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7 浏览数:209

一、单选题

1.

表1为新石器时代中期至夏商周三代因治水而导致的黄河改道情况统计。据此可知(  )

表1

时间距今

路线

中原地区文化区代表

海岱地区文化区代表

6500—4600

由河北平原入渤海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4600—4000

由淮北平原入黄海

河南龙山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

4000—2220

由河北平原入渤海

商周青铜文化

商周青铜文化

A.中原地区开始成为早期文明中心B.洪水治理促进早期文明发展C.农业经济发展推动地理环境改造D.部落联盟难以适应时代需要

2.

东周之后,能演奏、聆听雅乐之人减少,墨子等人认为雅乐只是 先王陈迹 ,无法教化百姓。与此同时,以 郑卫之音 为代表的民间音乐大量进入王室宫廷。这反映出(  )

A.社会变迁导致乐教衰落B.墨家思想顺应时代风潮C.政治动荡促进艺术传播D.世俗音乐成为文化主流

3.

《史记》中描述了公元前2世纪的社会现象:街巷中随处可见到马,阡陌之间更是成群遍野;地位卑贱的人都吃上了小米和肉;官吏因无事可做,就忙着生养孩子;人人自爱而怕犯法。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B.社会治理成效显著C.治国思想发生了改变D.等级观念逐步淡化

4.

北朝时期,西北中西部地区(今甘肃、新疆部分地区)的人口增长较快,远高于条件优越、历世繁华的关中、中原地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农耕文明的扩展B.少数民族的内迁C.北方政局的动荡D.民族交融的加深

5.

表2 长安广运潭盛会陈列的土特产品基本情况(743年)

地名

土特产

今扬州

锦、铜镜、铜器、海味

南海今广州

玳瑁、珍珠、象牙

豫章今南昌

名瓷、酒器、茶具

宣城今宣城

空青石、纸、笔、黄连

据此可知,当时(  )

A.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B.民营手工业已成为主体C.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D.城市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6.

据学者研究,元代的文人多对统治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愤世嫉俗、玩世不恭,在《全元散曲》等文学作品中充斥着远离尘世、流连山水的隐逸思想,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家都写过这类主题。这一现象(  )

A.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B.说明主流价值观发生异变C.促进了传统戏曲创作的成熟D.受到文化政策变迁的影响

7.

明英宗天顺年间,司礼监的宦官到内阁,阁臣只需常服接见;到彭时任首辅时,则要衣冠整齐接见宦官,阁臣与宦官相向而坐。这一变化表明(  )

A.封建等级制度受到了冲击B.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C.中枢机构实现了良性运作D.宦官与内阁的权力对等

8.

雍正皇帝曾下谕礼部,指出 祈求晴雨一事,甚不合理 嗣后除奉旨外,或在寺庙诵经求雨即可 ,如私自设坛,借求雨之名妄作法术,即以妖言惑众治罪。这反映了(  )

A.政府强化赈灾事务主导权B.祈雨行为缺乏科学依据C.佛教寺庙已成为赈灾主体D.民间救济影响社会稳定

9.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了两大举措:一是在条约规定的港口引入蒸汽船、邮政以及关键的海关系统;二是按条约实行值百抽五税率以及实际执行更低关税的贸易政策。这(  )

A.实现了晚清海关管理的制度化B.维持了中国长期的贸易顺差局面C.降低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成本D.加速了近代经济的半殖民化进程

10.

1845年,叶子佩所绘的《万国大全地图》以北京为地球中经线,到了1848年,程承训的《海宇全图》则把地球的中经线挪到了巴黎,后来康有为等人介绍了西方地理界关于子午线的规定,世界地图从此规范化、标准化。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

A.近代地理科学开始兴起B.自然科学成为变法主要理论支撑C.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D.国人已经普遍接受西方地理知识

11.

