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高三四校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613

一、单选题

1.

战国时期,君臣互惠关系在官僚机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君主通过检查和考核对臣子的服务进行赏罚。《韩非子》中以 等词来解释这种君臣关系,如: 言已应,则执其契;事已增,则操其符。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 。这种互惠关系反映出(  )

A.血缘政治色彩逐渐淡化B.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C.礼乐制度已被社会抛弃D.君臣之间关系趋于平等

2.

2021年12月,西安市灞桥区江村东侧的一座被称之为 江村大墓 的西汉大型墓葬被盗,后经考古发掘和研究,证实了此大型墓葬为汉文帝刘恒的 霸陵 。在以下能够证实墓主人身份的信息中,最为关键的是(  )

A

《史记》载: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欲为省,毋烦民。考古发掘中亦发现江村大墓陪葬物品相对简朴。

B

元代文献记载: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清代陕西巡抚在凤凰嘴立碑,上书汉文帝霸陵;江村大墓距凤凰嘴约2公里。

C

西汉帝陵实行同茔异穴的制度,即皇帝与皇后墓同处一个陵园,但各有墓穴。江村大墓距汉文帝窦皇后陵约800米,两墓四周发现了围墙,构成了一个陵园系统。

D

江村大墓出土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印印文有车府”“器府中骑千人府印仓印中司空印中司空丞等多枚汉代官署印章。

3.

有学者研究发现,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政府在鲜卑拓跋族为主体的聚居区实行普遍的授田制,有实际授田和土地还受;但在以汉人为主体的地区,却未见普遍的实际授田与土地还受。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央集权制度存在地方差异B.土地私有化的发展程度不同C.授田政策受到汉人普遍抵制D.因俗而治的多民族治理政策

4.

中国古代的色彩不是单纯的审美,而是政治、礼法,尤以服饰最为典型。如北宋初年,法律明文规定:诸服饰辄效四夷者,杖一百,而后宋仁宗又再下诏令禁止 士庶仿效胡人衣装,裹番样头巾。 这从侧面反映出,宋代(  )

A.创制法令规范礼法秩序B.民族交融影响百姓生活C.华夷之别观念逐渐加强D.程朱理学指导政府政策

5.

清代雍正年间制定 留养承嗣 制度:死刑犯为独子,而祖父母、父母年老无人奉养,经皇帝批准,可以改判重杖一顿、枷号示众三个月,使其能免除一死,侍奉祖父母、父母。这一制度(  )

A.利于社会秩序稳定B.开启了法律儒家化C.体现皇权高度集中D.缓和满汉之间矛盾

6.

19世纪中后期,上海、天津、汉口等地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货币特色的 虚银两 ,从货币信用与运行机制上看, 虚银两并无实物存在,仅作为实物银的价值符号和折算标准而存在,代表白银发挥货币职能 。由此可知, 虚银两 的形成(  )

A.反映了清政府经济主权受损B.适应了长途贸易发展的需要C.说明白银实物不被市场认可D.因太平天国运动被政府默许

7.

晚清以来,不少人对西方及其事物持拒绝、排斥甚至敌视之态度。19世纪末活跃在政治舞台的官员刘思溥公开表示自己生平最恶 字,但是他家中却有一个帽架是由欧洲进口的马口铁所制。这说明(  )

A.列强入侵主要采用隐蔽手段B.士大夫崇洋慕洋的思想显现C.清朝官僚队伍亟待加强整治D.欧风美雨 的浸染日趋深入

8.

南明 是明朝灭亡后明室后裔在南方建立的一系列政权的称谓。康乾时期, 南明 是敏感的政治符号被禁止提起。在20世纪头十年, 南明 概念却被广泛使用,但随后20年内, 南明 概念又未受到特别重视。由此可知, 南明 这一概念地位的变化(  )

A.表达了国人抵抗外来压迫的愿景B.深受时局变化与民族观念的影响C.反映出北洋政府加强了对民间舆论的限制D.体现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史学研究的否定

9.

1939年6—7月,中共中央先后两次发出关于七大代表选举的通知,甚至提出代表须在9月1日前选出,使七大能 在较短时期内召集之 ,但七大的召开时间却一再后延。其主要原因在于(  )

A.中共革命地理中心发生转移B.防御阶段人员损失惨重C.侵略势力推进新的战略政策D.共产国际影响有所加强

10.

1949年10月,上海等主要城市中关系到百姓生活的 两白一黑 (米、棉、煤)价格持续猛涨,中央财委立刻从全国范围内调拨物资在上海等地统一抛售。这一举措(  )

A.保证了全国物价的长期稳定B.凸显了新兴政权的政治手段C.反映了国家决心改造工商业D.抑制了私人资本的消极作用

11.

有学者认为:不同地区各自 发明 了农业;考古证据也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该学者意在说明(  )

A.非洲湖区孕育了最初文明B.世界文明呈多元一体的特征C.人类早期文明具有独立性D.早期技术传播存在地理障碍

12.

下图是1691年出版的一本世界地图集的插图,图中地球仪和帆船占据中心位置。图画上方,一位吹号天使手举一面旗帜,上面写着 还要更远 ,与中世纪的传统表述 无须更远 形成鲜明对比。画面的外围部分是各式各样的器具。这幅画作 (  )

A.体现探索和科学的时代特征B.鲜明的反对宗教神权统治C.反映了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D.强调独立思考与理性精神

13.

