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必修三册) 【人教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9 浏览数:405

一、单选题

1.

宗法与分封制把周王架到无与伦比的 天下共主 的最高位置,但也让他不与基层社会权力发生关系。周王的地位虽然至高无上,但其所直接臣属的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材料重在强调宗法与分封制(  )

A.使得周天子具有了至尊权威B.对周王王权产生了双重影响C.构建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D.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冲突

2.

唐肃宗《令谏官言事制》云: 所设谏曹,欲闻讽议,允副从绳之望,须成削稿之书。其谏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陈时政得失。若不举职事,当别有处分 。唐代宗亦要求 谏官每月上封事,无所回避 。这一历史现象(  )

A.利于减少统治者决策失误B.扩大了谏官的权力C.使中央决策日趋透明开放D.分化了宰相的权力

3.

在1929年的古田会议上毛泽东指出, 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红军绝不是单纯地打仗的,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重大任务。 以上论述旨在(  )

A.建立民主联合政府B.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动员C.加强人民军队建设D.强调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4.

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七团率先开进了南泥湾。不久,其他各团及三五九旅旅部也进驻了垦区。昔日的 烂泥湾 变成了 陕北好江南 。这一运动的开展(  )

A.推动了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B.迟滞了日军的侵略进程C.突出了党对经济的绝对领导D.保障了百团大战的供给

5.

据统计,在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讨论中,有730多万名报告员、宣传员和群众积极分子参与其中。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有1.5亿人参加了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  )

A.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B.扩大了政协参政议政职能C.完善了社会主义法治体系D.体现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6.

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国实施 一条线 一大片 的外交战略。 一条线 是指从中国出发,经过日本到达澳大利亚、新西兰,再经过中东到欧洲,最后到美国; 一大片 是指在 一条线 周围的国家和地区。这一外交战略的实质是(  )

A.消除亚非各国对中国的误解和疑惧B.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C.构建 联美遏苏 的国际统一战线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7.

古罗马学者西塞罗认为,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该观点意在强调(  )

A.国家利益至上的法学理念B.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一致C.法律可以保障民众的权利D.公民个人权利并未受到重视

8.

18世纪美国人的思维中,普遍抱有 权力和自由二元对立 的思想。一方面,权力是一种天生倾向于腐败的因素。另一方面,美国的建国者大多相信人性倾向于恶。基于这样的认识,美国(  )

A.完善了国会的立法体系B.形成了两党交替执政的格局C.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D.强化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9.

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及其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曾经被一些落后国家的革命者和革命政党看作争取民族解放、追求非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有效途径,在一定时期内使相当一部分新兴国家走上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这表明十月革命(  )

A.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B.推动了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C.开创了俄国社会发展的新道路D.加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0.

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 制土分民 ,促进土地私分。其他各诸侯国的变法也类似,荀子从理论上论证了私分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提倡 分田而耕 。这在当时有助于(  )

A.赢得争霸战争的胜利B.阻碍社会阶层的流动C.强化奴隶主贵族统治D.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

11.

下表是东汉永和五年与南朝宋末南方部分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庄园经济迅速发展B.地区局势动荡不安C.生产技术革新缓慢D.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12.

乾隆时代,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均有许多成绩。但马戛尔尼访华团成员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写道: 生活在水上的悲惨大清国人一向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乐于以任何食物为食,即使是腐烂了的也不放过。 以上现象说明(  )

A.外人有意贬损中国B.地方官员贪污腐败C.社会风气日趋败坏D.康乾盛世隐藏危机

13.

1920年5月1日,上海工人发表了《五一宣言》,宣言抗议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迫。1922年 五一 节,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劳动大会,通过了 打倒帝国主义 打倒军阀 的口号。20世纪20年代初期 五一 节纪念活动(  )

A.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B.保障了抗日战争的胜利C.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D.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

14.

宣传画是一种文化符号,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下图是冯一鸣创作于1954年6月的一幅宣传画,题为《开掉田埂大家就成一家人》。该宣传画反映出当时我国 (  )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正在推进C.农业生产中 倾思想泛滥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15.

在中世纪的欧洲,砂糖是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价格极其昂贵。16世纪,随着美洲生产的蔗糖大量运往欧洲,其价格在1645—1680年间下降了70%之多,而消费量在1600—1700年之间增长了4倍。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美洲地区的发展B.商业革命的驱动C.价格革命的影响D.世界市场的确立

16.

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闲、八小时睡眠 ,曾经是西方工人阶级追求的目标。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写进决议,由此开始多种形式的斗争;直到20世纪2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普遍完成八小时工作制的立法,并获得了西方企业主的支持。西方企业主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立法保障工人阶级的合法权益B.世界市场的拓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C.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企业技术革新D.两大对立阶级的尖锐矛盾逐渐消弭

17.

1979年5月,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就任英国首相。在其执政时期,大力推行福利制度革命:将国家支出集中于 最需要帮助的那些人 ;强制推行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保险。对英国来说,这些措施(  )

A.强化了对经济的干预B.消除了社会阶级矛盾C.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D.加剧了 滞涨 现象

18.

孔子曾说,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孟子也说, 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明清之际顾炎武提出,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以上儒家学者的言论(  )

A.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B.意在要求统治阶级实行 仁政 C.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展D.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民众诉求

19.

