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期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581

一、单选题

1.

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核心,考古人员在遗址中心发现了曾建有宫殿的人工地基,面积达30 公顷;在遗址的西北发现有绵延四五公里的主垒,可能是城墙或堤坊。据此推知良渚文化时期我国(  )

A.重视用礼制来维护秩序B.各邦国之间的纷争不断C.进入了初始的文明阶段D.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2.

下图是秦始皇巡行路线及石刻分布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巡行意在宜德扬威以安天下B.巡行石刻没有史料实证价值C.巡行极大地凝聚了天下人心D.巡行方向反映秦统治中心东移

3.

北魏太和九年颁行《地令》,共15条。《地令》第一条前部,第二、四、五、七、八、九、十、十三、十四诸条款,都有关于国家授田与土地还受的内容.《地令》第三条后款规定各户原有桑田还在还受之限,第六条规定 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 。这表明当时(  )

A.土地政策与现实相适应B.自耕农经济出现了衰退C.土地国有加剧社会矛盾D.土地国有制逐渐被废弃

4.

下图分别是我国唐朝和南宋时期,增建的孔庙空间分布示意图。这一分布情况反映出 (  )

A.唐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教化弱于南宋B.南宋时期黄河流域少数民族政权排斥汉文化
C.传统儒学作为主流统治思想地位的兴衰变化D.经济政治文化格局变化对孔庙增建影响深刻

5.

晚明苏州地方官黄希宪说: 吴中五方杂处,日食甚繁……吴所产米原不足供本地之用 。江南所需的粮食的一半是从湖广、江西及皖南运来。雍正帝在朱批中道 朕知江浙粮米历来仰给于湖广 这主要是由于江南地区(  )

A.农业发展迟滞B.商品经济发展C.生产技术落后D.奢侈习俗风靡

6.

协定关税和治处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认为,治外法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而协定关税,新的关税比旧有的自主关税还要高一点,最不应该的是开放五口通商。这说明 当时的人 (  )

A.认清国家发展的短板B.已有近代国家主权意识C.坚守闭关锁国的政策D.对世界近代化认识不清

7.

19世纪60年代,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的洋务运动自始至终都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而晚于洋务运动开始的日本明治维新运动,明治政府上台后面对500%的财政赤字,两年时间就印出了4800万日元的纸币,一举解决了本国工商业发展的资金困境。据此可说明洋务运动资金短缺未能解决的重要原因是(  )

A.清朝尚未构建近代金融体系B.白银大量外流使清政府贫弱C.巨额赔款导致政府财政困难D.近代军事工业发展耗资巨大

8.

陈独秀在《袁世凯复活》一文中言道: 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为恶果,非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尽,无数废共和、复辟帝制之袁世凯,当然应运而生。 陈独秀意在(  )

A.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B.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C.强化民众对民国政权的认同D.指出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9.

民国元年,孙中山提出了以 万国公时(即米制)”为中华民国的权度通制。民国十八年二月,国民政府公布《度量衡法》,规足 以米突制为权度的标准制。标准制长度以1公尺为标准尺,容量以1公升为标准升,重量以1公斤为标准斤。 这一举措(  )

A.完善了近代税收体系B.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C.建立了国内统一市场D.立足于关切民生幸福

10.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宣传中大量使用 劳工神圣 赤化大地 等口号;第一次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在宣传中突出 民族解放 平民政权 等口号;八七会议后, 打土豪,分田地 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口号。这一系列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始终把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C.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坚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1.

下图为美术家古元创作于1947年的木刻版画《烧毁旧地契》。该画作者旨在揭示 (  )

A.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势头猛B.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成效显著C.土改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D.人民群众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12.

1954年,在对待中国的立场上西方阵营首次公开分化。这年,中国与英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同年,中国又与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这表明(  )

A.中国与苏联关系开始恶化B.中国和平外交有新成效C.英、荷摆脱了美国的掣肘D.第三世界力量开始崛起

13.

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待在同一个房间里,不能同桌吃饭,不能同饮一口井里时水,不同种姓的人严格禁止通婚。由此推知,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  )

A.刻意宣扬君权神授观念B.不同群体的职业存在世袭C.妇女社会地位极其低下D.社会阶层的流动严重受阻

14.

