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广东卷)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670

一、单选题

1.

孔子以平民作新史而成《春秋》,皆政治社会实事,不语怪力乱神……自有孔子,而史学乃始与宗教、贵族二者脱离。这反映出(  )

A.私家修史已经蔚然成风B.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C.唯物思想成为社会主流D.平民社会已逐渐形成

2.

(2023·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广 卷>·2)魏文帝时期, 州、郡皆置中正……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颁行之初 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逸风 ;但这一制度随时间推移却出现了一些弊端。下列诗句与这一制度出现的弊端相关的是(  )

A.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B.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C.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3.

(2023·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广 卷>·3)唐贞观初年,户不满300万。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在籍户数380万户。而隋朝强盛时期的户数为891万户。到玄宗天宝十三年,有962万户,户数超过隋朝,此时经济发展,社会繁荣,达到了唐朝的极盛。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隋代户口数量有夸大成分B.贞观之治 名不符实C.唐代的户口统计更为精确D.户口数量反映社会盛衰

4.

(2023·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广 卷>·4)在宋代,中书舍人、给事中认为朝廷敕命有不妥之处,即退还或执之不下,以防患于未然。政令下达及执行过程中,则有台谏监督论列,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早纠正。宋代的这一制度设计(  )

A.保证了监察的公正性B.使监察权凌驾于行政权之上C.避免了朝廷政令失误D.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治理效能

5.

(2023·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广 卷>·5)明朝晚期,众多的负贩行商在国内异地落迁定居,这不仅给当地市民带来新鲜的观念,而且他们具有地域或宗族特色的性格与形象也深深影响了侨居之地的市民,同时他们也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生活方式向定居地靠近。这一现象(  )

A.有利于促进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B.成为新生产关系产生的前提C.导致传统户籍制度的混乱与瓦解D.推动封建等级秩序走向崩溃

6.

(2023·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广 卷>·6)1864年,普鲁士派遣李福斯为公使进驻北京,到达中国沿海后,李福斯扣留了三艘丹麦的商船。总理衙门依据《万国公法》,提出 查外国在中国洋面,扣留别国之船,乃系显夺中国之权,于中国大有关系……外国无论与何国有隙,在中国洋面扣船,即属轻视中国。 结果,李福斯在同清政府交涉后,释放丹麦商船并于6月灰溜溜地离华回国。这反映出,清政府(  )

A.对列强态度日趋强硬B.与丹麦关系友好C.已具备近代海权观念D.国际地位的提高

7.

(2023·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广 卷>·7)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1840年—1936年我国棉纺织业变化情况

1840

1860

1894

1913

1920

1936

全国农村土布产量百万匹

59733

60471

58916

4972

55232

35298

农村土布用纱总量万市担

75126

76055

74099

58261

59465

44395

土布用机纱量

303

428

17354

45251

35263

33713

机纱量占用纱总量%

040

056

2342

7767

5930

7594

土布用土纱量

74823

75627

56745

13010

24202

10682

土纱量占用纱总量%

9960

9944

7658

2233

4070

2406

A.列强侵华方式出现重大变化B.合理的棉纺织业布局已经被构建C.自然经济已经退出历史舞台D.中国农村纺织分离现象逐渐凸显

8.

(2023·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广 卷>·8)孙中山在1912年3月修改后的《中国同盟会总章》中规定 以巩固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为宗旨 ,取消了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然而,他在1919年所写的《三民主义》一文中却说,中国的民族主义有 消极目的 积极目的 ,推翻清朝只是达到了 消极目的 ,而 积极目的 则是使整个中华民族 驾美迭欧而为世界之冠 ,国人还要继续为之奋斗。这表明,孙中山(  )

A.认识到民族解放的重要性B.受到中国共产党主张的影响C.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D.找到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

9.

(2023·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广 卷>·9)1942年,在太行区左权县麻田镇召开的一次斗争大会上, 发言的有白 发苍苍的老汉,有牵儿带女的妇女,有握着小拳头的孩子,还有因病不能来托人代为申诉的。大家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多年的积怨,诉说被地主剥削的痛苦,农民们的情绪转为激昂了 。这一时期农民的斗争大会(  )

A.推动了土地革命运动的顺利开展B.激发了农民的阶级意识和革命意志C.改变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D.增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武装力量

10.

(2023·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广 卷>·10)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讨论并原则通过了由邓子恢主持修订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规定: 为了照顾社员种植蔬菜或者别的园艺作物的需要,应该允许社员有小块的自留地 ,并规定 每口人所留的土地至多不能超过全村每口人所有土地平均数的百分之五 。这体现了(  )

A.农业市场化得到中央认可B.农村经济巩固效果初显C.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调整D.社会主义体系日渐完善

11.

