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名校联盟高三2月学业质量联合检测(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必修三册+选修一三四)【通用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7 浏览数:293

一、单选题

1.

山西侯马晋国都城遗址、河南新郑郑国都城遗址、河南荥阳官庄遗址都出土了春秋时期的铜空首布作坊及芯范,其中河南荥阳官庄遗址发现的铜空首布作坊,被确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铸币作坊。这说明春秋时期(  )

A.青铜冶炼技术取得明显进步B.冶炼业以铸造金属货币为主C.中国铸币作坊规模领先世界D.商业贸易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2.

有学者指出,汉朝察举制将选官用人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意义在于,促使民众注重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提高、自觉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家与基层社会在政治层面和思想道德文化层面的成功对接。该学者意在强调察举制(  )

A.保障了官僚队伍的素质B.推动了选官制度的成熟C.增强了国家治理的效果D.展现了国家实力的强大

3.

表2是中国古代两部家训的内容及特点的对比。这一变化体现出(  )

表2

名称

成书时间

内容与特点

《颜氏家训》

隋初

家训内容侧重于士族贵族之门,引经据典、哲理深奥,除了谈修身处世、治家教子外,也讲辞章考据、儒释玄道,于治家、治学均有益处

《袁氏世范》

南宋初

写作的基点在于俗人俗事俗务,内容上侧重于常理上的说教。语句上一言再言、反反复复,着眼于一般人家的家庭琐事与人之常情,向田夫野老、幽闺妇女介绍治家处世与教子的道理

A.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B.儒学世俗化趋势增强C.道德礼教被普遍接受D.宗法秩序实现了重构

4.

明末清初画家石涛主张绘画要 师法自然 师造化 ,提倡 唯我 一画之法,乃自我立 ,强调 夫画者,从于心者也 ,以彰显自我性灵,抒发内心情感。这表明明清之际的文化(  )

A.蕴含自我独立意识B.遵循自然变化规律C.旨在提升道德修养D.具有开放包容色彩

5.

清末新政时期,不少绅士参与新政,致力于兴办新式学校、新式企业等,成为新绅士阶层。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新事物,初步学会了参与政治的新形式——组织政党,运用报刊来扩大自己的影响。以新绅士为主体的立宪派的政治倾向,对清政府的存亡至关重要。这反映出(  )

A.绅士阶层无法应对近代化的冲击B.清末新政开启了社会阶层的分化C.社会阶层的变动影响了政治局势D.新绅士阶层成为舆论宣传的主体

6.

1919年,陈溥贤在《警告守旧党》中指出: 学问独立,思想自由,为吾人类社会最有权威之两大信条,有敢蹂躏之者,吾侪认为学术界之大敌、思想界之蟊贼,必尽吾侪之力,与之奋战苦斗,以拥护之。 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旧思潮斗争激烈B.民主科学思想萌发C.学术研究独立发展D.独立自由观念普及

7.

1945年重庆谈判签订的《双十协定》虽然被国民党撕毁,但中国共产党展现了争取和平建国的诚意,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1949年的北平和谈,虽然因国民党不接受最后和谈协议而破裂,但中国共产党想尽快结束战争的诚意尽人皆知。据此可知,两次谈判(  )

A.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B.揭露了国民党的内战阴谋C.加快了三大战役的胜利进程D.导致了国共两党彻底决裂

8.

下面几幅图片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据此可知,该时期中国 (  )

A.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化B.社会拥有巨大消费潜力C.个体经营更受消费者欢迎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9.

罗马法学家通过法律解答,指导裁判官拟定告示和当事人进行诉讼。罗马帝国时期,某些卓越的法学家获得 公开法律解答权 ,当他们对法律问题意见一致时,其解答具有法律效力。这体现出罗马法(  )

A.蕴含实践理性B.倡导人文精神C.体系完备周密D.程序公平公正

10.

有学者指出: 宗教改革 不能仅仅被理解为新教对天主教的抗议和革新,传统上被冠以 反改革 之称的天主教会改革也是 宗教改革 的题中之义,是构成复数形态的 改革 不可缺少的要件。否则, 宗教改革 就不过是基督教历史上又一次大的分离主义运动。该学者意在强调(  )

A.新教削弱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性B.天主教会为对抗新教被迫改革C.基督教会陷入了分崩离析状态D.宗教改革推动了基督教的发展

11.

马克思主义直接指导和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迫使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进行一定程度的社会改革。西方发达国家自19世纪后期开始逐步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主义因素越来越多,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争取自己权利的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  )

A.提高了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B.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C.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D.加强了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

12.

