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重庆一中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8 浏览数:255

一、单选题

1.

周代青铜器铭文对于前代圣王的记载以夏禹为最多,如 天命禹土,堕山?川 。在周代或略晚的文献资料中,也有不少关于禹的记载,其中的内容与周代铜器铭文有相似之处,如 缵禹之绪 陟禹之迹 。这些史料信息(  )

A.折射出周人对周朝政治不满B.是研究石器时代的重要史料C.反映周人对夏禹功绩的认可D.意在强调殷商灭亡的必然性

2.

秦朝地方政府把法令作为指导政务处理的标尺,贯彻不打折扣的 法令行政 ,但学者研究发现,在县级官员处理中央下达的政务占比中,自主行政达到了80.8%,法令行政只有19.2%。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政务处理需结合实情B.郡县制度初创存在着缺陷C.中央的监管力度不够D.官员处理政务能力有差异

3.

史料记载,北方的后赵皇帝石勒曾写信给东晋豫州刺史祖逖,要求 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魏书·食货志》曰: 自魏德既广……于南垂立互市,以致南货、羽毛、齿革之属,无远不至。 这些现象集中反映出此时(  )

A.政权林立更迭频繁B.南北经济差距在缩小C.北方商品经济繁荣D.南北方联系未曾中断

4.

唐初,朝廷实行府兵制,府兵从均田农民中征发,自备军粮。武则天时期,府兵制开始瓦解。唐玄宗时期,朝廷招募丁壮,由国家供给衣粮,以充实地方军事力量。唐朝兵制从征兵到募兵的变革使得(  )

A.征税标准改革B.割据隐患潜伏C.政府支出减轻D.军事制度完备

5.

元代青花瓷以蓝、白两色为基本色调,纹饰繁复满密,器型饱满肥硕,带有鲜明的伊斯兰风格。烧制青花瓷的原料大多是从波斯地区进口的苏麻离青,其带有明丽的靛青色。青花瓷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大量外销出口,尤为西亚地区人们喜爱。材料信息可以佐证元代 (  )

元代景德镇窑专为西亚烧制的外销瓷器——青花鱼藻凸花牡丹大盘

A.多元文化交流融合B.民众消费水平提高C.疆域范围空前扩展D.主流思想发生嬗变

6.

1689年,经康熙帝筹划,派出以大学士索额图为首的代表团,赴尼布楚(今俄国涅尔琴斯克),签订了中俄第一个界约《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以下是条约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清朝 (  )

A.朝贡体制向近代转型B.君主专制程度逐步加强C.重视边疆的和平稳定D.国家治理方式因地制宜

7.

下表为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财政收入趋势表。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①政府财政支出剧增需要另辟财源 ②财政收入的增加缓解了统治危机
③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④农业不再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

8.

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中说: 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 而1918年,其认为 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 利己杀人,寡廉鲜耻 。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严复对救国之道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工业的发展B.西学的广泛传播C.一战带来的冲击D.救亡意识的觉醒

9.

1931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机关报———《红星》在瑞金创刊。报刊设置 党的生活 军事常识 红色歌曲 等专栏,用通俗语言宣传军队的战斗信息和日常生活,比如《赔锅歌》展现红军遵守群众纪律的形象,《预防目前正在发生的疾病》讲长征途中的疾病预防, 红板 栏目上表彰红军模范部队。《红星》报刊的发行(  )

A.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B.塑造了边区政府良好形象C.打击了北洋军阀势力D.激发了各阶级的革命斗志

10.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后,重庆市军管会在接管城市时明确要求: 自上而下按系统接管,不准搞乱系统,乱抓乱接。 军管会采取了不同的接管形式:多数单位是先接后管;一些直接关系到广大市民生产生活的单位,如公用、交通、卫生、水利、救济等单位,则采取边接边管或未接先管的方式。这些要求和做法(  )

A.体现出民主集中原则B.贯彻了团结建国的精神C.利于城市经济的恢复D.适应了三大改造的需要

11.

中古时期,法国瓦朗西安城市颁布了市民合约,规定:凡抢劫市民的商品或其他物品者,不管该物品是否为动产,均需按照规定进行赔偿;如果市民在其他城市的集市受到当地司法机关骚扰,则骚扰者被视为违反合约,与在瓦朗西安城违反合约一样。市民合约的规定反映出该城市(  )

A.财产交易现象频繁B.注重保护市民权益C.封君封臣等级严格D.契约观念十分盛行

12.

1543年,哥白尼发表了日心说。针对这一学说,马丁·路德说道: 有传闻说新的天文学家想证明地球在运动,转动的不是天空、太阳和月亮,……这个傻瓜想推翻整个天文学。 并且 愚蠢到公然与圣经相违背 。这说明(  )

A.科学进步仍待突破神学束缚B.宗教改革推动科学革命进程C.基督教的宗教教义需要修正D.对科学真理的探究永无止境

13.

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开端,欧洲各国兴起了建立公共图书馆浪潮。无论是城市还是偏远农村,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公共图书馆。进入图书馆的读者没有性别、身份限制,除提供图书阅读服务外,读者还可以享受台球室、棋艺中心、咖啡屋等娱乐设施。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兴起(  )

A.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建立B.是工业革命时代产物C.满足了精英群体文化诉求D.是基层政府自治体现

14.