从三国到五代,儒家学说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唐朝宰相李峤曾说, 今丁皆出家,兵悉人道,征行租赋,何以补之 ;韩愈说, 佛法入中国,尔来六百年。齐民逃赋役,高士著幽禅。 由此可知,他们主张(  )

A.推崇佛道以缓和矛盾B.崇尚无为以维护统治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D.抨击佛道以提倡自由

20.

在宋以前 无讼 是地方官追求的执政境界之一,但是到两宋时期民间显现 尚讼 风气, 编户之内,学讼成风 。这本质上反映了(  )

A.儒家思想的影响力下降B.法制和利权意识的增强C.官员执政水平亟待提高D.经济发展助推社会进步

21.

《红楼梦》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为主线,描写了一对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形。该作品主要揭示了(  )

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B.婚姻习俗的变革C.普通民众的理想愿望D.礼教纲常的强化

22.

19世纪末,严复一连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辟韩》等文章,以西方经济学、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为武器,呼吁国人因时而变,救亡图存,这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据此可知,严复的目的在于(  )

A.关注中西文化差异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C.宣传维新变法思想D.传播民主共和理念

23.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 第二次结合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第二次结合 的独创性理论成果主要表现在(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新民主主义论》
C.《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D.《论十大关系》

24.

德国著名哲学家费希特说: 自己思维、自己判断,这是人的特权,是人之为人的特权,不是性别的特权,它是人的幸福的最高源泉。 这一主张体现了(  )

A.智者学派肯定人的价值B.宗教神学对人的束缚C.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D.个人的权力高于一切

25.

塞尚的作品和理念影响了20世纪许多艺术家和艺术运动,他认为, 只有在画面上体现画家个人主观意念的作品,才可称得上是我心灵的作品。 据此可知,该画家所属的画派为(  )

A.新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隋唐时期在东北地区设立羁縻府州,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行政基础。唐玄宗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金末于各地设行省,开我国省制的先河,为后来元朝在全国普遍设立行省创造了条件。元朝时,辽阳行省的设置标志着 天下一家 治边思想在东北地区的确立。《元史·地理志》总结道: 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摘编自刘信君《中国古代治理东北边疆思想研究》等

材料二
东北地区作为清朝的 龙兴之地 ,受到清政府的严密控制。清初,出于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考虑,清廷鼓励民人开垦东北,使东北出现短暂的移民高潮。乾隆五年(1740年),清廷以 东北为满洲根本,移民甚多影响旗人生计 为由,颁布八条封禁措施,禁止民人进入奉天。但封禁政策并没有能够阻挡关内民人 闯关东 的热潮。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利用地域上的优势,加紧对中国东北的掠夺和侵占。为了应对日益加深的危机,清廷开始放宽对东北移民的限制,推行移民实边策略,使大量移民涌入东北。同光时期,东北出现了民治机构建置的高潮。

——摘编自梁磊《清中叶以降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隋唐至元朝对东北地区管辖的具体措施,并据此归纳其趋向。(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中叶以来东北移民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7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朝。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近代中国。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

——摘编自钱穆《理学与艺术》

材料二
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中国文化问题,近年来,已不仅为中国人所热烈讨论之问题,亦且为全世界关心人类文化前途者所注意。然此问题,实为一级当深究之历史问题。中国文化,表现在中国以往全部历史过程中,除却历史,无从谈文化。我们应从全部历史之客观方面来指陈中国文化之真相。中西文化各有体系,举大端而言,从物质生活起,如衣、食、住、行,到集体生活,如社会、政治组织,以及内心生活,如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哲学思维,荦荦大者,屈指可数。然相互间则是息息相通,牵一发动全身,一部门变异,其他部门必变异。

——摘编自木南《钱穆以民族文化史观应对中西碰撞:读<中国文化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元时期中国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简要分析宋元文学 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穆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算得上是一个典型,它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英国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即使对世界事务不甚了解的人也会有一种模糊的印象,即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在世界历史的长剧中,属于英国的惊心动魄的场面着实不多见。

——摘编自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英国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历史作用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从一定意义上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必然。人口、经济技术、自然资源和地缘政治等几大方面的要素作为深层原因,两次世界大战作为极其有力和急剧的催化剂,造就了现代国际体系传统中心欧洲的权势迅速衰落, 侧翼大国 美苏的权势勃然兴盛。另一方面,美苏冷战还在相当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史:从列宁对威尔逊,到斯大林对罗斯福,日后美苏冷战的一个基本动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摩擦、抵触和对立都显得至关紧要,尽管它们并非唯一的动因。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二
如果没有这些世界因素的作用,很难想象中美关系会出现70年代初那样的局面。中美关系缓和的历史给后人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发展中美关系是符合世界潮流的,也是符合世界人民利益的;而破坏中美关系不仅违背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利益,也是违背世界潮流的。

——摘编自刘建飞《中美关系缓和中的世界因素》

材料三
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同时,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发展鸿沟日益凸显,局部冲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正是基于对世情的科学判断,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的认同度不断上升,已写入联合国决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正在成为推动人类和平发展的价值共识。

——摘编自双传学《从历史经验看科学判断形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必然 这句话的理解。(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的相关史实。(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提出与实施的有利因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