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四川省绵阳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289

一、单选题

1.

下列文物中可作为研究商朝历史第一手材料的是(  )

2.

孔子作《春秋》, 诸候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据此可知,春秋时期华夷区分的核心标准是(  )

A.种族B.地域C.文化D.血缘

3.

春秋战国时期,始终存在一种极大的可能性, 即发展出一种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生活,当时庞大而繁荣的市场中心随处可见,赚钱盈利和契约互惠的市民心态非常流行 。这主要得益于当时(  )

A.生产技术的创新B.土地私有制确立C.货币制度的变革D.城市管理的松弛

4.

战国后期,荀子访问秦国,高度称赞秦国吏治,同时批评秦国 其生民也狭厄(生路狭隘),其使民也酷烈。 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

A.无为而治B.法律至上C.非攻尚贤D.隆礼重法

5.

春秋战国之前,封国疆域不大,农民为封君服役3日,连同往返最多半月。秦统一后,仍沿袭旧制。地处安徽、河南交界的陈胜、吴广等900农民北成渔阳,连同往返,非数月不能济事,成为暴政!据此可知,秦朝灭亡重要因素是(  )

A.沿袭宗法分封制B.忽视了交通建设C.国家治理的滞后D.穷兵黩武的政策

6.

历史地图蕴含丰富的信息。下列两图的变化反映了。(  )

A.战国七雄的复国B.历史惯性的延续C.统一国家的瓦解D.郡县制度的废除

7.

汉初 私铸钱盛行,钱法很乱。 针对此情况, 自前193年至前113年,钱法变了九次,也就是在铸钱问题上,朝廷和豪强做了九次斗争。 这反映了汉初(  )

A.商品经济遭受重挫B.豪强把控地方政权C.阶级矛盾极为尖锐D.中央集权面临挑战

8.

某出版商策划出版一套中国史系列著作。下图时段的标题最可能是(  )

A.从城市国家到中华B.中华的分裂和扩大C.中华的繁盛与开放D.草原征服者的悲歌

9.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说: 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其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

A.重农抑商B.农商皆本C.重义轻利D.崇富尚利

10.

唐朝,若未加盖 中书门下之印 的皇帝诏令是违法的。唐中宗不得不把未经中书门下两省的诏敕封袋改用斜封,所书 字, 不用朱笔而用墨笔。这反映了当时(  )

A.君主专制削弱B.文官政治发达C.皇权受到制约D.三省的一体化

11.

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每户按人丁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征税。据此可知,两税法(  )

A.削弱农民人身依附B.消除土地兼并现象C.大幅减轻农民负担D.削弱了节度使势力

12.

下图为唐高宗章怀太子墓的壁画《马球图》,描绘了唐代宫廷中开展马球运动的场景。作为史料,该图可用于说明唐代(  )

A.对外交往成效显著B.刚劲豪迈社会风气C.市民生活丰富多彩D.宫廷生活奢靡无度

13.

宋初形成了 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 的局面,但常出现了 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 的状况。这一状况缘于(  )

A.选官制度僵化B.财政体系滯后C.边防危机严重D.专制集权体制

14.

金人曾明确指出辽金两国国家本位的差异: 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之临潢(今内蒙古地区)……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今北京地区)”这一差异实质上反映了(  )

A.辽国体制的落后B.经济重心的南移C.女真政权的汉化D.国家都城的变迁

15.

货币的变迁折射出时代的变化。影响下列货币形制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

A.国家统一B.科技进步C.外贸需要D.商业发展

16.

下列是根据汪玢玲《中国婚姻史》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数量的柱状图。对宋明时期解释合理的是(  )

A.战乱频繁的影响B.程朱理学的强化C.市民阶层的壮大D.女性个性的增强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自秦以来,锤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慎悬殊。

——夏曾佑 《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汉治理地方的主要举措。(4分)简述秦汉大一统国家对中国历史的意义。(6分)
材料 二
      要全面理解 大一统 的演进,游牧民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基于生活方式的差异,北方游牧区和南方农耕区,时而通过贸易,时而通过战争而彼此发生关系。在没进入南方以前,他们的压力促使南方形成以农耕区为主体的大一统;在进入中原之后,他们大多积极学习中原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与原有的中原政权分享或争夺正统;而从元朝到清朝,中华大一统格局得到极大的拓展和深化,向 大中国 时代迈进。

——摘编自李勇刚:《天下归心:大一统国家的历史脉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开启了 大中国 时代的依据。(4分)并概述古代游牧民族在中华大一统格局中承担的作用。(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当时流行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公元前685年齐国 相地而衰征 ,公元前594年鲁国 初税亩 。围绕 争霸 战争的需要,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摘编潘俊杰、 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 公作 分地 的含义。(4 分)概括说明在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中经济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6分)
材料二

西汉、唐、北宋南北方人口分布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占全国户口比例

人口

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汉唐以来中国人口变迁信息。(4分)并分析变迁的原因。(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变未极,则治不得不相为因。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非慕宋而乐趋之,而势固然已

——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材料是古代某学者对唐宋变革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看法。(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2分)