历史学者钱乘旦指出, 社会主义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工业化犯了错误,如果没有这些错误的发生,社会主义不会出现,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应该不会出现。 这句话(  )

A.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B.表明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C.强调了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D.阐释了无产阶级诞生的必然因素

14.

20世纪20年代中期,苏联领导人认为此时的国际社会 产生着最深刻、最尖锐的世界资本主义危机,这种危机孕育着新战争 。到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的矛盾时有出现,甚至有联合对苏联进行经济封锁的行动。由此推断,苏联将(  )

A.把维护国家安全逐渐提上议事日程B.调整战略快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支持欧洲工人运动来缓和国际矛盾D.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生产来应对危机

15.

1932年7月,英国与英联邦其他国家缔结互惠关税协定:英国保证自治领和殖民地农产品在英国的销售市场,英国工业品输往自治领和殖民地时享受优惠待遇,限制从自治领和殖民地以外的国家输入农产品并征收高额关税。其旨在(  )

A.维护英联邦国家的集体利益B.巩固自由主义经济体系C.减轻经济危机对英国的冲击D.建立新的世界经济秩序

16.

到1978年,已经有43个非洲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时期,非洲国家与中国关系发展的重要条件是(  )

A.中国改革开放调整对外政策B.非洲国家独立后经济的快速发展C.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D.欧洲国家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崩溃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三国志·魏纪》

《后汉书·献帝纪》

天子以公领冀州牧。

曹操自领冀州牧。

汉罢三公官,置丞相,以公为丞相。

曹操自为丞相。

天子使郗虑策命公为魏公,加九锡。

曹操自立为魏公,加九锡。

汉皇后伏氏,坐与父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后废黜死,兄弟皆伏法。

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其二子。

汉帝以众望在魏,乃召群公卿士,使张音奉玺绶禅位。

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

材料二
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为便利纪年,认为在乱世存在多个政权并立时要选择其中某个政权作为正统,如在三国时期以曹魏为正,南北朝选择宋齐梁陈纪年,五代十国则选择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年号为标准。北宋和辽、夏并立,因宋受后周禅让,所以在这一时期将宋作为正统。他认为这一举措 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

——据(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三国当以蜀汉为正,而温公(司马光)乃云某年某月 诸葛亮入寇 ,是冠履倒置,何以示训?缘此遂欲起意成书。

——(南宋)朱熹《资治通鉴纲目》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三国志》和《后汉书》对相关史事叙述的差异。(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司马光和朱熹关于三国时期 正统 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观点产生的原因。(10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位时代,英国商人组织的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东南岸购买了一个村落,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商埠,这就是马德拉斯城(Madras)。同时英国人又在孟加拉(Bengal)一带建设商站,不久又在加尔各答(Calcytta)城建造了要塞炮台。到了17世纪末年,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中人常常和印度各地的酋长为难,印度皇帝才知道西方人的势力不可轻侮。当时英国不但要对付印度的土人,而且要对付欧洲的劲敌,原来当时法国在印度亦有一个东印度公司。

——摘编自何炳松《世界历史常识》

材料二
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度之初,并不愿在印度推广西方教育。进入19世纪后,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进入新阶段,这就要求在印度实行西方教育,建立一套适合殖民统治需要的新教育制度。20年代,公司在给印度总督的公文中表现出希望办西方教育的倾向。1833年,议会通过的印度管理法规定,公司教育经费只应用来推广西方教育。近代教育系统是以英语为主要教育媒介,教学内容主要是传授西方思想和自然科学知识,印度传统知识的课程即便有也是次要的。近代教育的发展得到了印度相当多知识分子的拥护。不过,这些人出发点并不相同。

——摘编自林承节《20世纪初印度的民族教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英国在印度殖民活动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小康 这一概念在近代中国思想界的演进与延伸,堪称是近代中国人肩负国命、追寻国运的 反光镜 。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要求建立 公平正直之世 、倡导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温饱 的主张,无一不凸显小康思想的特质。孙中山的 小康 思想常与 大同 思想掺杂在一起,他提出的民生主义,强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也正契合了关于小康社会的主张。

——摘编自郑锐鑫、赵亦彭等小康与中国系列文章

材料二
1978年至1979年,邓小平频繁出访,在考察日本、新加坡、美国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程度,对现代化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1979年,在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 中国式的现代化 ,并在具体阐述中指出 中国式的现代化 就是 小康之家 ,目标是 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 。1987年,邓小平又以 小康 为基点系统阐述了我国现代化 三步走 战略。

——摘编自文世芳《中国式的现代化: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小康思想的发轫》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三位历史人物为实现 小康 所做的努力予以阐释。(14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毛泽东一生对美国的认识经历了多次比较大的转变,以下为其中几次转变发生的时期和转变的主要内容。

时期

主要转变内容

毛泽东青年时期

从被以美国精神为代表的西方文明所吸引到巴黎和会后逐步认清了美国威尔逊政府对外侵略和扩张的帝国主义本质

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从坚决反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一切外国帝国主义到九一八事变后开始把美国看作是可以争取的民主国家和中国的友邦

全面抗战爆发后

从呼吁中美两国联合对敌、反对远东慕尼黑阴谋,再到主张在抗日、民主、团结的旗帜下放手与美军合作,制止国民党反共高潮。

解放战争时期

从认为美国是中国抗战的友邦到认为美国是中国革命的死敌,提出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20世纪70

从主张反帝反修双拳出击到提出我们不能两面作战,利用美苏矛盾远交近攻

——摘编自唐洲雁《毛泽东对美国认识的理论及现实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毛泽东对美国认识的转变 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