B.道路交通设施完善C.手工业水平提升D.分工协作模式盛行

2.

据下表可知,西汉时期岭南地区(  )

史料

史料出处

汉初,南越王赵佗献文帝白盟一双,翠鸟千,犀角十,紫贝五百

《汉书》

汉武帝时南越献驯象、能言鸟

《后汉书》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武帝再遣楼船将军杨仆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州,元封元年公元前110,略以为儋耳、珠崖郡

《汉书》

汉和帝时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奔腾阻险,死者继路

《后汉书》

A.已正式归属中央政权B.与中央王朝联系加强C.与中原地区贸易频繁D.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

3.

唐代的诗歌与话本,较多地记录了唐代文人士子好漫游的风气,如陈鸿的《长恨歌传》云: 元和元年(806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今陕西周至县)鸿与琅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 这类记载(  )

A.便利了唐代文学创作的情境研究B.反映了贵族阶层生活的舒适和逍遥C.体现了当时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D.折射出科举取士影响士人价值取向

4.

康熙时,在职官员经商营利, 无不有也 。高奇和王鸿绪都是有声望的高官,但却在苏松淮扬等地合伙经商,开设缎店等以 寄顿各处贿银 动辄数十万以至百余万 。这(  )

A.表明政府支持官员的经商活动B.体现了传统经济政策的局限性C.便于构建稳固的商业经营秩序D.说明吏治建设存在着严重不足

5.

在近代中国, 他们在开展救亡图存的运动中,寻求 御夷之方 ,开始瞩目外在世界,并意识到需要 欧风美雨 的洗礼,因而掀起了学习西方的热潮 。材料中的 他们 (  )

A.倡导中体西用,要求废除科举制度B.受到西学影响,力图维护传统秩序C.宣扬西方宪政,吸纳西方自然科学D.鼓吹西方文化,积极倡导民主科学

6.

1911年11月5日,江苏巡抚程德全在苏州宣布脱离清廷,出任民国都督,并传檄各府州县,令其一律光复。这样,江苏成为全国第一个和平光复的省,当时有人誉之为 匕鬯不惊 传檄而定 。苏州的改旗换印,是江苏光复的标志。这反映了(  )

A.封建专制体制的根深蒂固B.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C.地方行政机构的优化重组D.晚清督抚制度的崩溃

7.

下图是20世纪40年代中叶《新华日报》的一版截图。这可用于研究,当时 (  )

A.中共武装重创日本侵略者B.国民党全面 围剿 工农红军C.中原地区是中日争夺焦点D.双十协定 遭到国民党破坏

8.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型中小企业经历了从1978~1985年的诞生,到1986~1996年的初步发展和1997~2005年的再次兴起与二次创业,再到2006年以来崛起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

A.科技型企业完全居于优势地位B.国有企业发挥了引领作用C.民营经济的地位得到明显提升D.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巨变

9.

史载,雅典公民大会开始后,首先由女传令人宣读大段咒语,接着传令官宣读议事会对本次会议执行主席和秘书人选的安排,并提出主席团事先拟订的议题。然后,随着传令官一声 谁要发言? 大会进入自由发言阶段。最后,大会就议题进行集体表决。据此可知,在古代雅典(  )

A.会议程序带有民主色彩B.直接民主制约决策效能C.民主政治具有明显弊端D.宗教影响民主运行过程

10.

某学者认为:“(16、17世纪)当西北欧商人在国家政策的保护和鼓励下,在国际市场上显出咄咄逼人的态势时,仍秉守单个行动旧传统、缺乏国内强有力政治凭靠的意大利商人们,只可能节节败退了。 此观点(  )

A.忽视新航路的开辟对意大利的消极影响B.认为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殖民争褥斗争C.强调政治发展滞后导致了意大利的衰落D.表明西北欧国家间争夺市场的矛盾尖锐

11.

下图所示为美国画家施尔德·哈森于1885年创作的作品《波士顿的雨天》。针对此作品,施尔德·哈森说道: 这条潮湿的路在阳光的照耀下非常漂亮,并捕捉了过往人员和车辆的反射倒影。 该作品的绘画风格是 (  )

A.印象主义B.新古典主义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强调自己的文化独特性,提升本民族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有学者认为,世界正进入一个多文明竞争的时代。 多文明竞争 实际反映了(  )

A.美国文化霸权地位丧失B.各国间的利益冲突加剧C.国际秩序走向混乱状态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与各帝国主义国家签约,基本收回关税自主权。国民政府于1929年12月通过《海关进口税税则》,把进口货物分为7类,其税率从7.5%到27.5%不等;1931年1月又把进口货物分为12类,最高税率提高到50%;1933年5月,再把最高税率提高到80%,以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向来占进口商品第一位的棉纺织品,在提高进口税率后,进口量锐减;印花布在1929年以后的六七年内,进口量减少了90%。1933年12月17日,公布倾销货物税法施行细则,并同财政部、实业部一同设立倾销货物审查委员会,调查涉嫌倾销的外国商品,规定对倾销最严重者,如布匹、煤、水泥等,实施反倾销税。