美国建国初期,建国者起初较为重视和强调州在新国家中的权力和地位,后转而倾向于对州权进行限制。这一变化(  )

A.开创了西方代议制的先河B.埋下了美国内战的巨大隐患C.调和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D.体现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

15.

下图显示了1500—1975年殖民扩张和收缩的两个长周期,其中的两个殖民收缩期出现主要源于 (  )

A.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B.大的战争削弱宗主国C.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D.国际经济旧秩序瓦解

16.

冷战结束后,美国制造了一系列 文明优劣论 历史终结论 ,并向全世界广泛推销。1996 年,首届亚洲儿童权利与传媒会议通过的《马尼拉宣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亚太地区的大众传媒应尊重和保护亚洲社会的传统文化,向各国儿童提供富有亚洲特色的节目。这一宣言的出台可以印证(  )

A.反对霸权成为全球共识B.文明的多样性受到重视C.亚太地区一体化的加速D.亚洲儿童权利屡遭侵犯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20世纪初,西方社会主流的现实主义战争观是把战争看作一种政治工具,与道德无关,也无所谓正义与否。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其残酷现实促使精英们开始反省对)战争的认识。理想主义战争观产生,即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这种战争观在国际危机频发的20世纪30年代风行一时,人们极力希望能避免战争。二战期间,随着法西斯的疯狂侵略,特别是在了解了种族灭绝的非人道做法后,有识之士们重新考虑对战争的认识,衍生出正义战争现,将战争划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

——摘编自梁占军《二战与20世纪国际战争观的演变》

材料二
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我们中国,则从人民到政府,从共产党到国民党,一律举起了义旗,进行了反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时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欲达此目的,便须决一死战,便须准备着一切牺牲,坚持到底,不达目的,决不停止

——摘自毛泽东《论持久战》

(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西方社会战争观的变化,并分析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对战争问题认识具有深刻性的原因。(2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战争观这一问题的认识。(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现代化作为中国的历史大变革趋势,是各种内处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这些因素在现代化进程的不同阶段的重要性与占先性是不相同的,变革的快慢速度也大不相同。大致来说,生态、人口、社会、文化等是慢变因素,经济、技术、政治、国际交往等是快变因素。在现代化启动阶段,非经济因素特别是政治因素具有占先性,在转变阶段则是经济、技术因素具有占先性,而在现代化后期特别是社会整合阶段,则是文化因素、生态因素等上升到重要的地位。绝不能千篇一律,把极其复杂的大转变进程简单化,公式化。

——引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2009年

请从以上材料提取有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现代史有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对民众作息时间的规定,始终出现在唐宋元明清1000多年的法律文书上,除了 公事急速及吉凶疾病之类 ,凡是夜行者都算是 犯夜 ,而最不被官方所容的是 传习妖教,夜聚晓散 。 明清时期,夜行之禁的法规更细,更要求乡里组织派人宣讲并在夜间巡查。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个观念第一是来自经典的说法,第二又是写进法律的规定,第三也符合古代民众自然劳作的需要。所以生活时间的反常就是伦理秩序的频倒,成为被普遍认同的常识。……宋朝以后,尤其是到明清时代,商业城市中不分昼夜的生活节奏,给传统观念造成很大的冲击。这种颠倒的都市生活习惯,日益瓦解着各种官方的规矩, 夜禁 的法规常常成为一纸空文。

——摘编自葛兆光《在法律史、社会史与思想史之间——以传统社会中白天与黑夜的时间分配为例》

(1)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治理 犯夜 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代“ 夜禁 的法规常常成为一纸空文 的原因,并由此谈谈你对法治建设的认识。(6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

年份

全世界

发达国家和地区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总人口 百万

城镇人口百万

城市化水平(%)

城镇人口百万

城市化水 (%)

城镇人口百万

城市化水平(%)

1800

978

50

51

20

73

30

43

1825

1100

60

54

25

82

35

43

1850

1262

80

63

40

114

40

44

1875

1420

125

88

75

172

50

5

1900

1650

220

133

150

261

70

65

1925

1950

400

205

285

399

115

93

1950

2501

724

29

449

525

275

167

1970

698

666

673

254

1975

4076

1564

384

753

686

811

272

1997

5829

2681

46

880

74

1801

384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

材料二
/
(1)据材料一 ,指出近代以来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原因。(7分)
(2)据材料二,概述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结合所学提出你的解决方案。(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