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成立沪军都督府,任命商界领袖沈缦云为财长,向上海商会总会借款300万银元之巨作为军饷,却一直未能偿还。沈缦云所经营的信诚银行捐出巨款后破产,后又组建中华银行,发行军用钞票。这说明(  )

A.商人是军政府坚强后盾B.上海地区金融运行稳健C.财政困境影响革命进程D.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12.

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些人提出了 撷精取粹 熔于一炉 的中西融合主张,对此,陈独秀坚持 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两存之余地 ,鲁迅和胡适等人也非常决绝地反对调和折衷。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

A.存在着非理性倾向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具有坚定的革命性D.迎合了全面西化的时代潮流

13.

1934年美国通过《白银收购法案》,导致银价大涨,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1935年,中国政府要求美国以美元或黄金收购中国白银,并警告如果中国的货币和金融体系在高银价的压力下崩溃,日本将主导中国经济。中国政府这一举措旨在(  )

A.抵抗日本全面侵华B.强化中美战略盟友关系C.建立统制经济体制D.积蓄货币金融改革条件

14.

1943年的日军《情报工作参考》指出,国共有本质上的矛盾,在搜集中国共产党的情报时,要关注国共关系变化以供作战使用;现在共产党以陕甘为根据地,以武力消灭极为困难,为此就要利用国共之间的矛盾。这反映出(  )

A.日本重视对华情报工作B.国共关系即将破裂C.中共成为日军主要敌人D.国民政府消极抗战

15.

1949年,全国农业税征收额约为248.5亿斤,占实际产量13.5%;1952年,农业税征收357.8亿斤,比例降为12.2%。农业税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也由1950年的29.3%下降到1952年14.7%。这一变化说明新中国初期(  )

A.农业发展受到阻碍B.农民负担有所减轻C.税收体制亟需完善D.国民经济已经恢复

16.

2002—2007年,全国共有309个城市与五大洲119个国家的1057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对外友协举办建交纪念会及各种大型活动358次,开展文化交流项目180多个,举办各类大型演出、展览活动超过500场次。这(  )

A.拓展了对外交往的空间B.推进了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C.实现了外交的重大突破D.消除了各国之间的利益分歧

17.

有学者认为,古希腊没有其他古老文明中常见的、拥有崇高威望的和巨大权力的专职祭司群体,宗教只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不那么起眼的一部分,没有庄严繁复的礼仪,也没有戒律,更没有体系化的教义。该学者意在强调(  )

A.城邦中的宗教与政治完全分离B.区域文明的发展路径存在差异C.人文主义成为古希腊文化主体D.古希腊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8.

欧洲黑死病后农业与畜牧业人均产出统计图(图1)

图1

据图1可知(  )

A.畜牧业成为农业主导B.欧洲的消费习惯发生变化C.庄园制经济开始瓦解D.劳动力工资水平大幅提高

19.

1764年,意大利贵族卡贝利亚发表了《论犯罪与刑罚》,声称追随《论法的精神》,同时提出法律基本宗旨应是保卫社会秩序而不是报复犯罪,其著作出版以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全欧范围内流行。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思想解放运动持续深入发展B.翻译活动促进文化交流传播C.法律的首要目的是维护教化D.思想变革引领司法进步潮流

20.

185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鸟粪岛法》,使美国公民可以自由攫取全球海岛上的鸟粪,此后,英法日德等国都加入了鸟粪岛的 争夺战 。到19世纪末,几乎所有鸟粪岛都附属于某一国家。这反映出当时(  )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B.立法成为殖民扩张的主要手段C.美国主导世界贸易经济霸权D.资本主义加强了对资源的争夺

21.

1918年,德国史学家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指出,西方文化已度过创造阶段,未来只能是无可挽回的没落;同时代的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猛烈批判欧洲中心市论。这两部著作均引起普遍关注。这折射出(  )

A.欧洲衰落已成社会共识B.一战引发欧洲精神危机C.西方史学研究遭遇瓶颈D.战后欧洲文化破旧立新

22.

