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湖南省怀化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5+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8 浏览数:279

一、单选题

1.

中华先民每个部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图腾、崇拜物、标记。黄帝在战败蚩尤统一中原后,它的标志兼取了鸟、马、鹿、蛇、牛、鱼等标志图案,最后拼合成了 ,一种虚拟的综合性神灵。龙图腾的形成(  )

A.与专制君权的逐步强化密切相关B.是中华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印证C.说明中华早期文明具有理性色彩D.实证了等级社会产生的历史根源

2.

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老子说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墨家提倡通过勤勤恳恳的劳动来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法家关注从生活水平上提高人的道德境界。这些思想(  )

A.反映意识形态多元的现实B.彻底抛弃了天命神权观念C.具有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D.表明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3.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东郡出现 始皇帝死而地分 的刻辞。该刻辞(  )

A.反映国家分裂的现实B.说明郡县制度已经崩溃C.表明政权与神权结合D.显示秦朝统治面临危机

4.

东汉田庄农林牧副渔多业并兴,并设有煮盐冶铁酿造纺织等作坊,以农业生产为主,综合经营,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需求。这说明(  )

A.田庄具有自然经济特征B.超经济剥削催生田庄经济C.商品经济发展日趋成熟D.手工业生产决定经济形态

5.

魏晋南北朝时期仍活动于江汉、江淮一带的蛮族,通过杂居、通婚、商业贸易往来乃至互相争斗等方式,与当地民族,主要是汉族之间产生广泛联系并相互影响,他们一起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一现象(  )

A.反映了各民族间矛盾尖锐B.说明民族融合有了新发展C.摧毁了各民族的文化自信D.不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6.

下图为隋朝主要粮仓示意图。这些仓库大多修建在渠道附近,其直接目的是(  )

A.加速运河顺利贯通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加强南北经济联系D.节约粮食运输成本

7.

据史书记载: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 。据此可知(  )

A.科举成为官员主要来源B.世家大族政治地位巩固C.科举制度日益受到重视D.官员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8.

唐高祖下令道教为先,儒教次之,佛教最后的三教排序,并拜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也改武后时期崇佛的行为,重新提振道教,接续崇道政策,加封老子为 大圣祖高上金阙天皇大帝 。这些做法(  )

A.确立了道教的皇家统治权威B.摧毁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C.神化了皇室以提升皇权神威D.催生了寻求长生不老的风气

9.

北宋欧阳修奏曰:从京城到海防边陲,几乎所有官职都由朝廷任命,大小政务命令出自于于中央,地方官员只是遵照执行而已。奏折意在强调北宋(  )

A.过度集权带来弊端B.民族矛盾日益尖锐C.腐败问题亟需整治D.边患危机日趋严重

10.

《武溪集·契丹官仪》记载,在少数民族地区任职的官员穿胡服,称为契丹官,枢密、宰相则称为北枢密、北宰相。在燕云地区任职的官员,尽管是胡人也要穿汉服,执政官称为南宰相、南枢密。由此可知辽朝(  )

A.完全沿用汉人官制官服B.极力消除藩镇割据局面C.积极推进同汉族的交流D.照搬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11.

下表为《清明上河图》人群活动状态分类。据此可知宋代(  )

行为类别

分布位置/行为表现

行为总数

行为占比

穿行

分布位置为街道各处,徒步穿行;骑乘穿行;负重穿行

212

2697%

买卖

分布位置为室内、室外,货物周围有招揽或其他互动行为

202

2571%

劳务

有明显劳务特征的船员、岸边的纤夫、店内的工匠

110

1399%

观赏

城楼俯瞰行为;护城河两侧观赏行为;虹桥两侧俯瞰

107

1361%

交往

具有明显作揖招手行为且发生对象至少两人

43

547%

休憩

船上及河岸处有坐卧行为的人

43

547%

娱乐

带孩童玩耍的成人

32

407%

卜卦

郊野有持竿问询的老人

25

3l8%

A.农民是市场经济的主导者B.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C.城市已经出现新生产关系D.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

12.

《东坡志林》记述,涂巷中有个小孩子贪玩,他的家中人非常讨厌他,常常给他钱,让他到书场中去听说古代笑话。说到三国的故事,听说刘玄德打了败仗,就皱着眉头哭天抹泪;听说曹操打了败仗,就高兴地唱歌快乐。这可以说明当时(  )

A.官方哲学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B.正统观念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C.百姓对三国故事理解存在偏差D.小说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载体

13.

明太祖朱元璋对功臣们 论功行赏,封为公侯,赐以铁券,颁以重禄,令传子孙,共享太平 。但胡惟庸、蓝玉案中 谋逆不宥 的将相大臣都获有铁券,结果仍以涉及谋逆罪被灭门抄家,无一能够幸免。该现象体现了(  )

A.宦官专权操弄朝纲B.权力制约机制缺失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卖官鬻爵现象严重

14.