拉美国家在独立后,无一例外地走上了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导的发展道路。20世纪30年代初,拉美国家的进口能力下降了37%,一些国家便开始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即 为了全部或部分地替代以前从国外进口的货物,以国内市场为主发展本国工业 。拉美国家实施进口替代工业政策旨在(  )

A.改变国际贸易秩序B.加强政府干预C.增强经济自主能力D.扩大国际影响

15.

1952年,苏联的集体农庄播种机械化程度达到了87%,联合收割机收割的农作物达到了70%,休耕犁耕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6%。然而,1952年粮食产量和一战前1913年粮食产量差不多,有时候还没有一战前的粮食产量高。这一现象可说明苏联(  )

A.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B.机械化导致劳动者积极性降低C.在美苏争霸格局中处于劣势D.社会主义工业化成效十分显著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以工代赈 简称 工赈 ,是清代重要的、辅助性的赈济措施。清乾隆时期, 工赈工程之修举,先事豫筹,别其缓急轻重,遇灾则欲办工赈无难,次第举行 凡系官修者,俱照各省河工定例准给 。在工赈具体执行中,各地官府可因地制宜加以调整。为避免下层官吏在工赈中贪污腐败中饱私囊,朝廷明确规定基层工赈官员必须从有收之家,即生活尚能维持的人户中选择。

——摘编自周琼《乾隆朝以工代赈制度研究》

材料二
1920年,面对西北五省的严重旱灾,北洋政府救灾不力,灾情十分紧急。9月25日,北五省灾区协济会上大总统书,提议仿照国外设立 通行税 ,以此税为抵押,向欧美各国贷借外债,用以办理工赈工程款项。1921年,各地华洋救灾机构进行合作,促成了华洋义赈总会的成立。华洋义赈总会除了在国内外劝募赈款,还把 防灾寓以救灾 的理念贯穿在救灾活动中。华洋义赈会仅在陕西、甘肃两省就修建公路700多英里,还与西北军共同负责,用工赈方式修建了西兰公路。但是 工赈 的进行受制于资金、工程选取等因素,并非是可以完全取代急赈的全能救灾办法。

——摘编自杨延宇《救灾与防灾的中间手段:民国时期的以工代赈》

材料三
1978年以来实施的工赈项目,仍包含救灾减灾的政策设计,但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扶贫措施。目的在于强化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并为贫困者创造就业和收入。 十三五 规划期间,中央和地方总投入以工代赈资金335亿元,用于农村中小型基础建设、林田草场建设等项目共计2.5万个。提供短期就近就业岗位110多万个。 十四五 期间,政府还将继续加大投资以工代赈项目,聚焦于巩固脱贫成果并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

——摘编自朱玲《以工代赈思想与实践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 以工代赈 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与清代相比,概括20世纪20年代北方地区 以工代赈 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时期 以工代赈 的成效。(1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 以工代赈 的发展趋势,并对此谈谈你的认识。(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党的十九大后,明确提出 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关于调查研究的相关史料信息。

时段

概况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

作为调查研究先行者的李大钊率先提出到民间去的口号。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将调查研究作为认识中国国情的工具,探索革命之路。

(1)基于调查研究,将工人农民视作革命基础力量。(2)通过调查研究,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利用调查研究,开展自我革命并形成学习教育制度。

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

在根据地局部执政以及在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全面执政初期,为解决如何发展生产、如何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等问题,中国共产党开展了许多大型调查。

(1)基于调查研究适当调整土地政策。(2)将调查研究作为重要方法完善民族工作。(3)以科学的调查研究保障科学民主的决策。

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1)经济发展层面调查研究的启动助推出台改革开放政策。(2)政治层面的调查研究铺垫了党建总体设计与规划。(3)各项专题调查研究擘画科学发展蓝图。

——摘编自董海军《中国共产党百年调查研究的三重逻辑:历史、理论与实践》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围绕 调查研究 ,自拟一个具体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观点加以阐释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从16世纪开始,大批白人陆续移往北美大陆。从英格兰来到北美大陆东海岸定居的称为新英格兰人,同时还有来自荷兰和斯堪的纳维亚的西北欧人,他们及其后裔一直是美国文化的中坚力量,掌握政治和经济的大权。还有大批黑人奴隶从非洲被贩运来北美,充当南部种植园的劳动力。到独立战争时,黑人人数约为当时移民总数五分之一。19世纪中期,加利福尼亚州兴起的淘金热,招来了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大批移民,其中有不少的华侨,他们为美国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丁则民《外来移民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二

美国移民政策变化表

时间

政策

17761881

1790年,国会制定统一规则,任何在美居住两年的白人都可申请公民身份。政府总体上对移民持欢迎态度。

18821920

1882年,国会通过第一个限制移民入境的法案——《排华法案》,规定10年内禁止中国移民入境,禁止华侨入籍。此后,日本人、犹太人等移民也成为被排斥的对象。

19211951

1921年,国会首次制定移民配额法规,允许进入美国的外国移民总数不得超过35万人,亚洲人仍然被禁止。直到1943年《排华法》废除,中国移民配额每年象征性地被确定为105人。

1952年至今

1952年,颁布《移民和国籍法》,该法案取消以种族认定移民身份原则,制定了以家庭团聚、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和要求移民拥有技术的有关法规。20世纪60年代后,《移民和国籍法》不断修订,越来越鼓励技术移民进入,并对接受难民予以特殊照顾。

——摘编自林珏《美国移民政策演变及评述》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19世纪中期美国移民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外来移民对美国社会的影响。(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移民政策的阶段性变化,并具体分析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移民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