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北省高三学生全过程纵向评价(二)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310

一、单选题

1.

河北易县北福地一期遗址中出土的釜,同山东北辛文化早期的圆体釜非常相近,敞口平底钵与北辛文化早期的同类器也如出一辙,小口双肩耳壶、陶支脚等器物则直接承袭当地磁山文化的因素。据此可知,早期中华文明(  )

A.以手工业为主导B.呈现多元一体的趋势C.起源于黄河流域D.具有同源异流的特征

2.

从已发掘的汉代冶铁遗址来看,西汉初年并不普及的铸铁脱碳钢工艺,在西汉中、晚期得到迅速推广,工艺较先进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也被普遍采用。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政府对冶铁业的直接管理B.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C.国内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D.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显著

3.

下图为魏晋时期嘉峪关地区墓葬中的一组砖壁画图案。该史料可用于研究这一时期 (  ) 

A.人物画成为绘画主题B.经济重心的转移C.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D.民族矛盾的减弱

4.

唐德宗贞元初年,中书舍人缺五员,仅剩高参一人也以病免,德宗不给补员,如有诏敕需要拟定,命翰林学士和其他官员代拟,出现了 中书省案牍不行 的局面。贞元四年二月,用翰林学士吴通微等五人并知制诰,致使中书省 六员舍人皆缺 。这说明(  )

A.朋党之争加剧了政治混乱B.君主加强对朝政的控制C.决策权与行政权出现分离D.三省六部权力相互制约

5.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一批士大夫认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教条、空谈是明朝覆亡的重要祸根,他们倡导 思以济世 学必实用 不发空言 见诸实效 的学风。这反映出(  )

A.社会动荡推动儒者的自我反思B.经世致用成为知识分子共识C.士大夫阶层对君主专制的不满D.儒家思想开始关注现实问题

6.

1880年,经元善主持上海机器织布机局招股,他提到: 溯招商、开平股份,皆唐(唐廷枢)、徐(徐润)诸公因友及友,辗转邀集。今之登报招徕,自愿送人者,从此次始。 结果收效显著,募集资金远超原定40万两。据此可知(  )

A.民用工业以 求富 为主要目标B.洋务企业之间竞争日趋白热化C.抵制洋货运动促进民族工业发展D.企业融资手段呈现近代化特征

7.

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每当五一劳动节、马克思诞辰、巴黎公社运动爆发日等重要纪念日,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都会组织演讲、辩论、唱歌等活动,吸引民众直接参与。这些活动(  )

A.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C.促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D.促进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8.

1931年8月,鄂豫皖苏区颁布《粮食收集储藏暂行条例》,将群众手中分散的余粮集中到政府手中,统一保存管理;实行粮食调查登记;需购粮者须领取粜粮证,打击粮食投机买卖。苏区政府意在(  )

A.打破国民政府的 围剿 B.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C.为实施战略转移做准备D.支援中央革命根据地

9.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的原稿批判了 在发展工业的方向上,有些糊涂的同志认为主要地不是帮助国营企业的发展,而是帮助私营企业的发展 的错误思想。在修改稿中,毛泽东同时也批判了另一种错误思想,那就是 或者反过来,认为只要注意国营企业就够了,私营企业是无所谓的了。 上述批判是基于(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B.与国民党战略决战的需要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D.私营企业的发展态势良好

10.

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有意识地采取 不争论 的策略,不仅自己不提出容易引起争论的议题,还对有关的指责和攻击极力避免革命性和意识形态化的措辞。中国尽可能地强调作为亚非国家的身份,从而避免陷入关于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制度争论的陷阱。这一策略(  )

A.适应了发展周边关系的需要B.为国民经济恢复创造了条件C.有助于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D.使中国赢得了良好国际声誉

11.