1929—1933年,苏联农民将自有的牛马等大量宰杀,各种牲畜的存量几乎都下降了一半。直到1953年,苏联牛、马的头数仍低于1929年之前的水平。这一现象源于(  )

A.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推行B.现代化机械的生产替代C.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23.

20世纪中后期英国专业技术和科研人员比例由52%上升到60%,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受到歧视;1977年由专家升为助理次官和常务次官的只有两人,高级文官以古典文学著称的剑桥、牛津大学的毕业生为主。这反映出英国文官(  )

A.已不适应社会发展趋势B.运行依赖少数精英大学C.选拔强调科学研究能力D.深受历史文化传统影响

24.

1970—2000年,美国跨族婚姻从30万宗发展到310万宗,主要分布在移民集中地区,产生了700万 多种族人 。1990年的人口普查时,有130万的美国白人理不清他们的族裔,干脆就填 美利坚族裔 。这表明人口迁移(  )

A.消除了种族歧视B.改变了移民结构C.颠覆了婚姻观念D.加速了族群融合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晚清财政左支右绌,不得不举债以纾财困。甲午战争前,黄遵宪等人呼吁 用洋人之本,谋华民之生 ,遭到部分国人反对。他们认为,世界各强国都有举借公债的财政经历独我国向来只有鬻爵捐输,而无国家借债之习惯与经验 。他们从传统爱国伦理出发,呼吁政府可汇民众报国之心筹集内债。这影响了清廷中枢财政决策,清廷随即发行了爱国公债等多只内债。但是,清政府 未能立信用于国民,而于财币交易,尤多留不信之历史。就令激于公义,或加以强制 ,最终募款寥寥,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

——据毕学进《由外而内:晚晴外债善恶之辩到内债思想萌生发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公债发行失败的原因及影响。(12分)
材料二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发行一亿分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其中华东区分担45%,上海又占华东区的66.6%。针对人民群众对公债的疑虑,党和政府着重强调认购公债既兼顾国家发展,又充分照顾个人利益。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把公债宣传和1950年春节宣传结合起来,制定购买公债的口号和标语,开展以工商界带头认购、群团组织推动的认购竞赛。上海组建了市级、区级、办事处的公债推销的纵向组织,又按照行业成立了推销公债的行业组织。截至1950年8月,上海市共认购29968956分,较好地完成了中央交给的认购任务。公债的成功发行不但弥补了一部分财政赤字,也让新生政权获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党成功地将经济治理与社会动员和政治认同建构在同一劝募网络之中,在实现从革命到建政和执政的平稳过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孔祥成等《从首笔国债发行看新中国初期中共的城市社会动员能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胜利公债发行的特点,指出其发行成功的历史意义。(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图2 中国国家文明起落简示图

——孙皓晖《国家时代: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逻辑与中国文明解析》

历史学家贝克尔说: 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 。图2为一位学者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20世纪60年代,虽然绝大多数非洲国家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是依附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单一外向型经济并未随着独立而从根本上改善。中心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积累的速度快、程度高,而边缘地区资本积累的速度慢、程度低,这意味着,非洲的发展是建立在剥削自己之上的。宗主国控制着原材料价格,通过压低价格、转嫁危机使得非洲只能处于被剥削的依附状况。1974—1975年和1979—1982年,西方国家两次遭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西方国家在国际市场蓄意压低农矿产品价格,制造关税壁垒,限制非洲产品进入西方市场。1972年非洲用38吨剑麻或7吨棉花可换回一辆卡车,1980年用138吨剑麻或28吨棉花才可换回一辆卡车。独立后这种单一的外向型经济不仅没改善还被不断强化,与此同时非洲进一步贫困化。

——据马汉智等《非洲社会主义运动与当代非洲的道路选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非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简析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非洲发展道路谈谈你的认识。(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