古希腊以城邦制度闻名于世,许多独立小国并存的形态贯穿了希腊文明的始终。城邦的理想是独立与自足。因此,城邦的人口数量是政治家和思想家关心的问题。 根据材料,下列观点最能得到古希腊城邦政治家和思想家认可的是(  )

A.人口的大量增加是一个城邦兴旺的标志 B.对公民人数进行控制,防止过多或过少
C.为了吸引外邦人可以赋予他们政治特权 D.奴隶是城邦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2023·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广 卷>·12)马克·布洛赫的代表作《国王神迹》的研究对象,是11世纪到18世纪期间,广泛流行于英法的一种现象,即国王以手触摸瘰疬病患者为其治病,以及人们相信国王的触摸能够治愈这种疾病的普遍心态。这种心态是源于对神圣王权超自然的信仰,即王权诱导下民众产生的 集体错误意识 。在17、18世纪以后,国王触摸仪式逐渐退出了英法两国的历史舞台。其主要原因是(  )

A.文艺复兴的推动B.理性思想的传播C.君主立宪制建立D.工业革命的开展

13.

(2023·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广 卷>·13)下图是1870年与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  )

                                                                           1870年                                   1913年

A.工业革命在全球的扩展B.世界殖民体系的衰落C.英法本土工业日益萎缩D.美英之间的矛盾加剧

14.

(2023·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广 卷>·14)近代美国女作家海伦·亨特·杰克逊撰写了《可耻的世纪》,书中对西进运动揭露说: 只要我们的边疆还剩下一平方英里掌握在弱小的、孤立无援的主人手里,就会有一个壮实无耻的移民企图去夺取它,而且还有一个文质彬彬的政客为了获得选票和金钱在背后支持他。 由此可知,美国西进运动中原住民遭受灾难的根源是(  )

A.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B.印第安人的落后C.西部土地资源的丰富D.白人移民的贪婪

15.

(2023·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广 卷>·15)1945年2月,为了促使苏联在对德战争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英美苏三国缔结了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密约内容共有三条:1. 保存外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与边疆 ;2. 恢复曾在1904年由于日本各种背信弃义的进攻所破坏的俄国所有的权利 ,包括将库页岛南部及其附近岛屿让与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租借旅顺为军港,保证苏联在中东路、南满铁路的利益;3. 将千岛群岛归还苏联 。该次会议召开的地点位于(  )

A.西亚B.东欧C.北非D.东亚

16.

(2023·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广 卷>·16)20世纪60年代,美国先提高欧洲地毯和玻璃的进口税,作为报复,欧洲经济共同体六国于1962年8月将美国冻鸡的进口税从每磅4.5美分提高到13美分,使美国冻鸡对共同体市场的出口额猛降60%,接着又于1963年5月将所有家禽的进口税提高50%。而美国则提高了从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进口的卡车、酒类等商品的进口税作为回应。欧美贸易摩擦的出现体现了(  )

A.美欧同盟关系的破裂B.美经济霸权受到冲击C.美苏冷战的日趋缓和D.西欧摆脱了美国控制

二、材料阅读

17.

(2023·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广 卷>·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梦溪笔谈》分类统计表

社会科学和掌故、见闻

自然科学

类别

条数

类别

条数

经学

15

数学

4

音乐

44

天文及历法

22

语言文学家

19

气象学

12

史学、考古学

28

物理学

5

经济

21

化学

3

军事

16

医学及药物学

43

法律

10

建筑学

8

宗教、卜筮及阴阳五行

28

灌溉及工程学

9

典籍与文书

17

工程技术

16

博戏

4

生物学

32

艺术

25

农学

8

文学

34

地理学及制图学

16

礼仪

15

地质学及矿物学

11

舆服

12

职官

22

科学与翰林

14

社会风俗

4

杂闻与轶事

92

小计

420

小计

189

材料二
宋代儒学有自己独特的宋学精神……事实上,宋学精神也是宋代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或者说,宋代科学家的科学研究也反映出宋学精神。……沈括对前人的科学结论多采取实验的方法予以求证。在沈括之前,祖冲之的儿子祖啦已经测得天极不动处距北极星有一度多。为了验证这一说法,沈括 以玑衡求极星 ,用窥管对极星进行观测,每夜观测三次,历时三个月,并画图二百余张。……沈括重视观察自然现象,但是更重视从所观察的自然现象中把握 自然之理 。在沈括看来,自然界的事物都包含着 。他说: 大凡物有定形,形有真数。……非深知造算之理者,不能与其微也。