嘉庆年间,关于耗羡制度有如下记载, 各省耗羡,遇有随时动用,如数在三百两上下,准其咨部核明动用。数逾五百两以上,即令奏明请 。由此可知该制度(  )

A.提高了行政效率B.加强了地方控制C.完善了官僚体系D.影响了民族融合

15.

自明代中期以后,传统生活中男耕女织的 圣王之制 已经突破,商业买卖被视为一种 治生 致富 的合法手段,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这一变化(  )

A.标志着抑商政策的废除B.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反映出等级秩序的动摇D.反映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16.

下表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某一条约内容时的摘录表,该条约的影响是(  )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与发展B.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C.有识之士提出师夷长技的主张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17.

1860年,容闳向洪仁玕提出组织良好军队、设立武备学校及海军学校、建立有效能的政府、颁定教育制度等七条建议并表示被采纳,1863年,他又到安庆谒见曾国藩并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建议,曾国藩也接受了他学习西方的建议,并将其一部分主张转化为实践。这源于双方(  )

A.对时代主题有某种共识B.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局限C.学习西方目标完全一致D.都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

18.

下图为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示意图,据此可知该战争(  )

A.导致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B.促使国人开始寻求御侮之道C.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D.推动中国走上了近代化道路

19.

某同学在上历史课时作了如下课堂笔记,根据笔记内容判断该事件(  )

A.使中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B.使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完成终结C.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使中国彻底摆脱了帝国主义压迫

20.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开始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1928年)这一时期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问题是(  )

A.改良与暴力革命问题之争B.责任内阁与总统权力之争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争D.专制独裁与民主共和之争

21.

据邓中夏《中国职工运动简史》记载,总共人数无确实统计,大概有六七万工人开始以独立的姿态,以如此规模的行动,走上政治舞台。这又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大事,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由此可知,该历史事件(  )

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推翻了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C.改变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性质D.促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2.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组织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受挫后,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井冈山进军,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有别于 城市中心论 的革命道路。这一探索(  )

A.标志中国共产党已走向成熟B.说明新型人民军队诞生艰难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反映中俄革命道路惊人相似

23.

下面是中国抗日战争大事记,据此可知(  )

1931918

九一八事变

1936129

一二·九学生运动,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高潮

1937813

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开始

1937922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4311

开罗会议召开

1944年春

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19457

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194588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1945815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A.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广泛支持B.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国家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D.中国抗战具有复杂性持久性的特点

24.

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我们当前的总方针,就是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为此,提出了 不要四面出击 的战略方针。由此可知,此方针有利于(  )

A.党和政府工作重心转移B.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C.缓和同西方国家的关系D.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

25.

下表为1978—1995年我国外贸情况表(单位:亿美元),由表可知(  )

年份

进口金额

出口金额

1978

1089

975

1980

2002

1812

1985

4225

2735

1990

5335

6209

1995

13208

14878

A.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B.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C.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D.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康熙三十年(1691),一总兵请示修葺已毁长城之事,康熙帝回复:自从秦朝修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常常修缮长城。但是那又有什么用?难道就没有边患了吗?明朝末年,太祖(努尔哈赤)直接统帅大军长驱直入,明军土崩瓦解,清军兵锋战无不胜。可见最好的防守方式就是修德安民,民心顺了,那天下就顺了,边境自然巩固,这就是所谓的众志成城。

——摘编自《清实录·圣祖实录》

(1)根据材料一,列举秦朝时期活跃在长城以北的主要少数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修建长城的主要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对修建长城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8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一
16世纪,江南市镇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一个个人口稠密、商店林立、经济繁华的市镇涌现。其中,专业市镇占绝大多数,如松江府的朱泾、枫泾。据清人记载, 前明数百家布号,皆在松江枫泾、朱泾乐业,而染坊、踹坊、商贾悉从之 。市镇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中心、工业中心,手工作坊主及其雇佣的工匠是其人口的重要部分。

——摘编自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全球贸易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繁荣,尤其在清朝初期。美洲的作物引入了中国,玉米、甘薯和花生等作物使农民们可以把以前未开垦的荒地也利用起来,支撑了人口的进一步增长,为商业市场提供了机会。数以千计的中国商人以个人或合伙的形式往来于中国海域,他们用丝绸和瓷器换取随马尼拉大帆船跨越太平洋运来的美洲白银。他们通过向政府官员行贿或给士绅家庭分红来获得官方支持。事实上,士绅家庭参与到一些商业活动中,如经营货栈、钱庄和典当业等,商人让他们的孩子受教育,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获得晋升。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并简析其原因。(12分)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5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梁启超1923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材料中 器物 制度 文化 相关的代表人物及所属阶级派别。(6分)
(2)围绕 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 这一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9分。要求:紧扣主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