中世纪,由基督教主教为国王施加冕礼,成为欧洲国王确立统治权威的显著标志,这也是 君权神授 基督教政治理论的具体表现。这反映出,当时(  )

A.欧洲世俗王权逐渐走向衰落B.基督教为王权合法性提供支持C.教会对社会进行严格思想控制D.国王作为封臣必须效忠于教皇

12.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 垄断殖民地贸易本来是为了本国产业的利益,可实际上不但没有发展哪怕是一点点本国产业,反而削弱了本国产业……垄断确实提高了商业的利润率……但却是为了促进一个国家一个小阶层的小利益,伤害了这个国家所有其他阶层和所有其他国家所有阶层的利益。 这一观点(  )

A.阐述了自由贸易政策的必要性B.揭示了垄断资产阶级的贪婪性C.揭露了海外殖民掠夺的野蛮性D.论证了平等国际秩序的合理性

13.

在倒幕和维新的过程中,日本的下级武士精英为使自身行为站在法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始终打着天皇旗号,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皇权威,打破了权力博弈的均势。据此可知(  )

A.明治政府权威遭受挑战B.社会转型受政治传统影响C.改革策略脱离日本国情D.天皇的独裁统治得到延续

14.

1907年,英国外交部的备忘录中写道: 德国是故意奉行在本质上反对英国的重大利益的政策,而且除非英国牺牲这些利益,使它自己失去作为一个大国的地位,或者英国变得十分强大,使德国无法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否则一个武装的冲突是终久不可避免的。 这一结论(  )

A.为德国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B.表明英国开始放弃绥靖政策C.是英德国家实力变动的反映D.加速德意奥三国同盟的建立

15.

1923—1924年,苏联国营工业和合作社工业的比重已经达到76.3%。1925—1926年,苏联总共有52家租让企业,产值仅占全国大工业总产值的0.4%。这说明苏联(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显著B.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条件成熟C.工业发展速度领先西欧国家D.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16.

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欧共体在水果、激素牛肉等农产品以及钢铁、飞机制造等工业品上的贸易摩擦频频。1980年至1985年之间,关贸总协定所有诉讼数目中有三分之一是欧共体和美国之间的诉讼。这反映出(  )

A.关贸总协定无法适应新的国际形势B.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发生分化C.西欧国家联合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D.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进程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①一时剪去发辫者非常踊跃,由军政府部人员先行剪去。第一日即剪三千余人。几日以来无辫者已居十分之八,亦可见民心之向背矣。

——《全浙公报》1911年11月18日

②(绍兴萧山县)旧绅士如汤在容、王熙亮等竞勾结民事长邹镕(即旧知县)及劣绅王廷谦等四五人……並敢主张不剪辫。

——《汉民日报》1911年12月3日

③辫发之制,始自满奴,膝尾之讥,著于万国,嗟我汉民,以衣冠文明之胄,从彼夷狄之俗……今幸天不亡汉,民国成立,驱彼异族,还我河山,拯同胞于水火,造共和之幸福。凡我汉族,自应一律剪去辫发,以雪前此之耻辱面表,示我民国独立之精神。

——《申报》1912年1月1日

④(嘉兴新埭镇自治总董高子鹤执行强制剪辫令)顽民千人之众,以反对剪辫为号召,愈聚愈众。欲得高君及各绅士而置诸死地。某绅士已逃避一空,仅得捣毁高君家宅及戴高诸绅家宅,共计六家捣毁。

——《汉民日报》1912年3月6日

⑤不容发辫者久矣,虽防护周全,终难免军人之眼目,于是有盘结头顶者,有乘坐肩与者,有垂辫胸前者,有藏辫头领内者,种种方法终难保全,一经揭露,快剪立下,被剪者垂头丧气,不敢伸张,甚至涕泪交流,放声大哭。

——《申报》1912年6月4日

(1)根据辛亥革命后民众对于剪辫的态度,对材料进行分类,并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分类时明确写出序号)(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种态度,分析其原因。(4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明朝隆庆开海后,虽然中国的海上贸易开始复苏,但当时中国海船的吨位、性能、船队规模及海上航程等,较之明初郑和下西洋时均有明显的衰退趋势。清代造船材料普遍长期供应紧张,明朝月港民间商船造价为一千余两,到清代康雍年间则涨到二三千两,大型商船要七八千两以上。另外,中国是文学之国,其文献之丰富达到惊人的程度,然而遗留下来的关于舟船的绘画、雕刻等形象资料却非常之少。