——摘编自宗玉梅、林乘东《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保护国货政策》

材料二
1930年由胡佛总统签署生效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成为美国历史上关税水平最高的关税法案。该法案大幅提高农产品和工业品的进口关税, 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其中50种由免税改为征税,对农作物原料的平均税率由38.10%提高到48.92%,其他商品的税率由31.02%提高到34.30%。此后,美国又多次修订关税税则。受通货紧缩的影响,从1930年下半年到1932年下半年,美国有效关税率提高了30.8%,进口价格平均提高9.9%,美国进口规模下降了40%,研究表明,其中22%缘于高关税。加拿大、古巴、墨西哥、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迅速跟随美国,提高进口关税。英属印度、秘鲁、阿根廷、巴西、立陶宛等国也普遍宣布增加关税。从1929~1932年,世界范围内的关税水平几乎提高了一倍。

——摘编自孙玉琴《大萧条时期美国贸易政策与中美贸易》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经济大萧条时期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税政策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大萧条时期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税政策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经济大萧条时期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税政策中所得到的启示。(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不同史书所载隋朝时期部分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

重要历史人物

事迹摘选

隋文帝扬坚

四年(584春正月甲子,日有蚀之。……丁未,靺鞨贡方物。突厥苏尼部男女万余人来降。庚戌,幸陇州。突厥可汗阿史那玷率其属来降。……宴突厥、高丽、吐谷浑使者于大兴殿。丁巳,以上大将军贺娄子干为榆关总管。五月癸酉,契丹主莫贺弗遣使请降,拜大将军

隋文帝时丞相元谐

时吐谷浑寇凉州,诏谐为行军元帅,牟行军总管贺娄子干、郭竣、元浩等步骑数万击之。……谐率兵出郜州,趣青海,邀其归路。吐谷浑引兵拒谐,相遇于丰利山。贼铁骑二万,与谐大战,谐击走之

隋文帝时大将军元胄

高祖隋文帝从容曰:保护朕躬,成此基业,元宵功也。后敷载,出为豫州刺史,历亳、浙二州刺史。时突厥屡为边患,朝廷以宵素有威名,拜灵州总管,北夷甚惮焉。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

隋文帝时丞相杜整

在职数年,以母忧去职,起令视事。开皇六年(586突厥犯塞,诏遣卫王爽总戎北伐,以整为行军总管兼元帅长史,至合川,无虏而还。整密进取陈之策,上善之,于是以行军总管镇襄阳

——据《晋书》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辽朝建立时,正值中原地区战乱频仍, 幽涿之人多亡入契丹 阿保机率汉人耕种 汉人安之,不复思归 。落后的畜牧业经济,越来越不能适应辽朝在政治、军事上的要求及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辽圣宗(在位时间983~1031年)即位后,积极进行农业改革。他多次下诏,令 诸道州长吏督民 ,规定 军中无故不得驰马,及纵诸军践南境桑果 ,使民人皆以耕粟为本;统和七年(989年)辽圣宗发布了 禁部从伐民桑梓 的命令, 诏诸军官毋非时畋猎妨农 。他下令将官帐奴隶改编为部民,对于降服的外族,不再编为宫帐奴隶,直接置部统治;命以移民、募民以及许民 请业荒地 等办法,招徕闲散劳动力,扩大耕地面积,并规定凡垦荒者在一定年限内可免除赋税,从而恢复了因战争而遭破坏的农业经济。

——摘编自黄吉连《辽圣宗改革促进契丹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圣宗农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圣宗农业改革的意义。(7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初,作为在野党的英国工党,认为以单个国家武装力量为基础的安全(体系)必须让位于依靠所有国家共同提供的集体保证,并指责保守党政府重整军备的决定是对 世界和平和本国安全的威胁 。工党还强调国际联盟将会把世界各国聚在一起,共同排解纠纷,裁减军备,从而避免世界大战再次爆发。二战爆发后,参加战时联合政府的工党,主张英国在战时与盟国密切配合,战后进行国际合作。1945年,二战结束后不久,工党上台组建政府。以艾德礼为首的工党领袖指出, 欧洲的局面是:它无法依靠自身力量抵御俄国(苏联)”,英国当与美国结盟,使其填补欧洲在大战结束后出现的实力真空,重建欧洲均势以平衡苏联,进而保护英国的既得利益和现存地位;联合国是实现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有力工具,应当吸取国际联盟失败的教训,以实力作后盾。总之,经历二战的工党使现实主义重新成为英国外交政策的主调。

——摘编自倪学德《二战前后英国工党外交政策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英国工党外交主张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英国工党外交政策调整的影响。(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39年年初,受中共中央派遣,刘少奇深入华中敌后根据地贯彻中共中央关于 发展华中 的战略部署。在领导华中敌后抗日工作的三年多时间里,他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工作,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召开了座谈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党的思想建设工作,着重培训华中部队团以上和地方县以上的干部。在反对党内错误思想的同时,他教育党员干部坚决维护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在沦陷区 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创建抗日根据地 。他发表了一系列报告和文章,系统阐释了关于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并强调把民主集中制贯彻到具体工作中,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在刘少奇的言传身教和悉心指导下,华中敌后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为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与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徐剑雄《刘少奇加强华中敌后党的建设探析(1939—1942)》

(1)根据材料,概括刘少奇加强华中敌后根据地党建工作的主要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少奇加强华中敌后根据地党建工作的意义。(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