表3体现了2008—2020年世界部分经济指标的变化。据此可知(  )

表3

类别

状况

商品和服务出口占全球GDP比重

2008年占31%20112019年占28%

外国投资占全球GDP比重

2017年占5.3%2019年占1.7%2020年占1.4%

外国直接投资流入

20162万亿美元,20191.48万亿美元

私人资本流动

20144140亿美元,20192290亿美元

跨国企业数量

20088万多家,2017年约6万家

A.世界经济规模大大缩小B.经济全球化遭遇困境C.国际贸易值呈下降趋势D.跨国公司的利润减少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贵族领主政治瓦解之后,封建贵族士大夫所承担的以 君子 治国的 礼治 传统,在帝国时代依然是影响政治的要素之一。士大夫不是那种作为君主之权力工具的单纯的官僚,他们横亘于君主与庶民之间,维系着相对独立的 道统 ,并构成了以独特机制约束政统的分力。 礼治 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模式,也是一种文化和文明的模式,在其中贯注了中国古代哲人的整体社会理想,贯注了先民对人类生活状态的独特理解与追求。

——摘编自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材料二
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价值支点是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责任的认同, 政治性 和政治利益成为他们的首选。于是,入仕为臣、光宗耀祖和青史留名被他们视为最精彩的人生设计,介入体制并得到体制的肯认和评价,是其自身存在价值的最具权威性的认定。因此,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士大夫站到了政治的中心地带,他们的思维再也离不开对于君主政治体制的认同, 三月无君,惶惶如也 ,离开政治他们将 无所措手足矣

——摘编自葛荃《论中国传统士人精神的现代转换》

材料三
在鸦片战争后的中西冲突中,最早提出通过变革以求生存、求自强的,是士大夫阶层。他们虽从传统社会母体中诞生、成长,但并非完全墨守成规,大多数能知耻后勇、自我革新。他们主张在儒学本位的基础上参酌西方文明的优长,形成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格局,最终构建中西共存共融的文明系统。

——摘编自任聪颖《试论士大夫精神的发展及其特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士大夫与 礼治 的关系。(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士大夫 站到了政治的中心地带 的主要途径。(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士大夫阶层提出的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思想。(11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51年欧洲煤钢联营建立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与西欧六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到1970年,欧洲共同体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政治经济实体。

表4 1970年欧共体六国、美国、苏联经济发展相关数据

项目

欧洲共同体六国

美国

苏联

面积万平方千米

116.29

936.3

2240.2

人口亿

1.8704

2.0480

2.4277

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

4863

9742

4750

钢产量亿吨

1.09267

1.1930

1.15884

汽车产量万辆

936.4

824.4

91.7

水泥产量万吨

11120.3

6405.6

9524.4

出口贸易亿美元

885

426

128

黄金外汇储备亿美元

270.3

117

——摘自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提炼材料信息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以1970年的欧洲记者视角自拟主题,撰写一篇新闻报道。(要求:主题明确,史实清楚,逻辑清晰,字数约200字。)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90—2000年,农民税费负担总额增长了2.9倍,农民人均负担增长了3倍,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弃耕撂荒问题突出。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在包产到户的发源地——安徽省展开了试点。试点的主要内容可归结为 三个取消、一个逐步、两个调整、一项改革 ,即取消城乡统筹、农村教育集资和屠宰税,逐步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政策和农业特产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安徽农村税费试点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配套改革和农村社会稳定,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农村税费改革提供了经验。2002年3月,中央又确定在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16个省和自治区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5年底有28个省(区、市)及河北、山东、云南三省的210个县(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2006年1月1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全面取消农业税。

——摘编自马晓河等《农村改革40年: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事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村税费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村税费改革的意义。(7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45年2月,西线盟军进逼齐格菲防线,东线苏军进至奥得河,严重威胁柏林安全。在此情况下,德军不得不把西线半数以上的装甲兵和大批坦克、火炮调到苏德战场。在西线则企图以剩下的大约五十九个师的兵力,依托沿莱茵河西岸构筑的齐格菲防线,阻止盟军的推进。美英盟军计划首先歼灭莱茵河以西的德军,尔后强渡莱茵河攻占鲁尔区,继而发动最后进攻,进抵易北河与苏军会师,把德军分割成南北两大部分。至4月1日,美英盟军合围鲁尔工业区的德军十八个师,德军抵抗十八天后投降。鲁尔合围后,盟军统帅部决定立即在全线发起最后进攻,于4月19日攻占易北河畔的莱比锡。1945年4月25日,美国第一军和苏联的乌克兰第一军在德国中心地带的易北河会合,标志着纳粹德国即将灭亡,胜利的曙光照向了欧洲。

——摘编自新华社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二次世界大战回忆:盟军与苏军易北河会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英盟军发动鲁尔战役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英盟军取得鲁尔战役胜利的意义。(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裴矩(548—627),隋唐时期名臣。裴矩学涉经史,颇有干局,至于恪勤匪懈,夙夜在公,求诸古人,殆未之有。与闻政事,多历岁年,虽处危乱之中,未亏廉谨之节,美矣。然承望风旨,与时消息,使高昌入朝,伊吾献地,聚粮且末,师出玉门,关右骚然,颇亦矩之由也。

——摘编自【唐】魏征等《隋书》

材料二
裴矩,其奸足以亡隋,其知反以佐唐,何哉?惟奸人多才能,与时而成败也。妖禽孽狐,当昼则伏自如,得夜乃为之祥。

——摘自【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

材料三
(隋炀帝统治时期)西域诸胡往来相继,所经郡县,疲于送迎,糜费以万万计,令中国疲弊以至于亡,皆(裴)矩之唱导也。

——摘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指出材料一、二、三评价裴矩的角度。(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人对裴矩的态度及成因。(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