——摘编自席龙飞《中国造船史》

材料二
洋务运动时期,福州船政局的全套设备和主要原料均来自法国,并先后聘请来自欧洲的洋匠52人,主要是为造船厂提供技术指导。到1875年的近10年间,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多是木壳小轮船。1889年,排水2100吨的第一艘钢甲巡洋舰在福州船政局建成。此后福州船政局、江南造船厂等近代船企,虽然经乱世而未亡,但也生存艰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船舶工业迅速恢复和发展。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引进其成套器材进行装备制造,建造了一些护卫艇、鱼雷潜艇等装备。苏联中断援助后,广大造船企业自力更生。1970年,中国实现常规动力导弹潜艇、中型鱼雷潜艇、大型导弹快艇等舰艇的全面国产化。1982年5月,原六机部被撤销,其直属企、事业单位以及交通部的部分直属企、事业单位组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成为仅次于日韩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国。2017年4月,排水6.5万吨的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中国朝 海洋强国 又迈出重要一步。

——摘编自中国船舶报《新中国成立70年船舶工业发展纪实》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造船业衰退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造船业的变化,并分析新中国造船业发展的意义。(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世纪重要的世界性危机

时间

危机

概况

19141919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造成巨大人员和经济损失,加速了欧洲霸权衰落的进程。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世界格局发生深刻改变

19181920

西班牙

大流感

1920年春季,在全世界造成超过5亿人感染,超过2500万人死亡。突如其来的大流感使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前结束,也开启了欧美国家全民医疗卫生系统和社会福利保障系统的讨论与尝试

19291933

经济大

萧条

由美国股市崩溃开始,逐渐演变成世界性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迫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放弃盛行一时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加大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德、日、意等国甚至走上法西斯集权道路

1939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

英国、法国等传统强国失去了对于世界格局的支配权。美国再次成为最大的赢家,利用自身的实力,主导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秩序的建立,美国规则成为世界的规则

1962

古巴导弹危机

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企图在古巴建立导弹发射场。美国总统肯尼迪下令对古巴实行军事封锁,并进行战争威胁。该次危机险些引发双方之间的直接冲突。苏联被迫撤走导弹,危机才告平息

1973

第一次石油危机

欧佩克的阿拉伯成员国宣布大幅提高原油价格,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根据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世界性危机 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宋代科举制实行复试、殿试制,以及考官锁院制,推广世家子弟、考官亲属的别试避嫌法,推行封弥、誊录法。无论是官宦子弟,还是庶族地主、殷富农民、工商子弟,凡是, 稍具文墨 的读书人,都可以应举入仕。唐代科举考试录取后,只取得做官的资格,还须经吏部考试合格后授予官职。而宋代进士录取后,不仅可以直接授官,而且升迁迅速, 第名前列者,或不十年而至公辅 名公臣卿皆由此选 。两宋通过科举共取士115427人,平均每年361人,约为唐代的取士人数的5倍。

——摘编自郭学信《士与官僚的合流:宋代士大夫文官政治的确立》

材料二
到18世纪,西方人对科举的了解更为全面,用法文和英文出版的谈及科举制的书籍出版量很大,就连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一代哲人对中国政治制度也赞扬有加。到19世纪,尤其是中英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西方人眼中已不再神秘,声望一落千丈,一切都落后原始,但惟独科举制例外。当时,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实行政党分肥制,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使各种无能之辈充斥于政府之中,因政党更迭而大批撤换行政官员还会引起周期性的政治震荡和工作连续性的中断。1884年,英国人密迪乐指出: 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科举考试制度的优点和中国政府的榜样已导致了欧洲和美洲一些最开明的国家采用这种方法以提高其文官的效率。 这是在英国于1855年试行并于1870年全面推行文官考试,以及美国于1883年开始采用文官考试制度后做出的评论。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美国家学习效仿中国科举制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