——摘编自乐爱国《宋代的儒学与科学》

(1)根据材料一,分析《梦溪笔谈》内容的主要特点。(6分)
(2)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试概括说明沈括所体现出的宋学精神。(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2023·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广 卷>·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复工的国营企业通过劳动竞赛,工人的劳动热情不断增强,纷纷要求自动延长工作时间或周末义务加班,以增产支援前线。工人的竞赛增加了产量,降低了成本,推动了国营经济的发展。以国营上海电机厂为例,1949—1952年,该厂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效益折合人民币(新币)依次为6213元、14115.8元、15140元、2672.2元。如果以1949年劳动生产率增长倍数为1,则1949—1952年逐年增长倍数依次为1、2.28、2.44、4.30。产品成本降幅明显,1952年相比1951年降低幅度为23.79%。产品总产值增长猛烈,1949—1952年产品总产值历年分别为9195万元、525.28万元、694.94万元、2449.46万元。

——摘编自刘岸冰《1949—1956年上海国营工业企业劳动竞赛研究》;游正林《社会主义劳动范式的形成(1949—1956)——基于对劳动竞赛推进过程的解读》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以 劳动竞赛 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2023·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广 卷>·19)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许多经验与教训。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一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基于当时存在多种经济成分的状况,肯定了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必要性。在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变革基本完成之后,斯大林肯定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继续存在的必要性。斯大林在谈到这时候的商业特征时说: 苏维埃商业是没有大小资本家参加的商业,是没有大小投机分子参加的商业。这是特种商业,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而只有我们布尔什维克在苏维埃制度发展条件下才实行的商业。

——摘编自闻海《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历史地位》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最高也只占对外贸易总额的1/4,谈不上对外开放。在70年代初兴起的以微电子技术为先导的第四次技术革命中,苏联仍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战略,虽然在70年代至80年代的前几年,它的一些重工业部门产量仍居世界首位,但电子工业等高科技部门则非常落后。由于其传统的产业部门得不到高技术的支持,1976年苏联每亿度电所消耗标准燃料比日本高46.4%,每吨钢所消耗标准燃料高140.3%,每吨铁高164.6%。

——摘编自伏广存《冷战与苏联解体关系论析》

材料三
1986年在苏共二十七大上,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新的经济政策,要求以新技术装备的机械设备全面更新生产性能低下的老朽设备,然后用这些新的机械设备来扩大生产以加速经济增长,并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为此,把资金重点投向提供新技术设备的生产资料的机械制造部门,而把消费资料的生产放在一边。这实际上仍在苏联传统经济模式里原地打转。

——摘编自赵文飞等《大国角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苏联商业模式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商业模式形成的历史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20世纪70—80年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问题形成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 新的经济政策 仍在苏联传统经济模式里 原地打转 。(4分)

20.

(2023·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广 卷>·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1849年曼彻斯特市布里奇沃特街区图

曼彻斯特是英国典型的工业城市,在拥有500或1000雇工的大工厂之间,都坐落着工人阶级极其简陋的住宅,成排或成堆地聚在一起。而市民的住房之间也混杂着众多小规模的布料切割场、纺锤制造厂、染坊和印花厂。
材料二
英国于1831—1832年间经历了史上最大规模的霍乱疫情,社会各界普遍意识到城市规划的重要性,1848年英国政府开始着手解决工业发展给城市带来的 城市病 问题。
1848—1875年间是城市规划的第一阶段。中央政府出于疾病防治的目的,颁布了一系列卫生法案,授权地方政府为改善城市卫生状况,对已有街道和建筑物进行改善,并为城市居民开辟适合户外社交娱乐的场所,市民的居住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1875—1909年间是城市规划的第二阶段。从1875年《技工和劳工住房改善法案》的颁布开始,英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住房法案,其授权地方政府清理贫民窟地区以及其他结构不当的建筑群。通过对贫民窟进行清理和重建,工业城市的市容得到明显改观。但改善方案涉及的面积一般不超过100英亩,其无法确保改善区域内的建筑与相邻区域的建筑在功能上彼此协调,城市中各功能区的合理布局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
1909—1939年间是城市规划的第三阶段。1909年颁布了《住房与城市规划诸法》,授权地方机构以 规划方案 的形式,把辖区内所有土地按功能划分不同区域,从宏观角度考虑相邻建筑在功能和结构上的协调性。随着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变,工业城市近代早期存在的种种 城市病 逐渐得到医治。

——均摘编自梁远《近代英国工业城市规划演进研究(1848—1940)》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1848—1939年英国对工业城市进行规划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48—1939年英国工业城市规划的特点。(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